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后面题目。(每小题3分)中国历史上虽然没有出现类似埃及的“斯芬克斯”那样的人兽合体形象,但“人面鲵鱼纹”之类的艺术可以说与之异曲同工。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后面题目。(每小题3分)中国历史上虽然没有出现类似埃及的“斯芬克斯”那样的人兽合体形象,但“人面鲵鱼纹”之类的艺术可以说与之异曲同工。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后面题目。(每小题3分)
中国历史上虽然没有出现类似埃及的“斯芬克斯”那样的人兽合体形象,但“人面鲵鱼纹”之类的艺术可以说与之异曲同工。有的学者认为,这一图形与《山海经·海外西经》所记轩辕之国“人面蛇身,尾交首上”完全吻合。赵宝沟文化中出现的鹿龙、鸟龙与野猪首牛角龙可以视为异兽崇拜的典型代表。多种动物功能的聚合,是泛神崇拜向多神崇拜的体现。这种异兽与人兽崇拜在《山海经》中也多有记载。比如《南山经》云:招摇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中山经》有“人面豺身,鸟翼蛇行”的怪物等等。 
这种异兽与人兽的崇拜时代,正是一个民族充满神话与幻想的时代。人们既没有理性的约束,也没有思想的禁锢,他们自由地面向自然,面向自身,面向过去,编织着民族的神话,激发起整体的创造***与创造意识。可惜的是这一进程在中国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异兽与人兽崇拜出现不久,就被社会化、历史化的神仙崇拜所代替。它们或者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被嗤之为志怪神异不登大雅之堂;或者被硕学大儒们阉割,改造得面目全非。后者要么把对这些异兽或怪兽的崇拜看作历史传说,其通常做法是把它们降为人的祖神,把神话故事当作史实看待,构成一些虚幻的始祖以及它的发展谱系;要么对它们进行歪曲的解释,使其成为某种现实事件,从而成为构筑远古历史的基石。比如黄帝这个四面怪兽,被改造成为一个伟岸的人主。再如夔,在《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被描绘成“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的奇兽,但到后来却被改造成为尧(一说为舜)的乐正。 
在这种社会化、历史化的浪潮中,我们先民的崇拜与思维过早地被局限在某一框架内,个性未能充分地张扬,想象力受到了压抑,创造意识没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近年考古发掘资料表明,中国先民的主体在冰河后期约距今七八千年以前就逐渐超越狩猎和采集经济阶段,进入以锄耕、种植经济为主要方式的农业社会。农业生产中季节的简单循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平凡、呆板,使生产者的生活既辛苦、分散,又缺乏变化。这样,中国先民的性格理念便呈现出农业民族的特征:务实、厚重、本分,但拘泥、封闭、保守;表现在思维方式上则是“重实际而黜玄想”,多理性而乏激情,崇尚正统而卑视浪漫。那么,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作品也就可想而知,那些异兽、半人半兽的神性形象被抹***,被历史化、社会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一切不符合正统的、理性化原则的东西都会被改造、删削,都会随着历史的前进而消逝。 这一时期自然崇拜另一方面的变化是对土地崇拜的日益重视,祈年祭的内容开始凸显。所谓祈年祭,实际上就是土地崇拜,它是自然崇拜的高级形态。随着农业生产的出现,人们对土地本身的依赖越来越强烈,认为五谷粮蔬都是土地的恩赐,由此产生了土地崇拜。而对土地的崇拜仪式常与农事活动相关联,通常表现在播种前祈求丰收的仪式和获得丰收后的谢恩仪式上,这就是所谓的祈年与报功,这两点被后来的春社与秋社分别行使。(有删节)
《史学月刊》 2006年08期 《原始崇拜体系与中国文化精神的起点》作者:马新(山东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所)
小题1:对“异兽与人兽的崇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异兽与人兽的崇拜表现出的是多种动物功能的聚合,泛神崇拜向多神崇拜。异兽与人兽的崇拜时代,也正是一个民族充满神话与幻想的时代。
B.异兽与人兽的崇拜时代,人们不受理性的约束,不需思想的禁锢,自由地面向自然,面向自身,面向过去,编织着民族的神话,激发起整体的创造***与创造意识。
C.异兽与人兽崇拜出现不久,就被社会化、历史化的神仙崇拜所代替。它们或者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被嗤之为志怪神异不登大雅之堂;或者被硕学大儒们阉割,改造得面目全非。
D.异兽与人兽的崇拜的最终表现是对土地崇拜的日益重视,祈年祭的内容开始凸显,随着农业生产,人们认为五谷粮蔬都是土地的恩赐,由此产生了土地崇拜。
小题2:对“我们先民的崇拜与思维过早地被局限在某一框架内”产生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所有不符合正统的、理性化原则的东西都会被改造、删削,都会随着历史的前进而消逝,所以,自然崇拜的高级形态,也就就是土地崇拜的过早出现,导致了我们先民的崇拜与思维过早地被局限在某一框架内。
B.因为人们把这些异兽或怪兽的崇拜看作是历史传说、降为人的祖神、当作史实看待等等行为,并对它们进行歪曲的解释,让它们成为现实事件,去构筑远古历史的基石。所以,我们先民的崇拜与思维过早地被局限在某一框架内
C.因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先民的主体在冰河后期就进入了农业社会,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平凡、呆板,使生产者的生活辛苦、分散,缺乏变化,呈现出农业民族的特征。思维方式上多理性而乏激情,崇尚正统而卑视浪漫,使得我们先民的崇拜与思维过早地被局限在某一框架内。
D.因为中国先民的主体的个性未能充分地张扬,想象力受到了压抑,创造意识没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我们先民的崇拜与思维过早地被局限在某一框架内。
小题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历史上虽然没有出现类似埃及的“斯芬克斯”那样的人兽合体形象,但“人面鲵鱼纹”之类的艺术可以说与之异曲同工,所以,东西方文化在根本上是一体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
B.春社与秋社这种活动出现在农业社会,土地的崇拜仪式常与农事活动相关联,通常表现在播种前祈求丰收的仪式和获得丰收后的谢恩仪式上。所以社日农村祭祀的对象应当是土地神、五谷神等,祈求丰收、人畜平安。
C.如果我们的先民可以自由地面向自然,面向自身,面向过去,编织着民族的神话,激发起整体的创造***与创造意识,那么那些异兽、半人半兽的神性形象就不会被抹***,被历史化、社会化。就不一定走向农业社会。
D.由本文可以推断出中国文化精神的起点,应当是土地崇拜,而不是异兽与人兽的崇拜,因为它们实在是太过短暂,不可能对中国后来的文化造成些微的影响。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文章最后一段表明土地崇拜代替了异兽与人兽的崇拜,而不是最终表现。“一切不符合正统的、理性化原则的东西都会被改造、删削,都会随着历史的前进而消逝。这一时期自然崇拜另一方面的变化是对土地崇拜的日益重视,祈年祭的内容开始凸显。所谓祈年祭,实际上就是土地崇拜,它是自然崇拜的高级形态。随着农业生产的出现,人们对土地本身的依赖越来越强烈,认为五谷粮蔬都是土地的恩赐,由此产生了土地崇拜。”
小题2:
试题分析:A、“土地崇拜的过早出现”无中生有,B、是导致的结果,而非原因。D、是导致的结果,而非原因。
小题3:
试题分析:A、这只是一个现象不能就此说他们是:在根本上是一体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C、就不一定走向农业社会出错,还有自然因素等原因。D、起点应当还是异兽与人兽的崇拜,因为它们后来被:“其通常做法是把他们降为人的祖神,把神话故事当作史实看待,构成一些虚幻的始祖以及它的发展谱系;要么对它们进行歪曲的解释,使其成为某种现实事件,从而成为构筑远古历史的基石。”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钱三强传
钱三强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父亲钱玄同,不满4岁就开始天天站在祖父的书桌前认字背书。青年时代,他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师范学习。回国后,先在一些著名的中学任国文教员,后到北京担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大学教授,是我国近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他由于接受了章太炎、秋瑾等革命党人的思想影响,竭力主张推翻清朝统治。随后他又与陈独秀、李大钊、严复、胡适等一批有进步思想的教授一起,投入了新文化运动,是进步刊物《新青年》的积极支持者和轮流编辑。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钱三强,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进步思想的熏陶。为培养钱三强,在他7岁时,父亲送他进了由蔡元培、李石曾、沈尹默等北京大学教授们创办的子弟学校——孔德学校(孔德是法国哲学家的姓)。 孔德学校是一所开明的新式学校。学校除抓德、智、体三育外,还强调美育与劳动,对音乐、图画、劳作课也很重视。而且孔德学校师资力量较强、阵容整齐,老师们的水平足以胜任高中教学工作。可以说,钱三强童年时代得到的教育条件,是得天独厚的。
1929年,钱三强在父亲的支持下考入了北京大学理科预科,同时还听本科的课程。吴有训教授的近代物理学、萨本栋教授的电磁学吸引着钱三强。两位学者的博学及严谨的治学精神也深深教育着钱三强。科学的发展,给变化万千的世界增添了色彩。三强决定学习物理,报考了清华大学物理系,求读在吴有训教授门下。清华大学享誉国内外,培养出一代代优秀学子、国家的栋材。校内充满浓厚的学术空气,教学严谨,学风端正,激励着三强以顽强的精神,刻苦攻读。他以吴有训教授的作风为楷模,吴教授严谨的治学精神与教学方法滋润着三强的心田。
1936年钱三强以毕业论文90分的优异成绩毕业。经吴有训教授的推荐,钱三强大学毕业后,便到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著名的物理学家严济慈所长的手下做一名助理员,从事分子光谱方面的研究工作。
1937年9月,钱三强在导师严教授的引荐下,来到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该实验室是居里夫人创建的,居里夫人逝世后,由锕的发现者德比爱纳教授任主任。但是实际上是居里夫人的大女儿伊莱纳主持。
伊莱纳·约里奥—居里夫人就是钱三强的导师。伊莱纳像她的慈母居里夫人一样,潜心于科学研究,忘我勤奋,作风严谨,品格高尚,待人谦和、热忱。在这样一个导师的教导下学习,的确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化学师葛勤黛夫人是一位有名望的科学技术专家。她放手让钱三强独立做钋的放射源。钱三强一丝不苟仿效着化学师的方法开始工作。化学师每隔一段时间便过来询问指导。接着,又连续让他做了4个放射样品。做完后,化学师帮助钱三强测完放射源的强度,并告诉钱三强:“成了,3个基本一样,1个略微差一点,但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化学师的评价,对钱三强的工作做了肯定。而他的勤奋与好学,又赢得了化学师和同伴们的信任,同时也使他获得了真诚的合作。这一来就大大拓宽了他的科学研究领域。不久,他写出30多篇科研论文。 为了使钱三强有更多的学习机会,约里奥—居里夫人又提议,让钱三强到其丈夫约里奥先生主持的法兰西学院的原子核化学研究所学习,并允许他一段时间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到那里工作。在约里奥先生实验室工作,不仅向先生学到科学技术,还学到他的科学思想、科学道德。这使钱三强受益终生。不久,约里奥—居里夫人又邀请钱三强和她合作证明核裂变理论。在两位导师的指导下,钱三强很快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 钱三强是幸运者,能在两位世界第一流科学家的教诲下学习、工作,使他很快进入了科学研究的前沿,还使他亲眼目睹了人类一次伟大的科学发现——核裂变。
1940年,钱三强取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又继续跟随第二代居里夫妇当助手。1946年春,钱三强与他的同行合作,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这一发现不仅反映了铀核特点,而且使人类能进一步探讨核裂变的普遍性。导师约里奥骄傲地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实验室的第一个重要的工作。”为此,1946年底,钱三强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1947年升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导师。
1946年,他与同一学科的才女何泽慧结婚。夫妻二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导师约里奥向世界科学界推荐。不少西方国家的报纸刊物刊登了此事,并称赞“他们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同年,法国科学院还向钱三强颁发了物理学奖。
1948年夏天,钱三强怀着迎接解放的心情,回到战乱中的祖国。他回国不久就遇到1949年1月的北平和平解放,他在兴奋中骑着自行车赶到长安街汇入欢庆的人群。随后,北平军管会主任叶剑英派人找到他,希望他随解放区的代表团赴法国出席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中共中央还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拨出5万美元,要他帮助订购有关原子能方面的仪器和资料。看到共产党的***在新中国尚未建立时就有这种发展科学事业的远见,钱三强激动得热泪盈眶。从国外归来后,他于开国大典当天还应邀登上了天安门。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钱三强7岁时,父亲钱玄同送他进了,由蔡元培、李石曾、沈尹默等北京大学教授们创办的子弟学校学习,并接受这些著名教授们的教育,所以良好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得他成为著名的学者。
B.钱三强童年时代得到的教育条件,是得天独厚的:开明的孔德新式学校,师资力量较强,老师们的水平高,学校抓德、智、体三育,还强调美育与劳动,对音乐、图画、劳作课也很重视。
C.吴有训教授、萨本栋教授,两位学者的博学及严谨的治学精神也深深教育着钱三强。钱三强决定学习物理,报考了清华大学物理系,清华大学校内充满浓厚的学术空气,教学严谨,学风端正,激励着三强以顽强的精神,刻苦攻读。
D.与他同一学科的才女何泽慧嫁给了钱三强。夫妻二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导师约里奥向世界科学界推荐。不少西方国家的报纸刊物刊登了此事。可见,良好的爱情观、婚姻观使得夫妻俩共同努力同攀科学的高峰。
E.在约里奥先生实验室工作时,钱三强不仅向约里奥先生、伊莱纳先生、葛勤黛夫人等人学到科学技术,还学到他们的科学思想、科学道德。这使钱三强受益终生。这让我们今天意识到没有良好的科学思想,尤其是没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就很难培养出一流的科学家。
小题2:请根据本文内容概括传主的成长过程。(6分)
小题3:作为一篇传记,本文使用了那些写作手法?谈谈这样写作的优缺点。(6分)
小题4:请谈谈你对钱三强成才的理解。联系当今实际谈谈你对培养科学人才的建议。(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每小题3分)。
中国龙文化源起
在原始社会的史前阶段,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是原始人朴素宗教意识的反映。其文化史价值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其功能意识来源于人们认为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的信念。在考古文物和丧葬习俗中,则反映在希望来世幸福的追求之中,如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就是很好的例证。
龙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原龙即图腾龙,主要作为氏族的感生神而存在。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既是氏族之根,同时具有超常的能力。
在西安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陶壶龙纹为人面、长鱼身、有鳍、曲身、似龙似蛇,应为原龙形象的一种。在仰韶文化彩陶纹饰中,鱼的形象占了绝大多数,联想到商周铜器上习见的族徽动物,可以初步认定这些鱼纹具有族徽的性质。
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所以说鱼纹可能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是一种变形纹,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那么,鱼这种水中精灵怎么会成为半坡人的图腾物呢?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一万年以前的第四纪冰川洪水期。当时洪水滔天,世界一片汪洋,长达数千年,人类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所以,半坡人在回答“人从哪里来”的时候,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感生神,即祖先,来加以崇拜。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才可能具有鱼类在水中遨游的本领,氏族才能在洪水世界里得到延续。而半坡氏族大量的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
这种起源在后世的典籍中也可得到印证。在我国夏代,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所以夏人仍把龙鱼作为感生图腾①,仍希望人类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战国时代,人们把龙当做“鳞虫之长”,还保留了把龙作为鱼类的传统观念。在商周铜器和汉代画像石中的龙,口中是常常衔鱼的。所以说,原始龙是水物的观念是始终不变的。
在东北红山文化中出土的“玉猪龙”,头部似猪首,身体呈“C”形。所以,有学者认为:猪是龙的起源,因为在人类最早驯化的六畜之中,只有猪的繁殖能力最强,而强大的繁殖能力,可以使氏族生生不息,在任何灾害面前代代延续下去。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出于同一理想: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只不过半坡人希望拥有超自然力,而红山人希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而已。
以上两种原始的龙之起源中,随着炎黄二帝及华夏族形成的文化大融合,玉猪龙文化被融入了龙鱼文化之中。这从中原地区分布广大的仰韶文化遗址和与仰韶文化有直接传承关系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之后的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至今。
据研究,龙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中国历史即使从甲骨文算起,也只有三千多年。因此,古代文献资料所记载的龙,只能反映当时人们的崇龙习俗和认识水平,不能当作龙崇拜起源的直接材料加以引用,清楚龙的本来面目,只能根据考古材料。
[注]①感生图腾即感生神话中的图腾。指母系氏族时期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图腾的意志和行为。
小题1:下列关于我国龙文化起源和发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原始社会,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反映了史前阶段原始人朴素的宗教意识。人们对于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生活中的信念,成为其功能意识来源。
B.伴随着中华民族漫长的演化过程,龙文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
C.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有力地证明了氏族部落把龙作为崇祀的图腾物,意为希望追求来世的幸福,所以说原龙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
D.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鱼纹可能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人类生存曾遇到洪水肆虐的严重挑战,因而后来的半坡人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祖先来崇拜。他们认为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氏族才可能在洪水世界里生存延续。
B.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
C.有学者认为,猪是龙的起源,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的理想都是同样的: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
D.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玉猪龙和鱼龙,随着文化大融合而相互渗透,这从诸多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再由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到现在。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原始龙是水中物,这个观念一直伴随着中原一带华夏文化的发展。有学者认为,因为猪的繁殖力可佑护氏族在灾害中延续下去,所以它自然就成为红山文化中龙的起源。
B.我国的龙文化在文化史价值上,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例如:仰韶文化中的“鱼龙”和红山文化中的“玉猪龙”,只是象征着氏族的生存、繁衍。
C.夏人为感激龙鱼对本氏族的繁衍、避灾之功,依然把其作为图腾,希望自己的族人还能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因为在那时,我国的人民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
D.研究表明,龙的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用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也不过三千多年。因此,研究龙文化的起源,只能依据考古材料而不能依赖古代文献资料。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自然灾害越来越多了吗
中国历史上关于地震的记载相当丰富,现在已经编成了《中国古代地震史料》。其它像水灾、风灾、虫灾,包括鼠疫、霍乱这些自然灾害也都有记载。有的学者提出现在的自然灾害跟从前相比是越来越多,认为根据史料的统计,中国的重大灾害商朝一次,周朝两次,到了唐朝五次,宋朝八次,清朝二十次,民国三十次,现在八十次。这个结论相当片面。大家知道,历史上留下的文献是越早越少,越后的越多,所以仅仅依靠文献统计,那灾害当然是越来越多了。比如地方志是很重要的来源,宋朝元朝的地方志加在一起全国不到100种,明朝清朝民国的地方志加在一起8000多种,如果平均每一种方志记载一个灾害的话,那么宋元就不到100次,而明清民国加在一起就8000多次。要这样算的话,从周朝再往前,三皇五帝时代一次灾害都没有,因为没有历史文献啊。
另外还要看到过去时代有灾害记录并且传下来的地方,一般都是文化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如果当时的人们都没有文化,他们就口耳相传,最多留下“大禹治水”这样的传说,不会有什么精确的记载。今天到非洲、南美洲一些地方作调查,当地老人会告诉你历史上有很多水灾,他讲不出哪一年代,因为没有文字记载,都是凭印象。那么根据历史资料的统计,中国各地什么地方灾害最多呢?是首都附近。因为首都附近经济文化发达,对自然灾害做记录的人多,留下来的东西也多,所以才会有这个结果。而且同样的灾害如果发生经济文化发达、人烟稠密的地方,引起的社会影响要比发生在那些经济文化落后、人烟稀少的地方大得多。现在如果北京附近地抖一下,三级地震,本来不算什么,大家就会很紧张,媒体上肯定会报道。但如果报上登西藏尼玛县发生七级地震,大家听过就算了,因为后面有句话,“当地人烟稀少,没有什么影响”。现在因为科学技术发达,记载方便,尽管有些地方没有人,震级很小的地震被检测到了,也给报导出来了,那古代呢,难道张衡的什么地动仪会记载这些吗?肯定不会。
所以仅仅根据文献记载的统计结果说自然灾害必定是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这是不妥的。要根据现存的文献数量来考查自然灾害,比如把方志加以平均,看每种方志记载多少种,那就可能比纯粹根据已记载的灾害数量来统计要准确得多这里就有一个学科交叉的问题,只是研究历史的人恐怕只会这样统计,如果跟进行数理统计的、做抽样调查研究的人一起商量的话,可能就比较好了。国外研究这种资料有一种插入法,除了统计基本数字,还要对数据进行一种整理,整理的过程就充分考虑到不同的标准,也考虑到史料留下来的数据本身的稀密度,这样结果就比较好。但是即使这样,是不是一定能证明发展到现在自然灾害越来越严重呢?也不见得。当然我们承认,从工业化以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地球上要找到完全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境恐怕已经很困难了。
(节选自葛剑雄《从历史地理看自然环境的变化》,略有改动)
小题1:作者认为,仅仅根据文献记载的统计结果说自然灾害越来越多是不妥当的,不能证明作者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中国历史上关于地震的文献记载相当丰富,其它像水灾、风灾、虫灾、病灾这些自然灾害也都有记载。
B.历史上留下的文献是越早越少,越后越多,所以仅仅依靠文献统计,自然灾害当然是看起来越来越多。
C.根据文献记载来判断,会觉得从商周往前的三皇五帝时代一次灾害都没有,因为没有那时的历史文献。
D.首都附近经济文化发达,留下来的记录自然灾害的文献自然也多,根据文献统计,会感到这里灾害最多。
小题2:对于作者所主张的考查自然灾害数量的正确方法,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A.研究者要把各个时代现存文献所记载的自然灾害的数量加以平均,从而统计出比较准确客观的数字。
B.研究历史的人跟进行数理统计和做抽样调查研究的人合作,运用学科交叉的方式统计自然灾害的数量。
C.研究时插入国外的相关资料,对数据的整理充分考虑到中外不同的标准,也考虑到数据本身的稀密度。
D.由于已经很难找到完全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境,所以统计自然灾害的数量还要考虑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小题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有关自然灾害的文献中,我国地方志是很重要的史料来源,平均每一种方志至少记载一个自然灾害。
B.今天非洲、南美洲的某些地方的老人知道历史上有很多水灾,但由于没有文化,讲不出水灾的具体年代。
C.发生在经济文化发达、人烟稠密地区的灾害,引起的社会影响大得多,被传播、被记载的可能性也大得多。
D.因为现在科学技术发达,记载方便,无人居住的地方发生震级很小的地震也都会被检测到并且报道出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警告的枪声
杰克·考克斯
彼得森在冰面上慢慢地爬行,他停下来休息,把注意力从悄悄跟踪的海豹身上移开。很快,他对冈纳的妒忌又涌上心头,以至心神不安。彼得森在记忆中就一直痛恨冈纳。
他们是在瑞典海岸附近的岛屿上一块儿长大的。不论做什么,那个聪明的、比他小两岁的冈纳总是要比迟钝的彼得森强,例如,冈纳在学校里得过许多奖;冈纳被选送去首都斯德哥尔摩参加加冕庆典;冈纳早早就获得领航员证书……
彼得森最近对冈纳的怨恨是由渡轮工作引发的:冈纳已经收到大陆旅行合同,而彼得森多年来对这份夏天的工作一直梦寐以求。
彼得森恶狠狠地摆脱掉心中的怒火,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到海豹身上。作为一个熟练的猎人和渔民,他娴熟而又小心翼翼地穿过亮晶晶的冰面。
那只海豹舒适地躺在温暖的阳光下,距离彼得森约一百米远,已经在射程之内。但它紧靠冰块的边缘,如果彼得森不能一枪打中,它就有可能逃脱。身穿白色风雪服的彼得森在冰面上很有隐蔽性。他扭动身体,慢慢地把来福枪一英寸又一英寸往前推,将它架在宽宽的有黄铜底板的滑雪板上,枪上套着一个伪装用的小帆布网。他爬上一块冰,舒服地趴在冰角上。
通过白色帆布网上的小孔,他沉着迅速地瞄准海豹头后部,扣下了扳机。只听见两声劈啪声,海豹一阵阵地痉挛,然后身体翻转,倒向了一侧。
每年春天,岛上的男人都要出去捕海豹,这是他们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捕猎的那几周里,他们的生活不仅艰苦而且危险,但一直要干到刮起南风、慢慢增强的阳光开始融化冰块为止。因此岛民们必须小心翼翼地观察冰块,因为悄悄跟踪海豹的人也许会突然发现自己所在的浮冰正在漂走,结果导致送命。
彼得森用绳索捆住海豹,把它拖向他那笨重的铁皮船。冰面已经破裂,他看见几块险境丛生的大冰块。他和岛上其他人都觉得这里不值得再呆下去,决定当天晚上就回家。
前几年,一想到回家,彼得森心里总是乐滋滋的,但是,现在一想到回家他就沮丧。他的父母亲非常指望他能得到渡轮合同,以便使家里生活好过一些。然而,就是冈纳这小子坏了这事。
彼得森一肚子怒火,沿冰块的边缘慢慢走着。突然,他看见一个人正在跟踪一只海豹,是冈纳。
彼得森好像被人抽打了一下。“你再也不能忍下去了。”一个声音在他头脑中对他说,“你忍了这么久,真是个傻瓜!”
现在,一颗子弹就可以解决所有这些痛苦。没有人会知道是谁开的枪,有人被当成远处的海豹而被误***的情况以前并非没有发生过。
彼得森在冰上站稳,再次眯着眼睛端平来福枪。现在他真正要猎***,猎***那个总是挡他路的人。他小心翼翼地瞄准冈纳的头部。
枪声在冰上回响,彼得森立刻意识到没有射中。他看见冈纳跳了起来,慌忙朝四周看了看,抓起滑雪板上的来福枪,半爬半跃地跳了几码远。然后他又急忙往后看了看,放下滑雪板,并开始匆匆把滑雪板拖过冰块。
怎么回事?难道冈纳知道自己成为人靶了?彼得森躺在那里目瞪口呆,为自己所做的蠢事瑟瑟发抖。自己是否已经犯了图谋***人罪?
冈纳步履艰难地穿过凹凸不平的冰块朝他走来。彼得森对突然发生的毁灭性的人生变幻惊诧不已:不久前他还在悄悄地跟踪海豹,但过了一会儿他几乎成了双手沾满鲜血的***人犯。
他曾在什么地方读过这样的报道:极度的震惊可以治疗疯狂。他自己,彼得森,不正是因妒忌而发疯了吗?“感谢上帝!”他喃喃自语,从未如此深刻体会过这些话。他摇摇晃晃地站起来,等冈纳走过来。
他能对冈纳说些什么呢?这是一次意外,或者他看见有东西在动,以为是海豹?冈纳能相信他的话吗?他试图说话,可不知说什么好。此刻冈纳正朝着他喊叫,彼得森最初几乎听不懂。
“谢谢,彼得森!”冈纳大声喊道,“再晚一会儿,我就漂走了。我向四周一瞧,发现自己正在一块浮冰上,我险些没有跳过来。如果不是你鸣枪提醒,我就没命了。”
冈纳走到彼得森跟前,拍拍他的肩膀:“谢谢,彼得森,谢谢。冰块化得很快,你警告的枪声来得正是时候。你怎么不说话,伙计?”
彼得森的蓝眼睛在雪镜后闪动:“是的,警告的枪声,冈纳。”他回过神来,伸出手,“它来得正是时候。”
(选自2006年1月《世界报》,有删改)
小题1:彼得森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最后决定猎***冈纳的?(4分)
小题2:前面详细描述彼得森猎捕海豹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冈纳将彼得森的仇***理解为善意的警告,为使这一情节合乎情理,小说在前面做了怎样的铺垫?(4分)
小题4:小说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刻画彼得森这一人物形象的?有着怎样的作用?(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红山嘴,大雪即将封山
北出阿勒泰,记者乘坐的越野车在万山丛中颠簸蠕动,下午2时抵达红山嘴边防连。
登上哨楼远眺,对面红山梁上已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冬天来了,大雪就要封山!
这天是9月22日,正是北京秋高气爽的时候
大雪封山,对新疆阿勒泰军分区红山嘴边防连官兵来说,是“天大的事”。每年10月到来年5月,在长达8个月的封山期,这里银装素裹,积雪一人多深,陆路交通完全中断。
大雪封山,给守防官兵留下太多的痛。
会晤站副站长王兴民断断续续给我们讲了他的一段经历。
2008年4月的一天深夜,王兴民接到住在山下的妻子高玮的电话:“我病了,医生说很重……快点下山,看看我吧。”
结婚8年了,通情达理的妻子从未提过类似要求。
王兴民有一种不祥的感觉,他渴望马上回到妻子身边。可由于大雪封山,道路不通,即使插上翅膀,也无法越过这重重雪山,王兴民急得用拳头直擂自己的胸口。
实在等不及了,高玮把女儿托付给邻居,只身一人从边城回到老家,住进了河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5月12日,高玮被确诊为胃癌晚期。消息传来,如晴天霹雳。
5月25日,红山嘴开山了,王兴民日夜兼程,26日晚赶到妻子病床前。他不敢相信,去年深秋分别时,那个容光焕发的年轻妻子,居然会变成这般模样。
第二天,王兴民独自一人,背起行囊,抱着虚弱的妻子,紧赶慢赶挤上西去的列车,奔赴兰州军区总医院。
夜行火车沉闷的节奏,让疲惫不堪的丈夫沉沉睡去,高玮从丈夫的手提包里翻出病历,确认了自己的预感。她哭了。
抽泣声惊醒了王兴民,妻子拭去眼角的泪水,平静地说:“兴民,我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有3件事你要答应我:一,家里买房借亲友的钱,你要一分不少地还上。二,我走后,你要常去看望我的父母。三,照顾好女儿也照顾好自己,再找一个,成家……”
7月26日,王兴民年仅29岁的妻子,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永远离开了人世,身后留下一个不满6岁的女儿。
短短两年中,王兴民先后失去了3位亲人,除了妻子,还有母亲和祖父。
边防的夜静极了,王兴民第一次向外人倾诉这痛断肝肠的经历,在座的全都落泪了,而蒙古族连长龚黎明竟哭出声——
2010年1月20日,龚黎明的妻子金兰查出卵巢肿瘤,急忙给丈夫打电话:“肿块有拳头大,医生说一天都耽误不得!”
因为大雪封山,龚黎明同样回不了家。几天后,坚强的金兰只身起程,从祖国的西北边陲回到东北老家。
“做手术那天,是妻子金兰代我签的字。”龚黎明说,术后,妻子长时间直不起腰,身体弯得像一张弓,购物、买菜,样样都得自己干,连邻居看了都觉得心疼。可她倒挺乐观,说活着就是一种幸福。
也许是因为爱得太深,也许是因为愧疚太多,从得知妻子患病那天起,身处“雪海孤岛”的龚黎明,每天都要用一个心形巧克力盒子当模具,用洁净的清泉浇冻一颗“冰心”,以寄托对爱妻的思念。这个冬天,他总共浇冻了九十多颗“冰心”。
龚黎明说,他是幸运的,妻子经过一年多的调理,身体基本康复,还怀上了孩子。
从2008年至今,龚黎明在连队度过了3个封山期。
红山嘴军人对家人怀有深深的愧疚,却无愧于军人的使命,无愧于祖国的重托。
在荣誉室,记者数了数,自组建以来,红山嘴边防连年年出色完成守防任务,11次被两级军区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连队”,3次荣立二等功。
大雪即将封山,严冬就要来临。
15名下山士兵的名单基本确定。在即将告别连队的时候,他们默默为军马准备了足够的草料,把狗圈羊舍清理得干干净净,把烤火煤堆得方方正正。还有那一排排晾在院子里的咸肉、干鱼、干鸭、粉条,无不体现着老兵对连队的留恋!
大雪即将封山,严冬就要来临。
新疆军区给红山嘴边防连配备的全地形车和新型雪橇车,静静地停在营院里。连队干部介绍说,全地形车性能优良,可以满足冬季巡逻所需;军分区派人维修了光伏发电设备,水电暧设施保养一新;连队的网络视频业已启用,战士们又多了一条和亲友沟通的渠道。
指导员刘占锋的感言颇有诗意:身在边关有人疼!
清晨,我们漫步山上。两个停机坪分别坐落在山顶和半山腰,快两年没用过了,落满了厚厚的秋霜,在阳光下晶莹闪烁。尽管连队物资储备十分充足,什么也不缺,官兵们还是盼望过年时有慰问的直升机在这里降落。
大雪即将封山,记者与红山嘴边防连告别,越野车又一次颠簸蠕动在万山丛中。
(选自《解放军报》,作者黄国柱等,有删改)
小题1:点明时间“9月22日”时,文章为什么要插入“正是北京秋高气爽的时候”这句话?(4分)
答:                                                                                     
小题2:文章要报道的是边防部队的生活,却用大半的篇幅表现王兴民和龚黎明个人的人生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                                                                                     
小题3:有关王兴民的内容中,文章突出运用了时间性词语,有什么作用?(4分)
答:                                                                                     
小题4:文中反复强调“大雪即将封山”这一环境特点,请从主旨表达和结构安排两方面对其表达效果进行赏析。(6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