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美与自然在一般人看,美是物所固有的。有些人物生来就美,有些人物生来就丑。比如赞一美人,你说她像鲜花,似轻燕,你决不能说她像布袋,或是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美与自然在一般人看,美是物所固有的。有些人物生来就美,有些人物生来就丑。比如赞一美人,你说她像鲜花,似轻燕,你决不能说她像布袋,或是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美与自然
在一般人看,美是物所固有的。有些人物生来就美,有些人物生来就丑。比如赞一美人,你说她像鲜花,似轻燕,你决不能说她像布袋,或是像癞虾蟆。这就分明承认鲜花和轻燕原来是美的。这种见解并不限于一般人,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也如此想。所以他们费了许多心力去探寻最美的颜色是红色还是蓝色,最美的形体是曲线还是直线,最美的音调是G调还是F调。
但是这种普遍的见解显然有很大的难点,如果美本来是物的属性,则凡是长眼睛的人们应该都可以看到,应该都承认。但是美的估定却没有公认的标准。假如你说那个人美,我说她不美,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说服我呢?有些人喜欢辛稼轩而讨厌温飞卿,有些人却正好相反,究竟谁是谁非呢?同是一个对象,有人说美,有人说丑,由此可知美本在物之说有些不妥。
因此,有一派哲学家说,美是心的产品。美如何是心的产品,他们的说法却不一致。康德以为美感判断是主观的却有普遍性,因为人心的构造彼此相同。黑格尔以为美是在个别事物上现出“概念”或理想。比如你觉得峨嵋山美,由于它表现“庄严”“厚重”的概念。你觉得《孔雀东南飞》美,由于它表现“爱”与“孝”两种理想的冲突。托尔斯泰以为美的事物都含有宗教和道德的教训。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说法。说法既不一致,就只有都是错误的可能而没有都是不错的可能,好比一个数学题生出许多不同的得数一样。大约哲学家们都犯过信理智的毛病,艺术的欣赏大半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在觉得一件事物美时,我们纯凭直觉,并不是在下判断,如康德所说的;也不是在从个别事物中发现普遍原理,如黑格尔、托尔斯泰一般人所说的。因为这些都是科学的或实用的活动。
还不仅此,美不完全在物,却亦非与物无关。你看到峨嵋山才觉得庄严、厚重,看到一个小土墩却不能觉得庄严、厚重。从此可知物须先有使人觉得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造出美来。
依我们看,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形象属物而却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显现出美。再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从“我”的方面说,古松的形象并非天生自在的,同是一棵古松,千万人所见到的形象就有千万不同,所以每个形象都是每个人凭着人情创造出来的,每个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就是每个人所创造的艺术品,它有艺术品通常所具有的个性,能表现各个人的性分和情趣。从“物”的方面说,创造都要有创造者和所创造物,所创造物并非从无中生有,也要有若干材料,这材料也要有创造成美的可能性。松所生的意象和柳所生的意象不同,和癞虾蟆所生的意象更不同。所以松的形象这一个艺术品的成功,一半是“我”的贡献,一半是松的贡献。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一、二自然段内容的表达,不正确一项是
A.赞一美人,说她像鲜花、似轻燕,而决不能说她像布袋,或像癞蛤蟆,可见一般人的意识里,美是客观的。
B.美是物所固有,持此观点的人不止于一般人,而且还有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可见此观点的正确性。
C.人们之所以热心寻找最美的颜色、形体、音调等审美对象,是因为他们坚信美是物所固有的。
D.美是物所固有的,具有客观性,虽然也能找到一定的证据,但是也会面临着难以解释的挑战与质疑。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康德、黑格尔和托尔斯泰都认为“美是心的产品”,都把审美看成“实用的活动”,只是表述不尽相同。
B.黑格尔认为“美是在个别事物上现出‘概念’或理想”,我们从峨眉山美在“庄严”“厚重”中可见这种说法的部分合理性。
C.康德认为审美是“在下判断”,这和托尔斯泰主张审美是“从个别事物中发现普遍原理”有着本质区别。
D.关于“美是心的产品”的说法很多,它们不可能都正确,但可能都错误,大约持此说法的人都犯了太信理智的毛病。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不全在外物,因物须先有使人觉得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造出美来。
B.形象不完全属于物,因为“完全属于物”即“无我”,“无我”即无由现出形象。
C.同是一棵古松,千万人所见到的形象就有千万不同,证明美不具有客观性。
D.“松”美,美在它“苍翠劲直”的自在个性以及审美主体赋予它的“高风亮节”。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B中“可见此观点正确”理解错误,可以得出“此观点具有普遍性”,从第二段开头“但是这种普遍的见解”可以得出。
点评:此种题型是经常考查的,难度不大,关键是回到原文中去推敲答案,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一些表示结论的词语如,“因此、所以、可见”,也要注意指示代词“这、这些”等,这些词语对归纳文意都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小题2:
试题分析:第三段的开头说“美如何是心的产品,他们的说法却不一致,接着举例子有康德、黑格尔和托尔斯泰,可见A对。第二段中有一句话“黑格尔以为美是在个别事物上现出“概念”或理想。比如你觉得峨嵋山美,由于它表现“庄严”“厚重”的概念。”可见B正确。C “本质区别”错,从“因为这些都是科学的或实用的活动”可知它们本质相同。“说法既不一致,就只有都是错误的可能而没有都是不错的可能,好比一个数学题生出许多不同的得数一样。大约哲学家们都犯过信理智的毛病。”推断D也是正确的。
点评:解这道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所在段落进行重点阅读,依据文中句子进行分析,与原文不符的排除。要善于依据不同的句式来判断,题支中的句式可能和原文不一致,但是只要逻辑关系一直就可。
小题3:
试题分析:C中“同是一棵古松,千万人所见到的形象就有千万不同”是为了证明“每个形象都是每个人凭着人情创造出来的”。
点评:此题是必考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对题支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回到原文中和原文内容对比,比如此题中的C选项是利用古松的例子来说明美不具有客观性,但是原文中最后一段提到古松的例子,是来说明“每个形象都是每个人凭着人情创造出来的……”,有差别。可见要细心的推敲对比然后筛选。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若兰的鸭蛋
陆宝华
若兰喜欢吃咸鸭蛋。刚和文江结婚那几年,生活困难,若兰又非常会过,舍不得买鸭蛋吃。后来日子刚宽裕点,文江又得了病,干不得重活,若兰依旧舍不得买鸭蛋吃。那天,文江到野外去割柴,在草丛中捡到两个鸭蛋。文江比捡到钱还高兴,捧着鸭蛋回来让若兰腌上。若兰拿着鸭蛋想想说,不腌了。转身出去,一会回来两手空空,文江问若兰,鸭蛋呢?若兰笑而不答。
二十多天后,若兰从外面抱回了两只毛茸茸的小鸭子。原来,若兰想起张嫂家正在孵小鸡,就把两个鸭蛋给张嫂送去,拜托张嫂给孵成小鸭子。文江拍着脑袋说,我怎么就没想到,两只鸭子可以下多少鸭蛋呀。
若兰精心喂养两只鸭子。第二年开春,两只鸭子下蛋了。文江要给若兰腌上,但若兰说,先不急,吃水不忘挖井人,先给张嫂攒二十个送去。文江听若兰说得在理,就不再说什么。
给张嫂送去二十个蛋后,文江说,这下可以腌了吧。文江把腌鸭蛋的坛子都准备好了。一天,一个跟若兰相好的姐妹胖妞来串门,见若兰在捡鸭蛋,顺口说道,我家男人在承包的河滩上干活,天天回家说,要是吃上一个咸鸭蛋,喝上一杯白酒多好。若兰一笑说,他要是爱吃别的没法,爱吃鸭蛋还不容易,我给你攒二十个。
胖妞推辞推辞就接受了。胖妞走后,文江一脸的不高兴。若兰解释说,啥叫朋友呀,二十个鸭蛋都舍不得吗?文江听若兰这样说,也不好说什么,一段时间,若兰攒了二十个鸭蛋,给胖妞家送去了。
这之后,文江再也等不及了,鸭子下一个蛋,文江腌一个。腌到四十多个的时候,若兰的表妹来若兰家走亲戚。表妹去年结婚,现在挺个大肚子。表妹看到若兰家的鸭子问,表姐,你家的鸭子下蛋了吧?文江心一紧,刚想说,还没呢。若兰已经说,下了,我给你攒着呢。表妹听若兰这样说,春风满面。又一个多月后,表妹生小孩,若兰把所有的鸭蛋捞出来准备送去时,鸭子已经歇伏不下蛋了。文江说,养一回鸭子你不能一个鸭蛋没吃着,咋着也得留两个吃。文江和若兰争执半天,最后留下几个鸭蛋。
若兰从表妹家回来的当天,文***捞出煮熟的鸭蛋,让若兰趁热吃。刚刚剥了一半皮,村里一个老妇人来了,老妇人无儿无女,平日不怎么上文江家来。老妇人从进门起,眼睛就盯着若兰手里的鸭蛋,若兰把鸭蛋剥完了,就大大方方地递给老妇人说,你老吃。老妇人推辞道,我不要,你吃吧。若兰一边往老妇人手里递,一边说,自家鸭子下的蛋,我们早吃过了。老妇人听若兰这样说,伸手接过了鸭蛋。一旁的文江刚要开口,被若兰用眼色制止住了。
老妇人走后,文江埋怨若兰。若兰却说,看老人家那表情比自己吃鸭蛋不知幸福多少倍呢。
又一年开春,一天,文江割柴回家时,见炕上纸箱里放着八只毛茸茸的小鸭子。文江问若兰,哪来的?若兰回答,张嫂送的。正说着话,那个老妇人来了,自从若兰给她鸭蛋吃,老妇人就成了文江家的常客,若兰平日不少照顾她。若兰笑着对老妇人说,等鸭子下蛋了送给你吃,老妇人听这话开心地笑。
然而没等鸭子下蛋,老妇人先自去了。老妇人去后,留下一笔数目不小的钱和一份遗嘱,遗嘱上说,自己的钱都给若兰了。
文江问若兰,这些钱我们做什么?若兰未加思索回答,养鸭子。文江问,那得养多少?若兰回答,我想办个养鸭场。文江皱眉说,可没那么大地方呀。若兰说,车到山前必有路。
果然,若兰办养鸭场的消息传出去后,胖妞就来了……
半个月后,一排整齐的鸭舍立在河滩的空地上,若兰每天高高兴兴地赶着毛茸茸的鸭子出出入入。
(选自《天池小小说》)
小题1:下列各项对原文所做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若兰喜欢吃咸鸭蛋,可是由于刚结婚那几年生活困难,后来日子刚宽裕点儿,丈夫又得了病,她始终舍不得买鸭蛋吃,可见她很会持家过日子。
B.胖妞见若兰在捡鸭蛋,就顺口说自家男人爱吃咸鸭蛋,若兰听后就说要攒二十个送给胖妞,可见若兰对待朋友很热情,也很实在。
C.若兰把仅剩的鸭蛋送给老妇人吃,面对丈夫的埋怨,若兰却说,看老人家那表情比自己吃鸭蛋不知幸福多少倍呢,这是因为她从帮助关爱他人中获得了快乐。
D.小说结尾写若兰得到老妇人的遗产,就想办个养鸭场,面对没有场地的困难,却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因为她确信那些她曾经帮助过的人也会来帮助她。
E.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若兰,而其丈夫文江则显得多余,每次若兰做好事他总要碍手碍脚,不利于故事的发展。
小题2:通读全文,说说若兰共有哪几次要吃鸭蛋却偏偏没有吃上?(6分)
小题3:文中一次次写眼看到嘴的鸭蛋最终都没有吃到,这样重复叙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4:小说表现出“好人好报”的因果观,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有人说,“上帝以其智慧创造了苍蝇,却忘记告诉我们为什么创造它。”是的,苍蝇找不到一丁点让人们喜欢的地方。可是,当你了解了苍蝇,就会发现苍蝇不仅是世界上与人最不共戴天的动物,还是医学上的奇迹。
苍蝇有着顽强的生命力,2000多年前的希腊人说,苍蝇被切去了头,还能生活好长时间。繁殖则是苍蝇最擅长的事情。如果一对家蝇和它们的后代不受打扰,仅仅6个月,最终呈现在你眼前的会是19100亿亿只苍蝇。苍蝇携带着肮脏的细菌,人们试尽了各种办法与这种受诅咒的飞虫对抗,然而无论人们用什么办法都无法彻底消灭苍蝇。它们总能躲过人们笨拙的攻击。科学家花费了多年时间才发现,没有什么东西能像苍蝇一样地飞行,苍蝇会直飞向前;能够进行高精度的盘旋,表演快速转弯;可以在空中战斗,比最好的F14战斗机做得还要完美。这种出色的控制能力取决于苍蝇背后的一对被称为平衡棒的短而粗的翅膀。这两个鼓槌形的小东西起到定位仪的作用,可以让所有的苍蝇表演令人惊叹的特技飞行。
苍蝇还有许多让我们惊叹的本领。
在白光环境下,苍蝇的视觉速度,至少是人眼的5倍~6倍。苍蝇也许看不到非常细小的东西,但是却十分擅长定位运动。苍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非常完美,它们的视觉反应也许是现在已知的动物界中速度最快的,它们察觉光线变化的速度要比我们人类快约10倍。苍蝇眼中的场景就好像我们看到的慢动作,这无疑对于它们来说是一种性命攸关的求生能力。我们和苍蝇共享同一个物理空间,却站在不同的时间轴上。
在真正了解苍蝇之前,很难想象苍蝇能够成为人类的朋友。
苍蝇和蜜蜂一样能够传授花粉。维多利亚湖畔的人们则会把困扰它们的苍蝇群收集起来,捣碎、煮熟,——蠓饼是非常美味的季节性食品。在一些刑事案例中,运用苍蝇知识的法医昆虫学也一直被用于判定谋***罪的证据。
如今,医生们发现了苍蝇的幼虫——蛆越来越多的用途。他们甚至发现,蛆特别喜欢咀嚼几种皮肤瘤。但是有人希望接受蛆的治疗吗?人们把它们称作恶心的家伙,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蛆通常与肮脏、腐烂等东西联系在一起。因此,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拒绝把这种出现在垃圾箱的东西放在伤口上。
也许在将来,苍蝇还可以在其它方面给我们带来帮助。
现实生活中的苍蝇是工程学方面的杰作。在我们能够建造出接近这种小家伙的灵活性的任何东西之前,科学家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也许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会发明出一种属于我们自己的、长着六条腿的机械杰作。至少,我们可以下令机械苍蝇不要在我们的晚餐上呕吐!
科学家对苍蝇似乎很感兴趣,但生活中人们仍然没有停止寻找最有效的消灭它们的办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一批科学家用高速摄影录下苍蝇的逃生方式,以破解苍蝇逃生的秘密。我们都知道苍蝇有厉害的两只复眼,但其实它们的视力非常差,只是在侦测快速移动的物体方面,是它们独一无二的强项。而且它们遇险时不但会拍拍翅膀飞走,还会屈起六只脚极速弹跳,逃离现场。专家说,苍蝇懂得并用翅膀和脚,绝非条件反射,而是用脑思考得出的逃生策略。
小题1:下列不属于“苍蝇能够成为人类的朋友”的理由的一项(   )
A.苍蝇和蜜蜂一样能够传授花粉。
B.苍蝇能做成美味食品,它的幼虫还可用来治疗皮肤瘤。
C.运用苍蝇知识的法医昆虫学可用于侦破刑事案件。
D.苍蝇与人一样能用脑思考得出逃生策略。
小题2:下列不属于“无论人们用什么办法都无法彻底消灭苍蝇”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科学家研究发现,苍蝇可以直飞向前,无论人们用什么办法试图消灭苍蝇,它们总是能躲过人们笨拙的攻击。
B.苍蝇有出色的飞行控制能力,它有一对鼓槌形的短而粗的被称为平衡棒的翅膀,这让它拥有高超的飞行技巧。
C.苍蝇的视觉反应也许是动物界中速度最快的,它们察觉光线变化的速度要比人类快约10倍,擅长定位运动。
D.苍蝇的繁殖能力非常强,一对家蝇和它们的后代仅仅经过6个月,就很可能会发展成为成千上亿的庞大群体。
小题3:根据原文有关信息,下列分析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苍蝇是医学上的奇迹,有非常强的繁殖能力和再生能力,这将给人类解决生育难题、研究断肢再生等方面提供借鉴。
B.苍蝇有两只复眼,但视力很差,这给人们寻找灭蝇的途径提供了便利,人们于是发明了粘蝇纸、灭蝇灯等灭蝇工具。
C.我们和苍蝇共享同一个物理空间,却站在不同的时间轴上,这样就注定了在现阶段人类采取的灭蝇措施都是徒劳的。
D.为了更好地利用苍蝇为人类服务,科学家通过高速摄影破解其逃生秘密,发现苍蝇遇险时懂得翅膀和脚并用来逃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木屐
沉重的木屐扎在江南惆怅的雨地里。爸爸的背上,不是背着我,就是驮着犁。
木屐被爸爸疲惫的双脚拖着,弯弯的田埂上便留下一行行清晰的屐齿。我在爸爸背上的蓑衣和斗笠下,与江南雨伴着他的木屐,随着池塘边上的水翻车,一圈圈地碾动了岁月的车轮。
有一天,我爬上了老黄牛的背,而犁却驮上爸爸的肩膀。雨声中,我反复聆听木屐敲击土地的声音,那是爸爸沉重的步履。就在这颤抖的敲击中,我长大了。
转眼,我到了上学的年纪。爸爸送我上学那天又下雨,我骑坐在爸爸的肩上。然而,一条淹没小木桥的河水阻住了我们的去路。爸爸卷起裤管,咬着牙涉过冰寒砭骨的春水,我分明听见他牙关的磕碰并体会到他身体的颤抖。第一次,我感觉江南的雨天是惆怅的。
放学时,我冲出教室,却发觉雨地里微笑着的爸爸,他执意要让我骑“高马”,我拗不过,便再次爬上爸爸的肩膀。路上,他喘着粗气将我放下休息,我回头时却见一行零乱、不规则的屐齿印。看着爸爸苍白的脸,我眼泪夺眶而出,便再也不肯让他背了。
于是,我拥有了自己的木屐。
一天,有位同学穿着一双半旧的雨靴来上学,引起全校学生的羡慕。回到家,我嚷着要一双雨靴。为了达到目的,几天后我将我的木屐藏在一个山洞里,谎称丢了。从不打骂我的爸爸恼怒了,扬起手打我,落下却轻轻的。在他的天平上,一头是祖辈财物,一头是儿子。
当晚,堂屋响着不断的咳嗽声和斧头声,我失眠了,发誓再也不让爸爸生气,准备第二天取回木屐。然而,当我从黎明的迷糊中醒来,却见一双新的,但做工粗糙的木屐摆在床前。
我看到套上牛准备去春耕的爸爸通红的双眼,我的眼泪悄悄地流了下来。爸爸忽然返身,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珍惜东西要像爱惜牲口一样。”
我呆呆地点点头,看着晨曦中爸爸远去的身影和他身后的一个个屐齿印……
终于,我接到了那张从我梦想的地方寄来的录取通知书。走的前夜,乡亲们来送我,屋檐下摆放着一排木屐。我在送乡亲们回家时,望着漫天的雨,忽然想:“斗笠划下了一个木屐永远走不出的圆。”回过头来,却发现爸爸坐在堂前,神色黯然,眼睛停留在门角摆放的没有继承人的铁犁和木屐上。见我望着他,爸爸忙挤出一丝笑,自我安慰地说:
“放心去吧!孩子,我有乡亲们照顾。”
看着爸爸斑白的头发,我才猛然意识到他老了。
坐在行将远去的汽车上,我脱下了那双木屐,这时,几次劝不回去,坚持再送送我的爸爸忽然塞给我一样东西,就转身走了。我知道爸爸不忍分离的痛苦,拼命擦亮雨窗看着他那微驼的背消失在江南惆怅的雨地里。
我心里像堵着什么,不觉触到爸爸送我的东西,打开一看,竟是一双新雨靴…………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A.本文以饱满的情感、精巧的构思、朴实的语言,刻画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以及他们各自对生活的追求,表现了“我”对父辈生活的深深思索。
B.本文选材上都是选取了生活中的小事,但却以小见大,表现了父辈深深扎根于土地,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C.(11)段中写到爸爸“神色黯然”、“挤出一丝笑”,刻画了爸爸内心复杂的情感,包含了不忍分离的父子情深,也包含了父亲对祖业无人继承的失落。
D.文章最后,爸爸送“我”的一双“新雨靴”,蕴涵着爸爸希望“我”学成归来,改变家乡面貌的深沉嘱托。
E.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一样,都以深沉的笔调,表现了无私的父爱和父子情深;同时也表达了曾经对父亲不理解的悔恨。
小题2:文中反复写到“屐齿印”和“江南雨的惆怅”,这样写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3:作者说:“斗笠划下了一个木屐永远走不出的圆。”你怎样理解?(4分)
小题4:请简要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
莫言在世界文化版图上为人们贡献了一种中国化的叙述图景——一种中国的地方性知识。“《檀香刑》全书弥漫一种难以言状的血腥暴力感,然而这种暴力和血腥又是那样美,以至于当代文学理论界对此束手无策。如何解释这种特殊情况的“美”,我们需要一种该地方性知识的内部逻辑。”而这种逻辑的发现,我认为是20世纪末,中国现代小说终于诞生了自己的典范作品的标志。
在语言上,我认为莫言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汉语言体式,展示一种方腔小说的可能性,《秦腔》(贾平凹)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话的乡土小说,那种乡土无法发声的小说。《秦腔》好就好在,它是有声音的,这个声音,我数年前在莫言的《檀香刑》中就听到了,并且很赞赏,写文章传扬一通。我把莫言和鲁迅比,鲁迅的小说是没有声音的,里面的人不说话,因为没有知识、没有智慧,不配说话,也说不出话,或者,因为太有知识,太有思想,这种人看得太透,颓唐了,不愿意说话,也不知道说什么好,阿Q、闰土是前一种人,“在酒楼上”的“孤独者”等人是后一种人,鲁迅小说里主人公的这种无声,和鲁迅小说的不能读,不能发音,是一致的。反过来,莫言小说在寻求一种声音,他的人物是唱着的,赵甲是一个没有什么知识、修养,更没有自觉意识的人。但是,莫言对赵甲的处理,与鲁迅对阿Q的处理完全不一样。他让赵甲近乎狂欢化地发声,小说里充满了鸹噪,莫言把它定义为“猫腔”。当然“猫腔”是莫言想象的。《秦腔》也是如此,它是发声的,但是,它的声音要比“猫腔”弱一点,所以它能被批评家们理解,或者准确地说,它能被那些评委理解。
相比较而言,在语言上,莫言走得比贾平凹极端,尽管我认为这种极端,对于汉语小说的尝试来说,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也许正是这种极端,让莫言的在现代汉语创作上,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前辈们的路径,而且走得非常远。他彻底地摒弃了那种西化的知识分子语言,在中国民间语言的土壤上,建构了一种真正的汉语语言——我把这种语言称为“非普通话”的“方音”语言。
莫言获奖,会成为很多人的论据,来论证我们作为现代文化大国的崛起、实现以及等等。但是,我想说的是,莫言的获奖,与其说是现代中国文化的胜利,不如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失败,他正是一个站在现代启蒙文化、现代白话文创作的废墟上的一位作家,他显示的可能是汉语作为方言而不是作为普通话的胜利,他显示的可能是汉语小说作为民间说唱文学的延续、一种汉语叙事传统的胜利,而不是现代白话小说的胜利,他显示的是汉语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的胜利,而不是一种普遍知识的胜利。
莫言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获奖的汉语作家,他的获奖,显示了一种文化自信的可能:汉语究竟在什么意义上是汉语,汉语小说究竟在什么意义上是汉语小说?汉语小说如何对世界构成贡献?
也许我们应该暂时抛开价值判断,抛开20世纪的种种政治鸿沟,从诺奖中学会如何来看待我们自己的语言和叙事。  (节选自葛红兵《文化大国的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
小题1:下列选项中符合对加点字“声音”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是小说《阿Q正传》中“阿Q”那类人发自肺腑的对生活的感叹。
B.是《秦腔》中人物喧嚣下的悲伤,热闹后的寂寥时那种综合性的乡土声音。
C.是鲁迅小说中的向往革命的知识分子在无路可走的境遇中的那些无语与叹息。
D.是对生活的聒噪,狂欢式的表演,犹如赵甲这个人物在行刑之前的叫嚣。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与贾平凹相比,莫言在语言上走得极端,这种极端与前辈的语言创作完全不一样,这让作者为之担忧万分。
B.作者认为“莫言的获奖,于其说是现代中国文化的胜利,不如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失败”,言外之意他不赞成这次诺奖的结果。
C.莫言的成功一定程度上依靠他所创造的独特的汉语言体式,作者将其称为“非普通话”的“方音”语言。
D.莫言的获奖,显示了一种文化自信,让我们学会了如何看待我们自己的语言和叙事。
小题3:下列不属于作者认为莫言能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他的作品中体现了许多中国地方性的知识。
B.他继承和发展了鲁迅、贾平凹等人的写作技巧,并将白话文小说带向世界。
C.他的作品中展现了对民间说唱文学的延续和汉语叙述传统的优势。
D.莫言彻底地摒弃了那种西化的知识分子语言,在中国民间语言的土壤上,建构了一种真正的汉语语言—— “方音”语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分)
一 方 阳 光
(1)四合房是一种闭锁式的建筑,四面房屋的门窗都朝着天井。从外面看,厚墙高檐密不通风。我是在这样关防严密的“碉堡”里出生的。这碉堡用青砖砌成,黑瓦盖顶,灰砖铺地,墙壁、窗棂、门板,没有一点儿鲜艳的颜色。即使天气晴朗,室内的角落里也黯淡阴冷。
(2)四合房的主房,门窗向南。中午的阳光越过南房,倾泻下来,泼在主房的墙上。开在这面墙上的窗子,用一层棉纸糊得严丝合缝,阳光只能从房门伸进来,照门框的形状,在方砖上画出一片长方形。这是一片光明温暖的租界,像一块发亮的地毯。
(3)然后,一只用麦秆编成的坐墩,摆在阳光里。一双矜持的小脚,走进阳光,脚边出现了她的针线筐;一只狸猫,跳上她的膝盖。然后,一个男孩蹲在膝前,玩弄针线筐里的古铜顶针。这就是我和我的母亲。
(4)如果有人问母亲:你最喜欢什么?她的答复,八成是冬季晴天这门内的一方阳光。我清楚记得一股暖流缓缓充进我的棉衣,我的毛孔张开,承受热絮的轻烫。血液把这种快乐传遍内脏,最后在脸颊上留下红润。
(5)在那一方阳光里,我持一本《三国演义》或《精忠说岳》,念给母亲听。渐渐地,我发现,母亲的兴趣仿佛并不在乎重温那些早已熟知的故事。每逢故事告一段落,我替母亲把绣线穿进针孔,让她的眼睛休息一下。大概是暖流作怪,母亲嚷着:“我的头皮好痒!”我就攀着她的肩膀,向她的发根里找虱子,找白头发。
(6)在我的记忆中,每到冬天,母亲也总要抱怨她的脚痛。
(7)她的脚是冻伤的。做媳妇的时候,住在阴暗的南房里,整年劳作。寒凛凛的水气,从地下冒上来,首先侵害她的脚,使之永远冰冷。冬天乍到,她的脚面和脚跟立即有了反应:看得见的,是肌肉变色、浮肿;看不见的,是隐隐刺骨的疼痛。
(8)分了家,有了自己的主房,可是年年脚痛依然。在那一方阳光里,母亲是侧坐的,她为了让一半阳光给我,把自己的半个身子放在阴影里。 左足的伤害没有复元,右足受到的摧残反而加重了。母亲不时皱起眉头,咬一咬牙。尽管只是身体轻轻地震动,不论我在做什么,那猫睡得多甜,我们都能感觉出来。
(9)“妈,我把你的座位搬到另一边来好不好?让右脚也多晒一点太阳。”我站起来,推她的肩。母亲低头含笑,摇摇头。
(10)座位终于搬到对面去了。狸猫受了惊,跳到院子里去。母亲连声呼唤,我去捉它,连我自己也没有回到母亲身边。
(11)以后,母亲一旦坐定,就再也不肯移动。
(12)母亲在那一方阳光里,说过许多梦。
(13)母亲说,她在梦中抱着我,一双赤足埋在几寸厚的碎琉璃碴儿里面,无法举步。四野空空旷旷,一望无边都是碎琉璃,碎片最薄最锋利的地方有一层青光,纯钢打造的刀尖才有那种锋芒。梦中的我躺在母亲怀里,光着身体睡得很熟。母亲独立苍茫,汗流满面,觉得我的身体愈来愈重,渐似下坠……想到这里,她的心立即像被琉璃碎片刺穿了。某种疼痛由小腿向上蔓延,直到两肩、两臂……
(14)就在近乎绝望的时候,母亲身旁突然出现一小块明亮干净的土地,像一方阳光那么大,平平坦坦,正好可以安置一个婴儿。母亲用尽最后的力气,把我轻轻放下。谁知道我着地以后,地面忽然倾斜,我安身的地方像是一个又陡又长的滑梯,没有尽头。我飞似的滑下去,转眼间变成一个小黑点。
(15)在难测的危急中,母亲大叫。醒来之后,略觉安慰的倒不是我好好的睡在房子里,而是事后记起我在滑行中突然长大,还遥遥向她挥手。
(16)于是,她有了混合着骄傲的哀愁。她放下针线,把我搂在怀里:“如果你长大了,如果你到很远的地方去,不能回家,你会不会想念我?”
(17)当时,我唯一的远行经验是到外婆家。外婆家很好玩,每一次都在父母逼迫下不情愿地回来。母亲梦中滑行的景象引人入胜,我立即想到滑冰,急于换一双鞋去找那个冰封了的池塘。
(18)跃欲试的儿子,正设法挣脱他的母亲。
(19)母亲放开手凝视我:“只要你争气,成器,即使在外面忘了我,我也不怪你。”
(选自王鼎钧散文《风雨阴晴》,有删改)
小题1:文章首段写了四合房怎样的特点?从全文来看,这段文字有何作用?(4分)
小题2:第⑷自然段中作者认为母亲最喜欢的“八成是冬季晴天这门内的一方阳光”。从第⑷至第⑾段文字来看,作者为什么这样说?(4分)
小题3:本文中母爱的表现有哪些?请分条简要概括。(3分)
小题4:说说文章以“一方阳光”为标题的好处。(5分)
小题5:对文末母亲“只要你争气,成器,即使在外面忘了我,我也不怪你”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为什么?(不超过60字)(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