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共10分)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共10分)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共10分)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结合全诗,请分析一下月亮这个形象。(5分)
(2)“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几句是对自然的发问和对人生的思考,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哲理?(2分)
(3)请分析“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中的“摇”字和“满”字妙处。(3分)
答案
(1)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诗人借月,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表达了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
(2)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
(3)“摇”字,极具想象力,赋月一动作,把月拟人化,也使得抽象的情具体化,让人感到月色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满”字,写出离情之浓厚,之缠绵,不绝如缕,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共10分)
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①金闺万里愁。
蓟中作  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注释]①无那,无奈。
(1)两首诗共同表现了边塞什么样的环境特点?(3分)
(2)王诗最后一句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技巧,请具体分析。(4分)
(3)同为边塞诗,其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幽 居  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1)前四句用世人“皆有营”来反衬诗人自己的“幽居情”,请简要分析。(2分)
(2)请结合诗歌内容,找出诗人对自己幽居生活片断描绘的诗句,并加以赏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①几度:这里指几年。        ②翻:反而。
(1)这首诗的第二联反映了一种什么心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析。(4分)
(2)第三联用了“孤灯”“寒雨”“湿竹”“暗烟”几个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
什么样的心情?(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注】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写了词人几个生活阶段?请具体概括。(4分)
答:                                                                     
(2)这首词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内心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是一首咏物词,吟诵的对象是什么?上阕写了哪些方面?
(2)这首词下阕主要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词的体内容作简要赏析。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