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汉家寨⑴那是大风景和大地貌汇集的一个点。我从天山大坂上下来,心被四野的宁寂——那充斥天宇六合的恐怖一样的死寂包裹着,听着马蹄声单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汉家寨⑴那是大风景和大地貌汇集的一个点。我从天山大坂上下来,心被四野的宁寂——那充斥天宇六合的恐怖一样的死寂包裹着,听着马蹄声单调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汉家寨
⑴那是大风景和大地貌汇集的一个点。我从天山大坂上下来,心被四野的宁寂——那充斥天宇六合的恐怖一样的死寂包裹着,听着马蹄声单调地试探着和这静默碰击,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⑵若是没有这匹马弄出的蹄音,或许还好受些。300里空山绝谷,一路单骑,我回想着不觉一阵阵阴凉袭向周身。那种山野之静是永恒的;一旦你被它收容过,有生残年便再也无法离开它了。无论后来我走到哪里,总是两眼幻视、满心幻觉,天涯何处都像是那个铁色戈壁,都那么空旷宁寂、四顾无援。我只有凭着一种茫然的感觉,任那匹伊犁马负着我,一步步远离了背后的雄伟天山。
⑶和北麓的蓝松嫩草判若两地——天山南麓是大地被烤伤的一块皮肤。岩石是酥碎的红石,土壤是淡红色的焦土。山坳折皱之间,风蚀的痕迹像刀割一样清晰,狞恶的尖石棱一浪浪堆起,布满着正对太阳的一面山坡。马在这种血一样的碎石中谨慎地选择着落蹄之地,我在曝晒中晕眩了,怔怔地觉得马的脚踝早已被那些尖利的石刃割破了。
⑷——那时,我独自一人,八面十方数百里内只有我一人单骑,向导已经返回了。在那种过于雄大磅礴的荒凉自然之中,我觉得自己渺小得连悲哀都是徒劳。
⑸就这样,走近了汉家寨。
⑹仅仅有一炷烟在怅怅升起,猛然间感到所谓“大漠孤烟直”并没有写出一种残酷。
⑺汉家寨只是几间破泥屋,它坐落在新疆吐鲁番北、天山以南的一片铁灰色的砾石戈壁正中。无植被的枯山像铁渣堆一样,在三个方向汇指着它——三道裸山之间,是三条巨流般的黑戈壁,寸草不生,平平地铺向三个可怕的远方。因此,地图上又标着另一个地名叫三岔口;这个地点在以后我的生涯中总是被我反复回忆,咀嚼吟味,我总是无法忘记它。仿佛它是我人生的答案。
⑻我走进汉家寨时,天色昏暮了。汉家寨日落前的炫目白昼中已经有一种寒气存在。几间破泥屋里,看来住着几户人。
⑼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了这样一个地名。新疆的汉语地名大多起源久远,汉代以来这里便有中原人屯垦生息,唐宋时更因为设府置县,使无望的甘陕移民迁到了这种异域。
⑽真是异域——三道巨大空茫的戈壁滩一望无尽,前是无人烟的盐碱低地,后是无植被的红石高山,汉家寨,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孤零零地存在于这巨大得恐怖的大自然中。
⑾三个方向都像可怕的暗示。我只敢张望,再也不敢朝那些入口催动一下马蹄了。
⑿默立久了,突然意识到什么。转过头来,左右两座泥屋门口,各有一个人在盯着我。一个是位老汉,一个是七八岁的小女孩。他们痴痴盯着我。我猜他们已经好久没有见过外来人了。
⒀我想了想,指着一道戈壁问道:
——它通到哪里﹖
老人摇摇头。女孩不眨眼地盯着我。
我又指着另一道:
——这条路呢﹖
老人只微微摇了一下头,便不动了。女孩还是那么盯住我不眨眼睛。
⒁犹豫了一下,我费劲地指向最后一条戈壁滩。太阳正向那里滑下,白炽得令人无法瞭望。地平线上铁色熔成银色,闪烁着数不清的亮点。
⒂我刚刚指着,还没有开口,那老移民突然钻进了泥屋。我呆呆地举着手站在原地。那小姑娘一动不动,她一直凝视着我,不知是为了什么。这女孩穿一件破红花棉袄,污黑的棉絮露在肩上襟上。她的眼睛黑亮——好多年以后,我总觉得那是我女儿的眼睛。
⒃在那块绝地里,他们究竟怎样生存下来,种什么,吃什么,至今仍是一个谜。但是这不是幻觉也不是神话。汉家寨可以在任何一张好一点的地图上找到。《宋史·高昌传》据使臣王延德旅行记,有“又两日至汉家砦”之语。砦就是寨,都是人坚守的地方。从宋至今,汉家寨至少已经坚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了
⒄千年以来,人为着让生命存活曾忍受了多少辛苦,像我这样的人是无法揣测的。我只是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感到了那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广阔。
⒅走过—个转弯处——我知道再也不会有和汉家寨重逢的日子了——我激动地勒转马缰。遥遥地,我看见了那堆泥屋的黄褐中,有一个小巧的红艳身影,是那小女孩的破红棉袄。那时的天山已经完全升起于北方,横挡住大陆,冰峰和干沟裸谷相衬映,向着我倾泻般伸延的,是汉家寨那三岔戈壁的万吨铁石。
⒆我强忍住心中的激动,继续着我的长旅。从那一日起,我永别了汉家寨。也是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
(选自张承志《荒芜英雄路》,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第⑶段写天山南麓环境恶劣,风蚀的痕迹像刀割一样清晰,马的脚踝早已被那些尖利的石刃割破了。
B.“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形象地表现了汉家寨的地理位置、状貌和处境。
C.作者永别了汉家寨之后,无论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这可以看作是对前文三岔路口“仿佛它是我人生的答案”思考的回应。
D.本文通过人物形象传达出一些象征意义。如在汉家寨所见的老汉,他象征着一种坚守,而他痴痴的眼神又传递出作者对汉家文化的反思。
E.本文语言通篇沉郁质朴,折射出西部广袤、苍凉、雄壮的地域特征,蕴含着强烈的地域文化色彩。
小题2:阅读⑴-⑷段,回答下面问题。(8分)
(1)“我从天山大坂上下来,心被四野的宁寂……包裹着”,这几段是怎样描写四野的“宁寂”的?(4分)
 
 
(2)这一部分写出了“铁色戈壁”什么样的环境特点?从全文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本文中多次出现“坚守”一词,请结合画线句子理解它们的含义。(3分)
 
 
小题4:这篇作品传递出的是一种“坚守”的信念。你认同这种“坚守”吗?请结合文中小女孩的形象谈谈你对“坚守”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
答案

小题1:BC
小题1:(1)答案要点:
①正面描写,“充斥天宇六合的恐怖一样的死寂” “300里空山绝谷” 写出了“四野的宁寂”;
②侧面描写,作者借写自己“不由得屏住了呼吸”、“一路单骑”“一阵阵阴凉袭向周身”、“两眼幻视、满心幻觉”、“一种茫然的感觉”烘托“四野的宁寂” (或从视觉、听觉、 心理感受等角度表述,亦可)
③反衬手法,借单调的马蹄声以动衬静地写出了“四野的宁寂”。
(2)答案要点:
①这里营造出了一种空寂、荒芜、悲凉、严峻、苍凉、广阔的情境,突出汉家寨生存环境的恶劣;
②为下文作铺垫;
③反衬汉家寨人的坚忍顽强的精神;
④烘托作者最后“遗憾”“悄然”“孤寂”离开,对“决绝的气概”“人的坚守”的认同的心境。
小题1:①汉家寨(或汉家寨的人)在大西北的“那块绝地里”坚守着生存。
②作者经历这次对汉家寨的造访后心中产生一种坚守的信念和品格。
小题1:答案示例一(正面说):希望小女孩和老人一样,继续坚守祖先留给后人的家园,坚守汉家寨传统的生活方式,在艰苦的异域坚守着生存下去。用这种坚守精神支撑着汉家寨,支撑着我们的民族,支撑着人类生生不息的繁衍。(她终有一天也会变成老者。)
答案示例二(反面说):汉家寨远离尘嚣,远离时代前进的步伐,也有其保守、封闭、不思进取的一面。小女孩与老人的两次“摇头”、“便不动”、“突然钻进了泥屋”不同,女孩“不眨眼地盯着我”、“还是那么盯住我不眨眼睛” “一直凝视着我” “她的眼睛黑亮”、“一动不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我这个外人的好奇,因而我们可以期望小女孩应是未来世界的预言。
解析

小题1:A项,“风蚀的尖石棱反马的脚踝都被那些尖利的石刃割破了”是虚写; C项,文中作者走进汉家寨的时候,看见三道巨大的戈壁滩觉得三个方向都像是“可怕的暗示”实际上暗示了人生面临各种选择的不确定性。作者永别了汉家寨之后,“无论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是前文思路的延伸。 D项象征着民族文化的融合错误 E项“庄重典雅”错。
小题1:(1)三个点中,完整答两个方面,即给4分;完整答对一个方面给2分。
(2)体写出“空寂”等情境特征,1分;为下文作铺垫,1分;反衬汉家寨人的坚忍顽强的精神,1分;烘托作者心境,1分。
小题1:二点都答上给3分,答一点给2分。
小题1:评分细则:
1.观点鲜明:在对小女孩未来的期许中,表达出对这种坚守认同与否(2分)
2.论述有据:能具体结合文中的依据,并能结合文外的事例(2分)
3.分析到位: 议论中时时把握材料与观点的联系,言之成理。(3分)
4.语言流畅:表达简明、有序。(3分)
5.字数要求:每缺25字(一行)扣1分,扣满2分为止。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完美食品——蘑菇
埃及发表的一份科研报告透露,蘑菇不含胆固醇,其功用可与肉、水果甚至药品相媲美。埃及农业部食品科学研究所科学家拉吉布说,对蘑菇进行的化学分析证实,蘑菇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蘑菇的营养价值超过绝大部分蔬菜和水果,与肉很接近。许多科研报告认为,蘑菇可以代替肉。甚至有人称蘑菇为穷人的肉,因为蘑菇含蛋白质。鲜蘑菇含50%的蛋白质,干蘑菇含35%~40%的蛋白质。蘑菇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是一种优质蛋白质,因为蘑菇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成分同肉、奶、蛋的蛋白质成分十分相似。蘑菇的蛋白质中有20多种可保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氨基酸。蘑菇中的蛋白质可以百分之百地取代动物蛋白质,而谷物、豆类和蔬菜中的蛋白质只有40%~50%能替代动物蛋白。因此,蘑菇是肉类和其他动物产品真正的和强大的竞争者。
此外,蘑菇还可以与水果和蔬菜相媲美,因为蘑菇不仅是蛋白质的来源,而且也是维生素的来源。经过分析证明,蘑菇是多种维生素的良好来源,因为蘑菇中含有维生素B、维生素K、维生素E,蘑菇中维生素D的含量比其他植物更高。尽管蘑菇不含维生素A,但它含有这种维生素的初级物质——胡萝卜素。科学家指出,蘑菇也是矿物质的良好来源,蘑菇中所含的矿物质几乎与牛肉相等,高于奶和奶油等其他动物制品,同时,也高于黄瓜、苹果和西红柿等许多蔬菜和水果,蘑菇中所含的主要矿物质是钾、钠、磷,以及钙、铁、铜等。
拉吉布博士说,对蘑菇进行的分析表明,尽管蘑菇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物质,但同谷物、马铃薯和苹果等其他植物相比,蘑菇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极低,只有3.5%~5.2%,而小麦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达到60%~70%。蘑菇的脂肪含量只有0.01%~0.2%。此外,蘑菇还含有助消化的一些重要的酶。一些分析证明,蘑菇中的酶多达24种。同时,蘑菇还含有一些促进食欲的物质。
蘑菇所含有的营养成分使它成了一种完美的食品,但蘑菇的价值并不仅限于这些。蘑菇还是一种药,因为蘑菇所含的维生素B可以保护身体防患皮炎、粘膜炎和肠炎;蘑菇中所含的叶酸可以保护身体免患贫血;蘑菇所含的胆碱可保护身体,避免体内脂肪积聚、肾虚和脾脏肿大。此外,科学家已从蘑菇中分离出了一种物质,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肿瘤。蘑菇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很少,适合糖尿病人和胆固醇偏高者食用。研究证明,连续数周食用一些蘑菇,胆固醇可以下降45%。因此可以说,蘑菇也是肥胖者和那些希望保持苗条身材和活力的人的理想食品。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有5000多种蘑菇,其中可人工栽培的只有十多种。世界上有120多个国家生产蘑菇,美国居于榜首,年产量约20万吨;其次是法国,产量约18万吨;再次是荷兰和中国。
小题1:根据文意,对蘑菇是一种完美的食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蘑菇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是一种优质蛋白质,其蛋白质可以百分之百取代动物蛋白质。
B.蘑菇是多种维生素的良好来源,也是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它可以与水果和蔬菜相媲美。
C.蘑菇含有助消化的一些重要的酶,还含有一些促进食欲的物质。
D.蘑菇是一种药,所含的维生素B可以保护身体防患皮炎、粘膜炎,所含的叶酸可保护身体免患贫血等。
小题2:从本文看,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蘑菇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物质,但碳水化合物含量极低。
B.蘑菇中所含的矿物质与牛肉相等,高于奶和奶油等其他动物制品,高于黄瓜、苹果和西红柿等许多蔬菜和水果。
C.蘑菇中的蛋白质可以百分之百地取代动物蛋白质,因而它是动物产品真正的和强大的竞争者。
D.蘑菇可以作预防和治疗肿瘤及避免体内脂肪积聚、肾虚和脾脏肿大的食品。
小题3: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蘑菇将是糖尿病人、肥胖者和那些希望保持苗条身材和活力的人的理想食品。
B.蘑菇是肉类和其他动物产品的强大竞争者,也是水果和蔬菜的强大竞争者。
C.世界上有5000多种蘑菇,可以人工栽培的在不远的将来会远远超过十多种。
D.鲜蘑菇和干蘑菇同样受到人们青睐,成为众多人的理想产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爱的哲学
1919年的冬天,已经发表了《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问题小说的十九岁的冰心,很偶然地,看到了一个十分新鲜的名字——泰戈尔,当她读着那些关于上帝、神、生命、死亡和不朽的爱等等富于哲理而又十分清新美妙的词句的时候,这位十九岁姑娘那颗敏感、善良的心里,充满了虔诚的感动。而泰戈尔的思想,同样使她觉得与自己的思想十分合拍,觉得自己的思想与泰戈尔的思想“在‘梵’中合一了。”(《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也是在这一年的冬天,冰心在协和女大理预科这所教会学校里,学习了西方的“梵”学——《圣经》。
东方哲理诗人泰戈尔的诗句和西方的《圣经》,都对着她歌唱上帝的爱、神的爱、大自然的爱、人类的爱、不朽的爱;歌唱永生、死亡、幸福、受苦、沉默等等。那么,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在上面生存的世界到底是欢乐的还是烦闷的?年轻的女作家冰心,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于是,她在1920年的八、九月间,连续写了三篇思索性的散文:《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无限之生”的界线》和《画——诗》。
  最使冰心费神的是关于人生意义的思索。——既然每一个人的生命,最终都要匆匆地归结为死亡,既然世上所有的惊才、绝艳、丰功、伟业,一遇见死亡,就立即倒下,化为尘土,那么,“这样的人生,有什么趣味?纵然抱着极大的愿力,又有什么用处?又有什么结果?到头也不过是归于虚空,不但我是虚空,万物也是虚空。”(《“无限之生”的界线》)
冰心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更多地表现在她的一些小说里。
1921年年初,冰心在参加了文学研究会之后不久,发表了一系列的小说:《超人》《世
界上有的是快乐……光明》《月光》等。其中《超人》引起强烈的反响,小说男主人公何彬,是生活在似寂寞荒凉的古战场一样的土地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的患有阴郁症的一位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冰心想用母爱这一个无病不治的药方来医治像何彬这样的患着忧郁症的青年人。这正如她在《世界上有的是快乐……光明》中,想用童心这一个无病不治的药方来医治凌瑜这样的患有厌世症的青年人一样。这是她的善良愿望,她希望像何彬这样的同时代人,能够从苦闷、悲哀、抑郁、幻灭的精神境界中摆脱出来,重新走上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人类的道路。
冰心在为同时代人医治时代病的时候,也把求援的手,伸向了美丽的大自然。冰心认为大自然是灿烂庄严的,而寄居在大自然中的人类,却有许多的烦恼,还人为地造出来了许多的什么贫富、智愚、劳逸、苦乐等等。这种人类社会与美丽的大自然不相和谐的思想,在短篇小说《月光》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月光》中的那位青年维因,他觉得社会是充满了悲凄苦痛的,他本人生活在这个人类社会里,既乏味又无聊,他很想把自己与美丽的大自然调和起来。这种思想发展到极端,就使他想要选择一处极美的风景,在他的内心与大自然高度协调的时候,骤然地结束掉自己的生命。
既然母爱、童心、大自然,都不能完全解除青年人的时代病,那么,烦闷的情绪大概就是永远难以避免的了。每当冰心这位年轻的女哲人想到这里的时候,她就用积极的态度来提醒着自己:“我的心啊!警醒着,不要卷在虚无的漩涡里!”(《繁星•五三》)
有人在熟读了冰心的诗作之后,会说她是一位诗人;而有人在看完了冰心的清新优美
的散文之后,又称她是一位散文家;而从冰心以“问题小说”步上文坛看,又称她是一位小说家。无论是她的诗作、散文或小说,在思想风格与艺术风格两方面,都充分地表现出了冰心“这一个”。那就是:有一种互相矛盾的心理,常常困扰着大学时代的冰心——使她在歌颂快乐的时候,也不曾忘记了忧愁;在歌唱幻想的时候,也不曾忘记了失望。这种互相矛盾的心理,逐渐地形成了冰心许多断断续续的思想和观念,于是它们便像深深的流泉一样,从冰心那颗聪慧的头脑里,潺潺地流向她那清秀的笔端。
(节选自《冰心传》)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冰心是因为看到了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从探索人生道路出发,以写作“问题小说”步入文坛的。
B.在接触泰戈尔的诗句和思想之前,冰心的作品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
C.1920年八、九月间冰心连续写了《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无限之生”的界限》《画——诗》等三篇散文表达她学习《圣经》和读泰戈尔的感受。
D.冰心是一位艺术风格独特的作家。她的作品,不论是她的问题小说,哲理散文,还是清新的小诗,都体现着一种博大精深的爱。
E.当冰心发现母爱、童心、大自然,都不能完全解除青年人的时代病时,也曾被烦闷苦恼的情绪所困扰,但她始终不放弃希望。
小题2:青年时期的冰心思想主要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她对人生社会有哪些思考?(6分)
小题3:在这篇传记里,作者对冰心的称呼在不断地变换,请举例说明为什么?(6分)
小题4:作者曾在写作本文前征求了传主的意见,冰心只是说:“真,我希望写得能够像我。”
你觉得本文达到了冰心的要求吗?为什么?(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淡   竹
苏沧桑
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松树很满足,即使干瘪的果子永远得不到更饱满的收获。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像极熏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据说气味能抵挡蛇对游人的侵袭。浮萍无根,却有心,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被践踏的草,总是第一时间奋力挺直腰杆,挂着最底层最灿烂的笑。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嗜血,一边甜言蜜语……
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
甚至动物。三只人工繁殖的小老虎,眼睛都未睁开,拼命争抢着狗奶妈的乳头。
甚至那口奇异的朱家千年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
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对苍蝇献媚,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生立命,才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真是空的吗?
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充盈。
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
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荫,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
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
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
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
他是岳飞,辛弃疾,他是中国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 ……
他是我们身边那些还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的丰衣足食。
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选自2009年第12期《散文》
小题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吟咏对象是江南湖洲“百草原”中与众不同的竹子,作者既描绘这种竹子的婆娑风姿,又揭示其精神品质,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B.文中说“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这其实是作者感慨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写照。
C.作者笔下的竹子既是正直、虚心、淡泊者的化身,也是岳飞、辛弃疾等驰骋沙场、建功立业者的象征;既是兼有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圣人,也是心灵自由快乐的凡夫俗子。
D.在作者看来,人生要随缘,不要刻意追求什么,因为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
E.本文采取对比、象征的手法,着力刻画了淡竹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娴熟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方法,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摇曳多姿。
小题2:文中两次说到淡竹是“植物中的另类”,作者为什么这样说?(6分)
                                                                          
                                                                             
小题3: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作简要分析。(6分)
                                                                          
                                                                           
小题4:请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3分)
(一)新总经理
田秀娟 编译
中村是一位中年男子,在一家宇宙旅行用品公司担任销售科科长。这天,他正在办公室埋头工作,桌上的电话响了:“总经理让你马上去他办公室汇报工作。”
  “知道了,我马上过去。”
  中村愁眉苦脸地走出办公室。向总经理汇报工作,这可不是件好差事。尤其是自从新总经理上任以来,中村已经有过多次汇报工作的痛苦经历了。可是,躲是躲不掉的啊。在走廊上,中村碰到了一脸沮丧的后勤科科长。一看他的脸色,就知道他刚刚从总经理那儿回来。
  中村深吸了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敲了敲总经理办公室的门。
  “进来!”
  “您好,听说您叫我……”中村恭恭敬敬地向总经理鞠了一躬。因为上次曾经被批评鞠躬时身体弯曲角度太小,所以这次中村深深地鞠了一躬。
  “喂!又错了!上身应该弯曲30度,你至少弯曲了40度,重来!”总经理厉声喝道。
  中村赶紧重新鞠了一躬,心中不满地想道:再怎么说,我们也不是机器啊。这可恶的总经理,从来不把我们当人看。
  总经理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这个鞠躬。中村压住心中的不满,开始汇报工作。
  “近期的工作按计划顺利进行,上月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和去年的数字相比,本月……”
  总经理突然打断中村的话,厉声说:“去年第二季度大号宇宙旅行包的销售额应该是8965367元,你刚才说的数字不对!”
  中村翻看了一下手中的文件,果然是自己弄错了。他赶紧道歉:“对不起,是我搞错了。”边说边小声嘟囔了一句:“不过,您也不用发这么大火嘛。只要是人,总难免出错。”
( E* f- |1 p+ ^* K6 W8 q# u  总经理毫不留情地厉声喝道:“错了就是错了。你忘了吗?42天前你刚刚犯过同样的错误。” 中村先生心中暗暗感叹道:真不愧是新总经理啊,记忆力还真是不一般!
  听完中村的工作汇报,总经理说道:“虽然本月的销售计划完成得不错,但是你这个月的招待费用太高了,你解释一下!”
; c! v9 |$ N( o# L& B9 ?  中村答道:“为了维护和客户的良好关系,必要的人际来往是必需的。”
  总经理严肃地说道:“对这方面我虽然不太了解,但是下个月一定要削减接待费用、降低成本。”中村无奈地点了点头:“那我回去继续工作了。”
5 r& C  B/ E& A; W& Y$ m  总经理说:“等一下。最近我听力不太好,你帮我掏一下耳朵吧,工具都在桌上。”
+ ?5 T( w: ~" K, `/ T; ?  p" I$ f  中村走到总经理身边,弯下腰,拿起一把螺丝刀拆开了总经理头部的塑料头套。然后他拿起一台微型吸尘器开始清除总经理耳朵中的声音接收装置。中村一边清理,一边陷入了沉思:小的时候,总梦想着将来有一天所有的工作都可以由机器人来干,人只要轻松地给机器人下下指令就行了。那是一幅多么令人憧憬的未来景象啊。可是现实却恰恰相反,人们美好的未来之梦完全颠倒了过来。每天人们都在机器人的指挥之下,拼命地工作。
  总经理开口说道:“我大脑里的晶体管也有些灰尘,你好好打扫一下!”
  中村探头往里一看,总经理的大脑内部充满了各种高精尖的小型仪器。正是因为这些仪器,所以总经理智慧过人、记忆力超强、判断力无比准确。中村突然怀念起了以前的总经理,虽然他经常唠唠叨叨、有时还爱忘事,可是他多有人情味啊。
$ X+ U, W* e2 _% `  中村突然很想对眼前的新总经理搞点破坏工作,但他很快意识到,这是万万不可以的,否则他一定会受到公司的严厉处罚。因为新总经理是由全体员工一致投票通过,花费巨额资金才买来的。无论在什么时代,贵的东西总是从上往下普及的嘛!
(选自2009年第2期《微型小说选刊》)
小题1:请说说文中的“新总经理”有何特点。(3分)
答:                                                                        
小题2:文章第三段写中村碰到后勤科科长,这样写有何用意?(4分)
答:                                                                        
小题3:中村去向总经理汇报工作时为何“愁眉苦脸”“小心翼翼”?(4分)
答:                                                                        
小题4:请简要归纳本篇小说的主题思想。(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严监生的心事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合家大口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
(节选自《儒林外史》,有删改)
小题1:文中,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是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答:                                                                        
小题2:严监生临死之时,作者写众人询问两个指头的意思有什么作用?(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