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① 韩愈漠漠②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注]①兴致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① 韩愈漠漠②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注]①兴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专项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韩愈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注]①兴致勃勃的韩愈,邀约张籍、白居易同游曲江。可惜白居易因雨后泥泞未去。游罢归来,韩愈写了这首诗,寄给白居易。②漠漠:烟尘弥漫的样子。
(1)本诗前三句写景,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前三句所写之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是写给白居易的,除了倾诉自己的激情之外,还表露了诗人怎样的情绪?诗人是怎样来表露这样的情绪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久雨之后轻阴转晴,蓝蓝的天,明晃晃的太阳,千门万户的楼台,姹紫嫣红的花树,统统倒映在“曲江之水”中。花树和楼台的倒影斑驳地叠映在水里。花从翠楼顶上长出来,鱼从绿树中间穿过去。偶然间,微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楼台花树,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符合诗境、想象合理即可)
(2)还表露了诗人惋惜对方失约、等候之苦、失望、埋怨的情绪。这些情绪,诗人起先没有直接表露,而是通过巧妙地极写曲江雨后空气清新景物明净所特有的美来传达的。曲江的春天,曲江楼台花树的迷人,越是渲染得美好,越显出辜负这良辰美景是多么可惜。末尾一句虽只轻轻一问,尽管语气十分委婉,却把诗人的这种心情表露得淋漓尽致。(言之成理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楚江怀古
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竞夕自悲秋。
  [注]①此诗为诗人因直言被贬后所作。②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等诗句中写到木兰。③云中君:屈原有诗歌《九歌·云中君》,云中君即云神。
(1)此诗是怀吊屈原之作,但最后一联却是写诗人自己,请说说这一联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颔联和颈联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诗人在“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做柳州刺史,作此诗写给与他有同样遭遇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1)诗人在第二句说“愁思正茫茫”,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为什么这么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诗在抒发感情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联系诗句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1)作者以诗写王昌龄的隐居,目的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这样的意境是怎样营造出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泊歙浦
方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注]①方岳(1199-1262),字巨山,自号秋崖,安徽祁门人,南宋诗人,与刘克庄齐名。受南宋杨万里、范成大影响很大。
(1)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颈联“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全诗内容,谈谈该联中“惊”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访杨云卿淮上别墅
惠崇
地近得频到,相携向野亭。
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青。
望久人收钓,吟余鹤振翎。
不愁归路晚,明月上前汀。
  [注]①烧痕:曾被野火烧过而留下的痕迹。
(1)请分析诗中首句“地近得频到”字面之外的深层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几乎没有抒情的字眼,但又句句含情,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