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浪淘沙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诗的开头两句中“吼”字和“触”字用的好,请简要赏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专项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
浪淘沙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
1.诗的开头两句中“吼”字和“触”字用的好,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指出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参考答案】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湍急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着两岸的山崖。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 2.【参考答案】对比、衬托,动静结合。由开头的动态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它的气概——波涛卷起的沙堆似座座雪堆。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
春日即事 吕本中 病起多情白日迟,强来庭下探花期。 雪消池馆初春后,人倚阑干①欲暮时。 乱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麦②自无知。 池边垂柳腰支活,折尽长条为寄谁? |
【注释】①阑干:栏杆。②兔葵燕麦:两种植物。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序:“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 1.本诗第二联,宋张九成评道:“此自可入画,人之情意,物之容态,二句尽之。”(《横浦日新录》)试就此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指出并分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
题杭州樟亭 郑谷 漠漠江天外,登临返照间。潮来无别浦,木落见他山。 沙鸟晴飞远,渔人夜唱闲。岁穷归未得,心逐片帆还。 |
1.诗中写了哪些“登临”?突出了景物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
拟古(其七) 陶渊明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太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月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
1.第二句中的“扇”字,是常见的字眼,却显得新鲜有味。试结合诗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冷语刺骨。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句中的“刺骨”之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
春夕 崔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
【注释】①崔涂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春夕》是他旅居湘鄂时所作。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指作者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第二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找出一种并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联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试找出并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
池州翠微亭 岳飞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
1.有人认为,“催”字看似平常,实则非常传神,它能真切地刻画出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何独到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