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2005:飓风肆虐空前在人们担心全球变暖正使飓风加剧之际,科学家说,2005年很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飓风活动最严重的年份之一。虽然长达6个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2005:飓风肆虐空前在人们担心全球变暖正使飓风加剧之际,科学家说,2005年很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飓风活动最严重的年份之一。虽然长达6个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2005:飓风肆虐空前
在人们担心全球变暖正使飓风加剧之际,科学家说,2005年很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飓风活动最严重的年份之一。
虽然长达6个月的热带风暴季节只过去了不到一半,专家已经在警告,正在酝酿飓风的大西洋西部今年可能生成21场强烈风暴和飓风。果真如此的话,今年风暴和飓风的数量将是自1851年有记录以来年平均数的两倍以上。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地理学和人类学助理教授、气候学家巴里•凯姆说:“2005年的飓风季能够和历史上的一些重要年份相提并论,如产生了19场有代号风暴的1887年、产生了21场有代号风暴的1993年以及产生了19场有代号风暴的1995年。”
自6月1日风暴季开始以来,(大西洋上)已经产生了8场“有代号的风暴”——特指因生成了时速至少达到62公里的大风而得到命名的热带低气压。当风速达到至少每小时118公里时,有代号的风暴就升至飓风级别。
今年的两场飓风“丹尼斯”和“埃米莉”达到了五级风速标准中的第四级,它们席卷加勒比海地区,分别在佛罗里达和墨西哥肆虐,造成至少72人死亡。
8月3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称,估计在11月30日风暴季正式结束前,还会产生11到14场有代号的风暴。
但这会不会是保守的预测呢?英国本菲尔德•哈泽德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将在本周发布一项众人期待的预报。该中心发明了迄今为止最准确的预报风暴季后期潜在飓风的新方法。该中心首席科学家马克•桑德斯告诉法新社说:“我们预计,海上风暴活动会极其剧烈,可能会超过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的预测……海上风暴可能达到创纪录的程度。”
飓风是美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在美国遭受的10次最严重的灾害中,8次由飓风造成。
桑德斯提供的数字显示,1950年到2004年间,风暴季对美国大陆造成的损失平均每年56亿美元。在这段时间里,有10年美国的损失为零,而在遭到飓风“安德鲁”侵袭的1992年风暴季,美国的损失则超过了440亿美元。
飓风在东亚地区被称做台风,它由水温高于27.2摄氏度的热带海洋上的大量雷暴发展而来。在轻风和适合的海洋条件下,这些暴风雨就会从海洋温暖表面的海水蒸腾中获取能量,转变成自我补充的旋风。
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克里•伊曼纽尔进行的研究认为,海洋温度非常小的上升也会显著“催生”这些现象。该研究表明,过去30年来,北大西洋风暴的持续时间和风速都大大提高,破坏力增大了一倍多。而在此期间,热带海洋的表面温度只上升了0.5摄氏度。这项研究支持一些气候学家提出的全球变明使风暴更具破坏力的预测。
(选自2005年8月9日《参考消息》)
小题1:下列对“飓风”这一概念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飓风是一种风速至少在每小时118公里的热带气旋。这种热带气旋在东亚地区称之为台风,而在西印度群岛和大西洋一带称为飓风。
B.飓风是由“有代号的风暴”发展衍变而成的。随着地球全球气候的变暖,飓风的破坏力将会大大增大,暴发的频率亦将加大,随时都可能暴发。
C.飓风可谓是沿海国家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就如美国所遭受的最严重的灾害就大都是由飓风造成的。
D.飓风是由水温高于27.2摄氏度的热带海洋上的大量雷暴发展而来的,在产生之中,可以从海洋温暖表面的海水蒸腾中获取能量。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热带风暴季节时间长达6个月,自每年的6月1日开始,11月30日结束。
B.大西洋西部地区自1851年有记录以来风暴和飓风的年平均数大概为10场左右。
C.美国科学家估计在2005年风暴季正式结束以前,还会产生11到14场飓风,但英国科学家却认为这是保守的预测。
D.美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就是飓风。应该说,美国应对风暴的袭击已经有足够的经验和技术,然而仍无法规避飓风带来的损失。
小题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截至2005年,有记录的爆发了强烈风暴和飓风的年份始于1851年,而其中重要年份爆发的有代号风暴都在20次左右。
B.英国本菲尔德•哈泽德研究中心是现今世界上最权威的预报强烈风暴和飓风的机构。它发明了迄今为止最准确的预报潜在飓风的新方法。
C.每一次飓风都给席卷的地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哪怕是在抗防风暴能力最强的美国亦无法避免。
D.全球变暖将使飓风更加肆虐,爆发的频率将更大,破坏力亦将增大,要控制飓风,解决气候变暖问题将作为重点课题出现。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举一反三
简答题(10分)
(1)有很多成语源自《三国演义》,请写出下面成语所涉及的人物。
1.乐不思蜀 (        )    2. 羽扇纶巾 (     )3.望梅止渴(          )   4.才高八斗(       )5.吴下阿蒙 (      )
(2)晴雯和袭人同是《红楼梦》中非常出色的艺术形象。请简要概括两人性格特征。(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藏根草
好一座颇有古堡风度的万佛阁,被人遗忘在大殿的背后,断了香火,受了冷落。
“瞧,那是什么!”
我们打从它的身边走过,倏然发现它那灰暗的阁壁上,飘出来一缕又一缕鲜鲜活活的生命亮色,宛若一群藏在阁楼里的少女抛洒下来的掩面绿纱,情怯怯地朝我们招摇。
是长春藤么?长春藤没有它这样的绰约;
是短牵牛么?牵牛花没有它那样的旖旎;
是灵芝牡丹?铁骨凌霄?飞燕草?金银花?让人认不出,更又猜不透;在这石头墙上,存不得雨水,见不到土壤,这柔弱的小草,是怎样活下来的?它的根又会藏到哪里?
守庙的老人来了。
他告诉我们,这些藏根的小草是首乌。
他告诉我们,这青山古刹,有个生生不息的“感应泉”,泉水流到哪儿,哪儿便可寻到首乌家庭的绿色庄园。它是人类的朋友。它是病魔的克星。它可以让白发人萌生一头乌亮的美发,它可以使失眠者做得成甜甜的美梦。
他还告诉我们,现在寻不到了。那些贪婪的采药人,寻求的是它生命的老根。它躲到哪里,人们便追到哪里,挖到哪里,它也只好收起根来,藏进这古堡似的石头缝里,扒不得这座万佛阁,休想再夺它的根……
有人说过,自然是伟大的一部书,“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请问藏根的小草,我的朋友,你在自然这部大书里,写下的是怎样的一笔?
还有那个被人遗忘了冷落了的万佛阁,你呢?
(摘自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
小题1:“藏根草”就是“首乌”,作者为何不直言其名?(4分)
                                                                             
 
                                                                             
小题2:本文主要写藏根草,却多次写到万佛阁,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5分)
                                                                               
 
                                                                             
 
                                                                             
小题3:作者问藏根的小草:“你在自然这部大书里,写下的是怎样的一笔?”请根据原文,推断概括小草所写下的“一笔”的具体内容。(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溯水而上
陈蔚文
风,雅,颂。
这几个汉字御风而行,溯水而来,伴着古老而宏大的优美钟声。那些在孟春之月,振木铎于阡陌田间采撷来的诗句是撞钟的器械,一下,一下,先帝的大殿,嫔妃的后宫,田野上空,鸟儿四散惊飞,纸页被钟声掀起。
那些神秘如卦文般的诗名,“丰年”“泮水”“良耠”“湛露”“鱼丽”“玄鸟”……多么美的词语啊!它的美因为失传更加凄丽。里面有庙宇的香火,有潺潺河水,有麦垛,有卑微的适足,有烛火般稍纵即逝的欢乐,还有哀伤。民歌一般的哀伤。
民歌一旦欢乐起来,是纵情天地的热烈。唢呐锣鼓响遍天地,天是大晴,地是大美,花是大红;而民歌一旦悲伤起来,也是彻骨的悲伤。是黑暗里你的手沾到了三更的寒露,整个人从肺腑哆嗦起来,冷的不只是你的身体,还有历史的骨头,你们都患着风湿。风湿,是断不了根的,尤其怕冷,怕绵延的寒气。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战乱与繁重的徭役中,一个征兵与一个国家淌血的伤口都在《采薇》“小雅”最后一章中裸露着。而他的思妇也正在家乡的柴牖边叹着,“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许多愤怒豪壮的劝战长篇也许抵不过这几句女人的幽幽叹息。
《诗经》,它是野地里生长的植物,是春天遗失的白袍,隶篆的诗句像蹄印一直铺到西周与春秋的柴扉前。柴扉推开是无限广袤:暮色苍茫,流水淙淙。剑声与古琴声飞旋,劳作声与低吟声交融,天地间充满大恸与大悟。
那些布衣乌鬓的女子,那些河水汤汤的情感……哀怨是《氓》与《邶风·古风》中的弃妇,坚贞是《柏舟》中女子,明丽是《溱洧》中在春天河旁嬉戏的男女,伤痛是《唐风·葛生》中亡人之妇。相思是《王风·采葛》还有《蒹葭》中望爱人不见的怅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银子般的月光打湿了花朵与等候者的衣襟,远远的地方传来瑟瑟古琴——现代人除了约在嘈杂的电影院,虚拟的网络,喧嚣车站或是“肯德基”“麦当劳”,又能到哪去守望爱情?
多情的《诗经》,哀伤的《诗经》,焰心一般冷与热的《诗经》!
在这个冬天的夜晚读《诗经》,读到一些没有膨胀的喜悦,一些没有矫饰的哀伤,一些没有虚浮的忠贞。
染着风霜的马车与木铎声趁夜色把这些诗句运送到我们跟前,我们在遥远先人的感情里又幽幽地活过一次,他们布衣上浓重的汗碱味让我们一下刺酸了鼻子。
不要说物质已多么奢侈,当时间沉淀了一切,我们终究渴望回到的不过是个水草丰美的地方,说一些朴素的话,获得一些朴素的感情。所有都像麦秸一般真挚。
一册《诗经》,一种血脉相连的痛,使这个普通的冬夜从近百个冬夜里脱颖而出。
不必洗手焚香,不必沐浴斋戒,《诗经》,它本来是铺陈的香火,是清静的素食。沿着《诗经》的水路溯流而上,如同被沿岸庙宇中缭绕的香烟之气深深地抚摸。
(选自《散文》2009年11月,有改动)
小题1:作者渴望回到《诗经》那个年代,“获得一些朴素的感情”,结合全文,“朴素的感情”指哪些感情?(5分)
小题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意。(6分)
(1)冷的不只是你的身体,还有历史的骨头,你们都患着风湿。(3分)
(2)许多愤怒豪壮的劝战长篇也许抵不过这几句女人的幽幽叹息。(3分)
小题3:文章在描述《诗经》所表达的不同感情后,说“现代人除了约在嘈杂的电影院,虚拟的网络,喧嚣车站或是‘肯德基’ ‘麦当劳’,又能到哪去守望爱情?”这样说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4:这篇散文在行文上主要采用了描述性的语言,运用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早在1884年,病毒发现之前,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就发明了狂犬疫苗。
狂犬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弹状病毒属。外形呈弹状,核衣壳呈螺旋对称,表面具有包膜,内有单链RNA,是引起狂犬病的病原体。
狂犬病毒具有两种主要抗原:一是病毒外膜上的糖蛋白抗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病毒具有神经毒性,并使体内产生中和抗体及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具有保护作用;另一种为内层的核蛋白抗原,可使体内产生补体结合抗体和沉淀素,无保护作用。
患者和患病动物体内所传染到的病毒,称为自然病毒或街毒,其特点是毒力强,但经过多次变异后成为固定毒,毒力降低,可以制做疫苗。
狂犬病毒不耐热,在50℃时一小时,100℃2分钟,即可灭活;对酸、碱、新洁尔灭、福尔马林等消毒药物敏感;70%酒精0.01%碘液和1%—2%的肥皂水亦能使病毒灭活。
狂犬病毒进入人体,沿周围传入神经而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因此头、颈部、上肢等处咬伤和创口面积大而深者发病机会多,狂犬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病动物的延脑、大脑皮层、小脑和脊髓中。唾液腺和唾液中也常含有大量病毒,人被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抓伤或经粘膜感染均可引起狂犬病,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通过呼吸道气溶胶传染。
感染者发病时呈高度兴奋状态,并伴有发热、头痛、恐怖不安、惊风怕声、肢体发麻、吞咽困难等症状,一旦喝水即引起严重痉挛,出现恐水现象,故又称恐水症,3—5日后,病人转入麻痹,昏迷状态,最后呼吸循环衰竭而死。
野生动物有可能长期隐匿该病毒,因此该病在全世界的野生动物中广泛流行,狐、狼、蝙蝠和其它野生食肉兽,则是自然界中传播本病的储毒宿主和自然疫源,在人口较为稠密的城镇,本病则主要来源于带病毒的犬、猫,成为人和家畜发生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
由于狂犬病毒产生的危害较为严重,因此应当做好防范工作,对犬、猫等宠物应严加管理,定期进行疫苗注射,人被狂犬咬伤,应立即清洗伤口,可用20%肥皂水、去垢剂、含胺化合物或清水充分洗涤,清洗后,尽快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
小题1:下列对狂犬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狐、獾、狼、蝙蝠和其它野生食肉动物,是自然界中传播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
B.在人口较为稠密的城镇,狂犬病则来源于与人生活在一起的被当作宠物的犬、猫。
C.在传染源的唾液腺和唾液中常含有大量病毒,人被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抓伤或经粘膜感染均可引起狂犬病。
D.在特定条件下,比如特别封闭的环境中,也可以通过呼吸道气溶胶传染。
小题2:下列叙述与原文符合的一项是(   )
A.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先发明了狂犬疫苗,而后在1884年有了狂犬病毒的出现,人才感染 了这种病毒。
B.狂犬病毒具有两种抗原,一种是病毒外膜上的糖蛋白抗原,另一种的为内层的核蛋白抗原,能使病毒具有神经毒性。
C.感染者发病时呈高度兴奋状态,并伴有发热、头痛、恐怖不安、怕风怕水、肢体发麻、吞咽困难等症状,一旦喝水就停不住,越喝越渴,故又名“恐水症”。
D.人被狂犬咬伤,应立即清洗伤口,可用20%肥皂水、去垢剂、含胺化合物或清水充分洗涤。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在很早以前就通过变异使狂犬病毒成为固定毒,制作成疫苗,因此不必对狂犬病有过多的防范。
B.由于狂犬病毒进入人体后沿周围传入神经而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上肢等处咬伤和创口面积大而深者发病的机会较多,因此其他的创口只要做简单的消毒处理即可。
C.野生动物长期隐匿该病毒,该病在全世界的野生动物中广泛流行,所以人离野生动物越远越好,最好不要接触它们。
D.人畜直接感染狂犬病毒3—5日后,会转入麻痹、昏迷状态,最后呼吸循环衰竭而死,因此狂犬病是致死率极高的传染病。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文学的社会承担和“底层写作”
近几年,关于文学已死的说法一直不绝于耳,这当然不是指文学作品数量的稀少,而强调的是在市场经济时代文学逐步从时代的中心位置滑落到社会的边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会公众的漠视。由于现代化的推进,产生了某种急功近利、浮躁、焦虑的情绪,使得文学本应珍视的东西逐步丧失了。
文学创作是作者根据心灵世界的需要将语言符号按照某种顺序联系起来,从而构建一个虚构的世界的过程,由于这个心灵世界所选用的材料来自现实世界,因此,文学世界与现实世界具有重要的关联。心灵世界必会被不可避免地涂抹上现实的色彩,更重要的,这个心灵世界的产品如何在现实的社会语境及具体的社会政治实践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其实就是文学对于现实世界的关注与承担。
20世纪后期,随着社会的转型,物质利益的追求和获取被极大程度地凸显出来,知识分子的勇于社会承担的热情开始消退,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精神也逐步被淡化。在这样背景下,以底层民众为表达核心的“底层写作”就出现了,作家们表现出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少见的批判激情,显现出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本应具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底层写作”将处于社会底层的“沉默者”集体推向前台,表达他们集体性的诉求,对实现社会和谐和公正发出苦苦的询唤,从而体现出文学可贵的社会承担。这样,“底层写作”对只拘囿于形式与“内心”,强调“物”和“欲”的迷恋以及炫耀的文学流弊产生了强有力的反拨,是对彰显白领趣味和生活等级的小资话语、中产阶级文学想象以及新贵文学的反动。 
必须要强调的是,文学的社会承担并不意味着要以文学审美特性的丧失为代价。“底层写作”的创作要想走得更远,就必须要协调好社会承担与文学审美二者的关系。
当进行“底层写作”的作家们凭借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竭力传达底层群众的声音,毅然选择了文学的社会承担时,如果他们能同时保持一种文学审美的创造与实践,那么,应该相信,“底层写作”的创作潮流将可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小题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创作就是作者根据心灵世界的需要而创建一个虚构的文学世界的过程,这个文学世界与现实世界有着重要的关联。
B.文学作品在现实的社会语境及具体的社会政治实践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其实就是文学对于现实世界的关注与承担。
C.作家们如果能保持文学审美的创造与实践,那么,“底层写作”的创作潮流必然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D.进行“底层写作”的作家们要有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才能竭力传达社会底层“沉默者”集体性的诉求。
小题2:根据文意,概括“文学已死”的原因。(6分)
答:                                  ▲                               
小题3:“底层文学”的“社会承担”有哪些具体表现?(6分)
答:                                  ▲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