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创建和谐校园应关注师生关系邓泽军创建和谐校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心师生的成长成才,体现教育园地对人的终极关怀。因此,师生关系的改善可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创建和谐校园应关注师生关系邓泽军创建和谐校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心师生的成长成才,体现教育园地对人的终极关怀。因此,师生关系的改善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创建和谐校园应关注师生关系
邓泽军
创建和谐校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心师生的成长成才,体现教育园地对人的终极关怀。因此,师生关系的改善可以作为创建和谐校园的突破口。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和引领文明的重要阵地,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者的培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校园的和谐对社会的和谐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在我国和谐社会的创建中举足轻重。因此,学校作为社会之精神领地,应努力建成和谐校园,并以此成为我国创建和谐社会的示范园地。
  和谐校园的创建最终应落实到师生的成才方面,和谐校园只是师生成才的手段,而师生成才是和谐校园的目的,师生的身心和谐和顺利成才应成为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因此,创建和谐校园要体现以人为本,就必须以师生成才为关键。为此,要充分体现“人本”教育与“和谐”教育的思想,努力创造有利于师生成才的校园人文环境,发挥校园人文内涵的教育功能;学校育人要以学生成才为中心,为学生的全面成才服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尊重人才、关心人才、聚集人才和重用人才。只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师生成才为关键,才能准确奏响和谐校园的旋律,以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创建和谐校园不仅要顺应创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而且要充分重视校园的和谐因素,注重人们利益关系的协调与默契,尤其要关注师生的成才愿望和要求。这种师生成才环境的改善,不仅是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巨大动力,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理想追求,重视和强化这一认识,极其有助于我国和谐校园的创建。
  积极创建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校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人文环境密切相关,并影响到师生的成长成才。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使师生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得到熏陶、营养和滋润,有助于愉悦师生的身心,活跃师生的思维,激发师生的灵感,完善师生的个性。因此,创建和谐校园,改善师生成才环境,必须从学校人文环境建设着手,唯此,师生在校园之中才会学习得用心、工作得顺心、相处得开心,这种良好的人文氛围无疑是和谐校园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努力完善有助于师生成才的校园制度文化。师生的成才环境的改善,离不开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它比较公正地调节着校园的利益关系和人际关系,确保校园处于协调、稳定、和谐、有序的理想状态,从而为师生成才提供了制度上的公平机制和助推作用。同时,用健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校园中的各种关系,可使校园生活有良好制度可循,这还有利于学校领导执政兴校能力的有效发挥,关系到学校和谐理念的倡导、和谐精神的培育、和谐环境的营造,在和谐校园的创建中作用突出。因此,完善校园制度文化关系到学校能否为师生的成长提供充分的条件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性举措。
师生要主动关心成才环境的改善。师生的成长成才与他们自身的能动性关系甚大,他们应主动关心成才环境的改善,尤其要发挥教师在师生成才环境改善上的突出作用。教师对学生成才环境改善作用突出,必须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尤其要关注教与学的和谐,这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核心环节。同时,教师对自身成才环境改善也起着重要作用,这需要教师切实摒弃文人相轻的陋习,打破不同学科的专业壁垒,形成互相学习、彼此合作、共同提高的良好环境。因此,应充分重视教师在改善师生成才环境中的突出作用,这也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关键要素。
(选自《光明日报》2008年05月09日)
小题1:下列不属于“学校应努力建成和谐校园,并成为我国创建和谐社会的示范园地”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学校作为培养人才和引领文明的重要阵地,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者的培养。
B.学校作为培养人才和引领文明的重要阵地, 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C.校园的和谐对社会的和谐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在我国和谐社会的创建中举足轻重。
D.创建和谐校园要体现以人为本,就必须以师生成才为关键。
小题2:下列不属于为了“创建和谐校园要体现以人为本,就必须以师生成才为关键”的做法的一项是                                                         (   )
A.充分体现“人本”教育与“和谐”教育的思想,努力创造有利于师生成才的校园人文环境,发挥校园人文内涵的教育功能。
B.学校育人要以学生成才为中心,为学生的全面成才服务。
C.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尊重人才、关心人才、聚集人才和重用人才。
D.和谐校园的创建最终应落实到师生的成才方面,和谐校园只是师生成才的手段。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
A.创建和谐校园不但要顺应创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而且要充分重视校园的和谐因素,注重人们利益关系的协调与默契,尤其要关注师生的成才愿望和要求。
B.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使师生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得到熏陶、营养和滋润,有助于愉悦师生的身心,活跃师生的思维,激发师生的灵感,完善师生的个性。
C.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能比较公正地调节着校园的利益关系和人际关系,确保校园处于协调、稳定、和谐、有序的理想状态,为师生成才提供了制度上的公平机制和助推作用。
D.教师对学生成才环境改善作用不太突出,关键是教育内容必须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尤其要关注教与学的和谐,这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核心环节。

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D
解析

小题1:该项不是“学校应努力建成和谐校园,并成为我国创建和谐社会的示范园地”的原因。
小题2:D项不属于为了“创建和谐校园要体现以人为本,就必须以师生成才为关键”的做法。
小题3:依据文章最后一段可知:“教师对学生成才环境改善作用突出。”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戏曲脸谱与传统文化
中国戏曲脸谱,是戏曲文化现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戏曲脸谱中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
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又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因此,道德化成为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在这浓重的道德化的文化氛围中生长的戏曲艺术当然也充满了道德化的色彩。儒家强调忠、孝、节、义,这在戏曲中有充分体现。戏曲的道德化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药人救世的教化功能等方面。戏曲脸谱着重表现人物性格、品德,寓褒贬,别善恶,充满着浓厚的道德评价色彩,这正是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内容在戏曲脸谱中的体现。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对戏曲脸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共识,如脸谱色彩的红表忠勇、黑表刚直、白表奸邪、蓝表威猛、黄表阴狠、绿表强悍、紫表耿介等。
戏曲在综合诸多传统艺术成果的同时,也受到诸多传统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戏曲脸谱的审美意识同样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的影响。
脸谱的勾画创作和中国书法的书写创作有相似之处。书法是从一撇一捺的文字书写中产生的艺术形式,脸谱则是从一勾一抹的人物化妆中产生的艺术形式,两者在创作程序上都表现出很强的程式化特征,正所谓无法不成谱。两者在用笔方式上也有相似之处,都讲究线条流畅而有力度,节奏鲜明而神采飞扬。
脸谱的审美意识受到中国画美学思想的重大影响。如中国画中“重神似”而“轻形似”的美学思想,就被运用到戏曲脸谱中,脸谱中的“离形”、“取形”、“传神”,就是中国画中“遗貌取神”的“重神似”的美学思想的体现。脸谱的构图章法也与中国画一样,讲究疏密、插穿、避让、虚实、匀衡等。脸谱的勾画笔法也与中国画笔法相通,轻重缓急、顿挫有致。总之,脸谱的创作与中国画创作一样,有谱有法。
戏曲产生于民间,戏曲文化与民间美术有着更紧密的联系。民间美术中的木版年画、窗花剪纸、纸扎糖塑、服饰刺绣、泥人、葫芦雕刻、建筑彩绘和雕刻等,都有戏曲人物形象,其中戏曲脸谱艺术也是其经常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
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脸谱,与戏曲舞台上的脸谱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有时也有与戏台上不尽相同的脸谱图案,这既是民间美术中感情的自由发挥的结果,又是对戏曲理解基础上的再创造的结果。不一定合科学规范,但却能传神写意。这样一来,脸谱与民间美术的关系就是相辅相成的了。脸谱给民间美术提供了大量素材;民间美术又给脸谱提供了可供吸取的丰富营养,而且民间美术为脸谱乃至整个戏曲艺术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使戏曲人物形象(包括脸谱)深入到百姓生活的许多方面。
小题1:下列对“戏曲脸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曲脸谱注重表现人物性格、品德,寄寓褒贬,区别善恶,折射出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观念。
B.戏曲脸谱在用笔方式上讲究线条流畅而有力度,节奏鲜明,审美意识上明显受到书法的影响。
C.戏曲脸谱表现的题材有民间美术中的木版年画、窗花剪纸、纸扎糖塑、服饰刺绣、泥人、葫芦雕刻等等。
D.戏曲脸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因而具有浓厚的道德化倾向。
小题2:本文的作者认为戏曲脸谱的审美意识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的影响,以下说法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脸谱艺术是从一勾一抹的人物化妆中产生的,在创作程序上与书法一样表现出程式化特征。
B.“离形”、“取形”、“传神”,是中国画“遗貌取神”的美学思想在脸谱艺术中的集中体现。
C.中国画讲究疏密、插穿、避让、虚实、匀衡等,戏曲脸谱的构图章法与中国传统绘画相通。
D.戏曲文化与民间美术有着紧密的联系,戏曲脸谱艺术经常表现在民间美术中的人物形象上。
小题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法是从一撇一捺的文字书写中产生的艺术形式,脸谱也是如此,由此可知,脸谱的创作与中国画创作一样,有谱有法。
B.戏曲艺术是在浓重的道德化的文化氛围中生长起来的,儒家强调的忠、孝、节、义,自然在戏曲中也有充分体现。
C.因为感情的自由发挥和对戏曲理解基础上的再创造的要求不同,因而,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脸谱,与戏台上有不尽相同的脸谱图案。
D.戏曲脸谱是在综合了中国古代各种艺术形式诸如京剧、书法、中国画、民间美术等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传统艺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题画诗,是紧紧围绕着某幅特定的绘画作品而创作的诗。它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家的独创,在繁花锦簇的诗歌园地中独放异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中国古代无数天才的文学艺术家们,将诗以高超的书法题写在画幅上,再加之以精工的印章,与绘画形成完美的艺术形象,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所没有的。
由于绘画题材丰富多彩,多种多样,题画诗的内容也极为广博纷繁,或咏写花草树木,或咏写山水田园,或咏写鸟兽虫鱼,或咏写人事季候,或咏写纸笔楼阁,等等,但就其思想倾向而言,大约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生动形象地再现画面的形象,深刻地开掘出画面的底层意蕴,描写出画面应该具有而又画不出的诗意,即所谓“画之不足,题以发之”。这样的题画诗,不仅是“画中之画”,而且更具有“画外之意”了。如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诗不仅生动地再现了画面上的景象,而且还写出了画外意,丰富了原画的意境。一、三两句描写画面的实景,但第二句说春天江水之暖是鸭子最先知道的,第四句说正当蒌蒿芦芽生长之时,美味的河豚鱼在长江中逆流而上了,这是画面上没有的,也是任何高明画师画不出来的,但苏轼却凭借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写出来了,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春意和生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真可谓是“画之不足,题以发之”的妙诗。
二类是借观看绘画赞美高洁的品格,抒写人生的感悟,表达艺术体验和对文学艺术的真知灼见。如果说上一类诗基本上属于题中应有之意,这一类诗则是借题发议,借题发挥。如元代王冕《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后二句借墨梅抒情。这既是咏梅、赞梅,更是诗人高尚人格和美好情操的真实写照。这发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感染着、启迪着每一个读者。
三类是借题画怀古伤今,讽刺黑暗腐朽的封建统治,抨击浇簿的世风,抒发对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深忧。如果说第二类作品的借题发挥,尚属于作者自身范围的话,此类则又扩大到社会现实,具有更深广的思想内容。如黄庭坚《题竹石牧牛》:“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这首诗的牛砺角牛斗是有深刻寓意的。北宋后期,党争激烈,两派互相倾轧,而黄庭坚则主张削除党争,两派共理国政。对于党争,他感到痛心和不安,便借着这幅画抒写出来。诗中的牛砺角和牛争斗,即是象征统治阶级的党争,寓意是颇深刻的。
(选自高霞《中国古代题画诗简论》,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于“题画诗”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画诗是紧紧围绕着某幅特定的绘画作品而创作的诗,是中外诗歌史上非常独特的诗歌创作形式。
B.题画诗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家的独创,在繁花锦簇的诗歌园地中独放异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C.题画诗是指诗人根据一幅画写一首诗,再加之以印章,与绘画相得益彰,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
D.题画诗的内容丰富,咏写的对象有以下种类:花草树木、山水田园、鸟兽虫鱼、人事季候、纸笔楼阁。
小题2:下列对《惠崇春江晚景》这首题画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生动形象地再现画面的形象,深刻地开掘出画面的底层意蕴,描写出画面应该具有而又画不出的诗意。
B.这首诗,不仅是“画中之画”,而且更具有“画外之意”,达到了“画之不足,题以发之”的效果。
C.诗的一、三两句描写了生活的实景,生动传神,栩栩如生,整个画面充满了春意和生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诗的二、四句是苏轼的联想和想象,极富创造力,这是画面上没有的,也是任何高明画师画不出来的。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借观看绘画赞美高洁的品格,抒写人生的感悟,表达艺术体验和对文学艺术的真知灼见的题画诗侧重点在于借题发议,借题发挥。
B.借题画怀古伤今的题画诗将诗作内容扩大到社会现实,超出了作者自身范围,具有更深广的思想内容。
C.“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既是咏梅、赞梅,更是王冕高尚人格和美好情操的真实写照。
D.“牛砺角”“牛斗”是北宋后期党争激烈两派互相倾轧的真实写照,抒发了黄庭坚对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深忧。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史学更需想象力  罗志田
史学勿需想象力的看法素为非史学者所相信。钱锺书曾说:“历史考据只扣住表面的迹象,这正是它的克己的美德,要不然它就丧失了谨严,算不得考据;或者变成不安本分、遇事生风的考据,所谓穿凿附会。”在他看来,“文学创作可以深挖事物的隐藏的本质,曲传人物的未吐露的心理”,这是“它的艺术的责任”。简言之,“考订只断定已然,而艺术可以想象当然和测度所以然。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说诗歌、小说、戏剧比史书来得高明”。钱先生是读集部书的大家,今日也有人在发掘其史学方法。然而集部书中毕竟“文学”成分多些,曲传人物“未吐露的心理”,尤为钱先生最所擅长。
说史学勿需想象力的人认为,史学是一门实证的学问,凡事能证实即可。不过,实证的基础是史料,而实际遗留下来的史料,可能不过是原初材料的千百万分之一。古代史不用说,研究近现代史的人,常觉史料繁多。然而真到了论证具体问题时,立刻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之感。盖史料不足是任何史家始终面临的常态,有此不足之感,则立言或能不失分寸;那些每觉史料充足而勇于立言者,除表明自身的胆大敢言外,也婉转道出其尚未入流的消息。
明确了史料不足是常态,就需要重新思考史学之所能了。根据史料以实证的方式“考定已然”,恐怕只是史学的第一步。孔子曾说:夏殷之礼,吾能言之,杞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这里所谓“征”,一般的解释就是以史料证实之意。但不足以证实的,也还能有所“言”。这一点至关紧要,可惜过去的人不够重视。所谓“多闻阙疑,慎言其余”,是慎言,而非不言。
胡适就说:“历史家需要有两种必不可少的能力:一是精密的功力,一是高远的想象力。”前者用以“严格的评判史料”,近于科学;后者则偏于艺术。正因“史料总不会齐全的,往往有一段,无一段”。那没有史料的一段空缺,就“靠史家的想象力来填补”。有时“史料所含的意义往往不显露,这时候也须靠史家的想象力来解释”。
最重要的是,不能因为史无明文,便以为实无其事。作曲者可以于无声处表意,画家可以不着笔墨而传神,史家亦然。若因史料的空缺而主动“湮没”一段历史,历史就真正被割断了。后人了解历史必须依靠史料,但不意味着存留的史料就是过去的全部历史。用近代史学家蒙思明的话说:高明的史家,“不仅能够根据史料知道历史,更能由有史料留存部分的历史去知道那无史料留存部分的历史”。
(选自2009年12月10日《南方周末》,有删节)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史学最需要想象力”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史学是一门实证的学问,史家要能根据史料以实证的方式“考定已然”。
B.史料不足是常态,没有史料的一段空缺,就要靠史家的想象力来填补。
C.史家如果因史料的空缺而主动“湮没”一段历史,就会真正割断历史。
D.史家要能根据有史料留存部分的历史去知道那无史料留存部分的历史。
2.本文以人物史学观点为论据见长。下面关于文中几种观点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钱锺书认为,“文学创作可以深挖事物的隐藏的本质,曲传人物的未吐露的心理”,借此来批判史学的功能,进而否定了史学的价值。
B.孔子根据杞宋的历史难以充分证实对夏殷礼俗的理解,故虽能言而不敢轻言。作者据此倡导史家要如孔子那样无征不言,言必有据。
C.胡适强调史家须具备两种能力,但更加推崇“高远的想象力”。因为,“史料总不会齐全的,往往有一段,无一段”,需要想象补充。
D.蒙思明提倡“由有史料留存部分的历史去知道那无史料留存部分的历史”,其目的并非要还原历史的原貌,而是更好地探寻历史规律。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曲者可以于无声处表意,画家可以不着笔墨而传神,史家也可以任意想象。
B.史料不足是任何史学家始终面临的常态,因此,史学家要勇于根据史料立言。
C.研究近现代史的人,常有被史料没顶之感,所以就不需要根据史料进行想象。
D.“史学之所能”既指“考定已然”,又指史家靠想象力去填补没有史料的空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3题
约瑟夫·康拉德
[英]伍尔夫
读者翻开康拉德的小说,必定和海伦照镜子时的感觉相同,她注视镜中的倩影就会明白:不论她怎么办,在任何情况下她都不可能被当作一位平凡的妇女。康拉德具有如此的天赋,他使自己受到这样的训练,他又是如此地受惠于一种奇特的语言,它的特殊魅力在于它的拉丁素质而不在于它的撒克逊品质,因此,他的文字似乎不可能有一点拙陋的或无意义的败
笔。他的情人——他的风格——在静止状态有时候有点儿令人昏昏欲睡。但是,让我们去和她攀谈吧,那么她就会风度翩翩地向我们逼近过来,带着多么动人的色彩、胜利的喜悦和威严!然而,这一点尚可争议:如果他在创作那些他不得不写的作品之时不是像这样不断地关心它们的外观,康拉德可能会既赢得高度声誉又受到大众欢迎。它们阻滞了、妨碍了、分散了艺术效果,他的评论家们指着那些著名的段落说道;而且把它们从上下文中抽取出来,和其他攀折下来的英国散丈之花一起展览,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他们抱怨道:他是自我意识的、呆板的、雕琢的,对他说来,他自己的声音比人类在痛苦中呼喊更为亲切。这种批评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而且像乐队演奏《费加罗》时聋子们的评论一样,令人难以反驳。他们看见
了那个交响乐队;他们听到从远处传来一阵凄凉模糊的摩擦声;他们自己的评论被打断了,于是他们很自然地得出结论:要是那五十位提琴手去敲石铺路而不是在这儿摩擦莫扎特的乐曲,他们可以更好地为人生的目的服务。
美教导着我们,美是一位训导者。既然美的教诲和她的声音是不可分离的,那么对于那些听不到她声音的人们,我们又如何能使他们信服呢?
去阅读康拉德的作品吧,不要浅尝辄止而是整批地阅读,虽然从表面上看来,康拉德所关心的只是向我们显示大海的夜色之荚,谁要是在那相当呆板而低沉的音乐中听不出它的意蕴、它的骄傲、它的广阔而不可改变的完整,感觉不到善比恶更好,而忠诚、正直和勇气正是善的表现,那么他一定是真的没有把握住康拉德文字的意义。然而,要从这些作品的成分中捕捉这样的信息,可是件棘手的工作。放在我们的小碟子里滤干了,离开了语言的神秘和魔力,它们就丧失了兴奋和刺激的力量,丧失了作为康拉德散文的一种持久品质的极其猛烈的力量。
因为,正是依靠他身上某种激烈的气质,领袖和船长的气质,康拉德抓住了青少年的心。直到他写出《诺斯特罗莫》为止,年轻的读者们敏捷地觉察到他的人物基本上是朴实而英勇的,不论他们的思想多么微妙,他们的创造者的手法多么迂回曲折。他们是习惯于孤独寂寞的海员,他们与大自然发生冲突,但与人和睦相处。大自然是他们的敌手;正是她激发了荣
誉、豪爽、忠诚等男子汉特有的品质;也正是她,在隐蔽的海湾中把深奥莫测、严肃稳重的美丽姑娘培育为成年妇女。首先,正是大自然造就了惠莱船长和老辛格顿那样乖戾执拗、饱经风霜的人物,他们是朦胧暧昧的,但在他们的朦胧暧昧之中闪烁着灿烂光芒,对康拉德说来,他们是我们种族的尖子。
这就是他的早期作品《吉姆爷》《台风》《“水仙号”上的黑水手》和《青春》中的人物;而这些书,不论风尚如何变迁,它们在我们的经典作品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康拉德是英国现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但是本文并没有直接介绍和评价康拉德,而是通过评述康拉德早期作品的艺术特点与地位,高度肯定康拉德的创作才华和创作思想。
B.本文首先从读者阅读康拉德小说的第一感觉人手,指出其作品形式与语言上的鲜明个性,从而引出争议,点出其文体上的弱点;然后在评析某些评论家的批评意见后,自然转入对康拉德作品杰出的艺术魅力的评论和赞誉。整个评述自然有序,逐层深入。
C.“这种批评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而且像乐队演奏《费加罗》时聋子们的评论一样,令人难以反驳。”作者用聋子评论乐队演奏莫扎特乐曲作类比,形象地概括了某些评论家指出的康拉德作品的弱点:华丽的表现形式阻滞了、妨碍了、分散了作品的艺术效果。而且这种批评是难以反驳的。
D.作者认为,康拉德的早期作品在经典作品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真正欣赏和体会康拉德作品的魅力和气质,需要去认真阅读作品,与作品攀谈,并且是整批地阅读他的作品而不是浅尝辄止。
2.在创作《诺斯特罗莫》之前,康拉德笔下大多是什么样的人物?是什么造就了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3.根据你对文意的体会,你认为伍尔夫接下来会讨论什么问题?为什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享受辽阔
杜祥琬
吉普车飞驰在戈滩上。
举目四望,大漠无际。波纹形的沙丘起伏着,簇簇骆驼草点缀其间,是一幅壮阔的画卷。眼睛望不到这道路的尽头,目光测不出这戈壁的宽度,极目之处是天地相连的朦胧边界,真是“不到戈壁不知中国之大”。车内播放着大西北豪放而深情的民族乐曲。悠扬而大气,更令人心潮起伏,思绪之飞扬。这世上还有什么比戈壁更辽阔?是无边的草原,还是浩瀚的大海?
如果就空间尺度而言,更为辽阔的当属太空。宇航员们从戈壁滩起飞,直上云霄,他们在那里鸟瞰地球村,仰望深空,亿万颗心分享着他们的感受。人们赞叹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称颂为探索未知的不吝付出和奉献精神。可是,宇航员才飞了多高呢?只有几百公里,用宇宙的尺子来衡量,那真是一丁点!即使登上月球,也才跑到38万公里的高度,那只是一个光秒的距离,还在地球“郊区“的范围里。人类向金星、火星、木星乃至冥王星成功地发射探测器,是宇航史上一曲曲动人的凯歌。不过,他们走的也只有若干光时的距离,还没有跑出太阳系呢!银河系里有多少颗太阳这样的恒星,银河系外又有多少未知的存在?暗物质、暗能量、反物质……谜团如何解破?遐想诱人,无边无际……
如果就时间尺度而言,最辽阔的莫过于历史。人类一代代经历了多少个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历史变革!有原始和质朴,有灾难和战争,有奴役和反抗,有丑陋和邪恶,有美丽和善良,有建设和创造,有文明和进步,有和平和幸福……历史的天空像漫长的画卷和诗篇,留下了无数的感叹和教益。但在自然历史的长河中,全部的人类历史也只是短短的一瞬,人类还太年轻!生命源于何时?尚无明确答案;宇宙从何而来?更是探索中的课题。我们生活在时间之中,却不明时间的源头和起点。人类对一个世纪以后的一切,都难以给出准确的预测,更不明白人类、地球和宇宙遥远的未来。这个有趣的探索,则是“未来学”的使命。我们今天看到的是一个不明始点和终点的时间轴,是一部没有开篇和结尾的史书!
然而,宇宙之大、历史之长皆可包容在人的心田和脑海之中,最辽阔的还是人类的思维的胸怀!思想家和科学家的思维可超越已知的时空,幻想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未知,怀着对真理的执著追求,进行不倦的探索——无论成功和失败,都是饶有兴味的享受。人
们的胸怀因饱受磨难而深沉,因俯视人生而超脱,在平凡中升华着高尚。善良的心灵,怀着对亲人、朋友、老幼和弱者的深情,能作出无条件的奉献和牺牲。进步人类的胸怀,能接纳多元的文化,创造出无尺度而高价值的精神产品,演奏出一部部雄浑的协奏曲,不断把文明推向新的高度。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茅盾也曾说:“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真是所见略同。这里有时空结合在一起的多彩的存在,于有限中充满无限,和谐着激情和理性,丰富着深邃和崇高。
一阵颠簸,使思绪又回到面前的戈壁世界。正是这里,可以使人同时感受到大自然和人文的辽阔。这广袤无垠的戈壁荒漠,为一批批为国奋斗的人们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穿军装和不穿军装的几代人,隐姓埋名,历尽艰辛,在曲折磨砺中成熟,却也享受着一次次成功给予的无可比拟的激动和兴奋。为民族的兴盛和老百姓扬眉吐气,做成一点有用的事。这种精神享受是无可替代的。在他们眼里,和一番大事业密不可分的戈壁滩不仅辽阔,更美丽得令人心醉。在他们的耳中,不仅回响着醉人的欢呼,而且鸣奏只有内心才能感受的动人乐章——一种民族振兴的弦外之音。
也许他们清苦,也许他们平凡,但崇高的事业使他们心田丰美,心胸辽阔。
辽阔源于超脱自我。辽阔是至高的享受!
(选自2007年4月23日《光明日报》)
1.作者享受的“辽阔”是从哪几个角度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答:                                                                           
2.本文题为“享受辽阔”,怎样理解“享受”二字呢?
答:                                                                           
3.下列为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着力描述戈壁滩的无边无际,突出其壮阔,目的在于引出“辽阔”这一话题。
B.第3段中,“宇航员才飞了多高呢?”但“亿万颗心”却分享着他们的感受,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人类是多么地无知和易于满足。
C.第5段说“人们的胸怀因饱受磨难而深沉,因俯视人生而超脱”,文章最后一段又说“辽阔源于超脱自我。辽阔是至高的享受!”因此,要享受辽阔,必定要饱受磨难。
D.文章引用雨果、茅盾的言论,既论证了“最辽阔的还是人类的思维和胸怀”,增强说服力,又增添了文章的人文气息。
E.文章以辽阔的戈壁滩为切入点,以歌颂甘守寂寞、历尽艰辛、心胸辽阔的航天人为落脚点,逐层推进,揭示了辽阔的真正内涵。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