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的题目。(25分)洗 礼①[法]莫泊桑男人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在农庄门前等候。五月的太阳把它明亮的光辉倾泻在开着花的苹果树上。苹果树周围,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的题目。(25分)洗 礼①[法]莫泊桑男人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在农庄门前等候。五月的太阳把它明亮的光辉倾泻在开着花的苹果树上。苹果树周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的题目。(25分)
洗 礼
[法]莫泊桑
男人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在农庄门前等候。五月的太阳把它明亮的光辉倾泻在开着花的苹果树上。苹果树周围,不断有雪片似的小花瓣撒下来,落入深深的草丛,草丛中蒲公英盛开如火,虞美人好像点点血滴。
一只乳房饱满的大肚子母猪睡在厩肥堆边;一大群小猪在它周围转来转去,它们的尾巴像绳子似的卷曲着。
突然间,在那些庄院的大树后面,响起了教堂的钟声,当当当,这微弱而又遥远的召唤在欢乐的天空里播送着。燕子像箭一样地掠过蓝色天空。牛圈的气味掺杂着苹果树甜蜜蜜的气息不时飘过。
那些男人中间的一个转身对着房子喊道:“快点,快点,梅利娜,打钟啦!”
他大约三十岁光景,是个魁梧的庄稼汉。他的父亲,一个老头儿,像橡树的躯干那样虬劲盘结,说道:“女人家总不肯早点准备好。”
老头儿的另外两个儿子笑了,其中一个对刚才高声叫喊的大哥说:
“去催催吧,波利特。不然到了中午也出不来。”那年轻人走进房子去了。
这当儿,保姆在门口出现了,裹在白襁褓里的两个月的婴儿睡在她的肚子上。
随后,那母亲也挽着丈夫的胳膊出来了。她长得高大壮实,才十八岁,气色红润,面带笑容。亲属都跟在后面出发了。
保姆抱着怀里的小生命,小心地避开路上的水洼。老人们规规矩矩地走着。年轻人却想跳舞了,他们望着路边那些来看热闹的姑娘们。婴儿的父亲和母亲一本正经地跟在孩子后面,这孩子日后要在人世上代替他们,要继续他们的姓氏,当蒂这个姓氏在全区是有名的。
现在可以望见有尖顶钟楼的教堂了,那钟声在召唤新生的婴儿第一次到天主的家里来。
一条狗跟着他们。有人扔给它几颗糖杏仁,它就围着人欢蹦乱跳。
教堂的门敞开着。神父正在祭坛前面等候。他是个高个子、红头发的年轻人,瘦而结实,也姓当蒂,是孩子的叔叔,孩子父亲的另外一个兄弟。
他按照仪式给他的侄子施了洗礼。
洗礼完毕,这一家人在门口等着神父脱掉祭披又上路了。现在大家走得很快,因为心里惦记着那顿饭。保姆对走在旁边的神父说:“喂,神父先生,你肯不肯替我抱抱你的侄子,让我活动一下。”
神父接过孩子。孩子的白衣裳衬在黑道袍上,像一大块挺耀眼的斑迹。虽然孩子并不重,可是他不知道怎么抱,怎么放,所以感到很窘。大家都笑起来,一位老奶奶远远地问道:“你是永远不会有这么个小东西了,你说,你就不难过吗?”
神父没有应声。他大步走着,凝视着这个蓝眼睛的婴儿。
那父亲嚷着说:“我说,神父,如果你也想要一个,只管说一声就行。”
接着大家就像庄稼人平素那样开起玩笑来了。
从坐上饭桌起,那种乡俗的笑闹就像一阵暴风雨似的开始了。另外两个儿子也快要结婚,他们的未婚妻都在场,是特意请来一起吃饭的。客人们不断地说着笑话,都是些粗话,把姑娘们说得满面通红吃吃地笑着;男人们笑得直不起腰来。
神父已经看惯了乡下人这种放纵的场面。他一直静静地坐在保姆旁边,用手指逗弄侄子引他笑。他就像从来没见过孩子似的,感到很惊奇。他若有所思、全神贯注地端详着他,带着一种心事重重的严肃神气,怀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慈爱。对这个脆弱的小东西,他哥哥的儿子,他产生了一种从来未曾有过的奇特、强烈而又带点忧郁的慈爱之情。
他什么也不听,什么也不看,他一心一意地望着这个孩子。他很想再把他抱在膝上。面对着这个人类的幼芽,他一直心里很感动,好像是面临着一种他从来没有料到的、言语无法形容的神秘,一种既庄严而又神圣的神秘,一种新的灵魂的化为肉身,生命肇始、爱情觉醒、种族延续和人类永远前进的伟大的神秘。
保姆不停地吃着,神父对她说:“把他交给我,我不饿。”
他把孩子又抱了过来。于是他周围的一切都不见了,变得无影无踪了。他的眼睛一直盯在那张胖嘟嘟的红脸蛋上。渐渐地那小身体的热气透过襁褓和呢子道袍,传到他的腿上,就如同一种非常轻柔、非常幸福、非常纯洁的抚爱,一种使他热泪盈眶的甘美的抚爱,一直透进他的心里。
吃饭的人们越发喧闹起来。孩子被这种吵声吓得哭起来。
那母亲站起来,把儿子抱到隔壁房里。几分钟后,她回来说,孩子在摇篮里睡得很安稳。
喝咖啡的时候,已经天黑。神父早就不见了,可是谁也没有注意到。
后来,年轻的母亲起来去看看孩子醒了没有。她摸索着走进房间。可是一种奇怪的声音吓得她立刻站住。她回到饭厅,面色非常苍白,打着哆嗦把这件事告诉大家。男人们乱纷纷地站起来。那父亲端着灯,蹿了进去。
只见神父跪在摇篮旁边,把头放在孩子的枕头上,正在呜呜咽咽地哭着。
(有删改)
【注】①洗礼:信奉基督教的欧美家庭在教堂为新婴儿举行的仪式,主持洗礼的神父应当是亲友中的基督教徒,礼毕后,要举办午宴。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开头描写虞美人“好像点点血滴”,以及两次写到教堂的钟声,这些细节一方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也暗示了故事必然有一个出人意料的悲惨结局。
B.文中显示,“老头儿”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已结婚生子,另外两个儿子也快要结婚,他们的未婚妻也来参加“洗礼”后的宴会,还有一个儿子就是主持“洗礼”的神父。
C.小说写了农庄午宴,饭桌上“暴风雨似的”乡俗笑闹,“客人们不断地说着笑话,都是些粗话”“男人们笑得直不起腰来”,这些描写旨在表现农庄人朴素的生活和豪放的性格。
D.“神父接过孩子”,但由于他是一个神父,从未抱过孩子,所以“不知道怎么抱,怎么放”“感到很窘”;神父的父亲也跟他开玩笑说“如果你也想要一个,只管说一声就行”。
E.小说通过大量的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神父看婴儿、抱婴儿时独特而复杂的感受,揭示了他的内心世界;也正是这个可爱的婴儿,唤醒了深埋在神父心底的人性之爱。
小题2:小说前三段所写“农庄”之景有怎样的特点?写这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3:小说中的“神父”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有人认为,小说题目是“洗礼”,但对“洗礼”却一笔带过,主要内容是写神父人性的觉醒,因此,可将题目改为“觉醒”。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答案

小题1:BE
小题2:特点:①植物五彩缤纷,动物充满活力;②氛围欢乐、美好、祥和;③充满生活气息。(1点1分)作用:与神父的生活形成反差和对比,为下文表现神父“人性的复苏”提供背景,创设氛围。(1点1分)
小题3:①腼腆、沉静。不会抱婴儿,窘迫;别人开玩笑,他不应声;乡俗笑闹,他静静地坐着;面对婴儿,“他什么也不听,什么也不看,他一心一意地望着”。②满怀慈爱。他疼爱婴儿,怀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慈爱,“用手指逗弄侄子引他笑”;面对婴儿,他产生了一种从来未曾有过的奇特、强烈而又带点忧郁的慈爱之情。③内心备受煎熬,人性得以复苏。他曾有着神之爱,面对婴儿纯真、可爱的肉体,他抑郁,心事重重;最后,他遭宗教教条禁锢的人之爱(人性)被唤醒。(每点2分)
小题4:(观点一)以“洗礼”为题目更合适。①“洗礼”作题目有双重含义,表面写为刚出生的婴儿做洗礼,实则写神父受到人性的洗礼,表达了作者“赞扬热爱生命的人道主义思想,反对违背人性的宗教禁欲主义”的主题,因此,以“洗礼”为题使小说含蓄蕴藉,令人深思。②以“洗礼”为题,点明了小说的核心事件,揭示了小说的主要矛盾,能更充分地展示人物心理和思想的变化过程,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③小说明线是为婴儿做洗礼,暗线则是神父心灵得到洗礼;“洗礼”是全文的线索,是结构全篇的关键,以“洗礼”为题使小说构思独特,条理清晰。(观点2分,其他1点2分)
(观点二)以“觉醒”为题目更合适。①小说的主题是赞扬热爱生命的人道主义思想,反对违背人性的宗教禁欲主义,而体现这一主题的则是神父的人性复苏,心灵觉醒。因此,以“觉醒”为题可使主题更加鲜明,让读者一目了然。②小说主要刻画了神父这一人物形象,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他的“觉醒”过程,以“觉醒”为题,能更加突出小说的主要人物,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③以“觉醒”为题,使小说在结构上层层铺垫渲染,最后卒章显志,出人意料,增加了小说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项,曲解了小说中景物及细节描写的作用,“暗示”“悲惨结局”也不对。C项,“旨在表现农庄人朴素的生活和豪放的性格”不准确,这些描写旨在反映自然的人情人性,表现农庄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对写唤醒神父的人性之爱起了推动作用。D项,“神父的父亲”应为“婴儿的父亲”。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③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④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⑤推动情节的发展。前三段写了动物、植物,充满活力,欢乐美好,充满生活气息。是景物的特点。为下文神父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是景物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特点与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如联系情节,感知人物;抓住细节,品味人物;关注景物,透视人物等。“神父”,别人开玩笑,他不应声;乡俗笑闹,他静静地坐着。(沉静)怀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慈爱,“用手指逗弄侄子引他笑”。(慈爱)面对婴儿纯真、可爱的肉体,他抑郁,心事重重;最后,他遭宗教教条禁锢的人之爱(人性)被唤醒。(内心备受煎熬)
小题4:
试题分析:本体是开放性试题,选一种观点作答,意思对即可;论述合理,分析充分,观点明确,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事实与解释
李德顺
给你一种似乎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打着科学或哲学的旗号,加以似是而非的解释,借以诱人上当受骗,这正是众多骗术的常见伎俩。我们要想识而破之,不入其圈套,就要保持头脑清醒,特别要学习一点鉴别“事实”和“解释”的本领。从理论上说,这是一种哲学层次上的素养。
首先,应当注意“事实”究竟是什么,这里大有讲究。比如魔术师在台上,可以当着大家的面把一个人分成几段,移来移去。这里的事实是什么?是一个活人真的被肢解了吗?当然不是。——魔术师是绝不会承认这一点的。成功的魔术所造成的事实,仅仅是“使观众产生了一个人被肢解了的视觉心理印象”这个事实,并不是真正***人并使他复活那个事实。“心理事实”也是事实,但“此事实非彼事实”,不可混淆。相反,假如有人用魔术师同样的办法,却宣布说:“我有神通,能够把一个人肢解,然后再让他复原。”那么这人一定是个骗子。因为他标榜的是虚幻和假象,不是事实。然而,许多受骗者却分不清这里的两种事实,从而导致真假不辨。比如,有人通过某种表演,宣称“把水变成了油”,你不去考察水分子是否变成了油分子,只看有燃烧发生,就信以为真,那就是没有抓住真正的事实。因为“眼见(心理)之实”并不一定是“自在之实”。
其次,是要抓住“解释”,弄清它的根据。解释不等于事实,一种“解释”同它所解释的那个“事实”之间,是否真的有联系,究竟有怎样的联系,解释可以多种多样,怎见得就是你说的那个原因和道理?因为事情常常是这样的:即使事实本身确凿无疑,面对一个同样的事实,人们之间也会有彼此不同的解释,在科学上有时也是如此。既然这样,那么在各种各样可能的解释
中,我何以要相信你的解释?也就是说,弄清一个解释体系同它所解释的基本事实之间是怎样联系的,非常重要。否则“听风就是雨”,见到一点事实就轻信一套解释,就很容易落入圈套。比如,骗子们常常先给你一个看来无可否认或无法验证的“事实”,比如他那一套“在别人那里或别处如何如何有效”之类,然后向你灌输一套他编造出来的“解释”,其实不过是用以转移注意力,让人忘记从事实本身去找证据。特别是当人们对具体的事例(“事实”)缺少足够知识,很需要解释而自己又不能解释的时候,这种手法就很容易奏效。因为在这种情境下,受骗者虽然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在看和听,但实际上却是用人家给你的思路在思考了——也就是说,受骗者的感官还是自己的,而头脑却被换掉了。欺诈的妙用,常在于此。与之相反,正派人的正派做法,是对自己的“解释”高度负责,绝不夸大其词,随意乱说。科学是诚实的,真正的科学家是诚实的人,他们从不靠吹嘘,也不爱搞“炒作”,总是老老实实地用事物本身的规律和道理,用科学的知识和原理,或者用实践经验和工艺技术等来解释一切,并且总是界限明确,认真负责,留有余地。有时即使解释得不够完善,那也主要是发展水平问题,而绝不是有意欺骗。在科学的解释中,至少对“解释与事实的联系”是认真负责的,解释的根据都是采自发展着的实践,有据可查,并且都经受过并将继续经受严格的检验。“解释”的问题比较复杂,但有一点是不应该怀疑的,就是一般说来,没有什么比依据科学和实践的解释更可靠。所以,我们遇事应该首先想到科学的解释,尊重科学的解释,期待科学的解释,发展科学的解释,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免遭诈骗的危害。
(选自2012年9月3日《北京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与“事实”有关的内容,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文中所指的“两种事实”分别指的是“视觉心理印象”的“眼见之实”和真正的事实的“自在之实”。
B.骗子宣称“能够把一个人肢解,然后再让他复原”或“把水变成了油”,这是虚幻和假象,不是事实。
C.同一个“事实”的解释其实并不止一种,但每一种“解释”与它所解释的“事实”之间都有必然联系。
D.骗子所呈现的“事实”如果看来无可否认或无法验证,那么他对此事实的解释则一定是他编造出来的。
小题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先从学习一点鉴别“事实”和“解释”的本领入手,点明这种哲学层次上的素养在识破骗子伎俩方面的重要作用。
B.第二段以魔术师舞台上的表演为例,阐释“事实”这一概念的内涵,指出“心理事实”也是事实,但“此事实非彼事实”。
C.第三段阐述解释与事实的关系,把骗子的“解释”与科学家的解释对比,指出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免遭诈骗带来的危害。
D.文章采用的是总分结构,并且运用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论述对待事实要依据科学和实践的解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认真学习一点鉴别“事实”和“解释”的本领,我们就能保持头脑清醒,对骗子的伎俩识而破之,从而不入骗子的圈套。
B.之所以掉进骗子设的圈套,是对事实缺少足够知识,很需要解释自己又不能解释,不能从事实本身找证据,从而上当。
C.真正的科学家总是用事物本身的规律和道理,用科学的知识和原理,用实践和技术来解释,因而这种解释也是正确的。
D.遇事先想到科学的解释,尊重科学的解释,期待科学的解释,发展科学的解释,这才是我们对待“解释”的正确态度。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网络时代迫切需要凝聚共识
网络时代的信息化与全球化,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它提升了生产力、文化创造力和传播的潜能;但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在人们获得独立与自由感的同时,它也削弱了人们对于权威、权力的敬畏感和人际关系纽带,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感日益淡薄,一个社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个族群以及一个国家,都难以找到共同认可的价值,难以形成共识。共识的缺失会导致人们的历史、文化、政治认同和地区或国家认同逐步淡化。共识的缺失,导致的可能是只有争论与偏执没有理性与行动,只有思想没有力量。
那么,如何才能凝聚共识?
首先,求同存异,努力做到多元文化与一元意识形态的统一。执政党首先必须承认并认真对待网络时代带来的多元化、去中心化,在此基础上,包容并与多元化文化平等对话、交流,才会与广大网民以及民众平等对话,才能做到在网络时代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巩固执政基础,广大民众才可能自愿融入主流文化中去,社会才可能塑造政治共识与文化共识。同时,充分发挥网络开放性的特点,让持不同观点的人们以及基于不同价值观的人们从各自角度与立场出发通过网络努力寻求未来的彼此理解乃至融合。
其次,现代社会凝聚社会共识需要倚重民主。我们寄希望于互联网推进中国的民主发展,但是如果网络只是一个意见场,只是一个相互谩骂、偏执狂成堆的地方的话,那网络肯定担
当不起民主的重任。从中国的现实来看,只有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真正得到保障,执政党才有可能真正凝聚民心,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名副其实。因此,要进一步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凝聚民心,我们需要在党内民主、基层民主等方面做出切实的努力。
再次,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与反腐倡廉。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普通老百姓对政府往往持敬畏与依靠心态。他们一方面害怕“官家”,尽量不与“官府”交往;另一方面,出了事情又呼唤“青天大老爷”式的清官来解决他们所遇到的所有问题。现在中国老百姓遇到的问题就是物价高、房价高、看病难、就业难、教育不公、分配不公以及贪污腐败等等。这些问题是共识缺失时代的“共识”——是广大民众包括网民真正关心的。只有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才能真正体现出来,执政党也才能得到普通百姓,包括网民的拥护。也只有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共识才能凝聚,认同才能重构。
最后,重塑敬畏,从凝聚最基本的共识做起。基督徒、穆斯林、佛教徒的敬畏是建立在宗教信仰基础上的。但是,当下的中国社会,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共识——敬畏之心似乎严重缺失。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原有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有所降低,新的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价值体系尚在建构之中,这使得许多人缺失信仰层面的敬畏之心。没有敬畏之心,道德沦丧、行为失范、腐败之风难以避免,更谈不上形成共识,凝聚认同。
小题1:下列有关“共识”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共识是共同认可的价值,包括对历史、文化、政治认同和对地区或国家认同。
B.缺失共识的社会只有争论与偏执而没有理性与行动,只有思想而没有力量。
C.政治共识和文化共识的形成需要执政党包容并与多元文化平等对话、交流。
D.最基本的共识是敬畏之心,它与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价值体系关系十分紧密。
小题2:下列对网络时代共识缺失的原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网络时代的信息化与全球化改变了我们的世界,人际关系不再像以前那样紧密,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感逐渐淡薄。
B.多元文化与一元意识形态尚未统一,不同观点及不同价值观的人们还不能很好地通过网络努力寻求理解乃至融合。
C.执政党缺乏解决广大民众真正关心的物价高、房价高、看病难、教育不公等民生问题以及贪污腐败问题的能力。
D.许多人对于原有价值观和道德观没有信仰层面的敬畏之心,而新的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价值体系还没有建构成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们寄希望于互联网推进中国的民主发展,但是网络只是一个相互谩骂、诋毁的地方,担当不起推进民主发展的重任。
B.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真正得到保障,执政党就有可能真正凝聚民心,社会主义民主就能真正实现。
C.执政党只有满足中国普通老百姓对政府的依靠需求,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才能得到普通百姓的拥护,才能凝聚共识。
D.当下的中国社会,基督徒、穆斯林、佛教徒数量太少,我们应该大力宣扬推广宗教信仰,从而重塑人们的敬畏之心。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刑部郎中张府君神道碑(节选)
曾 巩
府君讳保雍,字粹之。景德二年举进士。授山阴主簿,有能名。提点刑狱皇甫选上其状,拜大理评事,监尉氏酒。逾年,知三泉,用故事,得假五品服专达。既至,叹曰:“吾常所欲为此,几可试也。”县以治闻。
李丞相迪镇永兴,扳府君自赞,遂通判其军府。李公去,寇莱公代之。诏易府君凤翔,莱公雅知其贤,因奏留之。事有利害,未尝不争,听乃止。玺书奖之,迁殿中丞。钱思公惟演、李三司士衡荐任佐益州,避亲嫌不拜。迁太常博士,换晋州。今上即位,屯田员外郎知汉州。夜中四卒叩府,告禁兵两营变。佐吏骇,辈入府,府君徐出,独械四卒掠之,趋作诬状,徇两营以安之。至明得,乃实四卒与伍中谋,遂及同谋者九人弃之市。因奏言蜀戍兵久合,往往叛,可使臣去来番代之,行之至今。
擢拜都官,还朝,庄献太后面嘉。有冯异以化黄金太后,得奉职监鄂州税,知州欧阳颖事之曲恭。武昌置场中市民炭,常时吏先署入抄文为足,而实尚留民家不入,比漕发,乃直取载之,以为故。颖暴,又欲资异谋,使按之,坐盗死者十八人,府君自荆南乘单船,六日夜入鄂,直之,笞守吏数人而已,同时,汉阳俚民贩茶,骆与京诬民忤巡检,应首死者二十人,随百余人,与京暴甚颖,人莫敢相曲直,府君亲往虑之,遂明其诬,二十人者得不死,随者皆贳。
汉阳距江为城,潦至堤辄毁,岁调薪石,发民完之,工四千人,两县以病,府君身自护作,省工费半,堤完至今。迁祠部郎中,满岁,更两浙转运使,行部至婺,刺得其守罪,留治之。未既,疾作,遂不起。                                           (有删改)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莱公知其贤,因奏留之      雅:向来
B.迁太常博士,换晋州寻:不久
C.至明得,乃实四卒与伍中谋鞫:审讯
D.有冯异以化黄金太后干:触犯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你好,时间!
叶延滨
你好,时间。每逢佳节,都会想到时间。像一个恋人,追求过,也逃避过;等待过,也消磨过。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时间就是我自己,就是流入我生命的一切,也是从我生命流走的一切,我才认真地打量时间,像对着镜子打量自己的模样,有了白头发了,额头也有了皱纹,只是眼睛里还藏着笑意,好像说,你真的认识我吗?
时间最早是床边的一只双铃马蹄钟。它一响,我就醒了,我不知道我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我只知道我开始自己的生活,就是那座会吵会闹的钟,告诉我时间到了。时间是起床,是上学,是作息时间表,是家庭作业,是我的逃学记录与鉴定书上的评语,也是老师严厉的批评。大人说,这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就是批评你不听话,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时间是我的第一个老师,就像孔夫子,也像老城区高塔上的大钟。多少人在它面前走过去了,老钟依然走着,不管是在宫中威严的皇帝还是拼命造反坐了天下的老百姓。
上年纪的人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时间珍贵,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然而年少不知愁滋味,其实就是不知道时间可贵。用时间爬格子换学问,也用时间打游戏换快乐,用时间找朋友换爱情,也用时间编大网捞虚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有的就是大把的时间,轻抛不心疼,直到有一天有人对自己说:“没有时间了,真可惜。”自己才发现,捏在自己手上的是一把无用之物,而时间的存折上已经支付得所剩无几。时间是有价的,电视上的“鉴宝”节目里,那些专家凭什么叫专家,是因为他们能看出凝聚在瓷片和铜锈上的时间,那些变得苍老和憔悴的器物凭什么叫古董,是因为它们拥有久远的时间。可惜的是,人们总喜欢犯错误,当这些古董向人们展示时间的价值时,人们记住了钱币的数量,忘记了那不是古董的价值而是时间的分量。
说光阴无价,这是诗性的表述。说时间有价,这是古玩行存在的理由。认识时间的价值,不需要改朝换代,坐上出租车,堵在街头,你就看那计价表往上跑数字,直跑得你心惊肉跳。当然时间也有贬值的情形,花了几百元订的报纸杂志,翻过了,到了月尾,收废品的用秤一称,只值几角钱了。时间会贬值,是因为时间还健忘。那些报纸当初拿到手上的时候,真叫如饥似渴,那些消息让我怦然心动,那些社论让我热血沸腾,那些事件让我揪心挂念。然而,时间过去了,那些事与人,文章与图片,都成了一捆废纸中的墨迹。时间还在向前,我告别了那一捆旧报刊,就像落叶后的树,又准备长出更多的叶片来,挂满朝露迎接新的太阳。也许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健忘,也许这是时间最无情而又最必须的存在方式。人们用“年”“年代”“世纪”来丈量时间,简洁而清晰,然而,无数的像我这样的生命和非生命体就被匆匆地忽略了。伟人在评说历史时总说: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伟人之所以叫伟人,大概就是因为他洞悉了时间的秘密。
尽管如此,对于我,我知道上苍给我的时间就是一次生命的过程。无论卑微还是平凡,珍惜这个唯一,是生命的觉悟和实践。伟人、帝王与百姓平民在这一点上是平等的。因此,皇帝以为尊荣和权力就可以延长这个过程,“万岁”是最大的白日梦,也是臣子给皇上最不需本钱的“贿赂”。其实,珍爱生命,珍惜时间,什么办法最好?我的建议就是倒计时记岁数: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是60岁,过一年,少一年,成了59岁。这样就会知道有多少时间可以去学习去做事去创造去思考去恋爱去结婚生子!时不我待,自当奋进和珍惜。到了60岁归零,再过的日子就是赚来的,多活一天,就多赚了一天,这样的日子自然应当快快活活地享受,享受生命!时间是什么,时间就是镜中的你自己!(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小题1:作者以“你好,时间!”为题,妙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章第三、四两段分别列举了古董和报纸的例子,请你联系全文,分析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通过一系列生活实例,体现了孩童时期的作者对时间的理解,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小时候是淘气调皮的,不懂得利用时间,抒发了作者的后悔之情。
B.第三段中画线句子运用比喻,形象抒发了当人生命走到尽头时一生碌碌无为的遗憾之情,告诫人们要明白时间是可贵的,不可随意浪费。
C.作者在第五段提出的“倒计时记岁数”是珍爱生命、珍惜时间的好建议,当人们意识到时不我待,就会奋进、创造。
D.作者不止一次地将帝王、伟人与平民相提并论,意在强调时间的唯一、公平与公正,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也反映出作者非常深厚的平民情结。
E.文章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综合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寓深刻的哲理于形象风趣的说理之中,内涵丰富,可读性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痛并快乐说辣椒
对无辣不欢一族来说,吃辣椒意味着在酣畅淋漓中享受完美结合的痛与快乐。在美国及墨西哥,一些节日庆典中经常举办被喻为“狂欢节火刑表演”的吃辣椒比赛,观众看了都会有火烧火燎的感觉。
一般认为,降血压、助消化、抗菌甚至镇痛等作用是人们喜爱辣椒的原因。但美国著名“辣感”研究专家罗津博士认为,单凭“辣椒有益人类”是无法解释人们酷爱辣椒食品这一现象的。吃辣椒的各种好处与人们爱吃辣椒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爱吃的理由很简单——为了寻求痛苦。这种“享受消极活动”的复杂心理,体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高度发达。罗津通过吃辣椒实验来支持其“良性自虐”说。他让辣味从微辣、中辣到特辣等逐渐增加,直到参试者无法忍受为止。实验后对所有参试者的问卷调查表明,参试者最喜欢的恰恰是他们能承受的最高辣度的辣椒。这真是“心如刀绞却感觉良好”。
辣度的测试标准为斯科威尔辣度指标(SHU)。柿子椒的辣度指标为O单位,墨西哥辣椒的辣度从5 000至50 000不等,黄色哈瓦那辣椒的辣度为10万至35万之间,最辣的印度断魂椒为100万单位,可导致剧痛的纯辣椒素的辣度则高得惊人,达1 600万单位。其实,辣椒产生辣味的机理很简单。一项研究表明,辣椒素是辣椒自我保护的利器,可以抵御真菌侵染辣椒种子。同一种野生辣椒植株,如果种在真菌易于生长的环境中,就会产生很多辣椒素,而种在不易受真菌威胁的干旱地区,产生的辣椒素就较少。
严格地说,辣椒的刺激性并不能算是一种味觉,而只是一种灼热感,辣椒素刺激平日用于感受热刺激的痛觉感受器,就如同有人在你舌头上放了一把火。然而,人类很快就喜欢上这种“舌头被灼烧”的感觉。有证据表明,早在6 000年前,从巴哈马群岛到安第斯山脉,人们就已开始食用“驯化的辣椒”。之后,辣椒从美洲传播到了欧洲、亚洲和非洲;到16世纪中叶,辣椒已经在印度和中国广为人知了。
目前,人类从吃辣椒的痛苦中获得快感的具体机理尚无人能确认,但罗津认为,吃辣椒的快感属于一种刺激兴奋感,与过山车给人带来的快乐极为相似。他说,“人类,且只有人类,才会去享受一些‘本来就消极’的活动。此外,再也找不出喜欢辣椒的动物了”。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布鲁姆也认为,“哲学家经常定义人类的基本特征——语言、理性和文化等等。在我看来,只需要一点就足够了:人类是唯一酷爱塔巴斯科辣沙司(一种极辣的辣椒酱)的动物”。同时,他也强调,人类对辣椒的喜爱纯属“意外事件”。
喜爱辣椒既没什么深层的含义,也没多少进化价值,喜爱就是喜爱。但是,从吃辣椒这种也许本身并不愉悦的活动中寻找快感,必须建立在复杂奇异的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因此,到目前为止,只有人类能坦然享受这种快感。
小题1:下列关于“痛并快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吃辣椒比赛被视为狂欢节目,参赛者如受火刑却又有酣畅淋漓的快乐。
B.辣椒有降血压、助消化、抗菌、镇痛等作用,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
C.吃辣椒是一种“良性自虐”行为,看似“心如刀绞”实则“感觉良好”。
D.辣椒素作用于我们的痛觉器官,但它能给我们带来一种刺激兴奋感。
小题2: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介绍了吃辣椒是为寻求痛苦、人们喜辣无“理”而“妙”、吃辣椒体现复杂的自我意识等观点。
B.人类“享受消极活动”的复杂心理,体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高度发达,这就是吃辣椒的深层意义。
C.辣椒素是辣椒用来抵御真菌侵染进行自我保护的利器,辣椒素的多少与环境中真菌的多少成正比。
D.人类能够从吃辣椒的痛苦中获得快感,罗津和布鲁姆都以此作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基本特征。
小题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辣度指标高达1 600万单位的辣椒,人们吃了后可以享受到极度的快乐。
B.四川人喜欢吃辣椒,属“无辣不欢一族”,这与盆地自古盛产辣椒有关。
C.人与动物的区别将不再是能否制造和使用工具,可定义为能否吃辣椒。
D.人类复杂奇异的自我意识,可以使人从本身并不愉悦的活动中寻找快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