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1~3题。涉江屈原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将济乎江湘。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乘舱船余土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

阅读下文,完成1~3题。涉江屈原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将济乎江湘。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乘舱船余土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文,完成1~3题。涉江
屈原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将济乎江湘。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乘舱船余土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入溆浦余僮佃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接舆髡首兮,桑扈赢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1.第一、二段诗人写流放之途单单是为了记录流放的行程,着力描写沿途的景色吗?还有没有其他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段诗中,诗人援引四位历史人物的不幸遭遇是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这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屈原什么样的高尚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诗人描写行程和景色,并不单单为了介绍流放的路线和沿途的景物,而是着力描写诗人的去国怀乡、依依不舍,但又不得不离去的主观心绪。
2.为了自比与自我安慰。
3.表现了屈原坚持真理,决不妥协的精神和意志。(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将下面四句诗,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一次,唐朝诗人贺知章、王之涣、杜甫、李白四位好友在一起饮酒赏月。席间,有人提出以圆月酒杯为内容各吟一句联成一首绝句,联不上者不得喝酒。贺知章先吟出第一句:“________。”吟罢,他斟了一杯酒。王之涣续吟第二句:“________。”随即,他也给自己斟了一杯酒。杜甫先斟了一杯酒,放在自己面前吟道:“________。”下面该李白了,只见他慢条斯理伸手将三杯酒全端在自己面前一饮而尽,然后哈哈笑着吟道:“________。”另三位诗人大笑不已。
①金樽斟酒月满轮 ②手举金樽带月吞 ③圆月跌入金樽内 ④一轮圆月照金樽
题型:填空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孔雀东南飞》中以下三段诗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史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1)下列是对选文中画线诗句的含意的分析,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兰芝不堪凌虐,深知被遣乃形势所趋,毅然以此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B.兰芝不能承受繁重的操劳,深知自己与婆婆的矛盾不可能得到缓解,愤然以此作为对婆婆的反抗。
C.兰芝不堪凌虐,深知婆婆与自己水火不能相容,只能以此作为脱离苦海的方法。
D.兰芝不能忍受孤苦的处境,深感在焦家当媳妇的艰难,于是以此警告丈夫和婆婆,表明自己的愤懑。
(2)对节选诗段中焦仲卿和其母亲的对话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焦仲卿听到刘兰芝的一番陈述后,他马上去找母亲询问,并表达了自己对兰芝的看法,此时的仲卿是想采用一定的方法,挽救濒危的婆媳关系。
B.仲卿对母亲一开始是尊敬的,对刘兰芝说的“大人故嫌迟”的说法是怀疑的,这可以从“何意致不厚”一句中看出。
C.仲卿的母亲一看到焦仲卿来问及此事,已经怒火中烧,把自己对刘兰芝由来已久的“愤恨”立即发泄出来,并命令仲卿速遣兰芝。
D.焦母的“遣”意已决,焦仲卿的“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决绝表态,把矛盾推向了顶峰。但此后仲卿的妥协正反映了封建家长制度的威力。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你是如何认识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殉情之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东吴生相遇
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1)诗的中间两联从哪些方面写出了与东吴生离乱中相遇的辛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以“泪”始、以“笑”结,请简要分析其含义及表达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