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破解癌症的心理密码唐承革精神神经免疫学认为,人的情绪、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都可以明显地影响人的免疫系统,不良的心理状态可以诱发癌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破解癌症的心理密码唐承革精神神经免疫学认为,人的情绪、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都可以明显地影响人的免疫系统,不良的心理状态可以诱发癌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破解癌症的心理密码
唐承革
精神神经免疫学认为,人的情绪、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都可以明显地影响人的免疫系统,不良的心理状态可以诱发癌症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国内外不少研究发现,癌症病人发病前家庭不幸事件的发生率比普通病人高。那些不善于渲泄生活事件,有负性情绪的人,癌症发生率较高。一些肿瘤专家也告诉我们,其实三分之一的癌症病人是被吓死的。这是因为惊恐、绝望、焦虑、悲观等恶劣情绪对交感神经是一种强烈刺激,引起机体所有功能失调、紊乱,内脏功能受损,免疫功能迅速降低甚至被破坏,病情迅速恶化。
英国对一些癌症患者的精神状态调查的结果发现,凡是情绪良好、对癌症抗争有充分信心的患者,有75%存活5年以上;而绝望、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患者5年的存活率只有35%。
为什么心理状态对癌症的发生和治疗有这样大的影响呢?这一直是科学家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已经证明,紧张刺激使人陷于抑郁、沮丧时,人体中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它们会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人体调查研究也表明,丧偶者的淋巴细胞转移功能明显低下,说明经历不幸事件者的免疫备用状态不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使大脑及下丘脑等神经中枢释放激素、神经肽、神经递质等,它们作用于免疫细胞,增强了免疫功能,对预防疾病和防止肿瘤发生、转移非常有利。
我们听说过很多癌症病人在癌症晚期,不采用任何治疗措施,就凭借良好的心态,出现癌症不治自愈的奇迹。2008年,美国健康科学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威斯里教授发现心脏可以分泌救人最后一命的激素,它不仅可以***死95%以上的癌细胞,而且对其他绝症也有极好的治疗效果!威斯里也因此被誉为揭开上帝终极底牌的科学家。而威斯里教授之所以能获得成功,竟是因为他多年来对自己最亲密的同窗好友抱着一颗沉重的负疚之心。
威斯里有两个好朋友詹姆斯和安妮,安妮是晚期腺癌,詹姆斯是晚期直肠癌,他们都已没有太大的治疗价值。在对待癌症的治疗上,两个好朋友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安妮决定周游世界,詹姆斯在威斯里的建议下,坚持治疗。结果威斯里最终告别了人世,而安妮周游世界回来后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威斯里惊讶极了!他知道发生在安妮身上的,正是人类一直想揭开谜底的癌症自愈!正是这次旅行所带来的超值享受感,让安妮的身体细胞结构产生了奇妙的变化,成功击退了医学手段无法解决的病魔!
强烈的负疚和自责让威斯里情绪极端低落,患上了轻度抑郁症,实验室的工作不得不一度中止。威斯里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了“旅行疗养”。在一个月的北欧之旅结束时,威斯里的抑郁症得到彻底缓解,身心的一切不适都自行消退。于是,他决心要解开“癌症自愈”之谜。
在此之前,人们只知道身患绝症之后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和增强肌体免疫力,从而战胜疾病。但究竟是哪一种物质,运用什么原理,通过什么渠道***死癌细胞的,人们并不清楚。
通过威斯里和他同事的研究,他们发现从人体心脏分泌物中提取的四种激素具有减慢人体胰腺癌细胞增长速度的作用,其中一种名叫血管舒张因子的心脏分泌物可以在24小时内***死95%的胰腺癌细胞,剩下的5%的癌细胞,也不会再扩散出新的癌细胞。此后,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也有类似的现象。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心脏分泌的激素通过直接***死癌细胞和抑制癌细胞DNA合成,以及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来发挥效力,而且它们有降低人体血压、排泄人体内过量的水和盐的作用。
为了弄清心理因素与心脏激素的分泌的关系,威斯里挑选了100个自愿者,连续跟踪采集了他们处于各种情绪状态下的心脏激素,发现人的情绪越高昂,心情越愉悦,心脏分泌的激素就越充沛。反之,人处在痛苦、担忧、抑郁等消极状态时,心脏几乎完全停止分泌这些激素物质。到此,困扰人类的绝症自愈之谜被彻底揭开了!只有在身患重病时保持心情愉悦,积极求生的患者,心脏才有可能分泌救命的荷尔蒙,当这种荷尔蒙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才能***灭体内的癌细胞或抑制它们的生长,从而达到不治自愈的生命奇迹!而那些因为绝症整日忧心忡忡,活在痛苦绝望中的患者,则永远没有这种自愈的机会。
小题1: 根据原文,下列不能作为“心理因素影响癌症疾病”这一观点的依据一项是
A.国内外研究发现,不善于宣泄,由负面情绪的人,癌症发病率极高;一些肿瘤专家说,三分之一的癌症病人是被吓死的。
B.情绪良好,有积极情绪的人,大多存活时间较长,而绝望、忧虑、负面情绪缠身的人,一般存活时间相对较短。
C.羁患晚期胰腺癌症的安妮在被告知没有太大的治疗价值后,周游世界,感受壮丽大的大自然,享受人生,结果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D.威尔斯因朋友詹姆斯的离世而情绪极端低落,影响了对癌症疾病的研究。旅行疗养后,他揭开了癌症自愈之谜。
小题2:下列对癌症自愈机制的分析无误的一项是
A.人体心脏能分泌出一种激素,这种激素能够抑制癌细胞DNA的合成,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甚至可以直接***死所有种类的癌细胞。
B.人体中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够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从而提高淋巴细胞的转移功能,提升人的免疫力。
C.情绪高昂的人,心脏分泌的激素充沛,当激素达到一定量后,就能***死体内的癌细胞或抑制它们的生长。
D.人类大脑能释放神经肽、神经递质等激素,它们能增强人的免疫功能,从而有利于癌症疾病的治愈。
小题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已经证实,心理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发展和预防中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B.科学研究发现,心理因素主要通过免疫系统来影响癌症的发生和转化。
C.人体心脏分泌物中有一种血管舒张因子,它能够***死95%以上的胰腺癌细胞。
D.威尔斯揭开了癌症的底牌,发明了救人最后一命的激素,这对癌症治疗有着极大的意义。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2:D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D项是威尔斯因的离世而情绪低落,影响了对癌症疾病的研究,而不是“影响癌症疾病”。是两个不同概念,偷换概念。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原文“心脏分泌的激素通过直接***死癌细胞和抑制癌细胞DNA合成,以及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来发挥效力”而非“***死所有种类的癌细胞”。范围扩大。B.项与原文“紧张刺激使人陷于抑郁、沮丧时,人体中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它们会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语意相反,且“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够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强加因果。D项“治愈”错误,应为“自愈”,偷换概念。
小题3:
试题分析:D项“发明”对原文理解不当,应为“发现”。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最后的家园
田 林
等待了若干年的消息,终于在一片土崩瓦解中成为现实。我们这条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街道,伴随着推土机的轰鸣,一座现代化的商业大楼将要在这里竖起。在我们把所有财产都搬进楼房的新居之后,父亲问我:黑子怎么办?
黑子是我家一名成员。我们在一起已经生活了10年。我和父亲谈话的时候,黑子蹲在一边的角落显得异常安静。它似乎听出了我们在说什么,眼里存放着胆怯游离的蓝色,又像个垂暮的老人,躲在那里发出忧郁的***。那声音持续而低沉,仿佛来自深远的地心。
黑子是不可能随我们迁至新居的。它不是那种宠物狗。它是一只德国黑背。随着城市生活的变迁,也就意味着我们和黑子永远的分离。
我想,我只能把黑子送到乡下舅舅家去。我买回一块红布。最初看上去,它倒像是一面鲜艳的红色旗帜,然后便被我们紧紧蒙在了黑子的头上。这时的黑子,看上去就像是一只将被送往***场行刑的人。
我们爬上了一辆货车,货车会把黑子送到百里之外的舅舅家。一路上,坐在装满货物的纸箱中间,黑子不断在我怀里发出***,不断地用红布下毛茸茸的头打磨我的脸,它身上传递过来的,是与我的身体同样的温度。毫无疑问,尽管它的眼睛被蒙在那里,可是却依然知道,身边这个别有用心的人就是我。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忽高忽低地起伏。随着道路的延伸和时间的推移,我愈发感觉到,它偎在我怀里的身体,因缺乏自信或不满在剧烈地颤抖。
与黑子分手的时候,我没有勇气摘下那块红布。我走得毅然绝决。不过我还是有些良心的,分手时,我把在家里早已煮好的一块熟肉,放在了它的身边。这样,当它头上的那块红布取下时,有可能就不再恨我。
伴随着我远去的脚步声,我听见黑子狂怒的叫声一直追随着我,那声音在干枯的树林和赤裸的麦田上空哀伤地飘荡,具有很深的延伸性。同时也唤起了此起彼伏大大小小的狗吠。在这叫声里,我预感到的,是这个偏远乡村带给黑子的威胁。把它一个人扔在这里,孤独并不可怕,它会慢慢适应,可怕的是那些山狗。我很为黑子担心,但我现在只能这样做。你想想,楼房里怎能容得下山羊似的一条狗呢?城市的楼房里,是没有它的位置的。
回到家里,我连续几夜不能入睡,只要躺在床上,耳边便会响起黑子狂怒哀伤的叫声,即使已在百里之外。那声音依然幽灵般游荡在整个城市上空。
每天我都要到工地上去,冥冥之中我觉得黑子也会出现在工地上。而机械化的施工现场,那些正在干活的陌生人,已经使我当年的家园笼罩在大团大团黄色的烟尘之中。我的家园,就在这推土机的轰鸣声中,逐渐变得愈来愈陌生。有些老人,也会在那些残垣断壁前老泪横流。
我问过工地上的许多人。我问他们,你们见过一只黑色的狗吗?它是一只德国黑背。他们不停地摇头,他们说这里是工地,工地上是不能够允许一条狗在这里乱窜的。我想,这个没良心的家伙,也许早已把我们忘得一干二净了。
进了腊月,像往年一样我要去舅舅家,看舅舅,也看黑子。老天爷像要故意添乱似的飘起了雪花。
我的双脚一迈进村子,狗们首先乱了营,东一声北一声地狂吠起来。我家的黑子可不是这个样子,我家的黑子是很有修养的,从不乱叫。我就在这高一阵低一阵的狗吠声中,向村子深处走去。我想第一个出来迎接我的,一定是黑子。
我问舅舅说:黑子呢?我的黑子呢?它真的把我们忘了吗?
舅舅说:黑子?你家黑子第二天夜里就跑了。哪怕有一点儿声响也行啊,那么粗的锁链,居然就给挣脱了。它怎么一声也没吭呢。
我相信,我的黑子一定是去了城里,它已经是一条很老很老的狗了。我对舅舅说,我要马上回城。不顾舅舅的挽留,我冲出了门。
来自天空深处的雪,已落得越来越大。很快遮盖了我身后那些歪歪扭扭的脚印。
我到工地上去过无数次。问遍了工地上所有的人。你看见过我家的一条狗吗?它是黑色的,是德国黑背。它叫黑子。它已经很老了……
如果你想在生活中,抹掉一条与你共同生活了10年的狗的记忆,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这座城市到处都会看见我在街头幽灵般徘徊的身影。直到有一天,我在一个破烂不堪的角落发现了一块红布,我的身影才停了下来。我不知道它是不是当年蒙在黑子脸上的,但它却是红色的,上面沾满的是那些似是泥土似是血迹的污渍,让人不敢再去看它。
我的黑子去了哪里?直到这时,我才明白黑子,我的黑子,一定是在途中。
小题1:下列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有多处写到昔日家园拆除的情景,推土机的轰鸣声和想象中的现代化大楼,这些情景与老街道、昔日家园的形象是对立的,其中蕴含深远。
B.故事结束,“我”虽然发现了蒙黑子脸的红布,但仍然说黑子一定在途中,这表明作者坚信自己的黑子必须回归。
C.送黑子走时,描写黑子“像是一只将被送往***场行刑的人,”其中既含有送黑子远行的痛苦,又预示了黑子的命运。
D.“我”远去时,黑子狂怒的叫声追随着我,并且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这是黑子对我抛弃它的控诉,这让我一直深陷在自责中。
E.从文章几处描写黑子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黑子是一只忠诚、通人性的老狗,它依恋主人,害怕远离自己的家园。
小题2: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简要分析文章中画线的两处对雪花描写的作用。(3分)
(2)文章为什么写到“有些老人,也会在那些残垣断壁前老泪横流”?(3分)
小题3:文章以“最后的家园”为题,有着怎麽的用意?(6分)
小题4:在这文章中,“我”是故事主角,还是“黑子”是故事主角?请联系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孩子缺什么
刘彦好
在第28届心理学大会上,美国心理学专家琳达·卡姆拉斯发表的《中美儿童发展》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她的研究结果显示,3岁美国孩子的微笑要比同龄的中国孩子多55.6%。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爱笑,意味着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更快乐。一些中国专家认为,造成中国孩子微笑少的原因,与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以及对孩子高期望有关。
专家分析指出,大包大揽直接造成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缺乏,不知道如何与别人相处,也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清晰的认识。大包大揽还会使孩子的自制力低下,习惯了这种生活的孩子在独立面对问题时,常会表现出不知所措或是浅尝辄止。
美国河郡学院心理学与教育学教授卡萝尔·亨青格的研究表明,与美国儿童相比,中国儿童发生内向孤僻、焦虑和社交问题的比例分别高出92%、31.3%和l3.8%。
高期望和高标准的要求,往往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容易使家长在面对孩子时产生不良情绪。卡姆拉斯指出,中国父母在易发怒程度上要比美国父母高出26%.在严厉程度上则要高出52.2%。父母的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同样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消极的影响。
长久的不快乐会导致抑郁症。调查显示,中国目前约有20%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中4%为临床抑郁,即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对此,专家的解释依然与家长的高期望以及激烈的社会竞争有关。
临床诊断表明,儿童异常的心理问题通常表现为焦虑不安、抑郁、恐惧等;异常行为问题则包括自闭、攻击心理强、胆小、表达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等。父母消极情绪的强烈程度与孩子出现行为异常问题直接成正比关系。
澳大利亚专家莫尼卡·屈斯克利博士,曾设计了一个关于儿童自制力的实验:孩子们面前有两盘巧克力,一盘多一盘少,只要能多忍耐l5分钟,就可以吃到多的那盘,反之则只能得少的那盘。这项延续了7年之久的跨文化实验的结果是,在参加该实验的上百名3至4岁的中国儿童中,超过80%的儿童只忍耐了几分钟就按铃呼唤实验人员要求得到巧克力,而66%的澳大利亚孩子都得到了多的那盘。这意味着:中国孩子的自制力不容乐观。
性格内向和自制力差与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有很大关系。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雷雳博士发现,自制力较差的孩子容易受到网络的消极影响,那些注重现时享乐的孩子极易出现网络成瘾的症状。而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由于在现实的交往中遭遇门槛,他们往往求助于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建立自己的交往系统。“这使他们在现实中更加封闭和孤立。”雷雳说。
有趣的是,美国密歇根洲立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琳达·杰克逊对130个平均年龄为l3.5岁的美国孩子的跟踪调查表明,美国孩子不经常使用网上聊天工具。在她的调查中,许多孩子都表示,既然有父母和朋友,为什么还要同陌生人交谈?
在上网的问题上,中国父母缺少与孩子的平等沟通,反而促成了孩子沉迷于网络,之后是父母粗暴的干涉,又激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中国儿童教育的症结集中地体现在大包大揽和高期望值上,而这两点又都可以归为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和宠爱。对此,专家建议给孩子留出足够的自我空间,要以平等的方式多与孩子交流,多给孩子一些微笑,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暗示,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小题1:“中国孩子缺什么”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母的大包大揽使得中国孩子缺乏自制能力、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缺乏对自我的客观认识能力。
B.激烈的社会竞争,家长的高期望以及家长在面对孩子时的不良情绪使得中国孩子缺乏快乐,缺乏健康的情绪。
C.父母对孩子过度关注和宠爱使得中国孩子缺少足够的自我空间,缺少父母与孩子的平等交流,缺少积极的暗示。
D.社会因素中诸如网络、重现实享乐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孩子缺乏豁达开朗的性格、自制力和自觉性。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琳达·杰克逊的调查表明美国的孩子经常有父母和朋友交流,他们不经常以网上聊天的方式同陌生人交谈。
B.儿童异常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焦虑不安、攻击心理强、抑郁、恐惧、胆小等。
C.美国心理学专家卡姆拉斯研究认为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爱笑,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更快乐。
D.专家分析指出大包大揽造成了孩子人际交流能力缺乏,不知道如何与别人相处,在独立面对问题时常表现出不知所措或浅尝辄让。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性格内向、自制力差、注重现实享乐的孩子,容易沉迷网络,这使他们在现实中更加封闭和孤立。
B.孩子表达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等和父母悲观、失望、自卑等有关。
C.有父母、老师、朋友常跟孩子平等交流,孩子就不会沉迷网络,孩子沉迷网络引导得当,也不会再上网。
D.只要父母对孩子的大包大揽、高期望的现状改变了,孩子的微笑多了,孩子就会健康成长,科学发展。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戈壁有我
郭保林
①大草原的尾声便是戈壁滩。
②戈壁滩是死亡的草原。
③这是纯种的戈壁,没有一点杂质,旷达的蓝天,缥缈的白云,一目荒旷的沉寂,一目宏阔的悲壮,粗莽零乱的线条,浮躁忧郁的色彩,构成浩瀚、壮美、沉郁、苍凉和富有野性的大写意,一种慑人心魄的大写意。成片成片灰褐色的砾石,面孔严肃,严肃得令人惊惶,令人悚然。这是大戈壁面靥上的痔瘤,还是层层叠叠的老年斑?
④沉重的时间压满大戈壁。戈壁滩太苍老了,苍老得难以寻觅一缕青丝,难以撷到一缕年轻的记忆,仿佛历史就蹲在这里不再走了,昨天,今天,还有明天都凝固在一起。
⑤据说,我们的车行路线是古丝绸之路。在人类历史上,影响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四大文化体系一一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伊斯兰文化体系、希腊罗马西欧文化体系一一的交汇点,就是这条古丝绸之路。它是历史的通道和罗盘,它导引过心灵史、文明史以至于生物史,至今,敦煌宝窟的画壁上还生活着两千年前用骆驼贩运丝绸、茶叶和陶瓷的商人。想当年,这路上骆驼成列,驼铃叮咚,牛马喧阗,驿站如珠,该是一片多么繁华的景象啊!而今丝绸之路荒芜了,湮灭了.罗盘生锈了。
⑥我放飞思绪的小鸟,穿越时间的屏障——我看见飞将军李广、汉家大将军霍去病的啸啸战马、猎猎大旗,迎风踏踏而去;我看见汉武帝的使臣张骞、大唐一代佛宗玄奘的驼队,昂首行进在戈壁荒漠,风沙浩浩,星路遥遥。一曲折杨柳的哀吟,三两声阳关三叠的古韵,使这寂寞的氛围更添一抹凄凉,几缕悲怆……生命漩涡,人类的梦幻,而今都化为一种历史的难堪,和风沙卷去又卷来的喟叹。
⑦这里原是一个古战场,战争的悲剧曾轰轰烈烈地演出一幕又一幕。目睹这漫漫戈壁,谁说这里是不毛之地?戈壁滩曾长出二十四史一页页辉煌,曾长出唐诗宋词的悲壮,曾长出阳关三叠的凄怆,也长出过“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黯然神伤……
⑧一切都被风沙埋没了,被时间的巨浪吞噬了。
⑨人类是难以征服宇宙的。人类只是在宇宙的缝隙中默讨着生活的偶然幸存。在宇宙面前,人类是孤独的。几千年来,人类在这里播种的文明和文化、繁荣和繁华、恩爱和仇恨、美丽和丑恶、善良和罪孽……这些都化为乌有,只留下这类似月球地貌的灰褐色宣言,只留下太阳孤独的鸣唱,只留下漠风唱给死亡的挽歌!
⑩我在戈壁滩上漫步。太阳已西斜,热浪开始退潮。
(11)四维空间只剩下一维。不,还有我!有我在,大戈壁便增加成了二维。我和宇宙之神肩并肩站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四周弥漫着“古从军”乐曲的那种迂回悲壮。此时此刻,只有我和宇宙之神在谈心。宇宙之神伏在我的肩头,悄声说:“大戈壁最美的风景是晚霞,不信,你等着瞧……”
(12)宇宙之神并未说假话。当大戈壁的黄昏降临之时,展现的的确是一帧美丽悲怆的大风景。且看,远处那一道道起伏跌宕的沙梁,那是夕阳点燃的一条条火龙,火龙在晚风中飞跃,给戈壁滩增添无限的生机和壮观。而遍地的砾石,红光灼灼,热烈动人。那骆驼刺和红柳也开出星星点点的红花,结满星星点点的红果,更添一抹斑驳富丽的景观,给人以庄严、神秘的感觉。
(13)夕阳沉去了。我站在暮色中,只觉得自己化为一朵花,向大戈壁倾吐着爱恋之曲;化为一棵草、一棵树,向宇宙颂扬着生命之歌!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艺术手法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通过对戈壁滩的历史和现状的描写,揭示了人类在宇宙面前的渺小,同时赞颂如此渺小的人类在历史上所创造出的辉煌的文明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是对生命顽强的一曲颂歌。
B.开篇说“戈壁滩是死亡的草原”,是因为茫茫的戈壁滩已没有生命的迹象,在历史上人类曾经创造的辉煌文明也永远消逝在那里,希望戈壁能像草原那样焕发蓬勃的生命。
C.第⑨段说“人类是孤独的”,又说“只留下太阳孤独的鸣唱”前者意为人类在宇宙面前孤立无援,人类无力抗争宇宙;后者意为在戈壁的荒漠上,已没有其他的生命,没有生命为伴。
D.第⑦段运用了排比、比拟、反问、引用的修辞手法,概述了古丝绸之路当年的辉煌和凄怆,表达了作者对当年戈壁历史作用的赞叹和对现今荒凉死寂的哀挽。
E.作者以宏阔的视野,丰富的想象,充沛的感情,艺术地写出了大西北大漠戈壁壮美的自然风光,以及大西北多姿多彩的生活,表现了生活的热烈和壮伟,有着一种阳刚之美。
小题2:概述戈壁滩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的贡献或作用。(6分)
小题3:第三段描写戈壁浩瀚、壮美、沉郁、苍凉等方面的特点,从全文看其作用是什么?(6分)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戈壁有我”这个题目是否恰当?简要说明理由。(不少于100字) (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5~1后面题目。
听山(冯源)
①平生与山有缘,生于山城长于山城。后来迁家川北,居于山中,年长日深,不知是受了山的熏陶和水的浸润,还是于山水于生活有了领悟和兴会,渐渐地滋养出听山的嗜好。
②初次听山,是在大学读书时一个孟春的黄昏。春雨初霁,林间清幽,山岚逍遥,晚霞如瀑,从对面的山脊泻下,次第地织染着远远凝翠的岑峦和尚含绿滋的林卉;残流涧,迂回曲折,涓涓淙淙,犹无声地吟咏着天籁。整个山间仿佛依然笼罩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显出一片宁静,如一幅恬淡的墨画,又如一位绿装倩然的处子,所能够倾听到的,只有宁谧的大地吮吸昊天甘霖微微的喘息。那时年轻,心高志远,好动喜闹,一次的经历便以为山不过是一位哑然的孤独者,一个寂静的缩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
③学生生活多是平淡、单一,甚至枯燥,又兼远离城市,课余饭后的时日便大多是在山中蹊径的散步中消逝。或许正是如此,才有了那次在雨中听山的偶然的经历和所获。那是一个炎热而郁闷的夏日的午后,与同学步于山径,试图以宁静和清幽来弱化心里的烦闷。盛夏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即变,风和日烈间骤然乌云密布。周围无舍,便索性立于树下。雨酣畅淋漓,倾泻在树叶枝梗、青草绿塘,每一次砸下,山中就有一阵清脆或浊重的回响;大雨携着劲风,风过处,树叶枝梗急速不断地屈身弯腰,舞蹈似的,摩擦着推搡着,浑身鸣叫;空中的鸟儿被风掠来拂去、东奔西突,急切而慌乱地寻找巢穴或可栖之处;从山顶涌下的洪水肆无忌惮地在林间、草丛中奔走,又汇成一股股更大的急流,在沟壑里冲撞喧哗,声如金石相击……风声、雨声、水声、树声,交织相融,有如一首雄壮激越而又无序无节的音乐。我倾听着,心灵仿佛受到了一次山的如流的歌韵和大自然醇浓之流的洗礼,也品出了山的亦静亦动,或柔或刚的性格。
④听有所获,情有独钟,在“绿树枝头一线红”的清晨,在“人散后,一勾新月在天际”的夜晚,在小园香径,在流水偎依的桥头,或是凄风苦雨、残阳古道,一次次地静坐聆听。听山是寂寞的,它不比听城市听海,但听山又是不寂寞的。你俯身可拾红花绿叶,仰首能得蓝天白云;可以听到花的绽放、叶的吐蕾,群鸟的和鸣、风雨的协奏、雷电的高歌;听到云的轻盈、风的潇洒,日出日落、月降月升的恢宏的壮阔,和它深厚内腹云涌的情潮,以及它们所融汇成的一支高亢而又柔婉、急切而徐缓的旋律。这是一支美的旋律,你珍蕴了它,便珍蕴了大自然;你拥有了它,也就拥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或人生。
⑤踏着这支旋律的节拍,走入社会,也走入一片新的天地,我依然钟情于听山,依然拥有这支旋律,并矢志不渝地前行。
⑥“蜀汉多奇山,仰望与云平,”这是古人的摹状。但是,你目游其中,会看到它们始终不移地在天际描绘出的浪漫而有致的“五线谱”;你心骋其间,能听到另一支旋律——历史的鼓声与时代的潮音融合的旋律。
⑦据史书记载,汉建安16年,刘备为了实现其谋臣诸葛亮提出的据益州、复汉室进而逐鹿中原的战略,率精兵驻扎在这里,偏安益州的刘璋也“延至北山”。他们“饮酒乐甚”之余,登山远望,夹江两岸的沃野良田、富庶丰饶尽收眼底,刘备想其不久将为己有,便欢曰:“富哉,今日之乐乎!”他如愿以偿,夺隘取关,进而有了蜀地,建立了蜀汉政权。站在山顶,遥想一千七百多年前:如果没有那一阵阵隆隆的鼓声,或许就没有三国的鼎立和蜀汉的繁荣及富庶,也不会有今天这座据史建造的“松柏茂密,篁秀花明,溪壑清幽,景色迷人”的苑囿。
⑧然而,时代之脚匆匆地前行,那一阵鼓声早已沉积为一段历史、几行碑文和一丛丛萋萋荒草,代之的是一阵又一阵时代的潮音。10多年前,当第一批建设者来到这里,便种下了第一个希望——给这寂静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接踵而至,第二批、第三批……他们用双手创建了校园、公园、疗养院,也创造了这一方的社会文明、时代精神。你信步其中,不仅能听到大自然的旋律,而且可以听到时代的潮音,使你满心欢愉,也令你深味沉思。
⑨山如箜篌弹歌奏律,其实,生活在这一片群峦中的蜀人之心莫不是一架架箜篌,他们所弹奏出的旋律,又岂是大自然所能媲美的?(原文有删节)
小题1:文中写了两次作者具体的听山经历及感受,请分别加以概述。(6分)
小题2:文章第④段中说:“听山是寂寞的,它不比听城市听海,但听山又不是寂寞的。”作者这样写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4分)
小题3:文章第⑥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4:请从表达和内容两个方面鉴赏文章的最后一段。(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9分,每小题3分)
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将落伍?
最近国际媒体在大炒“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文中断言,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来说有着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有人甚至预言,“中国崛起”有可能被第三次工业革命所终结。
他们定义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指以数字化制造及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为代表的一个崭新时代。这场新工业革命有两大特点。一是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力快速下降,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会越来越小。二是个性化、定制化的生产,要求生产者要贴近消费者与消费市场。一种可能的趋势是,过去为追逐低劳动力成本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会很快移回到发达国家中去。最近的一些调查显示,已有近40%的美国企业准备把工厂从中国迁回到美国。
无怪乎最近很多外国媒体认为,作为全球制造中心的中国将是这一场新工业革命的最大受害者。随着劳动力短缺的出现,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中国制造”在传统的工业领域已经越来越不具竞争力。而在新兴的领域中,由于大量的外资企业要迁回本国,这将使“中国制造”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
“中国崛起”会被第三次工业革命所终结吗?18世纪晚期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后期,GDP稳居世界第一。但闭关锁国的中国那时没有赶上工业革命的这班车。20世纪初以福特汽车公司大规模生产流水线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时,我们正在忙着推翻满清统治,又被这场工业革命甩下。落在后面的中国,上百年就不断地挨打,差点被开除“球籍”。
我们如何才能不被第三次工业革命所终结呢?除了需要不断地在政治、社会与经济各层面上的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参与新工业革命所需的宽松发展环境之外,我认为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首先要抓教育。新的工业革命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而当前以应试为主的教育方式不能适应这样的需求。当务之急是,如何才能改造出、创建出一批能够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具有全新机制的教育机构。
第二是要有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不断创新是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原动力。没有创业的创新是无本之木,只能是多几篇论文,多几个科技成果奖而已。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创业环境还较差。从对青年人的普及创业教育,到国家政策对创业的支持,以及社会对创业失败的宽容度都很不够。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产业投资在我国还远未成气候。鼓励更多人去创新创业,打造一个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理顺创业板市场,是我们能够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机遇的一个必要条件。
三是政府角色的变化。在新工业革命到来时,政府要及时转变角色。在工业革命中一大批传统的企业、传统的行业要被淘汰。有死才有生。政府有可能会去帮助那些落后国有企业和近期内能提供很多税收的旧行业,人为阻碍企业的更新和社会的进步。追求增长速度,热衷上规模的粗放式增长模式,正好与小型化、个体化、多样化的新工业趋势相悖。在以个性化、多样化为特征的新市场中,政府的运营机制很难适应瞬息多变的技术与市场。在新工业革命中,政府不转型,企业难转型。
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中国没有赶上趟,结果是落后挨打了上百年。俗话说,事不过三。在这一场刚刚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我们不应该,也承受不起再次被甩的后果。在这关系着子孙后代的幸福,关系着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上,我们只能迎接挑战,没有更多的选择,更没有退路。
(摘自2012年第16期《新华文摘》)
小题1: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指以数字化制造带动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的一个崭新时代。
B.这次革命中,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会越来越小,所以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力快速下降。
C.这次革命中,个性化、定制化的生产,要求生产者要走近消费市场,贴近消费者。
D.这次革命中,会出现资本逆向转移,过去被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吸引的资本会很快移到发达国家中去。
小题2:关于三次工业革命中的中国状况,与原文中作者的分析和评说不符合的一项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国处于康乾盛世后期,由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中国没赶上工业革命的这班车,但GDP稳居世界第一。
B.以福特汽车公司大规模生产流水线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时,我们正在忙着推翻满清统治,又被这场工业革命甩下。
C.第三次工业革命来临,作为全球制造中心的中国将首当其冲,“中国制造“在传统领域已经越来越不具竞争力。
D.前两次工业革命的落伍,我们被动挨打了上百年,在这一场刚刚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我们只能迎接挑战,没有退路。
小题3:“中国崛起”如何才能不被第三次工业革命所终结呢?与原文表述不符合的一项是(   )
A.改造、创建一批能够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具有全新机制的教育机构,成为当务之急。
B.打造一个宽松的创业环境,理顺创业板市场,是我们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机遇的一个必要条件。
C.政府要转变角色,不要热衷上规模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要顺应小型化、个体化、多样化的新工业趋势。
D.需要在政治、社会与经济各层面上不断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参与新工业革命所需的宽松发展环境。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