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日高翥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蜚。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1)古人说“一叶而知秋”,作者一开篇就抓住了对秋天的到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日高翥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蜚。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1)古人说“一叶而知秋”,作者一开篇就抓住了对秋天的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日
高翥
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蜚。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
(1)古人说“一叶而知秋”,作者一开篇就抓住了对秋天的到来最敏感的小草来写,你认为哪个字最能写出秋天小草的神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衔”字。作者通过一个“衔”字,把无形的秋具体化了,仿佛是小草伸长脖子首先衔住了秋的衣角,而后秋天才会张开它金色的翅膀去拥抱整个庭院以至世界。
(2)长长的豆荚藤蔓上缀着一朵朵淡色的小花,弯弯曲曲地越过墙头,伸向隔壁邻居院中。作者把自然景物描写得如此有人情味,含蓄地表现了平日与邻居之间的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情形,饱含着诗人满腔的感激之情。(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对《氓》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诗第一、二章写结婚经过,第三章追悔自陷情网,第四、五章写男方负情背德,第六章表示对男方的怨恨。
B.女子受夫权的压迫,被任意遗弃,这在几千年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本诗表明妇女解放的重要性。
C.这是一首弃妇诗,反映了当时妇女的痛苦,不仅是对那薄情男子而且是对男权社会的强烈的控诉。
D.本诗将恨与悔的感情熔铸于叙事、议论之中,较细腻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并展现了她的坚强性格。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采薇》一诗(内容见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全诗共六章,其中前三章都由“采薇采薇”引起,这是《诗经》中的什么表现手法?请概括前三章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人方玉润评此诗时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言可喻。”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黄州
陆游
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注]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指处境窘迫之人。齐优:齐国取悦于人的优伶。“类楚囚”“学齐优”,都是对自己身世的感慨。②黄州:宋代叫黄州齐安郡,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陆游于乾道六年八月赴夔州通判任,路过黄州。③仲谋:即孙权。据说曹操攻吴时见孙权军队很整齐,于是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1)“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一联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子何须似仲谋”一句化用前人语句,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问题。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日归日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俨狁之故。不遑启居,俨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日归日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日归日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监,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骏睽。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俨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本诗通过一个戍卒归途中的自述和回顾,描写了当时征夫的生活。
B.诗篇真实地描写了远征生活的苦难,征人久戍思归的凄楚心情。
C.全诗交织着抗敌卫国和思家恋乡的矛盾。
D.全诗主旨是揭露和控诉了统治者穷兵黩武、不顾百姓安危的残暴统治。
2.全诗共六章,其中前三章都由“采薇采薇”引起,这是《诗经》中的什么手法?请概括前三章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清人方玉润评此诗时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言可喻。”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语句。
(1)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③题。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______。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