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写听筝乐而引起的感慨。
(1)本诗有两个写景的句子,任选其一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2)这首诗中“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请就“断弦”这一细节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孤舟微月对枫林”的作用。通过写“孤舟”“微月”“枫林”,交代了听筝的环境,为全诗定下了清冷凄凉的基调,烘托了人物寂寞惆怅的心情。
“岭色千重万重雨”的作用。想象,通感手法,以视觉写听觉,展现了“鸣筝”的艺术效果。或说双关,不仅写岭色,也兼形筝声;不仅是视觉形象,也是音乐形象。无论是那种境况,对迁客(或流人和作者)的孤寂悲愤或者说复杂的思想情感都起到陪衬烘托的作用。
(2)①反映了筝曲的激越,表现了弹筝人的激愤情感。前句“岭色千重万重雨”是筝曲创造出来的音乐形象,想象瑰丽,表现乐音的繁促酣畅,“断弦”则表明激越的音乐达到了琴弦的极限。②揭示了“泪痕深”的原因。正因为筝曲激越,乐人倾情演奏,乃至“断弦”,才深深打动了“客心”。
解析
(1)3分,任选一句分析即可。
(2)4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词的上片写了些什么景?通观全词,在写景上有何特色?(4分)
(2)从这首词中,你读出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  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  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  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  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他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去,诗人便先为他送行,并赋此诗相赠。
(1)首联描绘了一幅                 图(限四字),有什么作用?(2分) 
                                                                              
(2)请从景情关系上赏析本诗(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各题。(5分)
菊  花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九月八”,诗中指重阳,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与“***”与“甲”押韵。
题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离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南宋末年著名诗人。
小题1: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前者主要用了       ,后者主要用了       。(2分)
小题2:两首诗同是借菊抒怀,分别抓住了菊花的什么特点?由此联想到什么?(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春 雪
(唐)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村 居
(清)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同是描写春天,这两首诗在内容上却有许多不同之处。请结合诗句,找出三处加以比较说明。(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在炼字上都很见功夫,请从两诗中各找一字并分析其妙处。(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此诗为白居易谪居九江时所作。
(1)这首诗语言风格是____________(2分)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的情感。(2分)
(2)这首小诗新颖别致,立意不俗。请从描写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