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    人 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

病    人 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病    人 
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身,但并不能掩盖住她的典雅的气质。
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楼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想:“这人真多事!”
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蓝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呢?”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浪漫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的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且触动了上行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旁边一位中年男士点了点头:‘嗯,难怪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
“真烦人,早就应该把她甩掉了。”另一个人接着说。
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小题1:下列对于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篇“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等环境描写,主要起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B.“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一句意在讽剌部分素质低下的人民教师,绝非闲笔。
C.“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为后文埋下伏笔,暗含“大家”对“她”共同的不屑与奚落。
D.结尾处“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一语饱含了作者无尽的揶揄与讽剌,暗示了主题。
E、 小说巧妙地把故事的发生安排在一个小小的电梯里,以小见大地表现出“她”带病坚持为大家服务的崇高品质。
小题2:这篇小说主要是通过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请简要概括“她”的形象特点,并结合小说中典型的细节描写作简要分析。(不少于三点6分)
                                                                    
                                                                    
                                                                    
小题3:小说中写到“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作者安插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呢?(6分)
                                                                     
                                                                      
小题4:小说以“病人”为题,写了两种人——作为病人的“她”与作为健康人的“大家”。作者这样写,意图是什么?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

小题1:BE 
小题2:她虽然身体有病,但思想健康,心地善良。对生活满怀热情,举止优雅,乐于助人,不求回报。
(1)“郁金香”的环境烘托,突出她对生活满怀热情。
(2)一双平静而清澈的大眼睛,折射她纯洁善良
(3)在医院门口看书,表现了她优雅的修养气质
(4)风起时,轻合书本,叠好报纸, 表现她举止优雅。
(5)坐电梯的一系列行动,无不表现她举止优雅,助人为乐,不求回报的高尚品质。
小题3:(1)对前文情节内容的补充,语意更进一层表明她处处替人考虑周全与电梯里的其他人的言行形成对比。
(2)暗示读者对心灵的抚慰远胜过对身体的治疗,升华了主题。
小题4:创作意图:通过鲜明的对比,表现现代社会人心的扭曲,“正常人”把乐于助人当成精神病的表现,批评当今社会人们的冷酷和自私,以及人际关系的冷漠,表明思想、道德上的欠缺比生理上的疾病更可怕,更危险。因而更需治疗。
看法示例:心灵精神上的疾病更可怕。生理上的疾病通过先进的医疗技术可以发现并治愈。而思想上,道德上心灵的疾病难以发现,而且很难治。所以我们不能只追求身体上的健康,更要重视思想道德健康。社会是一个集体,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怀帮助。方能营造和谐的芬围。而这一切都是从我做起。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B推测之句只是从侧面表现她典雅的气质和良好的修养。E 小说并非突出她带病为大家服务的崇高品质,而是通过对比
点评:根据选项内容,在文章中找到相关区间。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判断选项的正误。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
小题2:试题分析:做本题时,要认真地梳理文本,在文中找出“她”相关的典型的细节描写,并结合此来分析她的性格特点,比如“郁金香”的环境烘托,突出她对生活满怀热情。一双平静而清澈的大眼睛,折射她纯洁善良在医院门口看书,表现了她优雅的修养气质风起时,轻合书本,叠好报纸, 表现她举止优雅。坐电梯的一系列行动,无不表现她举止优雅,助人为乐,不求回报的高尚品质。最后,可对“她”作一个总括式的概括。
点评:小说要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去刻画人物形象。读者再通过小说所描写的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去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的性格特点,把理清其背景,知道其前因后果,揣摩其这样做的用意。如果是就某处来分析,不要忘记上下文这样的具体语境。
小题3:试题分析:情节的安排主要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小说中写到“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作者安插这一情节,目的是为了更一步地表现“她”处处替他人考虑周全的高尚品德,并与“她”周围的人的言行形成对比,从而又反衬“她”的崇高。进而暗示读者对心灵的抚慰远胜过对身体的治疗,升华了主题。在结构上,它既是对前文情节的有力补充,同时也与其他人的言行形成对比。
点评:本题属于分析小说的作品结构,考查的是情节的安排。考查情节,重点在分析其作用上。分析其作用,有单从情节本身进行的,也有把情节考虑进去的综合分析。无论哪一种角度,都离不开对情节内在关联性的把握。它是整个情节题的核心。
小题4:试题分析:小说以“病人”为题,写了两种人——作为病人的“她”与作为健康人的“大家”。这两种人,一个是身体有病但思想健康,心地善良,对生活满怀热情,举止优雅,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病人;一种是身体健康但却思想上、心灵上、道德上有病的人。作者写这两种人,显然是为了形成鲜明的对比,来表明思想、道德上的欠缺比生理上的疾病更可怕,更危险。因而更需治疗。现代社会人心的扭曲,“正常人”把乐于助人当成精神病的表现,批评当今社会人们的冷酷和自私,以及人际关系的冷漠,因而,心灵精神上的疾病更可怕。可以此为观点,谈认识。
点评:标题的作用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1)内容:概括主要内容。很多文题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概括,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2)主旨:与主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主要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表明写作对象。有的以人或物作为文题的文章,其题目里指出的人或物就是文章的写作对象。(4)标题本身就是行文线索的。(5)兴趣: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  
举一反三
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黛玉刚进贾府时宝玉对她的印象是“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B.薛宝钗具有浓厚的封建意识,她一有机会就要劝贾宝玉学些应酬世务,讲些仕途经济,使宝玉越发反感,虽和宝玉结婚,却做了封建主义的牺牲品。
C.《红楼梦》中,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怡红院里,探春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但并无私弊之物。
D.《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情小妹痴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中的情小妹是尤三姐,冷二郎是柳湘莲。
E.宝玉看到蔷薇架下龄官在地上划“蔷”字产生恻隐之心;下起雨来,宝玉淋雨回家,众人不知是宝玉不给开门。宝玉生气,冒失地踢了前来开门的袭人一脚。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简答题(5分)(任选一题)
小题1: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宝玉便伸手先将“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橱门开了,拿出一本册来,揭开一看,只见这首页上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后有几行字迹,写的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红楼梦》第五回)
这说的是哪一位女子?她的“灵巧”最突出表现在哪件事上?她最终是什么结局?
小题2:王熙凤生病,王夫人委托探春等人代行管家之责。在此期间,探春因为什么事与赵姨娘发生争执?后来又推行了哪些“兴利除弊”之事?请简述。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谈中西爱情诗
朱光潜
各国诗都集中几种普通的题材,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伦。西方关于人伦的诗大半以恋爱为中心。中国诗言爱情的当然也很多,但是没有让爱情把其他人伦抹煞。朋友的交情和君臣恩谊在西方诗中几无位置,而在中国诗中则为最常见的母题。把屈原杜甫一批大诗人的忠君爱国忧民的部分剔开,他们的精华便已剥丧大半,他们便不成其为伟大。友朋交谊在中国诗中尤其重要,赠答酬唱之作在许多诗集中占其大半。李杜的交谊古今传为美谈,他们的来往唱和的诗有很多的杰作。在西方诗人中像歌德和席勒,虽以交谊著,而他们的集中叙朋友乐趣的诗却不常见。
这并非说,中国诗人不能深于情,不过表现的方式不同。西方爱情诗大半作于婚媾之前,所以称赞美貌,申诉爱慕者特多;中国爱情诗大半作于婚媾之后,所以最好的往往是惜别、怀念和悼亡。西诗最善于“慕”,但丁的《新生》是“慕”的胜境。中国诗最善于“怨”,《迢迢牵牛星》是“怨”的胜境。中国诗亦有能“慕”者,陶渊明的《闲情赋》是著例;但是末流之弊,“慕”每流于“荡”,如《西厢》的“惊艳”和“酬韵”。西方诗亦有能“怨”者,罗塞蒂的短诗是著例;但是末流之弊,“怨”每流于“怨”,如拜伦的《当我们分手时》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以是诗的一个很高的理想。
中西情诗词意往往有暗合处。赫芮克的《劝少女》绝似杜秋娘的《金缕曲》。但是通盘计算,中西诗风味大有悬殊。大体说来,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张胜,中诗以简隽胜。在西方情诗中,我们很难寻出“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的境界;在中国情诗中,我们也很难寻出莎士比亚的《当我拿你比夏天》的境界。
通则都有特例。中诗虽较西诗委婉,但也有很直率的。大约国风、乐府中出自民间的情诗多自然流露。像 “愿为西北风,长逝入君怀” “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之类如在欧洲情诗中出现,便难免贻讥大方,而在中诗中却不失其为美妙。西方受耶稣教的影响,言情诗对于肉的方面有一种“特怖”,所以尽情吐露有一个分寸,过了那个分寸便落到低级趣味。
肉的“特怖”令西方诗人讳言男女燕婉之私,但是西方人的肉的情欲是极强旺的,压抑势所不能,于是设法遮盖掩饰,许多爱情都因为要避免宗教道德意识的裁制,借化装来表现。弗洛伊德派心理学家曾经举过许多实例。但在中国,情形适得其反。不但与宗教道德意识相冲突的爱情可以赤裸裸地陈露,而且有许多本与男女无关的事情反而要托男女爱情的化装而出现。《诗经》中许多情诗据说是隐射国事的,我们倒很希望弗洛伊德派心理学家对此种事例下一转语。(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中国爱情诗的认识.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爱情诗大半作于婚姻之后,所以最好的往往是惜别、怀念和悼亡。
B.中国爱情诗最善于“怨”, 也有能“慕”者,如陶渊明的《闲情赋》。
C.中国爱情诗都是以委婉、微妙、简隽取胜,如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D.在中国与宗教道德意识相冲突的爱情,用诗表现时尽情吐露有一个分寸。
小题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顶是(3分)
A.中西诗都以人伦为最重要的题材,西方诗都以恋爱为中心,中方诗没有让爱情把其他人伦抹煞。
B.中西诗人都能深于情,不过表现的方式不同,西诗最善于“慕” ,中诗最善于“怨”。 但中西情诗词意也有暗合处。
C.“愿为西北风,长逝入君怀” 之类不能在欧洲情诗中出现的原因是,西方言情诗对于肉的方面有一种“特怖”。
D.中国诗中许多本与男女无关的事情反而要托男女爱情的化装而出现,如《诗经》中许多情诗据说是隐射国事的。
小题3:请结合文本,简述西方爱情诗的特点。(3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中国式尊严
冯 华
近几年,大批富起来的中国游客蜂拥前往世界各地观光,你能在不同的陌生国度看到越来越多的中文警示牌:禁止随地吐痰、禁止随地大小便、禁止吸烟……这让我们这些能看懂中文的人真有些无地自容。如何在全世界面前保持尊严?我去吉隆坡读书的第一天就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来自各国的留学生(比例最大的是中国人)必须先通过一次语言水平测试,依据测试成绩确定入学等级。考试地点在一个大阶梯教室,学生们自由落座,由英语系两位老师监考。当其中一位深色皮肤、一口标准英式英语的S小姐草草视察过座位布局后,忽然暂停发试卷,匆匆跑上讲台。
“请注意,所有中国学生不允许坐在相邻的座位!”她大声宣布,“中国学生必须和其他国家的学生相邻而坐。”
很多学生英语水平差,没听懂她的话,交头接耳地打听。我听懂了,并且知道邻桌的也是位中国学生,但是我没动。教室一片大乱,在S小姐的再三催促下,大部分中国学生都按她的要求间隔开来落座了。
我身边的中国学生也要换开,我阻止了他。“如果我们换位置,就证明我们的确有作弊的嫌疑。”我说,“反正我不换。”他也不换了。
S小姐很快走到我们面前。
“你们都是中国学生吧?”她说,“请将座位换开。”
我坐在原地一动不动,心平气和地用英语回答她:
“别国的学生不换,我也不会换。如果你因为我们是中国学生就认定我们会作弊,你可以一直站在我们身边监考。这总可以了吧?”
她看了我几秒钟,没说什么,转身走开,宣布考试开始。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一直能感觉到她刀子似的目光。她不时从我面前走过,我视若无睹。后来我提前完成试卷离场,并且顺利地通过了这次测试,直接进入专业课的学习。
那天和几个中国同学在电梯里又碰到了这位S小姐。
“祝贺你,你这次考得很好!”她显然记住了我,态度热情,同时瞥了一眼电梯里另外几个中国学生,语速很快地补充说,“但很多中国学生必须从最低级别开始英语学习,并且那天的确抓到几位中国学生作弊。”
我承认我被她的态度刺激了,接下来我头脑一热,选择了她所教的一门功课作为专业课之一。为了维护尊严,我吃尽了苦头。每次上她的课之前,至少要用足两小时做预习,查清所有生词,否则完全无法跟上她那语音标准但语速极快的讲课。那段时间,除了学校课程之外,我正在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并决定要以写作作为终身职业。我买了电脑,开始第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在小说写到近一半时,我终于决定暂停学校课程,专心把小说写完。去办休学手续时,最令我踌躇的就是S小姐的课,虽然有充足的理由,但仍有逃离的羞愧。
在办公室看到S小姐,出乎我的意料,她非常温和坦诚地告诉我,她看到了我自入学以来付出的所有努力,也看到了我的每一点进步。
“如果你认为分数会给你目前的学习造成过大的压力……”她非常诚恳地对我说,“以后的测试我可以不为你打分,直到你自己认为解脱困境为止,你觉得怎么样?”
我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然后我告诉她,为了尽快完成我的小说,我必须休学半学期,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她显得非常惊讶,兴致勃勃地询问了小说的内容,并大加赞赏,直到我脸红为止。
“你为维护尊严所做的一切……”她说,“我都明白,对不起,我为你骄傲!”
最后这句话害得我差点儿掉下泪来。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5分)
A.小说开头部分写各种中文警示牌,说明很多中国旅客在国外缺少尊严,为下文故事的发生提供背景,该部分在结构上也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B.“我”通过测试之后,在电梯里和S小姐相遇,她对“我”补充说的话是想表明自己之前的做法是有道理的。
C.虽有充足的理由暂停课程,但“我”仍感到羞愧,原因是自己暂停学业,有知难而退的嫌疑,有损尊严。
D.文章结尾说“我差点儿掉下泪来”,这泪里既有“我”通过努力获得尊严的欣慰,也有对S小姐给予“我”理解和鼓励的感动。
E.文章开头写S小姐对中国学生的偏见,要求中国学生必须和其他国家的学生隔开,而后来却对“我”大加赞赏,可见,S小姐是个虚伪的人。
小题2:小说中的“我”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3:小说为什么以“中国式尊严”为题?这篇小说给你怎样的启示?(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花   事
潘向黎
(1)三月里,不记得是哪一天了,到花园一看,母亲种的贴梗海棠开了。白色的,很柔,花瓣圆圆的,很润,是江南娇小女儿态,居然冲寒而来,让人心头一热。连续两个月反反复复的病好像好了起来。
(2)三月底,樱花开了。特地去复旦南区看,原先最大的一株,不知道为什么少了很粗的一枝,不知道是台风刮断了,还是砍掉的。这一来就不成气势了,一瞬间的失望几乎变成气愤。真是不如不来,不来的话,这里的樱花在记忆中照旧浮一片云霞。
(3)可是若是不来,待到花期过了,肯定以为是人辜负了花。谁知却是花辜负人。可是那么美妙,那么短暂,比起辜负来,还是宁可被辜负吧
(4)四月中旬。竟不知道自己住的小区里有樱花。就在后面一个自行车棚前面,有三大棵,是日本晚樱,似乎又叫八重樱的,一棵白色,两棵粉色。想必是自己也知道是迟了,于是格外盛大地开了,在花下仰了头看,一层花上面还是一层花,竟是花天。让人薄醉的明媚梦境,难怪“花天”是和“酒地”连在一起。
(5)想起上一次这样仰看樱花,是几年前在扬州的徐园,就在院子门内一侧,牡丹正开,盛大无比,色泽灼人,上面居然一棵樱花,密密盖住了天,这种搭配在别处从未见过,给人的感觉足够奇异,简直有几分妖魅。人坐在中间的石凳上,眼睛被花光照得晕眩,只好闭上,还觉花气填满了肺腑。人生到此,还有什么愿望?大概只有一个:希望这个梦不要醒来。
(6)但是樱花还是谢了,最初几瓣飘落,就让人担心风雨。但是风雨该来的时候还是来了,于是樱花雪一阵比一阵密。一夜风雨之后,出门时倒吸一口气,台阶下,堆了一堆的粉色花瓣。
(7)本来想改后主词一个字,叹一句:砌下落樱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8)正好我白发苍苍的母亲走过樱花树,抬头说:“不要这样嘛。”我就觉得不必说了。
(9)今年天暖得疯疯癫癫,花期都乱了,还没到谷雨,牡丹都开过了。好不容易到了植物园,人家告诉我,牡丹都谢了。心想,只要还有三四朵,让我看看,也算没白来这一趟。到了一看,十停里谢了七八停,开着的那些也是萎靡。
(10)站在这样的园中,才明白什么叫大势已去。
(11)牡丹是热闹到不避杂乱的花,红的,粉的,紫的,白的,黄的,还有一种接近黑色的紫绛。花前的小牌子都写了品种名,无心看。没有花,秃秃地光知道名称做什么用?若有花时,更不需要了,它本身就是最好的说明。
(12)这有点像爱情,爱着的时候不需要任何概念和定义,不爱了,多少种界定和解释都不能挽救。
(13)那么,地上的花瓣是没有结果的爱情,而那些没有花只剩名称的植株,是无爱的婚姻。
(14)春天是一年中最让人心烦的季节。伤感细密而粘稠,有时让人觉得自己脆弱到可耻。
(15)春暖花开?不,春天是花谢的季节。你不会在别的季节里,看到这么多的花凋谢。
(16)许多花争先恐后地开了,然后谢去,一场场花事是一个个陷阱,等着我们的心情陷进去,防不胜防。
(17)对人,为了躲避散时惆怅,你可以不聚,可是对花,你能怎么样?那花该开时就开了,你不能不看,不能不爱,那花该谢时就谢了,丢下你狼藉满地的心情。
(18)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谁不怜?可是怜又能怎么样呢?
(19)为了想躲过心痛,其实不要花开。但是春天一到,偏偏花开,偏偏花谢。
(20)五月六日,立夏。
(21)昨天半夜,或者说今天的凌晨,起风了,然后打起了雷,怪不得昨天开始头疼。雨下下来了,头渐渐不疼了。起来出门,看到第十宿舍围墙外的地上,一片雪白的细碎落花。那几棵绣球不落则已,一落就到了这步天地。走近了看,五瓣五瓣的,依然精细着,像满地的小篆,曲曲折折的心事无人能懂。比起“立夏”这个抽象的节气,这满地的雪白小篆,更加让人彻悟,春天过去了。
(22)过去也就过去吧。一千个春天都凋零了,一万场悲喜都凋零了,多少代看花人都成了别人的追忆。
小题1:第(5)自然段中写观扬州徐园樱花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赏析第(21)自然段划线的一段文字。(6分)
                                                                              
小题3:作者通过春天的花事的描述,寄寓了哪些人生感悟?结合全文,加以概述。(6分)
                                                                                                                                                
小题4:第(3)段中,作者说“比起辜负来,还是宁可被辜负吧”,这句话应如何理解?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阐述你的理由。(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