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再塑中国形象许晓青 赵颖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往往在庆贺丰收、宗教仪式、欢度喜庆的节日里开展交易活动

上海世博会再塑中国形象许晓青 赵颖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往往在庆贺丰收、宗教仪式、欢度喜庆的节日里开展交易活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上海世博会再塑中国形象
许晓青 赵颖
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
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往往在庆贺丰收、宗教仪式、欢度喜庆的节日里开展交易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定期的、有固定场所的、以物品交换为目的的大型贸易及展示的集会。这就是世博会的最早形式。公元5世纪,波斯举办了第一个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
18世纪,随着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似,但只展不卖,以宣传、展出新产品和成果为目的的展览会。l791年捷克在首都布拉格首次举办了这样的展览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展览会的规模也逐步扩大,参展的地域范围从一地扩大到全国,由国内延伸到国外,直至发展成为由许多国家参与的世界性博览会。1851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行的万国工业博览会是全世界第一场世界博览会,展现了工业革命后,英国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如今,世界博览会已成为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在赢得第41届世博会主办权之日起,就已开启了“塑造”中国形象的  旅程。
中国走过的“世博之路”,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激情、远见和决心。
中国申博成功,是国家综合外交实力的胜利,世博会的举办过程,同样是国力的体现。如果要问上海世博会“最大的展馆”在哪里,那就是在整个上海,在整个中国;如果要问这座展馆里的“镇馆之宝”是什么,那就是自信、从容、谦恭的中国人民。
源于西方的综合性世博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作为东道主的中国必将被置于放大镜下再度细观。
事实上,当中国把世博会“带回家”,也带回了“一面镜子”。“中国看世界,世界看中国”,多元文化、高新科技以及全球最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尽收眼底。
此外,金融海啸后,世界对中国经济在“世博年”的表现颇有期待。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去年5月刊发的一篇文章指出,世博会将是一次“经济奥运会”。
世博园区或将成为观察全球经济复苏的一个“窗口”。美国通用汽车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在世博园区合作建设的企业馆项目正加快进度。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甘文维说:“我们期待‘世博年’的中国机遇。”
对于上海的普通民众,世博会让他们不必出国就能体验异域风情。而近2 000万上海民众原汁原味的真实生活状态,或许会成为世博会期间吸引外国游客和国际舆论的另一个焦点。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一些外国人曾热衷于探寻胡同里依然光着膀子弈棋的老者。如今,境外观察家也未苛责上海民众“穿睡衣上街”的另类习俗,香港《南华早报》网站甚至刊文认为,这反而能使人们看到“多样化”的中国城市生活,而不是“千城一面”。
“我认为,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都是一个好机会,中国与世界可以实现跨文化交流。”中国家喻户晓的“洋笑星”大山——加拿大人马克·罗斯韦尔,如今已是上海世博会加拿大展区总代表。大山希望,在世博会期间,把家搬到中西合璧的上海社区,在梧桐掩映的街道漫步。
“我想,在世博会上,能寻找到一种平和、包容的文化态度。”正在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准备候选影片方案的上影集团年轻导演郑大圣说。
随着世博会的临近,已有数十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预订”了“世博之旅”,中国人正准备迎接这规模空前的“巅峰对话”。种种迹象表明,通过世博会,中国希望向世界展现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形象和气度。
一路见证中国办博历程的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说:“我想对全世界人民说,抓住这次机会,感受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   
1下列对“世博会”的相关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世博会的最早形式,是古代农耕社会里的人们在庆贺丰收、宗教仪式、欢度喜庆的节日里所展开的交易活动。
B.公元5世纪前定期的、有固定场所的、以物品交换为目的的大型贸易及展示的集会,只展不卖,以宣传、展出新产品和成果为目的。
C.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展示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是其根本目的。
D.世博会是由国内延伸到国外的讲坛,不仅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而且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
2下列对“上海世博会”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于上海的普通民众,世博会让他们不想出国体验异域风情。香港《南华早报》网站刊文认为,上海的另类习俗能使人们看到“多样化”的中国城市生活,而不是“千城一面”。
B.美国通用汽车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在上海世博园区合作建设企业馆,美国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期待“世博年”的中国机遇。
C.种种迹象表明,世博会的申办成功表明,中国已经完成了向世界展现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形象和气度的任务。
D.一路见证中国办博历程的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对全世界人民说,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都是中国与世界实现跨文化交流的好机会。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近两千万上海民众原汁原味的真实生活状态,会成为世博会期间吸引外国游客和国际舆论的另一个焦点。
B.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一些外国人曾热衷于探寻胡同里依然光着膀子弈棋的老者。如今,境外观察家看好上海民众“穿睡衣上街”的另类习俗。
C.上海举办的第41届世博会是源于西方的综合性世博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对“塑造”中国形象是一次好机会。
D.随着世博会的临近,已有数十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预订”了“世博之旅”,中国人正准备迎接这规模空前的“巅峰对话”。
答案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2分)
海光
薛尔康
我们决定夜行到海边去玩,并在那里观看日出。这意味着必须在黑夜穿过一片约莫三十多公里的盐碱荒滩。大滩荒无人烟,也没有路,至少没有通向大海的路——在本地庄户人的心目中,大海仿佛不存在似的。他们从来不到海边去,也从来听不见他们谈论海。月亮已经升得很高了,带着迷蒙的光晕,预示着风雨即将降临。这才更刺激呢。落寞在闭塞的乡间,我们快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了
我们先是沿着牛车道走。所谓牛车道,只是牛车的木轮碾出的两道深深的车辙,是夏天乡亲们进滩放牛留下的痕迹。眼下到了深秋,车辙里长满歪歪斜斜的盐蒿子。车辙终于在放牧者遗弃的窝棚前消失了。回首朝夜深处一望,还能瞥见村庄里稀疏的灯火,路在盐蒿丛中延伸,在布满芦苇的水滩边迂回。走了好久好久,按时间计算,该已有三分之一的路程,但我们还未摆脱背后那更为稀疏的灯火。
天穹被翻腾起伏的阴云挤满了,那些无法容身的云块从穹顸倒悬下来。月亮早已消失不见,连远方最后一点灯火也熄灭了,黑暗的世界没有一丁点儿亮光。失落了任何辨识大海方向的标记,我们的脚越来越踌躇,担心到天亮时发觉自己原来是在村庄周围转悠。大滩上没有兽类,也不闻虫鸣,但阴森森的盐蒿丛中似乎暗藏着更为凶恶的吞噬人的怪物。
我们从死寂中预感到不祥的征兆。果然,一阵凄厉的吼声从大滩深处袭来,一路的盐蒿和芦苇匍匐喧响。起风了。狂风越逼越近,揪着头发把我们撕扭了一会儿,又呼旋着远去。
“我们受到好奇心的惩罚。”有人说。
“我害怕,从未感到自己是这样胆怯。”又有人说。
“你们看,那是什么了?”我叫喊道。
在黑夜的尽头,在天与地的交接处,出现几道惨淡的白光,白光像火焰那般蔓延舞蹈,又像波涛那般忽隐忽现,它来得神秘,叫人几疑是幻觉。
这是海光。
大海昭示着它的存在,大海在向我们召唤呢。
顷刻间,大海重新为我们带来了它的魅力,我们嗬嗬地欢呼起来。欢呼声使大海震荡起来,大滩原是那么空虚,只有我们是实在的、活生生的
勇气和活力同时在周身膨胀起来,我们顶着风朝海光跋涉。狂暴的风席卷而来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弓起身或侧着身走,甚至倒退着行走。不管怎么走,走出多大一步,我们毕竞是在缩短与大海的距离了。老天像要有意考验我们的意志似的,下雨了,雨点零零落落,但很大,击在脸上产生钝痛。老天爷并不明智,这会儿即便下铁,我们也只能前进。我们无处躲藏,只有向前向前,脖子里直冒汗气,压根儿不知道什么叫疲惫。值得安慰的是,我们脚下从此不再有犹豫,无路的大滩有了一条直插大海的路。我们在缩短与大海的距离。
仿佛被风吹灭似的,海光时而消失,每当为此忧虑的时候,它总又忠诚地重现在前方。我们泰然了,不再担心失去它,我们脚下的路在倔强的延伸……
终于,在一次消失之后,海光不再出现。它是不可能再出现的了。我们茫然四顾,不仅哀伤失去了一位引导者,还失去了一位老朋友,我们失去了一切……
这时,凄厉的风声中夹杂着异样的声响。凝神聆听,这是一种有节律的低沉而雄浑的音响。是海涛。不错,是拍岸的海涛!
海涛奔跑着前来迎接我们了,想不到大海这么快这么轻易地出现在面前,我们也情不自禁地向着大海奔跑。
我们筋疲力尽跑到海边礁石上坐下,等待日出。大海在黑暗中汹涌,波涛黑魖魆的,只偶尔泛出些微的亮光。那神秘的海光是怎么出现在天际的呢?它的出现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我在等待中沉思,连日出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有删节)
小题1:在文中,通往大海的盐碱荒滩有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说说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6分)
小题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落寞在闭塞的乡间,我们快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了。
(2)大滩原是那么空虚,只有我们是实在的、活生生的。
小题3:文章标题为“海光”,“海光”在文中有何意味?(6分)
小题4:文章开头说要到大海边“观看日出”,结尾时到了海边却说“连日出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结合文意,谈谈你认为什么是“重要”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各地的人都向这清流拥来,为取得一瓢饮,为分享这馨香醉人的玉浆。当人们在秋季或者夏季的周末,来到这小屋的周围,静静地倾听室内的钢琴演奏的时候,再也没有比它更动人的景象了。世界上最杰出的钢琴家都能把在这间房子里弹奏一曲肖邦的作品,表示对这圣地的敬意,引为莫大的荣幸。
那时,房前屋后往往挤满了听众。有年轻人,也有老人;有新来的听众,他们是第一次来此领略肖邦的天才所揭示的无限美好的世界;也有常来的老听众,对于他们,每次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每次都能引起甜蜜的回忆:回顾自己一生中的幸福时光,回顾这伟大的音乐激起的每一次无限深刻的内心感受。也有人想起,曾几何时,连肖邦的音乐也成了违禁品!只能偷偷摸摸地在一些小房间、小客厅里秘密演奏,只有寥寥无几的人才能进入那些房间。他们去听肖邦的音乐,不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祖国文化的伟大,同时也为了证明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是无法窒息的。因而这美好的音乐有时也是斗争的武器。舒曼把它称为藏在花丛中的大炮,不是没有根据的。
德居斯太因侯爵对肖邦说过:“我听着您的音乐,总感到是在同您促膝谈心,甚至,似乎是跟一个比您本人更好的人在一起,至少是,我接触到了您身上那点最美好的东西。”
肖邦之家的最大魅力之一,正是在于我们能感受到在同肖邦“促膝谈心”。
人们有时会由于事情多,工作忙,任务完成得不尽如人愿,或由于一些打算落空而发愁;有时又会在频繁的工作中碰到某些草率从事或令人不安的现象,因而思想上产生了疑虑,那时,只要到肖邦之家去听一次周末音乐会,便能重新获得对波兰文化的信心,相信它已渗透进了民族的最深层。
到了肖邦之家,你会亲眼看到,而且确信,作为民族的最坚韧的纽带,作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的伟大艺术具有何等不可估量的威力。密茨凯维支的诗,肖邦的音乐,对于波兰人而言,就是这样的支柱。
小题1:第一段“再也没有比它更动人的景象了”中的“它”指代什么?(2分)
小题2:舒曼把肖邦的音乐称为“藏在花丛中的大炮”是运用了何种修辞?他为什么这么说?(3分)
小题3:人们为什么会怀着景仰的心情,来朝拜肖邦故居这座圣地?(4分)
小题4:作者为什么说倾听肖邦的音乐,就是在和肖邦促膝谈心?(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圣火登珠峰有悖人文绿色奥运理念
据奥组委透露,让奥林匹克的圣火登上世界最高点——珠穆朗玛峰的承诺正在逐步变成现实。火炬手今年将选择合适时机进行首次测试攀珠峰。
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奥运圣火象征和平与友谊,她的每一次点燃,都会激起人们对奥运精神的憧憬与热爱。而且,如果这个创意真的变成现实,那么其象征意义将远大于其实质意义。而这种象征意义,无疑将是对奥运精神的一种最好方式的弘扬与提升,完全可以写进奥林匹克的历史。
然而,所有这一切并不意味我们可以不计后果与代价,来让奥林匹克的圣火在珠峰点燃。因为,我们还要考虑到现实的困难,考虑到作为奥运圣火传递这一重大公共事件应该力避争议,考虑到奥运圣火登珠峰,在其实际操作中,是否已经有悖人文绿色奥运理念等现实问题。如果权衡利弊得不偿失的话,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对奥运圣火登珠峰的计划再次进行斟酌。
众所周知,登山作为一种时尚运动和个人爱好,虽然近年来方兴未艾,但是却一直饱受争议。尤其是自前年北大山鹰社登山队遭遇雪崩,5名队员不幸遇难事件,更是把这种争议推向了白热化。这一生命的惨剧,引起了公众对于“攀登的意义”的持续追问和深入思考。非官方数字显示,2006年已经有15人攀登珠峰死亡。《英国医学期刊》的报告称,很多年以来,攀登珠峰的死亡率一直大约是十分之一。至今已经有近200人葬身珠峰。珠穆朗玛峰攀登先锋埃德蒙德·希拉里爵士说:“人的生命远远比攀登珠峰更为重要。”
因此,即使准备再充分,即使考虑再周全,奥运圣火登珠峰活动风险仍将很大。毕竟,攀登珠峰的不可抗因素太多了。试想,如果真的发生什么意外,如果真的奥运圣火登珠峰活动要以人的生命为代价,那么,这显然是有违人文奥运之精神与理念的。
退一步讲,即使奥运圣火登珠峰活动能够圆满完成,顺利而归,那么这一活动给珠峰造成的环境的伤害,也必将是不可避免的。据估计,自1953年5月29日人类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至20世纪90年代,有约50吨塑料、玻璃和金属被倾倒在珠穆朗玛峰。而像这种不容有失的登顶,相信参加协助登顶的人数自然也不在少数,而为了新闻报道和电视直播的需要,各路记者和各行人员,以及大量的物资到时候都将齐聚珠峰,而在这过程中,势必将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势必对珠峰的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轰轰烈烈的奥运圣火登珠峰活动结束后会留下什么呢?又一个官方版的《无极》?相信每个人都对此不无担忧。
(摘自2007年1月4日《羊城晚报》,作者石子砚。有删改。)
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奥运圣火能在世界之巅点燃,激发人们对和平、友谊等奥运精神憧憬与热爱的象征意义要远大于实质意义。
B.对奥运圣火登珠峰一事,作者虽然肯定其创意,但也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反对的意见,态度诚恳,观点明确。
C.作者以北大山鹰社五名队员不幸遇难的事件为例,说明人的生命远比攀登珠峰重要,告诉人们要珍爱生命。
D.攀登珠峰的不可抗因素及巨大风险,自奥运圣火登珠峰提出之日起,便一直广受关注,受到人们的持续追问。
E.本文采用总分式结构,从两个方面来论证作者的基本观点,其中夹以大量事实数据,思路清晰,说服力强。
F.文章结尾采用了设问辞格,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登珠峰的担忧,其中答句以问句呈现,意味深长,启人深思。
小题2:就奥运圣火登珠峰一事,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奥运圣火登珠峰计划将于今年启动,火炬手将选择合适时机进行首次攀珠峰测试。
B.奥运圣火登珠峰是对奥运精神的一种最好的弘扬与提升,必将写进奥运会的历史。
C.奥运圣火登珠峰危险重重,自人类首次登顶五十多年来,已有200多人不幸遇难。
D.奥运圣火登珠峰很可能带来大量的生活垃圾,对珠峰的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小题3:联系全文,理解文章结尾“又一个官方版的《无极》”的含义。(4分)
小题4:作者反对圣火登珠峰的原因是什么,试分条概括,并加以说明。(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蘑 菇 鸟  
张铭书
(1)老范很有钱,但老范很不快活。
(2)这个感觉是从副县长的位子上退下来后才有的。以前老范几乎没在家里吃过饭,每日被很多人簇拥着去各种各样的饭店,那时吃饭对他来说简直是一种痛苦。他那时常想,要是退下来就好了,就不必再忍受这种吃饭的痛苦了。然而,一旦真的退下来后,嘴巴却不适应了。家里的饭桌上虽然也有不少菜,但哪里比得上外边呢?可是这时再没人请他去了,于是吃饭重新又变成了一种痛苦。他虽然生得五大三粗,却心眼极小,舍不得花钱,拔根汗毛都嫌疼,于是这胃就跟着他愈加痛苦,眼看着将军肚一日日瘪下去,脸部面积也严重缩小。这时他老婆倒乐起来,不由替老范庆幸,减了多年的肥,现在终于成功了,也算是一种意外收获吧。可是,肥倒是减了,血压却没减下来。老婆知道他心里苦闷,决定带他离开政府大院的住处,到别处去散散心,省得看到同一个楼上的人老去饭店刺激他。
(3)于是,就去了近郊的碧螺山,老范还在位时,在那里买了一座农家小院。
(4)碧螺山是本地有名的风景区,每日都有不少的游人。老范的院子很大,住不过来,就把空闲的房子出租给一些外地游客。
(5)在四五个临时房客中,有一个小伙子叫小方。小方是美院的学生,趁着暑假来此地写生。
(6)小方在房门前挂了一只鸟儿,翠羽如锦,啼声如琴,美丽异常,却没人能叫上它的名字。院里的人闲时总爱逗弄它一下,大家都很喜欢。
(7)一天傍晚,小方背着画夹从山上归来,突然发现鸟儿不见了。小方很着急,四处找寻。老范的老婆也从房间里出来热心地帮他找。小方急得抓耳挠腮,连连顿足。
(8)老范的老婆不以为然地说:“不就一只鸟儿嘛,也许自己飞跑了,至于那么着急吗?”
(9)小方却愈加不安:“范婶呀,你不知道,这鸟儿呀,要是真飞了,我还用不着这么揪心,我就怕被人不小心吃了,那就出大乱子啦!”
(10)范婶笑了:“才那么点大的一只鸟儿,不够塞牙缝的,炖不了一茶盅汤,谁会吃它呀?”
(11)小方:“如果是平常的鸟儿,吃就吃了,也没什么,但这鸟不一般呀!”
(12)范婶:“怎么不一般了?”
(13)小方:“这只鸟儿,是我前几天到闽南山区写生时,当地老乡帮我抓的。在那里,这种鸟儿飞得到处都是,叫得特别好听,羽毛像缎子一样光滑漂亮,落得一院子都是,可是他们连看都不看一眼。我当时特别纳闷,问老乡,这么美的鸟儿,怎么没人捉呢?他们不屑地说,嘁!谁捉它干嘛,看起来好看,却没一点用处,它的肉有毒。他们告诉我这鸟俗称蘑菇鸟,意思是说,长得就像山林里的野蘑菇,越是看着鲜艳漂亮的,越是有毒性。这种鸟,专以各种虫子为食,身藏百虫之毒,不小心误食后,一开始没什么反应,但会慢慢侵入人的神经系统,最终促成痴呆,目前还没研究出有效的药物。我当时爱上了这鸟儿的漂亮,想画上几幅,就捉了一只带回来。”
(14)范婶立刻紧张起来:“万一有人吃了,怎么办呀?就眼瞅着变成傻子吗?”
(15)小方:“听当地老乡说,他们老辈的人,流传下来一种土方,很灵验,方法也简单,就是饮用一种腥臊的东西,最好是自己的尿,一天一杯,七天见效。据说尿液里面含有一种特殊结构的酶物质,能分解这种鸟肉的毒素。”
(16)蘑菇鸟终于没有寻到。小方伤心地回屋去睡。
(17)半夜里,小方的门被急促地敲响。范婶在外边颤着声音问:“你说的那个土方很有意思,我准备记下来,防备别人用得着时帮一下忙。但我有一个疑问,人尿喝下去后,如果吐了怎么办?还管用吗?” 小方在被窝里偷着笑:“管用。把不该吃的东西,全吐出来就没事了。”
(28)第二日清晨,小方溜达到花鸟市场,打算买只鸟儿赔给那位出差的朋友。原来那只鸟儿,只是朋友临时托他看几天的,他也闹不清什么名儿。
(29)小方拎着新买的鸟儿,在回来的路上撞见老范,老范正在河堤上练倒步,一脸腊黄。
(选自《文艺生活》2007年第1期)
小题1:从第二段加点的两个“痛苦”中可以看出老范的生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4分)
小题2:小说为什么要以“蘑菇鸟”为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小题3:小说的主体部分没有对老范的叙述,却用大量笔墨叙述小方和老范妻子寻找蘑菇鸟的情节,这会不会喧宾夺主?有人认为结尾两段是画蛇添足,应该删去,你对此有什么看法?(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人你健康吗?
杨潇 冯韶文
2005年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与2000年的第一次相比有明显变化。如果以2000年的统计结果为基数100,那么到2005年,国民身体形态综合指数为99.14,国民身体机能综合指数为90.35,国民身体素质综合指数为103.43,换句话说,我们的身体素质正在爬升——男性可以做更多的俯卧撑了;我们的身材有点走样——衣带渐紧,小腹渐凸;我们的身体机能有所下降——肺活量、血压等数据不容乐观。
而根据2008年初中国卫生部公布的消息,中国居民期望寿命由2000年的71.4岁提高到2005年73岁。
好消息 更会俯卧撑了
身体素质是一个全国“普涨”的指标。
体育总局杨光宇介绍,人的体质从国际上公认的标准看有5个方面,分别是形态、机能、素质、心理和应急能力,“但是后两项监测的可操作性还不够,因此报告并未纳入。”
浙江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副主任安平则给了一个直观的标准:对普通人来说,一个判断体质的简单办法,就是看你能做多少个俯卧撑。
国民体质监测报告说,俯卧撑反映的是肌肉耐力情况,从2000年到2005年,国人身体素质水平明显提高,20-39岁年龄段的成年人提高幅度最大。
坏消息 腰粗了
2005年成年男性肥胖率为9.3%,超重率则高达33.2%——而2000年时,这两个数字分别为7.6%和31.9%。体育总局专家周琴璐说:“超重(而不肥胖)的人数比肥胖的人数多,这意味着有更多的人‘预备’着胖起来。”
和2000年以前相比,中国成年男性的体重、胸围、腰围明显增长,臀围则无变化,彭博新闻社7月8日援引美国《保健事务》的一份报告称,随着财富的增加,中国人的腰围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地方的人增长都快。“中国目前肥胖人口达3.25亿人,这个数字在未来20年后还可能增加一倍,这种变化可能对中国的劳动力和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报告如此预测。
70后、80后、90后
1985年,原国家教委、国家体委等部门在28个省区联合开展了《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此后,于1995年、2000年、2005年又进行了相同规模和内容的调研。
根据过往4次调研,可以大致描绘出一个典型的“70后”、“80后”和部分“90后”在中小学时期的身体变化:“80后”男生要比“70后”男生高3厘米,重3.8公斤,“90后”男生则又比“80后”男生高1.9厘米,重3.6公斤;“80后”女生比“70后”女生胸围增长1.6厘米,而“90后”女生比“80后”女生胸围又增长1.3厘米。这其中,身高增长“前快后慢”,到“90后”一代速度已经明显放慢,体重增长则“前慢后快”,到“90后”一代,重量和围度增长的高峰仍将继续。
在机能、素质方面,同样是学生时代,“80后”比“70后”的爆发力和速度明显提高,而耐力则有所下降;“90后”则在机能和素质方面呈现全面下降,耐力下降尤甚。
吃得多了,动得少了
受访专家常常用8个字概括国人体质变化的原因,即“吃得多了,动得少了”。
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
油过量,盐也超标,传统中国菜讲究盐味,到2002年,国人人均每日摄盐量为12克,两倍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量。
过量的油盐在体内运行,增加了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发生率,也增加了高血压的患病风险。2002年,18.8%的成年中国人患高血压,总人数估计超过1.6亿,比1991年增加了7000多万人,并且“城乡差距已不明显”。血脂异常率也达到了18.6%,此外,还有3.9%的人血胆固醇边缘升高。
周琴璐用“静坐为主”来描述很多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在《第二次国民体质检测报告》庞杂的表格中,她提醒我们重点关注25-39岁年龄段的体质状况,“尤其是25-29岁年龄组的,他们大学刚毕业,从学校到办公室,身体机能下滑得最厉害。”
在2000年,我国16岁以上的城乡居民中,有65%的人在这一年没有参加过任何体育活动。以年龄段划分,体育人口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特点,36-45岁和26-35岁成为国人中最为“静态”的两个群体。2000年的统计表明,体育人口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低于非体育人口7.1个百分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只有非体育人口的12%,职业病的发病率只有非体育人口的17%,肥胖的发生率低于非体育人口1.5个百分点。
(选自《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第31期,有删节)
小题1:请结合本报告概括回答“70后”“80后”和部分“90后”的体质在中小学时期有怎样的变化。(4分)
小题2:针对中国人健康与否的疑问,本篇报告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5分)
小题3:试探究“36-45岁和26-35岁成为国人中最为‘静态’的两个群体”的原因。(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