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中国有没有哲学?西学东渐以来,就断断续续有这方面的争论。回答首先得看我们把哲学理解为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考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国有没有哲学?西学东渐以来,就断断续续有这方面的争论。回答首先得看我们把哲学理解为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考抑或理解为讲道理的科学。中国人当然一直有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但我愿意把这称作思想或思辨;若坚持把这叫作“哲学”,就没什么要争论的,因为所有民族当然都有哲学。如果这里真有个争论点的话,我认为是在争论中国是否发展出了讲道理的科学。 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科学。然而,中国人很早就记录了行星位置的变化,很早就对日食月食或无数其他现象提出了“科学的解释”,那么,怎能说中国人没有科学呢?说中国没有科学,显然是说没有发展出牛顿、伽利略那样的近代科学体系,而不是说中国人从来只有迷信,没有客观可靠的知识。沿着这样的思路来想,我的大致看法是这样的:从孔子以后到魏晋,中国曾有一段哲学的繁荣。孔子讲了好多重要而深刻的道理,但我不认为孔子建立了一门讲道理的科学。孔子讲了一套道理,墨子讲了一套道理,都是事关华夏文明何去何从的要紧道理,于是大家来琢磨哪套道理是真道理,怎样就成道理怎样就不成道理。在这种环境里发展出了哲学,典型的像庄子、老子、孟子、后期墨家、荀子,一直到魏晋玄学的辩名析理。魏晋之后,哲学渐渐衰微。后来有道学理学,听起来像是讲道理的科学,实际上不大关心科学。 我知道中国在魏晋以后没什么哲学这个结论大有商量的余地,但这里不再详述,倒是想提出几点容易引起误解之处。第一点,认识需系统到何种程度才宜称为“科学”,原无先天的标准,对讲道理的艺术进行了一些反省,是不是在进行哲学思考?进行了哲学思考,是不是就有了哲学?心里记着这一类问题有助于避免流入字面之争。第二,说中国没有哲学,不等于说中国人不讲道理,也不意味着中国人讲道理讲得不好,讲得不够艺术。没有哲学,单单是说没有形成讲道理的科学。第三,没有哲学,不见得是个缺陷。 ——选自陈嘉映《哲学是什么》,有删节 2001年9月,德里达教授应邀来沪,在餐桌上,德里达随口说了一句他对中国哲学的感想:“中国有思想,但没有哲学。” 中国究竟有没有哲学?德里达似乎不是个中国通,他对中国哲学史的印象还没有逾越孔子的那本畅销书小册子———《论语》。在中国历史上,断章式的语录体的确很受欢迎,禅宗和尚、朱熹、熊十力、***,简短的格言、思辩笔记与豪情万丈的革命话语并存于语录这种文体之中,与罗兰·巴特的解构主义文本遥相呼应,构成了一个东方的解构主义谱系。 在我看来,德里达是在刻意地以偏概全,以孔子来抹***《老子》和《墨子》的存在价值。逻辑的缺失确实使中国人的文本和思维方式显得跳跃性很强,但这并不表示中国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就逊色于西方同仁。《公孙龙子》中的形式逻辑使那些将芝诺悖论孤立起来的企图化为泡影,而《老子》是一部环环相扣、逻辑相当严密的哲学著作,它几乎就为整个中国哲学史奠定了基调:有与无、名与实,以及作为最高存在的不可言说之“道”在魏晋南北朝的清谈之风中被发扬光大了。 王元化先生将佛教因明学归入一种外来文化,不可不辩。就像将佛学排斥出中国传统的殿堂之外,将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传统完美融合的因明学仅仅视为舶来品似乎也失之偏颇。假设没有一种源远流长的地下暗流(比如佛教体系内的言传身教),因明学在近现代的最后一次回响造就了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哲学巨著之一———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几乎就是不可想像的。 与西方的哲学体系比较起来,中国哲学史也许看上去会显得单薄,但它的分量绝不会轻于任何一个西方文明古国,这也是不得不辩的。 ——摘自《东方早报》(文 河西) 7、不属于第一段中“容易引起误解之处”的内容的一项是( ) A、认识需系统到何种程度才宜称为“科学”,原无先天的标准,对讲道理的艺术进行了一些反省,是不是在进行哲学思考?进行了哲学思考,是不是就有了哲学? B、说中国没有哲学,不等于说中国人不讲道理,也不意味着中国人讲道理讲得不好,讲得不够艺术。没有哲学,单单是说没有形成讲道理的科学。 C、与西方的哲学体系比较起来,中国哲学史也许看上去会显得单薄,但它的分量绝不会轻于任何一个西方文明古国,这也是不得不辩的。 D、没有哲学,不见得是个缺陷。 8、下列属于陈嘉映对中国哲学有关问题的理解的一项是( ) A、哲学就是对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考。 B、中国人很早就拥有许多客观可靠的知识,中国各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哲学。 C、孔子始终未能建立自己学说的科学体系,所以他的学说并不能称之为哲学。 D、从科学的角度而言,作者倾向于认为中国在魏晋以后没有哲学。 9、根据两篇文章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陈嘉映和河西都认为老子、墨子、魏晋玄学涉及的思想属于哲学范畴。 B、孔子是思想家,但不是哲学家,陈嘉映和河西对此见解相同。 C、陈嘉映说的道理讲得好不好的问题其实就是河西所说的逻辑思维能力强不强的问题。 D、对中国有没有哲学的问题,陈嘉映和河西的见解是一致的。 |
答案
7、C 8.C 9.A |
解析
7、C(该项是说应该辨明中国哲学史的厚薄,而非是否“容易引起误解之处”,属于答非所问。) 8.C(A、说的不仅仅是中国哲学的概念;B、“中国各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哲学”原文无依据;D、“中国在魏晋以后没有哲学”属于以偏概全。) 9.A(二人的观点不一致) |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君士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象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象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______,以便刺激;在北平,______。 ⒒依次在横线上填上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瀑布与大潮是必要的有丁冬的清泉就够了 | B.摇滚与爵士是必要的有柔曼的圆舞曲就够了 | C.咖啡与酒是必要的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 D.辣椒与葱是必要的有嫩嫩的豆腐脑就够了 | 12.为什么作者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但是“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3分) 13.这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北平怎样的特点?(4分) |
请简述《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
简要分析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桑提亚哥的精神内涵。 答:《老人与海》塑造的桑提亚哥是一个典型的硬汉形象:他坚强刚毅,勇敢正直,精力充沛,面对痛苦和死亡无所畏惧,在同严酷的生活进行殊死搏斗时从来不丧失人的尊严和勇气,表现出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它表现的是人面对厄运和暴力激发出的肉体和精神的力量,以及在失败面前的勇气和风度。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