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             古代典章制度中,对于姓氏相当重视,姓氏是家族出身与社会等级的标志。姓与氏原本是分立的两个概念,在上古时期有姓无氏,西周时

阅读下面的文字             古代典章制度中,对于姓氏相当重视,姓氏是家族出身与社会等级的标志。姓与氏原本是分立的两个概念,在上古时期有姓无氏,西周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             
古代典章制度中,对于姓氏相当重视,姓氏是家族出身与社会等级的标志。姓与氏原本是分立的两个概念,在上古时期有姓无氏,西周时随着宗法制、分封制的推行,为了适应宗族支系标识的需要,根据宗族支系的爵位、官职、封国地望等命“氏”。就宗法的角度而言,姓为宗统,氏为分派;从社会角度看,姓是血亲关系的标记,氏又是社会地位高低贵贱的象征。
随着宗法制的动摇、分解,宗族支派——氏逐渐向姓转化,最终在秦汉时期实现了姓氏合一。秦汉以后的姓氏与先秦的姓与氏有了显著的区别,姓氏只有基本的家族出身意义,它与个人社会地位没有必然联系。封建社会实行皇权的家族垄断,但它对社会的控制是通过异姓百官层级管理实现的,与古代的宗法制度有了根本的不同。姓氏在秦汉成为一般平民的家族标记,现代中华姓氏大多定形于这一时期,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姓氏文化由此奠定了基础。
姓氏脱离了宗法制度,成为平民出身标记,一般不再有明显的高低贵贱的社会区别,但它作为宗族的标识,很难摆脱宗法因素的影响。在传统社会,姓氏是家族的徽号,人生而得姓,此后人的一生跟族姓荣辱与共。家族荣誉、家族利益在人的心目中有着突出的位置。一人成名,是一族的骄傲;一人犯奸,是一姓的耻辱。在中国姓氏文化中,族姓永远摆在第一位。在家族社会,最重的处罚就是族谱除名,将其逐出族姓。被逐出族姓的人,即使死去也回不了祖宗的墓地。
中国古人有虚构家史的习惯。在家族政治的时代,人们参与社会活动往往不是个人的选择,其背后有相应的家族力量支援。出身并不显赫的家族为了在社会上争得有利位置,就攀附圣贤,自高门第家世。古代姓氏文化中认圣贤功臣为祖的做法,对家族与社会来说有两个积极作用:一是扩大了家族的范围,取得了更多的家族互助的机会,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历史上的几位圣贤被众多的后世家族共同奉为祖先,这就给本来无甚瓜葛的族姓提供了联宗的机会,体现了文化的认同,民族文化的凝聚力由此生发。从当代海外华人的寻亲热潮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二是重视远祖的文化名位与历史声望,有助于培养家族成员的荣誉意识,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不要辱没先人,成为一般家族的共同心理。在这种文化价值观的作用下,人们有了更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从而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从这一角度来说,攀附圣贤的文化意义远远高于其虚构历史的消极意义。
小题1:下列对文中中国姓氏文化的有关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现代中华姓氏定型于秦汉时期,秦汉也由此成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姓氏文化的源头。
B.上古时期有姓无氏;秦汉以后的姓氏与个人社会地位没有必然联系,只有基本的家族出身意义。
C.姓与氏原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在秦汉时期开始合一,便不再有显著的区别了。
D.西周时,“氏”开始大量出现,它在为辨别各宗族支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促使宗法制开始动摇、分解。
小题2:“封建社会实行皇权的家族垄断,但它对社会的控制是通过异姓百官层级管理实现的,与古代的宗法制度有了根本的不同。”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封建社会的皇权家族垄断已不再受宗法制度的姓氏势力的影响。
B.封建社会的皇权家族垄断较之古代宗法制度有一定的进步。
C.封建社会的皇权家族垄断与真正的宗法统治是有区别的。
D.封建社会的皇权家族垄断本质上是“家天下”,但维护统治的并不都是皇族势力。
小题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各种典章制度、族谱家志、宗祠墓地等对开展姓氏文化研究有重要价值。
B.中国的姓氏文化对稳定社会、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与促进文化的认同感有着积极的意义。
C.姓氏是家族的徽号,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姓氏是凝聚整个族人的重要力量。
D.中国古人习惯于虚构家史,是为了培养家族成员的荣誉意识,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
绿
朱自清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小题1:本文的文眼是什么?(2分)
小题2: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绿”的什么特点?(6分)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上下文中起什么作用?(5分)
小题4:《绿》与《荷塘月色》都是朱自清写景抒情的名篇,试分析探究两篇文章在抒发的情感上有什么不同。(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融入科技元素的时装
我们有ipod和黑莓手机,手指轻轻触屏就可以选项。我们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我们变得机械化了,什么东西都分门别类。而时尚设计师子也开始将高新科技元素融入服装中。
近年来,背包里开始设计有专放ipod的口袋,手袋一般也有专放手机的小袋子。如今,前卫的时尚业开始将新科技置于衣料中,而不仅仅是为这些好玩的小玩意儿提供存放空间。
这种新科技服装有时看上去像是来自科幻片,有的像是情绪戒指,这种服装可以依据穿衣者的举止来感觉和判断他的心情,并据此播放适当的mp3歌曲。创新是不受限制的,有时看起来也可能很荒唐。荷兰乌得勒支艺术学院的大学生埃里克设计出一种高科技牛仔裤,在大腿部位装有无线电蓝牙键盘,后兜里放有鼠标,膝盖上装有话筒。有些人或许会觉得这种在大腿上敲键盘的方式有点儿不雅,但它凸显了这种高科技在推动服装技术的发展。还有人利用一种镍钛记忆合金,改变服装面料的质地,使之发光的嵌料可以移动,就像是它们在呼吸,有点儿像珊瑚随潮水移动一样。
英国服装设计师侯赛因。卡拉扬被公认是高科技服装的创始人,他两次荣获“年度最佳英国设计师”的美称。伦敦设计博物馆正在举办一场有趣而诱人的杰作。这些作品向人们展示的全是卡拉扬的杰作。这些作品向人们展示了他们15年的设计生涯。其中的一件作品是由水晶和激光制成的服装,可以产生艳丽的光影闪烁的郊果,还有两件带液晶显示屏的衣服,上面显示的是水底世界。卡拉扬认为,将科技融入时装是“创新的唯一途径”。
高科技服装设计师并不期望他们的作品很快会在大街上流行,但他们认为他们的努力正在慢慢引导时尚业的创意思维。纽约的服装设计师张安骅用热变色布料设计了一款皱褶叠层服装,它可展现出一幅纽约市地图。生产防寒服的奥尼尔公司研制出一种内置GPS定位糸统的导航滑雪服。其袖筒上装有液晶显示器,可以显示滑雪者的坐标和地理信息,还可以导航。
小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章所说的融入科技元素的时装的一项是(   )。
A.纽约服装设计师张安骅用热变色布料设计的一款皱褶叠层服装。
B.奥尼尔公司研制的内置GPS定位系统的导航滑雪服。
C.近年来设有专放ipod口袋的背包。
D.埃里克设计的在大腿部位装有无线蓝牙键盘,后兜里放有鼠标,膝盖上装有话筒的牛子裤。
小题2:选出符合原文内容信息的一项是(   )
A.当今时尚服装设计师将高新科技元素融入服装中是为了取悦于消费者。
B.有的服装设计师利用一种镍钛记忆合金,改变服装面料的质地,使之发光的嵌料可以移动,给人以动感。
C.高科技服装的创始人侯赛因·卡拉扬曾两次荣获“年度最佳法国设计师”的美称。
D.高科技服装设计师期待着他们的作品能很快地在大街上流行,能够引领时尚。
小题3: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融入科技元素的时装可以判断并调节穿衣者的心情。
B.埃里克设计的那种时尚牛仔裤很不雅观,不会有发展的市场。
C.当今时尚的创意思维正在为高科技服装设计师的这一努力所引领。
D.奥尼尔公司研制的那种导航滑雪服,可以用于到寒冷荒芜地带探险的人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
与众不同的妈妈
小时候,妈妈简直就是我的“心腹大患”,因为她太与众不同了。我很早就知道了这一点。
去其他孩子家玩的时候,他们的母亲开门后,说些“把你的脚擦干净”或“别把垃圾带到屋里”之类的话,不会让人觉得意外。但在我家,却是另外一种情形。当你按响门铃后,就会有故作苍老的孩子的声音从门里传出来:“我是巨人老大,是你吗,山羊格拉弗?”,或者是甜甜的假嗓子在唱歌:“是谁在敲门呀?”有时候,门会开一条缝,妈妈蹲伏着身子,装得跟我们一样高,然后一板一眼地说:“我是家里最矮的小女孩,请等会儿,我去叫妈妈。”随后门关上大约一秒钟,再次打开,妈妈就出现在眼前---这回是正常的身形。“哦,姑娘们好!”她和我们打招呼。
每当这时候,那些第一次来的伙伴会一脸迷惑地看着我,仿佛在说“天哪,这是什么地方”。我也觉得自己的脸都让妈妈给丢尽了。“妈---”我照例向妈妈大声抱怨。但她从来不肯承认她就是先前那个小女孩。
说实话,大人们都很喜欢妈妈,但毕竟与妈妈朝夕相处的是我,而不是他们。他们一定无法忍受“观察家”的存在。这是个隐形人,妈妈经常跟他谈论我们的情况。
“你看看厨房的地面。”往往是妈妈先开口。
“哎呀,到处是泥巴,你才把它擦干净,”“观察家”同情地答道,“他们就不知道你干活有多累?”
“我猜他们就是健忘。”
“那好办,把污水槽的抹布交给他们,罚他们把地面擦干净,这样才能让他们长记性。”“观察家”建议。
很快,我们就人手一块抹布,照着“观察家”给妈妈的建议开始干活了。
“观察家”的语调和妈妈如此迥异,以致根本没人怀疑那就是妈妈的声音。“观察家”注视着家庭成员的一举一动,不时地挑毛病、出主意,所以我的朋友们经常问我:“谁在跟***说话?”
我真不知如何来回答。
时间流逝,妈妈的言行没有丝毫变化,但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有了改善,一个偶然事件使我第一次意识到,拥有与众不同的妈妈是很不错的事。
我家住的那条街,有几棵参天大树,孩子们喜欢沿着树爬上爬下。如果一个妈妈逮到哪个孩子爬树,马上就会引来整个街区的妈妈们,然后是异口同声的呵斥:“下来!下来!你会摔断脖子的!”
有一天,我们一群孩子正待在树上,快活无比地将树枝摇来摆去。刚好我妈妈路过,看到了我们在树上的身影。当时,大伙儿都吓坏了。“没想到你还能爬这么高,”她大声冲我喊,“太棒了!小心别掉下来!”随后她就走开了。我们趴在树上一言不发,直到妈妈在视野中消失。“哇!”一名男孩情不自禁地轻呼,“哇!”那是惊讶,是赞叹,是羡慕我拥有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妈妈。
从那天起,我开始注意到,同学们下午放学回家的时候,总喜欢在我家逗留一段时间;同学聚会也经常在我家举行;我的伙伴们在自己家里沉默寡言,一到我家,就变得活泼开朗,跟我妈有说有笑。后来,每当我和这些伙伴遇上成长的烦恼时,总愿意向我妈妈求助。
我庆幸自己是妈妈的女儿,我终于喜欢上了妈妈的与众不同,而且为有这样的妈妈感到十分自豪。
小题1:文章第一段说“小时候,妈妈简直就是我的‘心腹大患’”,为什么“妈妈”是“我的‘心腹大患’”?请根据文意回答。(6分)
小题2:文章中用较多笔墨写“妈妈”和“观察家”的对话,细读全文,我们会发现,他们其实就是一个人。那么,“妈妈”为什么要以“观察家”的角色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呢?(5分)
小题3:文章开头说“妈妈简直就是我的‘心腹大患’”,结尾又说“我庆幸自己是妈妈的女儿,我终于喜欢上了妈妈的与众不同,而且为有这样的妈妈感到十分自豪。”“我”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请你整合文意回答。(6分)
小题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第二段中,“妈妈”开门方式的与众不同表明,“妈妈”尽管十分想讨好“我”这个公主,但当第一次来的伙伴们一脸迷惑地看着“我”时,“我”仍然觉得自己的脸上无光。
B.文章通过记叙“我”和“妈妈”之间发生的故事,意在说明两代人之间是有代沟的,如何抚平这些代沟,值得每一个做家长的人深思。
C.文章用“别人”的妈妈和“我”妈妈作对比,并用一个男孩情不自禁地赞叹作佐证,意在批评“别人”的妈妈不善于教育自己的孩子。
D.文章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把当今家长怎样教育自己孩子的事情生动真切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觉得亲切而自然。
E.全文记叙条理清晰,议论精当有力,主旨明确;结构严谨,过渡自然,首尾照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乡村的风
许俊文
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呆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
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做“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
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拨又一拨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
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
小题1:文中画线句子所说的“诗意”是通过哪几幅画面表现出来的?(3分)
小题2: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四自然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5分)
小题3: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点加以概括。(6分)
小题4: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在第二、五两个自然段中分别举出一例加以赏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小题1:第1段文字描绘出一幅微雨寒村图,作者以一种        心情写出了江南的迷人冬景。(1分)
小题2:“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
A.比喻B.通感C.拟人D.夸张
小题3:划线句“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这句话如何理解?
小题4:这两段写江南的雨雪,并没有作过多的实景描绘,说说作者写法上的特点。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