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1-2题。[越调]小桃红杨果①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注:①

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1-2题。[越调]小桃红杨果①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注: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吉林省期末题
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1-2题。[越调]小桃红
杨果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
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注:①杨果是由金入元的诗人,金亡五年才出来做官。
1.“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五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的结尾中,“司马泪痕多”一句化用了白居易的“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句,请分析二者抒发的情感是否相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或“乐景衬哀情”,答“对比”亦可但不如“反衬”)。前面描写的是人们乘着船儿、和着歌去采莲的热闹景象,后面则描写了独上江楼而卧的寂寞孤独之人。(答“孤独之人”为作者,正确)这样以热闹反衬冷清,以欢笑反衬孤独,冷热相间,悲喜交错,使悲者愈见其悲,孤独者愈形其孤独。
2.白居易抒发的是“沦落天涯”之感,而本词中抒发的则是深沉的兴亡之感。
举一反三
阅读温庭筠《菩萨蛮》一词,回答下面问题。菩 萨 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1)这首词表达词中主人公什么样的感情?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这种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末句“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别有意味,请作赏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曲江对酒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州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释]①判:同“拚”,不顾一切,豁出去。这里是“甘愿”。 ②沧州: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苑外江头坐不归”,“苑”是指“宫苑”,“坐不归”写出了诗人想回但不能回去的无奈。
B.“水精宫殿转霏微”,“霏微”是迷蒙的样子,这句话营造了一种虚空寥落的意境。
C.尾联表达出微官缚身,不能解脱,故而虽老大伤悲,也无可奈何,终未拂衣而去的意思。
D.这首七律诗表现了杜甫在官场中无所作为,抱负难展,理想落空的苦痛。
(2)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述杜甫将“桃花与共杨花语”,改为“桃花细逐杨花落”,请简要分析这样改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中的“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与《旅夜书怀》诗中“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共同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对偶除外)?试分析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注释:①元八,名宗简,字居敬,排行第八,河南人,举进士,官至京兆少尹。他是白居易的诗友,两人结交二十余年。卜邻,即选择作邻居。②《后汉书·逸民传》:“君公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王君公。’”后因以“墙东”指隐居之地。
(1)白居易很想和元八结邻而居,乃作这首七律相赠,他讲了哪些理由呢?试简要列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简要鉴赏其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情”和“景”交融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倦夜
苏轼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荒园有络纬[注] ,虚织竞何成!
  【注】此诗作于儋州(在今海南省儋州市)。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1.“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用简要的语言分析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以一个“倦”字引出下文哪些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