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鹊桥仙·七夕 [宋]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①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鹊桥仙·七夕 [宋]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①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专项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鹊桥仙·七夕
[宋]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①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同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范成大的词中,重点强调相聚的短暂与离别时的愁绪,强调的是长期不在一起的怅恨与遗憾。感情侧重于相见前后的悲伤,只看到了消极的方面;而秦观的词中强调的是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只要二人同心相爱,空间上的距离无法阻隔他们灵魂的契合,短暂的相聚是他们的欢愉而非愁苦。是对离别人的劝慰,侧重于表现情感之深,态度积极。
(2)通过“群仙相妒”,衬托出织女的美丽与心灵手巧;通过相逢与别离的对比,突出两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魏晋]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农家望晴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1.诗以“尝闻”开篇,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诗,略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问西风早晚回”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诗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后两句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请结合具体词语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鹌鸪天兰溪舟中
韩流
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
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雨湿西风水面烟”,开篇便引人人胜境。细雨湿秋风,溪面一片烟,好一幅泼墨空江烟雨图。
B.“一巾华发上溪船”,写出自己登舟的情景,“一巾华发”,可知词人此时正值青春年少,英气勃发。
C.“橹破滩痕散复圆”,船过处,滩痕一一复圆,细致的观察体现了词人与大自然的契合,静中有动,别具情趣。
D.“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不禁令人联想起“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玩味起来,又觉韩词婉而李诗豪。
(2)这首山水词,手法巧妙,无论在景物描写、细节刻画还是虚实结合等方面,都给人以趣味盎然之感,请从中任取一个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j完成1~2题。 秋夜闻笛
[元]萨都刺
何人吹笛秋风外,
北固山前月色寒。
亦有江南未归客,
徘徊终夜倚阑干。
[注]萨都刺:元代著名诗人,其故乡为雁门关下的荒漠地区。
1.联系全诗,赏析诗歌第二句中“寒”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笛声”是古诗中富有韵味的一个常见的意象。唐代诗人成彦雄《村行》一诗“暖暖村烟暮,牧童出 深坞。骑牛不顾人,吹笛寻山去”与《秋夜闻笛》中的“吹笛”分别有着怎样的作用?请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1—2题。诣红楼寻广宣不遇留题
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
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无人问,
遣向邻房觅户钩
注:①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作者常有往来,诗酒唱和,过从甚密。②红楼:长安城东北角的安国寺内朱红色的大楼,巍然屹立,富丽堂皇。③户钩:开门的工具。
1.诗歌第二句中的“倚”字用的极妙,试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访友不遇,并不返回,反而反宾为主,设法开门,乍一看似乎不尽情理,仔细咀嚼,却又觉得合情合理,从这一细节中你读出怎样丰富的内涵?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