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南歌子  (贺铸)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南歌子  (贺铸)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山西省月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南歌子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1052~1125),字方回,北宋词人。自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作者志向远大,才气纵横,但仕宦四十年,一直沉沦下僚。
(1)“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古人评价说:“不言人觉,而言池塘见、襟袖知,‘见’‘知’二字颇见功力。”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是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写了哪些生活细节?蕴含词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答案示例1同意。此句采用了拟人手法。让大自然的池塘观物语。让襟袖感知微风。“见”“知”二字使得池塘,襟袖有了生命力。普普通通的景物这样一写,就显得生动形象,神采飞扬了。
  答案实例2不同意。这两句的正确语序应该是:见池塘疏雨,知襟袖微风。词人独立庭院,清风拂来,点点疏雨池塘中留下了微微的涟漪,以词人为中心更能表现这样一幅优美的画面。
(2)喝酒易醉;下棋,对手难逢,夏天日长,无所事事,最适合于睡觉。睡起之后,只管在芭蕉叶上自题诗。这些细节描写看似闲适,字里行间蕴涵词人孤寂落寞的情怀和无所事事的痛苦。(“形只影单、知音难求、华年虚度、寂寂夏日、百无聊赖、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不定、苦闷彷徨”答出其中两点,意思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湖州歌九十八首(其三十八)
汪元量
青天淡淡月荒荒,两岸淮田尽战场。
  宫女不眠开眼坐,更听人唱《哭襄阳》
  【注】  ①南宋灭亡之后,诗人和宫女们作为俘虏被元军押解北上,此诗写于押解途中。
  ②《哭襄阳》:元军大举攻宋时,襄阳首当其冲,宋将吕文焕坚守六七年之久,但宰相贾似道坐视不救,致使襄阳失守。此曲为襄阳失守以后在民间流传的一支哀歌。
(1)诗中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哭襄阳》一曲在诗中有何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其后问题。定风波
李珣
  雁过秋空夜未央,隔窗烟月锁莲塘。往事岂堪容易想,惆怅,故人迢递在潇湘。
纵有回文重叠意,谁寄?解鬟临镜泣残妆。沉水香消金鸭冷,愁永。候虫声接杵声
  [注]①央:尽。②回文:前秦才女苏蕙作回文诗以传情意。③金鸭:如鸭形的金属香炉。④杵声:以杵捣物声,此指制作寒衣发出的声音。
(1)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过秋空夜未央”,开篇写北雁南归、长夜漫漫,点明具体时间。
B.“隔窗烟月锁莲塘”的“锁”字,既写景致特征又含人物观景心情。
C.“沉水香消金鸭冷”写香不觉间已燃尽,以香消炉冷表现时间推移。
D.末句“候虫声接杵声长”写周围环境的喧闹使人物的愁绪得以排遣。
(2)全词抒发了主人公长夜难眠之愁,说说引发主人公愁绪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完成下面问题。一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1、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手法咏白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本诗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②题。卖花词
高启
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
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
移去莫愁花不活,卖与还传种花诀。
余香满路日暮归,犹有蜂蝶相随飞。
买花朱门几回改,不如担上花长在。
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花郎的花与众不同,枝叶繁茂青翠,花朵鲜艳美丽,花期也早于其他人家。
B.卖花郎担着花担一路走来,脚步如春风般轻盈,他的叫卖声引来美人出帘买花。
C.日暮之时,卖花郎卖花归来,只有蜂蝶相随,他因担有余花,心情孤寂而无奈。
D.诗的结尾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品的主旨,意蕴丰富,给人启迪。
②有人评价这首诗“亦俗亦雅”,请任选一个角度对这一特点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声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里中女
于  渍
吾闻池中鱼,不识海水深;
吾闻桑下女,不识华堂阴。
贫窗苦机杼,富家鸣杵砧。
天与双明眸,只教识蒿簪。
徒惜越娃貌,亦蕴韩娥音。
珠玉不到眼,遂无奢侈心。
岂知赵飞燕,满髻钗黄金。
1.简析“珠玉不到眼,遂无奢侈心”中“遂”字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点睛之笔是哪两句?请结合本诗主旨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