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登万山寄张五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登万山寄张五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河北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登万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孟浩然诗歌为“语淡而味终不薄”,请结合本诗的七至十句,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诗歌结尾两句在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方面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孟诗语言平淡,但内涵丰富。这几句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诗人在清秋薄暮时分登高所见的寻常景象,描绘出傍晚归来的村人的安闲从容,以及自然界景物的静谧优美,蕴涵着一种淡淡的孤寂惆怅,渗透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结构上:点题,以“重阳”点明题目中的“秋”字;首尾照应,以相约“共醉重阳”与诗歌开头四句对隐者生活的向往以至登高相望等内容相呼应。(两点答对一点即可)
  思想内容上: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题。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  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1、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结合全诗说说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 清平乐[注]
江昉
  曲阑闲凭,心事还重省。花里嫩莺啼不定,搅乱夕阳红影。
  谁家翠管吹愁?一庭烟草如秋。欲去登楼望远,暮云遮断芳洲。
  [注]:此词作于作者寓居扬州之时。
1.词的上片首句写到“心事还重省”,词人的心事是什么呢?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对“搅乱”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奉酬振武胡十二丈大夫
韩愈
倾朝共羡宠光频,半岁迁腾作虎臣。
戎旆暂停辞社树,里门先下敬乡人。
横飞玉盏家山晓,远蹀金珂塞草春。
自笑平生夸胆气,不离文字鬓毛新。
  [注]①胡十二:胡证,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元和八年,振武军守将杨尊宪叛乱,赶走了节度使李进贤。元和九年,党项又侵扰该地区,朝廷派遣胡证为单于大都护、御史大夫及振武军节度使去镇守该地。②蹀:行走。③金珂:马饰。
(1)这首诗塑造了胡十二什么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和颈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诗歌及文言文阅读,回答下面的题。王昭君
其一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梢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其二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莫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上面是白居易写的《王昭君》(二首),试与我们刚学过的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作比较,说说二者的诗在风格上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郑谷的《菊》一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1)诗中的菊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这一形象的,试结合第四句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