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机械不稳定性通常是工程师尽量试图避免的一个问题。这种不稳定性可以迅速导致结构损坏:负重支架的坍塌,钢板平面的变形,或金属外壳的扭曲。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机械不稳定性通常是工程师尽量试图避免的一个问题。这种不稳定性可以迅速导致结构损坏:负重支架的坍塌,钢板平面的变形,或金属外壳的扭曲。结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机械不稳定性通常是工程师尽量试图避免的一个问题。这种不稳定性可以迅速导致结构损坏:负重支架的坍塌,钢板平面的变形,或金属外壳的扭曲。结构损坏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比如美国在“二战”中制造的万吨货轮“自由轮”在海上航行时便因结构损坏而解体。对弯曲结构的数学分析过于复杂,该领域研究在19世纪中已经中止,因为利用当时的方法根本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希望。
然而,在过去五年左右的时间里,新一代物理学家和工程师已经开始接受不稳定性。这些研究人员受到几何学和非线性数学最新进展的启发,从而取得他们的前辈们无法企及的成果。例如,他们已经提出了一种理论,来解释白菜叶和撕裂的塑料垃圾袋为什么出现波纹;计算了织物和纸张褶皱的模式;解释了脊椎动物胚胎中内脏纹路的生长方式。在实际应用方面,柔性聚合物和有机硅材料的广泛应用也一直是启发研究人员灵感的源泉,特别是智能手机柔性而又结实的外壳材料。这类材料使得电子产品、机器人、工具、车辆在彻底变形后,仍有可能恢复原貌。
来自哈佛大学的工程师贝尔托蒂在2012年3月美国物理学会(APS)的波士顿会议上,向人们展示了她在一家玩具店的发现:投影在屏幕上的“霍伯曼O形扭球”,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彩色塑料链形成的中空足球。然而,只需简单扭曲这个球,让塑料链绞合,就可以使其塌陷成一个比原来小很多的球体,而向相反方向扭曲,又可以使它扩张回原来的大小。贝尔托蒂说,在这个玩具的启发下,她的团队创造出一种球形装置,利用机械不稳定性而不是链的绞合,来塌陷和扩张,完成与“霍伯曼O形扭球”相似的变形过程。贝尔托蒂解释说,困难在于弄清楚一种结构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不稳定性,才能表现出所期望的行为,为此,必须精心设计球形装置的“软点”。
阿默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桑坦格罗表示,他和他的同事们正致力于通过对计算机程序的完善来完成对材料的折叠。研究人员预测,可以通过一个完全自动化的过程,按照计算机生成的不稳定模式来刻写二维薄片,然后通过一个平稳、协调的操作过程将其准确折叠。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极端力学运动”带头人之一里斯的实验室则正同贝尔托蒂等人合作,他们的目标之一是编译一个模型辞典:在特定刺激下,多面体模型将以可预测的方式出现褶皱、弯曲、延伸、塌陷、膨胀等行为。这些模型都以带孔洞的球壳为基础,孔洞周围的连接物带有精心设计的软点,在受到压力时会褶皱弯曲。理论上,可以将这些可变形的多面体制成各种尺寸,小至纳米尺寸的给药小球,大至田径场可伸缩的屋顶。此外,能挤压成类似章鱼状而通过微小空间的机器人、能扩张成帐篷的背包,以及能像笔一样卷起来别在耳后的手机都变得可以想象。展望未来,一套能解释柔性固体扭曲时所表现出行为的新规则已呼之欲出。研究人员看到了一个将损坏转变成功能的全新境界。贝尔托蒂和她的热情拥护者都相信,极端力学的前景极为光明,远不只是工程师的玩具那么简单。
(本文系据《变形材料崛起》一文改写而成,原文载《环球科学》2012年10月号)
小题1:下列关于“机械不稳定性”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机械不稳定性”势必导致结构的迅速损坏,甚至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工程师们通常都试图尽量避免它。
B.近年,“机械不稳定性”与过去迥异的新性质随着科学的进展被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们发现,因而大家开始接受它。
C.利用“机械不稳定性”,可以使物体出现褶皱、弯曲、延伸、塌陷、膨胀等改变,科学家们已经掌握了发生改变的新规则。
D.把握“机械不稳定性”导致物质改变的规律,需要进行复杂的数学分析,在这些方面,今天已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小题2:关于极端力学的研究成果,下列表述与原文吻合的一项是[0.60]
A.发明了“霍伯曼O形扭球”,它可以经扭曲塌陷成一个比原来小很多的球体,向相反方向扭曲,它又可以扩张回原来的大小。
B.发现了柔性聚合物和有机硅材料,这类材料使得电子产品、机器人、工具、车辆在彻底变形后,仍有可能恢复原貌。
C.发现了球形装置的“软点”这一关键,如对其进行精心设计,就可能使结构表现出人们期望的行为,从而编译出一个模型辞典。
D.将损坏转变成功能的全新境界已经出现,因为已经有了智能手机柔性而结实的外壳材料,还将出现纳米尺寸的给药小球和田径场可伸缩的屋顶。
小题3:下面对原文文意的理解与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美国在“二战”中制造的万吨货轮“自由轮”在海上航行时解体,是结构损坏而导致的灾难性后果之一,而且当时无法对其进行深度解析。
B.从白菜叶和撕裂的塑料垃圾袋出现的波纹,到脊椎动物胚胎中内脏纹路的生长方式,这些都可以从不稳定性的理论中得到解释。
C.通过对计算机程序的完善,可以完成材料折叠的完全自动化的过程,但目前其中的一个遗憾,是计算机生成的模式仍不稳定。
D.能挤压成类似章鱼状通过微小空间的机器人、能扩张成帐篷的背包,以及能卷起来别在耳后的手机,都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错在“势必导致”,将实然判断改变为必然判断,原文说的是“可以迅速导致”;B错在“与过去迥异的新性质”,过去的性质依然存在且依然起作用,只不过人们对它的研究已经深化;C错在“已经掌握了发生改变的新规则”,原文为“新规则已呼之欲出”。
小题2:
试题分析:A“霍伯曼O形扭球”只是一款玩具,它用塑料链绞合而不是利用机械不稳定性;B原文说“柔性聚合物和有机硅材料的广泛应用也一直是启发研究人员灵感的源泉”,所以它同样只是研究者的借鉴对象而并非研究成果;D错在“已经出现”,原文说的是“看到了”,而并不是在事实上已经做到。
小题3:
试题分析:原文没有关于“计算机生成的不稳定模式”是一个缺憾的表述,原文所说的“不稳定模式”指的是利用“机械不稳定性”的模式,并不是说计算机的性能不稳定,原文还说到可以有“一个平稳、协调的操作过程”。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柯 留 沙
[苏联]高尔基
“您瞧,就是这样一回事情,他的父亲因为盗用公款被判了一年半的徒刑,在这个时期我们就把我们的积蓄吃光了。我们的积蓄本来就很少。到我丈夫出监牢的时候,我已经在用辣菜根当柴烧了。一个种菜的人送给我一车没用的辣菜根——我把它晒干了跟干牛粪在一块儿烧。气味很不好闻。做出来的粥汤也有怪气味。柯留沙这些时候在上学。他是个灵活的孩子……也懂得节省。他放学回家,路上捡到木头、木板,总要带回家来。是啊……春天来了,雪已经融化了,可是他还穿着毡靴。靴子常常湿透了……他把它们脱下来,他那双小脚全红——红了。就在这个时候,他们把他父亲从牢里放了出来,用出租马车送回家来了。他在牢里得了瘫病。他就躺在那儿望着我苦笑,我站在床前,埋下眼睛看他,心里想:‘我为什么还要养他,养他这个害人精呢?最好是把他扔到街上泥水坑里去。’可是柯留沙看见了,哭了。他脸色完全白了,望着他父亲,大滴大滴的眼泪顺着脸蛋落下来。他说:‘好妈妈,他怎样了?’我说:‘他已经不中用了。’……是啊,从这一天起,就这样过下去了。就这样过下去了,老爷。我一天忙得像疯子一样,可是就是在运气好的时候,也不过收进二十戈比……我真愿意死……哪怕自尽也好。柯留席卡看见了这一切……他脸色很难看……有一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我说:这种该死的生活!能够死掉多好……哪怕你们里面死掉一个也行……我是指他们,指父亲同柯留沙……父亲点点头,好像他想说:我快要死了,不要骂我,忍耐点吧。可是柯留沙……把我望了一下,就走出去了。等到我清醒过来……啊,已经太晚了。因为您,老爷,他,柯留沙出去不到一个钟头——一位警察坐着马车来了。他说:‘您是希谢尼娜太太吗?’我马上就猜到有什么祸事了……他说:‘请您就到医院去。’他说,‘您儿子给商人阿诺兴的马踢伤了。’……我就坐车到医院去。在马车里我就像坐在烧红的铁钉上面一样。我心里想:‘你这该死的女人,该倒霉!’我们到了。柯留沙,他躺在那儿,全身都给绷带包扎着。他对我微微一笑……眼泪从他眼睛里流出来了……他声音很小地对我说:‘好妈妈,饶恕我!钱在巡官那儿。’我说:‘柯留沙,上帝保佑你。你说什么钱呢?’他说:‘街上那些人扔给我的,还有阿诺兴给的……’我问:‘他们为什么给钱?’他说:‘因为这个……’他一声轻轻的……***。他的眼睛睁得很大……我说:‘柯留席卡,好儿子,你怎么会没有看见马跑过来呢?’可是,啊,老爷,他清清楚楚地对我说:‘我看见了它……马车……不过……我不愿意跑开。我想——要是我给压坏了,他们会给钱的。他们真的给了钱……’这就是……他说的话……我明白这个,我懂得他的心思,他真是个天使,可是晚了。第二天早晨他就死了……他临死还是很清醒的。他一直在说:‘好妈妈,给爸爸买这个,买那个,也给你自己买……’好像有好多钱似的。钱——的确有四十七卢布。我到阿诺兴家里去,可是他给了我五个卢布……他还骂人,他说:‘大家全看见,是小孩自己跑到马脚底下来的,你还来向我要钱?’我以后就没有再到他那里去过。老爷,就是这样一回事情。”
她不做声了,她又像先前那样地冷淡、呆板了。
公墓是清净的、荒凉的:十字架,耸立在十字架中间的长得不好的树木,坟堆,悲伤地坐在一座坟上面的毫无表情的女人——这一切使我想起了人的痛苦,想起了死。
然而无云的天空是清明的,它在散布干燥的炎热。
我从衣袋里掏出一点钱来,把它们拿给这个还活着、心却让生活的不幸弄死的女人。
她点了点头,声音特别慢地对我说:
“老爷,不要麻烦您了,我今天已经够了……我需要的实在不多,现在……就只有我一个人……孤零零活在世界上……”
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又把她那两片给悲伤扭歪了的嘴唇紧紧地闭上了。
(选自《外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小题1:前半部分,母亲叙述的语言节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6分)
小题2:文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3:主人公柯留沙有什么性格特点?作者通过哪几件事体现了柯留沙的这些性格特点?试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6分)
小题4:请分析这篇小说在构思上的主要特点。(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赋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形式上介于诗与文之间,语言大体整齐、押韵,但又经常夹杂着散文的句式,往往铺排华美的辞藻章句来描绘事物,抒写情致。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中说:“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说明赋这种文体在《诗经》中就有了它的生命的因素,到了《楚辞》,这种因素又扩大了疆界。及至战国后期荀子的《赋篇》和宋玉的《风赋》等作品,一方面吸收了《诗经》《楚辞》作品中语言整齐、押韵的特点;一方面进一步发展了《楚辞》作品中铺排的写法;同时,又融合进纵横家说辞问答、铺排议论的因素,并以“赋”名篇,从而形成了一种新文体——赋。
班固在《两都赋》序中说:“赋者,古诗之流也。”指出了赋的文体形式由古诗衍化而成。刘歆在《艺文志》讲到诗歌发展时说,春秋之后,“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布衣而能作诗,故有乐府民歌的兴盛;文人的创作,从荀子、宋玉起,则以赋的形式体物言情。荀子、宋玉之作与布衣之作虽在文体形式上有差别,却终属同源而分流。
《汉书·艺文志》中说:“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这里所说的“赋”,本指春秋时代贵族礼会之际在对话中背诵几句诗。春秋之后,贵族不需要也没有机会用背诗的形式来委婉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了。到了汉代,民间诗歌归乐府掌管,而文人创作的文学作品,几乎全都不依赖音乐歌咏,而靠写在竹简、绢帛之上,或吟诵于唇吻。于是“不歌而诵”成了赋这种文体的流传特征,人们称这种“不歌而诵”的文体为“赋”。赋讲究韵律,但它的韵律是为了诵读,而不是为了配乐演唱。当然,后来有些诗也“不歌而诵”了,但那是诗与音乐逐渐分离的结果,不能由此而证明诗歌原始阶段具有歌唱的特征没有存在过。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采文,体物写志也。”在《诗经》中,“赋”和“比”“兴”都是一种艺术手法,“赋”指“直抒其事”。到了《楚辞》,发展到对“其事”铺排开来叙写,为赋这种文体的出现准备了条件。“铺采文”,铺,即铺叙、敷陈,言赋直陈其事,不取比兴。一方面强调赋铺陈直叙的写作特点,另一方面是强调赋文辞华丽的语言特点。晋代陆机《文赋》明确提出了诗与赋的文体区别:“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流亮。”意思是说,诗是用来抒发感情的,所以要绮丽细腻;赋是用来铺陈事物的,所以要清晰明朗。再说“体物写志”,志,一般指思想、志向,当然也包括感情。刘勰更是把“体物”,即铺陈描绘事物形态风貌,认定是赋“写志”的一种“载体”,道出了赋融体物写志为一体的本质属性。这样,赋的基本特征,就在“铺采文”的艺术形式与“体物写志”的思想内容互相统一中,得到了完整得表述。
小题1:下列关于“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的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诗经》和《楚辞》中都可以找到它的生命因素,直到战国后期《赋篇》《风赋》的出现才形成赋的文体。
B.“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它不是诗歌,但是语言基本整齐、押韵;它也不是散文,但经常运用散文句式。
C.春秋时期,贵族礼会之际往往在对话中背诵几句诗,这种形式可以称为“赋”,后来“不歌而咏”成了“赋”这种文体的流传特征。
D.在《诗经》中,“赋”只是一种“直书其事”的艺术手法,后来才逐渐演变成了只用华美的辞藻章句来描绘事物的一种文体。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从流传特征的角度对赋进行了解释,赋这种文学作品是写在竹简、绢帛之上或在口中吟诵的,不需要依赖音乐歌咏。
B.刘勰认为“赋者,铺采文,体物写志也”,把赋的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二者统一起来,对赋的基本特征表述较为完整。
C.陆机从文体角度对诗和赋进行了区别,它认为诗绮丽细腻,是为了抒发情感;赋清晰明朗,是为了铺陈事物。
D.从荀子、宋玉起,文人创作出现了体物言志的赋,它与布衣所作的乐府民歌有了很大不同,但赋和乐府民歌都源于“古诗”。
小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在描绘事物风貌上具有铺陈直叙的特点,而铺陈描绘事物形态风貌是用以“写志”的“载体”,所以一篇好赋仅仅堆砌辞藻是远不够的。
B.即使吸收了《诗经》《楚辞》语言整齐、押韵的特点,发展了《楚辞》中铺排的写法,但如果没有纵横家参与创作,“赋”这种文体还是无法形成的。
C.后世的一些诗也“不歌而诵”了,但这并不能说明诗歌原始阶段不具有歌唱的特征;而赋虽然讲究韵律,但它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配乐歌咏而生的。
D.班固的《两都赋》、刘歆的《艺文志》、刘勰的《文心雕龙》分别对这种文体的流变或特点进行了诠释,使后人对赋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别难过,妈妈                〔加拿大〕莫·卡拉汉
下班时间就要到了,阿尔弗雷多·希金斯穿上外套准备回家,刚出门就撞上老板卡尔先生。他上下打量阿尔弗雷多几眼,用极低的声调说:“我想你最好还是把兜里的东西留下来再走。”
他开始有些慌乱,但随即惊讶地说:“东西?……什么东西?我不明白您在说些什么。”
“一个粉盒,一支口红,还有……要我说得更清楚些吗?”卡尔先生冷冷地说。阿尔弗雷多在卡尔先生冷峻的目光注视下,不知所措,根本不敢正视老板。又过了一会儿,他把手伸进口袋,交出了东西。
“我知道你这样已经很久了。我不喜欢警察,但我要叫警察。不过在此之前我想打电话给你的父亲,告诉他我要把他的宝贝儿子送进监狱。”卡尔先生说着,向电话走去,脸上笑容古怪极了。
阿尔弗雷多知道爸爸上夜班,但妈妈一定在家。他想象着待会儿的情景:妈妈迫不及待地闯进门来,怒气冲冲,眼里噙着泪花;他也想上前解释,可她一把推开了他。噢,那太难堪了!尽管如此,他还是盼着妈妈快来,好在卡尔先生叫警察之前把他接回去。
终于,有人敲门了,卡尔先生开了门。
“请进,您是希金斯太太吧?”他脸上毫无表情。
“我是希金斯太太,阿尔弗雷多的母亲。”希金斯太太大方地做着自我介绍,笑容可掬地和卡尔先生握手。
见此情景,卡尔先生一下子愣住了,他怎么也没想到她会那样从容不迫,落落大方。
“阿尔弗雷多遇到麻烦了,是吗?”她很从容地问。
“是的,太太。您儿子从我的店里偷东西。不过都是些牙膏、口红之类的小玩意儿。”
“你干吗要干这种事?”她以略带伤感的口吻问儿子,并平静地看着他。
“我需要钱,妈妈。”
“钱?你要钱有什么用?跟坏孩子学坏吗?”
希金斯太太在阿尔弗雷多肩上轻轻拍了拍,就像她非常理解他那样,然后说:“要是你原意听我一句话的话……”语气坚定,但忽然又停住了,她把头转到了一边,好像不该再往下说了。
“您打算怎么处理这件事呢,卡尔先生?”希金斯太太转过身来,依然笑容可掬地望着卡尔先生。
“我?我本想叫警察,那才是我应该做的。”
“我本来无权过问您如何处理这件事,不过我总觉得对于一个男孩来说,有时侯给他点忠告比惩罚更有必要。”在阿尔弗雷多眼里,今晚妈妈好像完全是个陌生人。瞧,她笑得那么自然,神情那么和蔼可亲。
“我不知道您是否介意让我把他带回去,”她补充道,“像他这么大的孩子,有头脑的没几个。”
卡尔先生原以为希金斯太太会被吓得六神无主,一边流着泪,一边为她儿子求情,然而,事实却于此完全相反。她的沉着反倒使他自己感到很内疚。
“当然可以,”她说,“我不想太不近情理。告诉您儿子别再上这儿来了,至于今晚的事嘛……就让它过去吧。您看这样行吗,希金斯太太?”
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就像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一样。
走出杂货铺,希金斯太太迈着大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前方,俩人都默默无话。过了一会儿,阿尔弗雷多终于忍不住开口了,“感谢上帝,结果是这样!”
“求你安静一会儿,别说话。阿尔弗雷多。”
到了家。希金斯太太脱了外套,看也不看儿子一眼。
“你不是好孩子,阿尔弗雷多,你为什么总是没完没了地闯祸呢?上帝饶恕他吧!你还愣着干什么?快睡去吧。今晚的事别告诉你爸爸。”说完她进了厨房。
“妈妈太伟大了!”阿尔弗雷多自言自语道。他觉得应该立即去对她说她有多么了不起。
他走向厨房,妈妈正在喝茶。但那情景,让他大吃一惊。妈妈失落地坐在那儿,神态糟糕透了,根本不是杂货铺里那个沉着冷静的妈妈。她颤抖地端起茶杯,茶溅到了桌上;嘴唇紧张地抿着,似乎一下子老了许多。
阿尔弗雷多站在那里默默地看着,一声也不吭。他突然有股想哭的冲动。从那双颤巍巍的手上,那一条条刻在脸上的皱纹里,他仿佛看到了妈妈内心所有的痛苦。他忽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
今晚,阿尔弗雷多第一次认识了妈妈。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卡尔先生知道阿尔弗雷多干偷盗的勾当已经很久了,但他并没有早一点提醒、阻止他,这种等待他人多行不义之后再给予严惩的做法是十分阴险卑鄙的。
B.希金斯太太不让阿尔弗雷多告诉爸爸发生的一切,可能是不想让阿尔弗雷多的爸爸因儿子不断闯祸而痛苦。
C.阿尔弗雷多是小说中具有线索作用的人物,小说的情节是由他的偷窃行为引起的,卡尔先生和妈妈的言行也是通过他的观察和感受来描写的。
D.小说结尾通过对母亲喝茶的情景和阿尔弗雷多心理活动的描写,含蓄地表现了唯有心如刀绞般的疼痛,才能唤醒误入迷途的孩子这一主题。
E、富有变化美是这篇小说的突出特点,不同场景之下人物的心理、言行皆有不同,而小说的主题也就蕴含再这前后的比照中,耐人寻味。
小题2:简要概括卡尔先生见到希金斯太太后的心理变化过程,并指出作者这样写的主要作用。(6分)
小题3:小说中的希金斯太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小说题目是“别难过,妈妈”,也有版本将其译为“另一个妈妈”,你认为哪一个更合适?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数学和诗一样让我喜欢
很多人觉得搞数学很枯燥,谷超豪却说:“数学世界充满了精神的创造,只要深入其中就会发现奥妙无穷。”
1946年,在浙江大学他师从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开始了研究数学的历程。因为才华出众,他被破例允许同时参加两位名家的课程——苏步青教授主持的微分几何专题讨论和陈建功教授主持的函数论与傅立叶分析专题讨论。从两者著名数学家那里,谷超豪学到了治学的方法,而且在几何及分析两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功底。
从1948年到1956年,谷超豪先后在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任教,在苏步青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了数学研究生涯,在K展空间、仿射联络空间及芬斯拉空间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工作,发表了多篇论文,展现出数学方面创造性的才能,迅速成为苏步青领导的中国微分几何学派的学术骨干。
法国科学院院士布瑞艾特曾经在法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上这样介绍谷超豪:“谷超豪先生是一位很有影响的数学家。我最初是通过他的著述认识他,特别是他首次阐明的关于杨——米切斯场的存在定理的著作。这项由一位数学家完成的关于物理问题的工作是谷超豪先生独特、高雅、深入、多变的工作风格的典型范例。他是一位向难题进攻(有时是几何学,有时是物理学方面的问题)并解决难题的偏微分方程专家。”
这段话是对谷超豪数学人生的精妙写照。谷超豪正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一个喜欢挑战难题的人。
1956年,正当谷超豪在微分几何方面的成就引人瞩目的时候,他却敏锐地看到尖端技术对数学提出的新要求。为了满足国家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他毅然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偏微分方程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中来。他致力于把数学应用到航天中去,经其反复设计、选用的方法在我国导弹“钝头物体超音速绕流”的的计算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为我国国防科研做出了贡献。
“数学与古典文学都十分重视对称性,许多作品中还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萌芽。”作为数学家,谷超豪的身上始终带着自然科学的理性与人文科学的感性。“在我的生活里,数学是和诗一样让我喜欢的东西。诗可以用简单而具体的语言表达非常复杂、深刻的东西,数学也是这样。”谷超豪说。
谷超豪常常告诫年轻人,千万不要重理轻文,不要单纯和数字、公式、公理、定理打交道。“文学和写作一方面能够丰富生活,另一方面也有益于数理思维的发展。”
在几十年如一日的数学研究中,谷超豪经常利用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将数字化枯燥为神奇的无穷乐趣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来。1986年,他乘船去浙江舟山讲学时,曾写过一首诗:“昨辞匡庐今蓬莱,浪拍船舷夜不眠。曲面全凸形难变,线素双曲群可迁。晴空灿烂霞掩日,碧海苍茫水映天。人生几何学几何,不学庄生殆无边。”其中,第二句讲的是微分几何的两个著名定理,最后一句则是自己人生的写照。
科研与教学,是谷超豪“人生方程”的横轴与纵轴。他长期为本科生开数学基础课,也开设过许多专门课程。“人言数无味,我道味无穷。良师多启发,珍本富精蕴。解题岂一法,寻思求百通。幸得桑梓教,终生为动容。”这是谷超豪20年前写的一首诗。他抒发了自己对数学的眷恋之情,也道出了对教书育人的理解。
在复旦大学的师生心中,谷超豪不仅是数学家,更是教育家。他的教学有一个特点,就是“边学边教”,经常把国际上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的教学中。
1959年,他从莫斯科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根据国家需要,开展了与超音速流密切相关的空气动力学及数值计算的研究。他边学边教,开设了空气动力学和差分法的新课程,培养出了一批力学和数值计算方面的新生力量,现为中科院院士的李家春、郭柏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每当他开拓出一个新领域,并作出开创性的贡献后,他就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把学生推上这一领域的前沿,而自己又去开拓另一更新的领域。上世纪60年代初,谷超豪率先解决了空气动力学方程组的平面超音速机翼绕流问题,比美国著名数学家Schaeffer等人的相应结果早了十几年。在此基础上,他的学生李大潜院士在这一领域里建立和发展了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局部解理论,并在美国出版了专著。
“当年我的老师苏步青对我说,我培养了超过我的学生,你也要培养超过你的学生”,谷超豪说:“如今回首,我想,在一定程度上我可以向苏先生交账了!”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大学期间,谷超豪师从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从他那里谷超豪不仅学到了治学的方法,而且在几何及分析两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B.在学术研究方面,谷超豪具有的独特、高雅、深入和多变的工作风格受到国际科学界人士的赞誉,他被认为是很有成就和影响的数学家。
C.谷超豪在数学方面有创造性的才能,他在K展空间、仿射联络空间及芬斯拉空间等方面的独到研究使他很快成为中国微分几何学派的骨干。
D.谷超豪在导弹研究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他将数学应用于导弹研究,为导弹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是我国国防科研领域的技术精英。
E、本文通过记述了数学家谷超豪数学研究和教学中的几个片断,着重表现了他严谨治学、敢于挑战、敢于创新和悉心培育新人的精神品质。
小题2:文章说谷超豪学术上是一个“不安分”的人,请简要说明其理由。(6分)
小题3:谷超豪不仅是数学家,更是教育家。他在数学教学中做了哪些工作?请简要概括。(6分)
小题4:结合谷超豪的认识,谈谈“学理”为什么不能“轻文”?(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7分)
专家与通人
雷海宗
  ⑴专家是近年来的一个流行名词,凡受高等教育的人都希望能成专家。专家的时髦性可说是今日学术界的最大流弊。学问分门别类,除因人的精力有限之外,乃是为求研究的便利,并非说各门之间真有深渊相隔。学问全境就是一种对于宇宙人生全境的探索与追求,各门各科不过是由各种不同的方向与立场去研究全部的宇宙人生而已。政治学由政治活动方面去观察人类的全部生活,经济学由经济活动方面去观察人类的全部生活。但人生是整个的,支离破碎之后就不是真正的人生。为研究的便利,不妨分工;但我们若欲求得彻底的智慧,就必须旁通本门以外的知识。各种自然科学对于宇宙的分析,也只有方法与立场的不同,对象都是同一的大自然界。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史上,凡是有划时代的贡献的人,没有一个是死抱一隅之见的人。如牛顿或达尔文,不只精通物理学或生物学,他们各对当时的一切学术都有兴趣,都有运用自如的理解力。他们虽无哲学家之名,却有哲学家之实。他们是专家,但又超过专家;他是通人。这一点总是为今日的一些专家或希望作专家的人所忽略。
  ⑵假定某人为考据专家,对某科的某一部分都能详述原委,作一篇考证文字,足注能超出正文两三倍;但对今日政治经济社会的局面完全隔阂,或只有幼稚的观感,对今日科学界的大概情形一概不知,对于历史文化的整个发展丝毫不感兴趣。这样一个人,只能称为考据匠,若恭维一句,也不过是“专家”而已。又如一个科学家,终日在实验室与仪器及实验品为伍,此外不知尚有世界。这样一个人,可被社会崇拜为大科学家,但实际并非一个全人,他的精神上之残废就与身体上之足跛耳聋没有多少分别。
  ⑶再进一步。今日学术的专门化,并不限于科门之间,一科之内往往又分化为许多的细目,各有专家。例如一个普通所谓历史专家,必须为经济史专家,或汉史专家,甚或某一时代的经济史专家,或汉代某一小段的专家。太专之后,不只对史学以外的学问不感兴味,即对所专以外的史学部分也渐疏远,甚至不能了解。此种人或可称为历史专家,但不能算为历史家。片段的研究无论如何重要,对历史若真欲明了,却非注意全局不可。
  ⑷今日学术界所忘记的,就是一个人除作专家外,也要作“人”,并且必须作“人”。一个十足的人,在一般生活上讲,是“全人”,由学术的立场讲,是“通人”。我们时常见到喜欢说话的专家,会发出非常幼稚的议论。这就是因为他们只是专家,而不是通人,一离本门,立刻就要迷路。他们对于所专的科目在全部学术中所占的地位完全不知,所以除所专的范围外,若一发言,不是幼稚,就是隔膜。
  ⑸学术界太专的趋势与高等教育制度有密切的关系。今日大学各系的课程,为求“专精”与“研究”的美名,舍本逐末,基本的课程不是根本不设,就是敷衍塞责,而外国大学研究院的大部课程在我们只有本科的大学内反倒都可以找到。学生对本门已感应接不暇,当然难以再求旁通。一般的学生,因根基的太狭太薄,真正的精通( )谈不到,广泛的博通( )无从求得;结果各大学每年只送出一批一批半生不熟的智识青年,既不能作深刻的专门研究,又不能正当地应付复杂的人生。近年来教育当局与大学教师,无论如何的善于自辩自解,对此实难辞咎。抗战其间,各部门都感到人才的缺乏。我们所缺乏的人才,主要的不在量,而在质。雕虫小技的人并不算少。但无论做学问,或是做事业,所需要的都是眼光远大的人才。
  ⑹凡人年到三十,人格就已固定,难望再有彻底的变化,要做学问,二十岁前后是最重要的关键,这正是大学生的在校时期。品格、风趣、嗜好,大半要在此时来作最后的决定。此时若对学问兴趣立下广泛的基础,将来的工作无论如何专精,也不至于害精神偏枯病。若在大学期间,就造成一个眼光短浅的学究,将来若要再作由专而博的功夫,其难真是有如登天。今日各种的学术都过于复杂深奥,无人能再望作一个活的百科全书的亚里士多德。但对一门精通一切,对各门略知梗概,仍当是学者的最高理想。二十世纪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最有趣的时代,今日求知的时会也可谓空前;生今之世,而甘作井底之蛙,岂不冤枉可惜?因为人力之有限,每人或者不免要各据一井去活动,但我们不妨时常爬出井外,去领略一下全部天空的伟大!
《大公报》(重庆版)1940年2月4日 “星期论文”专栏
小题1:第⑴段中“死抱一隅之见的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2:下列对第⑶段中画线句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表明作者在这之前已经从另外一个方面或角度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B.过渡到下文从学科内部细分的现状这一角度论证专家要注意全局。
C.提示下文对专家在学科研究中要注重全局的论证深入了一个层次。
D.强调作者对“历史专家”与“历史家”的区分,进一步反对只专一门。
小题3:第⑸段中作者认为造成“学术界太专的趋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联系上下文,为第⑸段画线句选项填空,简述理由。(3分)
⑴也   更       ⑵既   又
小题5:联系全文,概述培养“通人”的重要性。(4分)
小题6: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分析他为什么是通人。(不超过45字)(3分)
鲁迅 朱光潜 马克思 爱因斯坦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