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惠州西湖一日彭 涯①假如给你一日时光停留在惠州,你当然会选择与美相伴,与这里的西湖共度一日的生命。②一丝偶然的牵引最容易让人流出那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惠州西湖一日彭 涯①假如给你一日时光停留在惠州,你当然会选择与美相伴,与这里的西湖共度一日的生命。②一丝偶然的牵引最容易让人流出那被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惠州西湖一日
彭 涯
①假如给你一日时光停留在惠州,你当然会选择与美相伴,与这里的西湖共度一日的生命。
②一丝偶然的牵引最容易让人流出那被尘封的情感,一路风尘赴命定之约。这之前记忆不曾留下有关西湖的痕迹,没有知识准备的直接接触,生动新奇。“天下西湖三十六”,惠州西湖当然不是最华丽的,当年这里不是得意者的天堂,而是失意者的故乡,所以一直以来,雕琢不多,附会也少,还是自然清新的本色。自王朝云伴苏东坡谪惠,这湖就有了灵魂,有了生命,与其人一样,得意时不张狂,失意也不露消沉之色。“一自坡公下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千年的湖绝非一时兴起挖个水坑放几条小船可比。
④西湖曾经很远,离我二十年;西湖很近,离马路只烟头一闪一灭的距离。岸边一样是尖锐的嘈杂,物欲横流,人气蒸腾。湖山做温柔的抵抗,眠鸥浴露,洗眼净心,这情景陡增了我柔可克刚的信念。温柔就是力量!这里四季并不分明,你依然能神往于她动人的风姿。黄昏时分,千年的诗意沁人心脾,白云酣醉,湖上好风如水。
⑤真诚地来,就会迎面撞上永生在文字里的人物,也是囚禁在时光中的英雄。那唱“大江东去”的人,也曾吟“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不留纠缠的酸腻,只有清醒的凉意、自觉的苦闷,沉净如秋水长天。旷达人生的感伤也是明亮的,然纵有高才雅量,也难免悟透现实而又不合时宜的悲凉,只有朝云能解,只有知已落泪。
⑥最是那传说惹人疲惫,在月白风清之夜,西湖孤山上,苏东坡因思念而梦见已逝的朝云来到面前,衣裙是湿的,因问原由,朝云说:“湖上无路,妾涉水而来。”梦醒后发愿建堤。传说凄美,如樱花似雨落,轻轻地打在会疼的心上。
⑦几年不读书写字,真过了些清静的日子,时候到了就免不了沉淀的思绪又泛了上来,却已酿造不成某种情怀,风云再起时江湖已改,山河依旧处梦里情怀。今日只因“湖山此地曾埋玉,风月其人可铸金”,所以我要歌唱,我会感伤。子期不听,伯牙摔琴谢知音;朝云一泪,东坡绝唱敬红颜。
⑧二十年前,井边汲水的少年听到“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留下无名的感伤,二十年后心花开放时却是清晰的寂寥。今人只慕天才高放,千古文章;不识一泪永驻红颜,已漏隔世遗香。
⑨身在大好湖山,怀想风流人物,我当在“一亭孤月冷梅花”的夜晚来看你挂泪的容颜。一日不短,二十年不长。你是镜中一湖春水,等待风来;我是走进镜中的人,不知还能不能出来。你等待了很久,我也等待,香魂归来在晚秋。
⑩街灯眩目,只因忘记了星空。在这个演员登台而将英雄当成道具的年代,在这个各路烟尘都敢与日月争辉的年代,我还是要以人们生活的土地立脚,借西湖之水抽空将天空打扫。仰望星辰,勇敢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低头看水,何日能“见志士弹冠而起”?
11离去,不做沉重的回眸,只是离去。别了,那二十年中流出的一日时光。
小题1: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4分)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每天小题2分)
(1)西湖曾经很远,离我二十年;西湖很近,离马路只烟头一闪一灭的距离。
(2)今人只慕天才高放,千古文章;不识一泪永驻红颜,已漏隔世遗香。
小题3:请简要赏析第⑧段话的表达特色。(4分)
小题4:作者说,苏东坡是“囚禁在时光中的英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

小题1:(4分)①写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与第2段中“一丝偶然的牵引……命定之约”一句相照应。②延续前文的苏东坡失去朝云的感伤之情,使文脉贯通一气。为下文写对苏东坡的追慕与缅怀之情作铺垫。(4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1)“西湖很远”是因为时间上的遥远,二十年都没有亲眼看一次西湖,“西湖很近”不仅指现在空间上确实离它很近,更是二十年来对西湖在心灵上的亲近。(2分)(意思对即可)
(2)如今的人们只知欣赏苏东坡的旷世文才,不能理解他与朝云心心相印的知己真情,更不能理解他痛失知己的彻骨之悲。(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3:①运用了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②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苏东坡的无限追念之情。(4分。意思对即可。如果从第二人称、细节描写等方面赏析也可。
小题4:(1)对于现代人来说,苏东坡是属于历史的,现代人不会像朝云那样真正理解他的心声,所以说他“囚禁在时光中”;苏东坡得意时不张狂,失意也不露消沉之色,在逆境中的旷达人生无人能及,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英雄”。(2)这样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苏东坡的怀念与仰慕之情,对喧嚣浮躁的现代社会的委婉批评。(6分。每个要点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先对第六段内容进行概括,然后把第六段内容与上下文内容进行比较,做出判断。第六段写苏东坡因思念而梦见朝云,而第五段写朝云与苏东坡是知己,故在结构上,是对第五段的延续;从下文几段作者对苏东坡的追慕与缅怀可知,这段思念之梦的文字为下文起着铺垫作用。
小题2:
试题分析:要找到语句所在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的内容大意,结合着句子的关键词,通过联想和想象来体会其含义。“很远”要从时间的角度理解;“很近”可从空间和心灵的角度理解。第二句要正确理解“一泪永驻红颜”的含义,苏东坡与朝云是知己,心心相印,在失去朝云后,苏东坡内心极为感伤。“不识”即不理解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可从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角度分析作答。“二十年前”与“二十年后”的感悟形成对比;“心花开放时却是清晰的寂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从突出或者生动形象的角度来表达作者对苏东坡的追慕之情。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可从“囚禁在时光中”和“英雄”两个方面来理解,“囚禁在时光中”是一种生动形象的比喻说法,可理解为苏东坡是历史人物,他的情感与志向不能被现代人真正的理解,故被“囚禁在时光中”;“不留纠缠的酸腻,只有清醒的凉意、自觉的苦闷,沉净如秋水长天。旷达人生的感伤也是明亮的,”体现出苏东坡的英雄本色。从写作意图来看,作者认为现代人因为浮躁而无法理解苏东坡的心声,故可从委婉批评的角度作答。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约会
[美]沃尔特 ·海多克
还有十几分钟,确切地说是12分钟,他就要与琳达约会了。这是一个很久之前安排好的约会,一个非常重要的约会。10月的那个非常特别的日子的5点钟,无论他们在哪里,他们将高举酒杯,然后干杯。当然,他们并不在一起。
特里清楚地知道他该说什么。他已经排练那段小小的祝酒词一千次了。第一次是在一片漆黑的运兵车的车厢里,在漫天的星光下。第二次是当他懒洋洋地倚靠在温热的沙丘上,凝视那清澈高远的非洲的天空时。当他在埃特纳火山脚下青翠的西西里山谷中行军时,他也喃喃自语地背诵过。而现在,在这个小得出奇的意大利小村里,他与琳达约会的时刻马上就要到了。
当他们连队抵达村子的时候,连队得到了解散的命令。士兵们扑向土路两边躺下,抽烟,在温暖的阳光里取暖。特里坐直了,一会儿看看他的腕表,一会儿看看土路对面那家小酒馆。将要说的话开始在脑子里回响:“为了这个短暂的时刻,这个给我们婚姻的第一个美好的年份画上句号的时刻!为了未来更多幸福的岁月!为了你,琳达,我的漂亮、甜蜜、可爱的娇妻!”
远处隆隆的炮声猛地将他拽出愉快的幻境,那是炮兵在轰炸希特勒的后卫部队,为他们的前进开道。还有7分钟。他望着那家小酒馆,猜想琳达会在哪里饮下他们周年纪念的那杯酒。她会在很远的第四十八大街上的安德烈餐厅里吗?他们就是在那里定下的这个约会。
当他告诉她,他怀疑自己有可能暂时见不到她时,她没有哭,甚至没有愁容。她轻快、俏皮地笑了笑,用一根细长的手指敲打着她的鸡尾酒杯。
“无论你将在哪里,无论我在哪里,特里,”她说,“我们约会。在我们的纪念日,就在我们婚礼的那一分钟,我们彼此干杯。”
后来,当他该说“再见”并回到兵营时,已经不是那么痛苦了。他们约定好了周年纪念约会,即使他们相隔数万里,也可以相聚片刻。
还有6分钟。救护车和卡车开始沿着土路颠簸前行,将伤员从前线的急救站运送回后方战地总医院……
时间快到了。特里走到对面的店里,要了一杯葡萄酒,走到酒馆的前面。
步行的伤兵们现在来了。特里攥着酒杯,这时他看见一位少年正在缓慢地走着,一条胳膊搭在一位勤务兵的肩上,袖管上的下士臂章几乎被血渍遮盖住了,头上潦草地缠着绷带。特里看了一下他的手表。60秒。一分钟之内,他的双唇将会接触到那杯葡萄酒,在那一瞬,距离将不复存在。他和琳达将会在一起,互相说着他们想说的话。受伤的下士和勤务兵在小酒馆前面迟疑着停下了,就在几英尺外,那少年胳膊缓慢地从勤务兵的脖子上滑下来,无力地跌坐在尘土里。”
现在时间到了。特里举起酒杯,直到他可以嗅到葡萄酒的浓香。那段祝酒词的头几个词儿跳进了他的脑海里:“为了这个短暂的……”
下面的词儿在他的脑海里僵住了,因为他看见那个摔倒的少年盯着他看——那是双温柔的黑眼睛,带着一副安宁、期盼的神情。琳达正在等待着。他重新开始:“为了这个短暂的时刻……”
那少年用手背擦了擦嘴,用舌头舔了舔开裂干渴的嘴唇。他眼下是如此狼狈,但特里知道,他是那些打不垮的男子汉中的一位,是希特勒的“超人”逃窜得跟恶魔一样快的众多原因之一。特里感到酒杯在他的手中颤抖: “来一杯?”
地上的少年猛地伸出一只肮脏的手来。他抓紧了特里递给他的酒杯,一口气灌下了葡萄酒,紫红色的液体像股股小溪沿着他的嘴角和下巴流淌下来。他咳嗽了几下,然后咧开嘴笑了。“多谢。味道一流,老兄。”
少年和勤务兵沿着路继续他们的征程。特里望着他们消失在山坡下。
他没有看他的腕表。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他已经错过了与琳达的约会……
将近三个星期之后,信来了。马上就要读到她关于那次约会的文字了,这真是太痛苦了。她会讲述那个时刻的情形,他却不在那里。
他走到无人的地方,然后慢慢地拆开信:“关于我们的约会,特里,亲爱的。那天我去了献血站,我以为我有很多时间。可是我的前面排了那么多人,当轮到我时,已经是5点差10分了。我正要跳起来跑出去买葡萄酒的时候,刚好有人喊我的名字。5点整的时候我正坐在献血桌旁。我没能履行我们的承诺,但是我一直在想着你。我是如此爱你,特里,亲爱的。你会原谅我吗?”
(选自《读者》2013年第18期,原文有删改)
小题1: 概述小说中的两条情节线索及其特点。(4分)
小题2:从全文来看,小说的第二段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文中加点的内容有什么特点?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4分)
小题4:这篇小说蕴含着丰富的打动人心的“正能量”,请结合其时代背景和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通往田野的小巷   
刘亮程
①顺着一条巷子往前走,经过铁匠铺、馕坑、烧土陶的作坊,不知不觉地,便进入一片果园或苞谷地。八九月份,白色、红色的桑椹斑斑点点熟落在地。鸟在头顶的枝叶间鸣叫,巷子里的人家静悄悄的。很久,听见一辆毛驴车的声音,驴蹄滴达滴达地点踏过来,毛驴小小的,黑色,白眼圈,宽长的车排上铺着红毡子,上搭红布凉棚。赶车的多为小孩和老人,坐车的,多是些丰满漂亮的女人,服饰艳丽,爱用浓郁香水,一路过去,留香数里,把鸟的头都熏晕了。如果不是赶集日,老城的热闹仅在龟兹古渡两旁,饭馆、商店、清真寺、手工作坊,以及桥上桥下的各种民间交易。这一块是库车老城跳动不息的古老心脏,它的头颅如清真大寺般昼夜高昂,它的手臂时时背在身后,它的双腿埋在千年尘土里,不再迈动半步。
②库车城外的田野更像田野,田地间野草果树杂生。不像其他地方的田野,是纯粹的庄稼世界。
③在城郊乌恰乡的麦田里,芦苇和种类繁多的野草,长得跟麦子一样旺势。高大的桑树杏树耸在麦田中间。白杨树挨挨挤挤围拢四周,简直像一个植物乐园。桑树、杏树虽高大繁茂,却不欺麦子。它的根直扎下去,不与麦子争夺地表层的养分。在它的庞大树冠下,麦子一片油绿。
④有人说,南疆的维吾尔农民懒惰,地里长满了草。我倒觉得,这跟懒没关系,而是一种生存态度。在许多地方,人们已经过于勤快,把大地改变得不像样子,只适合人自己居住。他们忙忙碌碌,从来不会为一只飞过头顶的鸟想一想,它会在哪儿落脚?它的食物和水在哪里?还有那些对他们没有用处的野草,全铲除干净,虫子消灭光。在那里,除了人吃的粮食,土地再没有生长万物的权利。
⑤人只有缓慢下来,才会很从容地想想人之外的其他事情。人已经远远地走到其他生命前面了,完全没理由再急死忙慌地奔跑了。停下来,至少,放慢些脚步。
⑥库车农民的生活就像他们的民歌一样缓慢悠长。那些毛驴,一步三个蹄印地走在千年乡道上,驴车上的人悠悠然然,再长的路,再要紧的事也是这种走法。不管太阳什么时候出来,又什么时候落山。田地里的杂草,就在他们的缓慢与悠然间,生长出来,长到跟麦子一样高,一样结饱籽粒。
在这片田野里,一棵草可以放放心心地长到老而不必担心被人铲除。一棵树也无须担忧自己长错位置,只要长出来,就会生长下去。人的粮食和毛驴爱吃的杂草长在同一块地里。鸟在树枝上做窠,在树下的麦田捉虫子吃,有时也啄食半黄的麦粒,人睁一眼闭一眼。库车的麦田里没有麦草人,鸟连真人都不怕,敢落到人帽上,敢把窝筑在一伸手就够到的矮树枝上。
⑧一年四季,田野的气息从那些弯曲的小巷吹进老城。杏花开败了,麦穗扬花;桑子熟落时,葡萄下架。靠农业养活,以手工谋生的库车老城,它的每一条巷子都通往果园和麦地。沿着它的每一条土路都走回到过去。毛驴车,这种古老可爱的交通工具,悠悠晃晃,载着人们,在这块绿洲上,一千年一千年地,原地打转,永远都跑不快,跑不了多远,也永远不要跑多快多远。
⑨不远的绿洲之外,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
小题1:文章开头描写库车老城有何作用?(6分)
小题2: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有人说,南疆的维吾尔农民懒惰
在许多地方,人们已经过于勤快
小题3: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小题4:结合全文,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林戊荪谈翻译人生
中国网: 林老师您好,我们知道您把中国的《论语》、《孙子兵法》都介绍到了国外,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林戊荪: 我是半路出家,我在国外学的是哲学,1950年回国后,到了《人民中国》工作。那时候的《人民中国》是我们唯一英文的对外传播的双周刊,这样我就开始了对外写作。
那时候我很年轻,所以,领导说有临时的任务你就去做,那时候也不知道天高地厚,就去从事口译。好的口译,特别是交传,好的交传就是让你感觉不到他的存在。过去有人说过,翻译者就好像空气。没有空气是不行的,我们会窒息的;但是有的话,你又看不到他,你感觉不到他的存在,这样的翻译者才是好的翻译家。
后来,我在《北京周报》基本以英文来写作国际问题。1994年离休以后就开始了翻译工作。翻译会遇到这么一个问题,你要时刻考虑到你的读者,特别是西方读者,你要考虑到他们的阅读能力,他们的接受能力。在我看来,翻译是一仆二主的。因为有些外文局熟悉的同志,他们知道我过去在局里曾经定过稿子,对中央的一些文件定过稿子,就说,你有空是否可以从事一些翻译工作。这样我就开始了我的翻译生涯。
中国网:                       
林戊荪: 《论语》,我是小的时候对这本书有点兴趣,后来外文出版社要求我翻,我就开始翻。我年轻的时候就看过《孙子兵法》,而且对它非常感兴趣。因为《孙子兵法》在我看来不单是一个军事著作,它里面有很多的思想方法,有很多对于瞬息万变的军事的看法,把它看成是一种方法,就是你怎么去处理这些瞬息万变。所以,对这两本书我很感兴趣,他们来找我的时候,我说行,可以翻。
中国网: 林老师,您做过中国外文局局长。您对年轻的翻译工作者有什么样的建议?
林戊荪: 翻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学习过程,翻译《论语》的时候,我看了五十多本书,然后我再开始翻译。这样翻起来就心里有数。
现在的年轻人,既要有两种语言的功底,如果你能有三种语言更好,同时你还应该有一些专业知识,而且专业知识现在越来越细,所以,你还要有在很短的时间内,很快的掌握你所不了解的知识。当然现在有一个有利条件,不像我们从前,从前你要了解一个东西需要找大辞典,找有关的资料,就比较困难,现在电脑上面都有。
还有一点,你要热爱这个工作。工作是有苦有乐的,你要真正感觉到你做这个工作是有价值的,这样才有动力。当然,所有这些有一个基础,就是责任心。另外,你要有一个很好的作风:有钻研精神,以苦为乐的精神。如果大家都想速成,找什么捷径,我觉得没有,那你最好就不要选择这个职业,别走上这个道路。
中国网: 谢谢林老师。(结束)
(选自中国网《中国访谈》,有删改)
【注】①林戊荪,资深翻译家。在9月23日举行的第二届中译外高层论坛上,获得了“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空白处,是把主持人的问题删除了。请你联系上下文,补写出主持人的问题。(6分)
第一处:                                                       
第二处:                                                       
小题2:根据上下文,解释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6分)
(1)翻译就好像空气。                                                                           
(2)翻译是一仆二主的。
小题3:请概括林戊荪先生对年轻翻译工作者的建议。(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安先生墓表  张方平
嘉祐中,仆领益郡。念蜀异日常有高贤奇士,今独乏耶?或曰:“眉山处士苏洵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然非为亢者也,为行而未成,我不求诸人而人莫我知也,故今年四十余不仕。公有思见之意,宜来。”久之,苏君果至。听其言,知其博物洽闻矣。既而得其所著《权书》、《衡论》阅之,因论苏君:“左丘明、司马迁之善叙事,贾谊之明王道,君兼之矣。远方不足成君名,盍游京师乎?”因以书先之于翰林欧阳永叔。君然仆言,至京师。永叔一见,大称叹,献其书于朝。自是名动天下,士争传诵其文,时文为之一变,称为老苏。先生亮直寡合,有倦游之意,独与其子居。又数年,召试紫微阁,不至,乃除试秘书省校书郎。俾就太常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集成《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奏未报而以疾卒,享年五十有八。
先生字明允。考序,大理寺评事,累赠职方员外郎,以节义自重,蜀人贵之。生三子,澹、涣,教训甚至,各成名官。先生其季也。已冠,犹不知书。职方没,始读书,不一二年,出诸老先生之右。一日,因览其文作而曰:“吾今之学,犹未知学也已。”取旧文稿悉焚之,杜门绝宾友,繙诗书经传诸子百家之书,贯穿古今,由是著述根柢深矣。嘉祐初,王安石名始盛,党友倾一时。欧阳修亦已善之,劝先生与之游,而安石亦愿交于先生。先生曰:“知其人矣,是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天下患。”安石之母死,士大夫皆吊,先生独不往,作《辨奸》一篇。当时见者多为不然。先生既没三年,而安石用事,其言乃信。其事业不得举而措诸天下,独《新礼》百篇,今为太常施用。若夫乡党之行,家世之详,则有别传存焉。今举始卒之大概,以表其墓。                   (节选自《唐宋八大家•苏洵集》,有删改)
【注】①考:原指父亲,后多指已死的父亲。②繙:同“翻”。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然仆言,至京师 然:认为……对
B.乃除试秘书省校书郎 除:除去,撤消
C.书成,奏未报而以疾卒 报:答复,回复
D.杜门绝宾友 杜:关门,封闭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行义以达其道 不赂者以赂者丧
B.因以书先之于翰林欧阳永叔 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
C.司马迁之善叙事 句读之不知
D.今为太常施用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小题3:下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嘉祐年间,张方平管辖益郡,得知苏洵是蜀地的高贤奇士,结识苏洵后,他认为苏洵学识丰富,文章兼有左丘明、司马迁善叙事与贾谊明仁政的长处。
B.张方平写信给欧阳修推荐苏洵,欧阳修对于苏洵的文章极为称赞,将之推荐给朝廷, 苏洵由此而名闻天下,士人争相传诵他的文章,当时文风也因之改变。
C.苏序教子甚严,苏洵的两个哥哥成为有名的官员,而苏洵直到二十岁才开始发愤读书,一两年后觉得先前所作文章不佳而全部焚毁,此后遍阅经典,遂成大家。
D.王安石母亲去世,苏洵并不前往吊唁,而且写了一篇《辨奸》,当时看到的人对此多不以为然。直到苏洵去世后三年,王安石执政,人们才发现苏洵是对的。
小题4:翻译下列文言语句(9分)
⑴远方不足成君名,盍游京师乎?(3分)
⑵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
⑶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林斤澜!哈哈哈哈……
汪曾祺
林斤澜这个名字很怪。他原名庆澜,意思是庆祝河水安澜,大概生他那年他们家乡曾遭过一次水灾,后来水退了。不知从哪年,他自己改名“斤澜”。我跟他说过,“斤澜”没讲,他也说:没讲!他们家的人名字都有点怪,夫人叫“古叶”,女儿叫“布谷”。大概都是他给起的。斤澜好怪,好与众不同。他的《矮凳桥风情》里有三个女孩子,三姐妹叫笑翼、笑耳、笑杉。小城镇哪里会有这样的名字呢?我捉摸了很久,才恍然大悟:原来只是小一、小二、小三。笑翼的妈妈给儿女起名字时不会起这样的怪名字的,这都是林斤澜搞的鬼。夏尚质,周尚文,林尚怪,林斤澜被称为“怪味胡豆”,罪有应得。
斤澜曾患心脏病,30岁就得过一次心肌梗死。后来又得过一次,但都活下来了。60岁时他就说过他活得已经够了本,再活就是白饶。斤澜的身体不算好,但他不在乎。我这些年出外旅游,总是“逢高不上,遇山而止”,斤澜则是有山就爬。他慢条斯理的,一步一步地走,还误不了看山看水,结果总是他头一个到山顶,一览众山小,笑看众头低。他应该节制饮食,但是他不,每有小聚,他都是谈笑风生,饮啖自若,不论是黄酒、白酒、葡萄酒、啤酒,全都招呼。最近有一次,他同时喝了三种酒。人常说酒喝杂了不好,斤澜说:“没事!”斤澜爱吃肉,三天不吃肉就觉得难受。他是温州人,说起生吃海鲜,眉飞色舞。吃海鲜,喝黄酒,嘿!不过温州的“老酒汗”(黄酒再蒸一次)我实在喝不出好来。温州人还有一种喝法,在黄酒里加鸡蛋,煮热,这算什么酒!斤澜的吃喝是很平民化的。我和他曾在屯溪街头一小吃店的檐下,就一盘煮螺蛳,一人喝了两瓶加饭。他爱吃豆腐,老豆腐、嫩豆腐、毛豆腐、臭豆腐,都好。煎炒煮炸,都好。我陪他在乐山小饭馆吃了乡坝头上的菜豆花,好!
斤澜的平民化生活习惯来自于他对生活的平民意识,这种平民意识当然会渗入他的作品。
斤澜的哈哈笑是很有名的。这是他的保护色。斤澜每遇有人提到某人、某事,不想表态,就把提问者的原话重复一次,然后就殿以哈哈的笑声。“×××,哈哈哈哈……”“这件事,哈哈哈哈……”把想要从口中掏出他的真实看法的新闻记者之类的人弄得莫名其妙,斤澜这种使人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尾巴的笑声,使他摆脱了尴尬,而且得到一层安全的甲壳。在反右派运动中,他就是这样应付过来的。⑴林斤澜不被打成右派,是无天理,因此我说他是“漏网右派”,他也欣然接受。
斤澜极少臧否人物,但是是非清楚,爱憎分明。他一直在北京市文联工作,对市文联的领导,一般干部的遗闻佚事了如指掌。比如老舍挨斗,是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揭发批判老舍的人是赖也赖不掉的。他觉得萧军有骨头有侠气,真是一条汉子。红卫兵想要萧军低头认罪,萧军就是不低头,两腿直立,如同生了根。萧军没有动手,他说:“我要是一动手,七八个小青年就得趴下。”红卫兵斗骆宾基,萧军说:“你们谁敢动骆宾基一根毫毛!”京剧演员荀慧生病重,是萧军背着他上车的。“文革”后,文联作协批斗浩然,斤澜听着,忽然大叫:“浩然是好人哪!”当场昏厥。⑵斤澜平时似很温和,总是含笑看世界,但他的感情是非常强烈的。
斤澜对青年作家(现在都已是中年了)是很关心的。对他们的作品几乎一篇不落地都看了,包括一些评论家的不断花样翻新,用一种不中不西希里古怪的语言所写的论文。他看得很仔细,能用这种古怪语言和他们对话。这一点,他比我强得多。
林斤澜!哈哈哈哈……
(选自《汪曾祺散文选》,有删改。)
小题1:文中第二段详细描写林斤澜的“饮食”情况,刻画出人物怎样的特点?(4分)
小题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作者对于林斤澜怎样的看法?(4分)
小题3:与课文《金岳霖先生》一样,本文在材料组织上看似松散,其实是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6分)
小题4:请探究作者以“林斤澜!哈哈哈哈……”为题的用意。(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