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湖北省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好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此联看似写景,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已经暗寓其中。(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云州秋望
[清]屈大均
白草黄羊外,空闻觱篥哀。
遥寻苏武庙,不上李陵台。
风助群鹰击,云随万马来。
关前无数柳,一夜落龙堆
  【注】①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别号八泉翁,广东番禺人。清兵南下广州时,曾参加反清斗争。吴三桂反清时,一度监军桂林。②白草黄羊:北方草原景物。③觱篥(bìlì):古北方簧管乐器,截竹为管,卷芦为首,又名笳管,其声悲。④龙堆:白龙堆的简称,本为新疆南部古沙丘名,后泛指塞外沙漠地方。
1.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诗歌的颔联所运用的手法及其所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歌的三、四联分析“一夜落龙堆”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第一句,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俗。“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笙声,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绚烂。
  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声暗问。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
  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
  第四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注】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1.结合全词,说说“此心到处悠然”中“悠然”二字所蕴含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
[明]边贡
月宫清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1.两首诗写嫦娥的孤清凄凉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诗中的三、四句是对嫦娥的“讥诮”还是“同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