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新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草 木 篇(节选)流沙河“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唐:白居易藤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丁香被缠

阅读下面新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草 木 篇(节选)流沙河“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唐:白居易藤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丁香被缠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新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草 木 篇(节选)
流沙河
“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唐:白居易

他纠缠着丁香,
往上爬,爬,爬……
终于把花挂上树梢。
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
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
仙人掌
它不想用鲜花向主人献媚,
遍身披上刺刀。
主人把她逐出花园,也不给水喝。
在野地里,
在沙漠中,
她活着,繁殖着儿女……
(1)请简析《草木篇》中 “仙人掌”这个意象的特点及其所蕴涵的诗人的情感。(3分)
                                                                 
(2)《草木篇》是流沙河写的一组散文诗,组诗一共五首,这里节选的是其中的两首。组诗前引用了白居易的诗句“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从节选的两首诗歌来看,这里“寄言立身者”就是说这些诗采用的表现手法是:          。(1分)“勿学柔弱苗”在《藤》这首诗里的具体含义是:                        。(2分)
答案
(1)仙人掌没有奴颜媚骨,终至被逐出花园,但仍然顽强生活;诗人对它的不幸命运寄予了深切同情,对它那种顽强不屈的节操给以了充分肯定。
(2)托物言志(托物喻人,象征)。不要学藤为了达到向上爬的目的,不惜采取损人利己的手段,乃至把人置于死地。
解析
把握意象,必须结合作者的情感。
(2)明确表现手法,掌握专业术语。托物言志(托物喻人,象征)。
不要脱离诗意,放入原文结合作者情感来答。
举一反三
对下面这首绝句评说正确的一项是 (     )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处处蛙。
A.早春景色B.迎春景色C.暮春景色D.惜春的悲哀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以下对两宋词人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做过工部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精通音律,善于吸取民间新声的优点,创制了大量乐调反复的长调,大大扩大了词的体制容量,提高了词的艺术表现力,在宋词发展史上有重大贡献。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父子三人被称为“三苏”,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他的词有很高的造诣,开宋代“豪放派”词风,对后代有很大影响。
C.辛弃疾,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辛词以多样化风格反映他的丰富的爱国感情,在豪放词风上与苏轼齐名,人称“苏辛”。
D.姜夔,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他的词也属豪放派,风格刚劲、潇洒,讲究格律,音节谐美。词集《白石道人歌曲》中,其自度曲注有工尺旁谱,琴曲《古怨》中并注明指法,是现存的一部词和乐谱的合集。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对下列诗句的意思领会有误的一项是(     )
A.“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形象地描绘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场景,刻画了周瑜这位年轻将领谈笑自若指挥作战的英姿。
B.“留恋处兰舟催发”,“留恋”与“催发”构成强烈反差,有情人偏遇无情事,生动地表现了难分难舍之情。
C.“百年多病独登台”是杜甫说自己虽然年老多病,但是登上高台,面对浩瀚的长江,仍然不忘忧国忧民。
D.“忍顾鹊桥归路”意思是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难得相见,想到分手心中无限辛酸,不忍回头看那返回去的路。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郡庭惜牡丹 徐夤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1) 这两首诗都以牡丹为主要意象,(徐夤诗)从       字着意,抒发了        的感叹;(刘禹锡诗)从          入情,表达了        的心情。(2分)
(2) 简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错字漏字不得分,共5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沁园春·长沙》)
(2)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
(3)由此观之,                    。王曰:“善。”(《邹忌讽齐王纳谏》)
(4)人非圣贤,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5)《荷塘月色》中描写荷香的通感句: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