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5分)大美西藏王宗仁我有过上百次穿越世界屋脊到西藏的人生经历。常常有朋友问我,去过西藏和没去过西藏的人,都为西藏旷世绝伦的美所折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5分)大美西藏王宗仁我有过上百次穿越世界屋脊到西藏的人生经历。常常有朋友问我,去过西藏和没去过西藏的人,都为西藏旷世绝伦的美所折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5分)
大美西藏
王宗仁
我有过上百次穿越世界屋脊到西藏的人生经历。常常有朋友问我,去过西藏和没去过西藏的人,都为西藏旷世绝伦的美所折服,你告诉我西藏到底美在哪里?
地处地球之巅的西藏,平均海拔4 000米,酷寒缺氧,飘雪的日子覆盖着四季,那里的雪山、冰川、峡谷和冰河湖泊弥漫着古老的神秘,蕴藏着深邃的景观。在西藏,一些重复的东西始终重复着,接连不断,比如暴雪断路,比如天葬轮回,比如经文旋转……我每次一翻过唐古拉山踏进西藏的门槛,就自然而然地有一种来到人间最后一块净土的宁静阔远的感觉。有时一朵白云一片雪花就能把我醉倒。真的,当我置身于西藏的山水中时,往往有一种一脚此生、另一脚彼世之感,竟然忘了归途
西藏之美,美在草原。藏北草原,亦称羌塘草原。浩荡无边的草浪不断地涌来倒去,西藏的春天就是被这藏北的青草一针一线地缝在了永冻层上。它是中国最大的草原之一,其实大还在其次,主要是它的富饶。这里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景,还有异常丰富的资源。药材有冬虫夏草、贝母、雪莲、藏红花等,珍稀野生动物有存世很少的藏北野驴、藏羚羊和野牦牛等,矿藏有黄金、锑矿、铜矿、硼砂等。终年积雪的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像晶亮剔透的围墙绕它而挺立,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犹如两根飘逸的丝带贯穿整个草原,紧凑而妥帖地勒在它的腰间。蓝天白云之下,是茫茫草海和镶嵌于草原的曲曲直直的河流溪水,那水是静的,几乎不流动,清澈见底,倒映着雪峰、碧空、云彩,真是一幅天地合一山水合一的宁静、和谐、壮美的画卷!汽车和火车并驾齐驱开过来了,悠长嘹亮的车笛叫醒了牧村,叫醒了草场,叫醒了长鞭!初春,看一颗草粒如何悄悄萌芽;盛夏,看一望无际的草浪浩浩荡荡地涌向天边。
西藏之美,美在阳光。我是去了西藏多次之后,才真正地体悟到为什么拉萨被人们称为日光城。那是一个盛产阳光的地方,我们把整个西藏都称为日光圣地也不为过。每天早起的雄鹰将那苍劲的翅膀在唐古拉山巅一斜,太阳就轻轻地跃出来,温暖了西藏的每个角落。雅鲁藏布江最先溅向一片露水般湿润的阳光。西藏太阳的颜色与别处不一样,是橘黄色的,镶着淡淡的红边的浅黄。看上去绝不晃眼,柔柔的,酥酥的,暖暖的,爽心悦目,美!阳光下,牧业兴旺,糌粑飘香,佛光灼灼,还有静立在山顶的和平哨所。
如果有幸遇上藏家人晒浴的日子,你不妨静静地躺在拉萨河畔的茸茸草滩上,舒展四肢,嘴里含一块酥油糖,让阳光从身上脸上轻手轻脚地滚过,先是抚醉了你,接着抚化了你。这时你得到的是一种最时尚的物质享受与最纯粹的藏族风情合二为一的精神享受,领略到的是藏地新生活的甘甜!
西藏之美,美在青稞酒。这样的场面我们在屏幕舞台和文艺作品里经常会看到:藏族同胞双手捧着酒碗,高高举过头顶,与一条洁白的哈达同时献给尊朋贵客。客人双手接过酒碗,轻轻呷一口,主人立即给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第三次必须一饮而尽,才不为失礼。那酒便是青稞酒。青稞酒是藏家人男女老少酷爱的饮料,婚丧嫁娶和节假日都必不可少。豪饮,在西藏无论是牧区还是城镇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夏日的草场上,冬天的火炉旁,“一心敬”“六连升”“八匹马”……猜拳行令之声不绝于耳。那些肤色被高原紫外线照射得黑里泛红的藏家汉子们,温上青稞酒,频频举杯,痛快畅饮,一醉方休。醉中的汉子额头上那似刀刻出来的额纹,更能彰显出藏家民族的强悍。游牧人最喜骑马饮酒,一手举杯,一手抓缰,真乃酒气冲天,马蹄踏香!
西藏美在哪里?这是一百个人会得出一百种答案的问题。布达拉宫的千盏佛灯不美吗?造山运动喷涌起的珠穆朗玛峰不美吗?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不美吗?被人誉为天上绿宝石的纳木错不美吗……归根结底,最美的还是创造了美的西藏各族人民。只要你走近那些穿着氆氇袍、蹬着长筒靴、挎着镶有绿松石藏刀的藏胞,你就会得到许多故亊,明白许多事情,获得许多营养!
小题1:以“我有过上百次穿越世界屋脊到西藏的人生经历”开篇,有什么用意?(3分)
小题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在西藏,一些重复的东西始终重复着,接连不断。
(2)往往有一种一脚此生、另一脚彼世之感,竟然忘了归途。
小题3:文中第三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文中语句,就其中一种作简要赏析。(4分)
小题4:请从表达主旨的角度,简要分析结尾一段的作用。(4分)
答案

小题1:表现了作者对西藏“大美”的热爱,引出下文,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
小题2:(1)西藏的自然环境、文化习俗没有遭到人为破坏,古往今来一直保留着原生态。
(2)明知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但眼前所见却恍若另外的世界,令人忘俗。
小题3:第三段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
比喻:①终年积雪的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像晶亮剔透的围墙绕它而挺立。②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犹如两根飘逸的丝带贯穿整个草原,紧凑而妥帖地勒在它的腰间。③那水是静的,几乎不流动,清澈见底,倒映着雪峰、碧空、云彩,真是一幅天地合一山水合一的宁静、和谐、壮美的画卷!
描绘出藏北草原的无比美丽。
排比:①药材有……等,珍稀野生动物有……等,矿藏有……等。
描绘出藏北草原的富饶(资源丰富)。
②悠长嘹亮的车笛叫醒了牧村,叫醒了草场,叫醒了长鞭!
描绘出藏北草原的无限生机和活力。
拟人:悠长嘹亮的车笛叫醒了牧村,叫醒了草场,叫醒了长鞭!
描绘出藏北草原的无限生机和活力。
小题4:(1)列举西藏其他美的事物,全方位、立体地说明西藏无愧大美之地。
(2)由景到人,点明西藏各族人民创造了美,深化了主旨,表现了作者对西藏各族人民的赞美之情,升华了情感。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文章开头句子的作用可着重从结构、内容、情感等方面,考虑它在引出下文、内容过渡、情感抒发和氛围营造等方面的作用。
试题分析:
小题2:第一句着重从其自然原始的生态和原始的文化习俗等方面思考,第二句则应着重从世俗社会、人文精神等方面思考。
试题分析:
小题3:第一问比较简单:比喻、排比、拟人手法,要举出原文实例,重点在于分析,回答其作用要具体。
试题分析:
小题4:从表现西藏有大美(自然)的角度和深化主旨、升华情感(人文)的角度简析其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8分)
海边栈桥
王月鹏
①我忽略身边的海已经很久了。一支作为景点的锚默立海边,斑斑锈迹留下太多风浪的痕迹。游人熙来攘往,很少有人在意或理解它的存在。谁愿停下身来,听一支锈迹斑斑的锚的诉说?
②海是难以解释的。可以感受,可以想像,但难以解释。滨海路沿着海岸线蜿蜒前行。落日在海天交接处静静地浮着,海在脚下涌着温和的浪。咸涩的晚风,将我满身的疲惫一层层剥落。薄薄雾气中,隐约传来海的沉吟,宛若一抹最本真的召唤。曾经丛生的礁石消失了,栈桥依旧。一对恋人撑着小花伞,相依相偎地在栈桥上踱步。相对于彼岸,栈桥的意义在哪里?它静静地伸向海的深处,我喜欢它欲言又止的样子。我一次次地走向它,走向这段并不遥远的“桥”,这段让人身心宁静的“路”。没有人会希望通过栈桥到达彼岸,它只是把你送到距离美和感受更真切的一个地方,将彼岸定格在视野与想像之中。这是它与别的桥的区别所在。独立栈桥,迎着海风,我不知道是海水充盈着沉默,还是沉默充盈着海水。夕阳已经沉没,海的余温让人心动,让人想像晨曦是怎样地再次托起这个城市。懂海的人,此刻应该是沉默着的。
③我曾在大海深处的一个小岛上度过数日。那天我们驱车赶到海边已是日暮时分,薄雾蒙蒙,只觉海天一色,渐渐地便从海浪声中辨出机帆船的声音。大家于是雀跃起来,岛上的人应约驾船来接我们了。一阵忙乱之后,船在海中稳稳地漂了约半个小时,然后停泊在一个小码头。下了船,便爬坡,坡势不陡,却挺长,好久才遥遥地看见树丛中的村落。村子不大,不足百户人家,屋舍在山的半腰,若隐若现,看上去不甚规整,却与这岛的风格极为相仿,显得格外和谐。岛人热忱地接待了我们,住处是两间古旧屋舍,屋后有树,树下有石桌石凳。岛人常年饮用积蓄的雨水,借风力发电,日出而渔,日落而归。那夜,我们一伙人坐在小岛码头的台阶上,聊着一些与文学相关的话题,不知不觉间,海潮悄然涨到了我们脚底下。
我在栈桥上徘徊,回想一些与海相关的事情。夜色缓缓罩了下来,越来越紧。城市淡远了。烟台山与海相依相偎。没有了想像,只剩下海,这巨大的水,漾漾地簇拥着栈桥,包围着我。生活有着若***可能,心里装不下这海,就不要说已经懂得了生活。
⑤栈桥附近,有一个叫作月亮湾的地方。那是一片深月形海湾,一道宽约一米、长二十余米的海堤,静静地探进海里。这是我心中另一种形态的栈桥。在它的尽头,是一座不锈钢制的月亮老人雕塑。这里成了青年人谈情说爱、海誓山盟的地方。这片深月形的海湾,与冰心老人的童年紧密相连。上个世纪初,少年冰心时常独自一人来到月亮湾,听着生生不息的涛声,看着由远而近的一排排浪花,静静等待父亲的归来。她在《忆烟台》中这样写道:“我童年时代的烟台,七十年前荒凉寂寞的烟台,已经从现代人们的眼中消逝了。今日的烟台是渤海东岸的一个四通八达的大港口,它朝气蓬勃、容光焕发地正忙着迎送五洲四海的客人。它不会记得七十年前有个孤独的孩子,在它的一角海滩上,徘徊踯躅,度过了潮涨潮落的八个年头。”
⑥潮起潮落。近在咫尺的海,是一个遥远的存在。
⑦海不是隐喻。这一片深深的海水,栈桥深深地懂得。
小题1:文题是“海边栈桥”,但文章的第①段却没写“栈桥”而写“我”对海和人们对“锚”的忽略,试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4分)
小题2:文中“海边栈桥”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3:第③段中对岛上村落、岛人住处和生活的描写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文章最后说“这一片深深的海水,栈桥深深地懂得”,你认为栈桥懂得了什么?(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伤心事
安徒生
我们现在所讲的这个故事实际上分做两部分:头一部分可以删掉,但是它可以告诉我们一些细节——这是很有用的。
我们是住在乡下的一位绅士的邸宅里。恰巧主人要出去几天。在这同时,有一位太太到来了。她带着一只哈巴狗;据她说,她来的目的是为了要处理她在制革厂的几份股子。她把所有的文件都带来了;我们都建议她把这些文件放在一个封套里,在上面写出业主的地址:“作战兵站总监,爵士”等等。
她认真听我们讲,同时拿起笔,沉思了一会儿,于是就要求我们把这意见又慢慢地念一次。我们同意,于是她就写起来。当她写到“作战兵站总监”的时候,她把笔停住了,长叹了一口气说:“不过我只是一个女人!”
当她在写的时候,她把那只哈巴狗放在地上。它狺狺地叫起来。她是为了它的娱乐和健康才把它带来的,因此人们不应该把它放在地上。它外表的特点是一个朝天的鼻子和一个肥胖的背。
“它并不咬人!”太太说,“它没有牙齿。它是像家里的一个成员,忠心而脾气很坏。不过这是因为我的孙子常常开它的玩笑的缘故:他们做结婚的游戏,要它扮作新娘。可怜的小老头儿,这使它太吃不消了!”
她把她的文件交出去了,又把她的哈巴狗抱在怀里。这就是故事的头一部分,可以删去。
“哈巴狗死掉了!”这是故事的第二部分。
这是一个星期以后的事情:我们来到城里,在一个客栈里安住下来。
我们的窗子面对着制革厂的院子。院子用木栏栅隔做两部分。一部分里面挂着许多皮革——生皮和制好了的皮。这儿一切制革的必需器具都有,而且是属于这个寡妇的。哈巴狗在早晨死去了,同时被埋葬在这个院子里。寡妇的孙子们(也就是制革厂老板的未亡人的孙子们)掩好了这座坟。它是一座很美的坟——躺在它里面一定是很愉快的。
坟的四周镶了一些花盆的碎片,上面还撒了一些沙子。坟顶上还***半个啤酒瓶,瓶颈朝上——这并没有什么象征的意义。
孩子们在坟的周围跳舞。他们中间最大的一个孩子——一个很实际的、7岁的小孩子——提议开一个哈巴狗坟墓展览会,让街上所有的人都来看。门票价是一个裤子扣,因为这是每个男孩子都有的东西,而且还可以有多余的来替女孩子买门票。这个提议得到全体一致通过。
街上所有的孩子——甚至后街上的孩子——都涌到这地方来,献出他们的扣子,这天下午人们可以看到许多孩子只有一根背带吊着他们的裤子,但是他们却看到了哈巴狗的坟墓,而这也值得出那么多的代价一看。
不过在制革厂的外面,紧靠着入口的地方,站着一个衣衫褴褛的女孩子。她很可爱,她的卷发很美丽,她的眼睛又蓝又亮,使人看到感觉愉快。她一句话也不说,但是她也不哭。每次那个门一打开的时候,她就朝里面怅然地望很久。她没有一个扣子——这点她知道得清清楚楚,因此她就悲哀地呆在外面,一直等到别的孩子们都参观了坟墓、离去了为止。然后她就坐下来,把她那双棕色的小手蒙住自己的眼睛,大哭一场;只有她一个人没有看过哈巴狗的坟墓。就她说来,这是一件伤心事,跟成年人常常所感到的伤心事差不多。
我们在上面看到这情景,而且是高高地在上面观看。这件伤心事,像我们自己和许多别人的伤心事一样,使得我们微笑!这就是整个的故事。任何人如果不了解它,可以到这个寡妇的制革厂去买一份股子。
(选自《安徒生童话全集》,叶君健译,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的头一部分是故事的缘起,作者认为删去它将会损害故事情节的完整性。但它对故事主题的表达毕竟并不十分重要,因而是可以删掉的。
B.哈巴狗的坟墓虽没有什么象征意义,却像模像样,孩子们为观看它献出扣子,以致许多孩子只有一根背带吊着他们的裤子,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故事中那位女孩没有因没有扣子而失去希望,她不说话,也忍着不哭,只有在所有人都离去之后才大哭一场,是一个美丽而凄婉的形象。
D.最后一段“高高地”一词,既指“我们”观察这件“伤心事”所在的位置,也有以成年人的眼光观察孩童世界的不幸和俯视人间悲悯的意味。
E.故事写的虽是孩童游戏这样的小事情,题材本身并不宏大,但作者却从中感受到了人类最为细腻的情感世界,表达了作者广及一切心灵的同情心。
小题2:作者在文中说,故事的“头一部分可以删掉,但是它可以告诉我们一些细节——这是很有用的”。请简要分析故事头一部分“一些细节”所起的作用。
小题3:在文末,作者说,“女孩子”的这件伤心事“跟成年人常常所感到的伤心事差不多”,又说这件伤心事“使得我们微笑”。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请简要阐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题目。
①金先生上课有时要提问,那么多的学生,他不能都叫得上名字来,——联大是没有点名册的,他有时一上课就宣布:“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于是所有穿红衣的女同学就都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那时联大女生在蓝阴丹士林旗袍外面套一件红毛衣成了一种风气。——穿蓝毛衣、黄毛衣的极少。问题回答得流利清楚,也是件出风头的事。金先生很注意地听着,完了,说:“Yes!请坐!”
②金先生是个单身汉(联大教授里不少光棍,杨振声先生曾写过一篇游戏文章《释鳏》,在教授间传阅),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云南出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他的小朋友,他再去买。
③金先生朋友很多,除了哲学家的教授外,时常来往的,据我所知,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沈从文,张奚若……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金先生对林徽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赏。现在的年轻人多不知道林徽因。她是学建筑的,但是对文学的趣味极高,精于鉴赏,所写的诗和小说如《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风格清新,一时无二。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小题1:第①段文字中说“联大是没有点名册的”,这表现了这所大学怎样的办学风格?
小题2:当金先生宣布“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时,为什么所有穿红毛衣的女同学都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呢?
小题3:从第②段文字可以知道金岳霖先生是个________,但是他并不以此为苦,反而过得________;他没有孩子,养了一只很大的________为伴;但是,他确实是一个很喜欢孩子的人,因为他经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萤火一万年
迟子建
在张家界的一天夜里,我非常迫切地想独处一会。我朝一片茂密的丛林走去,待我发现已经摆脱了背后的灯火和人语时,一片星月下的竹林接纳了我。
我拨开没膝的蒿草坐在竹林里。竹林里的空气好得让人觉得上帝也在此处与我共呼吸,山涧的溪水声幽幽传来。在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如果你想真正领略风景的神韵,是非常需要独自和自然进行交流的。
那是个朗朗的月夜,我清清楚楚地记得竹林里无处不在的月光。我很惧怕阳光,在阳光下我老是有逃跑的***,而对月光却有着始终如一的钟情,因为它带给人安详和平静,能使紧张的心情得到舒缓与松弛。
眼前忽然锐利地一亮。一点光摇曳着从草丛中升起,从我眼前飞过。正在我迷惑不已时,又一点光从草丛中摇曳升起,依然活泼地从我眼前飞过。这便是萤火虫了。如果在我的记忆中不储存关于这种昆虫的知识有多好,我会认定上帝开口与我说话了。我也许会在冥想中破译这种暗夜里闪光的话语。
然而我知道这是昼伏夜出的萤火虫。它在腹部末端藏有发光的器官。这种飞翔的光点使我看到旧时光在隐隐呈现。它那颤颤飞动的光束不知怎地使我联想到古代仕女灿烂的白牙、亮丽的丝绸、中世纪沉凝的流水、戏院里琤琮的器乐、画舫的白绸以及沙场上的刀光剑影。一切单纯、古典、经久不衰的物质都纷至沓来,我的心随之飘摇沉浮。
萤火虫的发光使它成为一种神奇的昆虫,它总是在黑夜到来时才出现,它同我一样不愿沉溺于阳光中。阳光下的我在庸碌的人群和尘土飞扬的街市上疲于奔命,而萤火虫则伏在安闲的碧草中沉睡。它是彻头彻尾的平静,而我只在它发光时才消除烦躁,获得真正的自由。因为它本身是光明的,所以它能在光明下沉睡,只有在黑暗中它才如鱼得水,悠游自如。而哪一个人能申明自己是完全拥有光明的呢?我们曾被一些阳光下的暴行吓怕了,所以我们无法像萤火虫一样在阳光下无忧无虑地沉睡。我们睡着,可我们睡得不安详;我们醒着,可我们却又糊涂着。萤火虫则不然,它睡得沉迷,醒得透彻,因而它能心无旁骛地舞蹈,能够在滚滚而来的黑夜中毫不胆怯地歌唱。
月光下萤火虫的光束毕竟是微不足道的,能够完全照亮竹林的还得是月光。然而萤火虫却在飞翔时把与它擦身而过的一片竹叶映得无与伦比的翠绿,这是月光所不能为的。萤火虫也在飞过溪涧的一刻将岩石上的一滴水染得泛出珍珠一样的光泽,这也是月光所不能为的。
萤火虫忽明忽灭地在我眼前飞来飞去,我确信它体内蓄积着亿万年以前的光明。多少人一代一代地去了,而萤火虫却永不泯灭。旧坟塌了成为泥土,又会有新坟隆起,而萤火虫却能世世代代地在墓园中播撒光明。也许它汲取了人的白骨中没有释放完全的生气和光芒,所以它才成为最富于神灵色彩的一种昆虫。
我坐在竹林里,坐在月光飞舞、萤火萦绕的竹林里,没有了人语,没有了房屋的灯火,看不见炊烟,只是听着溪流,感受着露水在叶脉上滑动。这样亲切的夜晚是多么让人留恋。
可我还是朝着有人语和灯火的地方返回了。那种亘古长存的萤火在一瞬间照亮了我的青春。我将要走出竹林时,一只萤火虫忽然从草丛中飞起,迅疾地掠过我面前,它在经过我眼前时骤然一亮,将我眸子里沉郁的阴影剥落了一层。
小题1:文中的竹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的?
小题2:阅读全文,作者为什么说“在阳光下我老是有逃跑的***”?在作者眼中,萤火虫意味着什么?
小题3:作者因为“迫切地想独处一会”而走进一片丛林,最后“还是朝着有人语和灯火的地方返回了”,对作者来说,这次游历有什么意义?你从作者的感悟中获得什么启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对我一生很重要
查一路
看着他剖鱼,我无法容忍他慢腾腾的速度。只好用反语提醒,你的速度太快了,可能是这个菜市场最快的。
他听了,直起腰,忽然眼睛一亮,你也是这么认为啊,刚才也有个人这么说,看来我还真是慢不了!
我听他这么说,差点没笑出声来。
这个卖鱼的男人,苍白瘦削、矮小的身子弯得像一张弓,好像有重重的心事,言谈间多有抱怨。
当他重新蹲下身,我看到了另一种速度。仿佛神站立在他的手臂上,有一种超乎想象的飞快。好像这种速度,在他的双手蛰伏已久,突然间爆发出来。
随后几天,我从他鱼摊边走过,留心观察了一下,发现他的状态变化很大。他不再向人抱怨,而是埋着头,剖鱼的动作越来越快,越来越专业,一招一式似乎都在渲染专业意识。
我再次买鱼时,他很牛气地跟我说,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整个菜市场就我剖鱼的速度最快。他奋力地努着嘴,说,不信你看看,你看看。当他蹲下身子的时候,他停住了手中的刀说,请帮我一个忙。
我能帮他什么呢?我纳闷儿。他说,你能不能把你那天说的话,在我老婆面前再说一遍。我点点头。他站起身,无限醋意地看着老婆和相邻摊位的一个男人聊天儿,忽然大叫一声,拿个塑料袋过来!
词是现成的。我故作惊讶,你这人剖鱼的动作怎么这么快呀?是全菜市场最快的,你太专业了!他蹲下身,用动作配合着我的赞美。眼睛偷偷向一边瞥,享受妻子投过来的欣赏的目光。这样的场景,让我意识到,这男人特别在意妻子对他的看法。
几天后,他见了我,执意要送我几条鱼,我坚辞不受。鱼被重新扔进盆里,哧溜溜向前游去。他叹一口气,你那天说的话,对我一生都很重要。
我跟他开玩笑,我是沙漠中发现了甘泉,荒山里找到了矿脉。
他扫一眼妻子,说,我说的是真话,我老婆总是骂我一无是处,现在知道我很专业啦,对我的态度也比以前好多啦!
我劝慰他,我老婆也天天骂我。
他摇头否认,扫一眼邻摊的那大汉,说,不是你说的那种。
我只能同情地拍拍他的肩膀,老兄,别想得太多!
这个瘦小又自卑的男人,我不便去揣测他是否陷入了一场感情危机,或者只是臆想中的妄加猜测,抑或深度自卑导致出悲观结论。但我知道,他确实需要来自外界的某种肯定。
苦弱的心,在黑暗中泅渡,需要一根意外漂来的横木,或者不经意点亮的渔火。
小题1:“对我一生很重要”如何理解?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2:卖鱼的小贩是一个怎样的男人?小说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试作简要分析。
小题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或体验,请结合此文就某一角度谈谈你的感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