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韩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1)这首诗的第一句“五月榴花照眼明”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韩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1)这首诗的第一句“五月榴花照眼明”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1)这首诗的第一句“五月榴花照眼明”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答:                                                              
(2)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也有人说,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之情。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                                                              
答案
(1)描写榴花不从正面写,而从榴花给人的感受来写,侧面烘托出榴花的绚烂多姿。
(2)①喜爱之情:五月里石榴花开时,如火似霞,夺目耀眼,有的花已经结子,隐约枝头,苍苔斑驳,落英缤纷,可喜的是没有车马来践踏、碾压。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②怀才不遇之情: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以花开之美暗喻才华横溢,以“可怜此地无车马”暗喻才华不被赏识而无法施展,表达了对统治者不能慧眼识才俊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好事近
吕渭老
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为报布帆无恙,著两行亲札。
从今日日在南楼,鬓自此时白。一咏一觞谁共?负平生书册。
【注】①吕渭老,南宋词人。1127年靖康之变,局势危急,宋室南渡,很多士人也纷纷南迁。这首词就是吕渭老南渡平安抵达后,写给友人的。
(1)起句“飞雪过江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答:                                                                
(2)联系全词分析作者“鬓自此时白”的原因。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②榜:本指摇船用具。
(1)诗中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                                                                  
(2)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诗人的“怨”与“不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                                                               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桹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答: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寒食夜
韩偓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细雨中。
(1)施补华《岘慵说诗》说:“七绝用意,宜在第三句。这首诗第三句见景思人、托物记事,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2)这首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陈与义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                                                                  
(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