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唐诗反映了唐人丰富的精神生活。从东汉未经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统一以前,长期分裂动荡,中国境内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江南地区的开发,中原文化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唐诗反映了唐人丰富的精神生活。从东汉未经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统一以前,长期分裂动荡,中国境内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江南地区的开发,中原文化和长江流域文化的融合,各民族间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使唐人的精神生活展开在一个较之秦汉时期内涵要繁富得多的背景之上。唐帝国经济的繁荣,国力的上升,文化的昌盛,对儒释道三教以及各学派采取兼包并容的政策,这一切又使唐人的精神生活处在相对自由活跃的状态,可以多方面吸取,自由发展,因而唐人精神活动的天地是广阔的,精神生活内容空前丰富。 唐代是一个健康的、富有活力的时代,特别是唐前期,主导面是积极向上的。唐诗则反映了唐代人的总体风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的事功精神,“济苍生,安黎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崇高理想,“登高丘,望远海”、“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的广阔胸襟,“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的豪气与热情,这些,作为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主调,在唐诗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唐诗中李白式的对权贵的蔑视和傲岸,杜甫式的对国家和人民的忧念,王维、孟浩然式的希企隐逸、爱好自然,岑参、高适式的负气横行、向往边疆,乃至像“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那种旅食京华的辛酸,“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那种游子恋母心情,“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那种告老回乡的感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那种科场获胜后的狂态.“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那种新婚的羞涩,“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那种宫女失宠的哀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种苦恋,“心将流水同清净,身与浮云无是非”那种宗教情绪,无不一一呈露,情态毕肖。 (摘自余恕诚著《唐诗风貌》) 小题1:对唐诗繁荣的社会基础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唐诗的繁荣是因为唐代对儒释道三教以及各学派采取的兼包并容的政策。 | B.唐诗的繁荣是因为唐代政治统一、民族融合、经济繁荣、国力上升、文化昌盛。 | C.唐诗的繁荣是因为唐人的精神生活天地广阔、内容丰富。 | D.唐诗的繁荣是因为唐人的精神文化内涵繁富和精神生活、自由活跃。 | 小题2:对唐诗总体风貌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事功精神、崇高理想、广阔胸怀、热情豪气。 | B.重视事功、富有理想、胸怀开阔、热情豪迈。 | C.积极勇敢、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热情奔放。 | D.积极主导、健康主调、自由活跃、热情奔放。 | 小题3:根据你自己对所读唐诗的体会,结合本文的观点,你认为以下推导不恰当的一项是( )A.唐诗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关怀现实、参与政治的热情。 | B.唐代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唐人的诗句就较少伪饰和拘束。 | C.唐诗既继承了古体诗,又创造了律诗和绝句,从而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 | D.唐诗对儒释道三教的兼容与吸收,使得后代诗歌非常富有哲理的意味。 |
|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
解析
小题1:不是社会基础的内容及其表现。 小题2:主要体现在第二自然段,可以归纳出其特点。 小题3:盲目拔高,胡乱推测。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女书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符号系统。女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字载体,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彰显着瑶族女性的精神魅力。女书可以说是当时瑶族女性心理需求的一面镜子。 就女书而言,它产生和流行于湖南省江永县上江圩乡。江永是瑶族集结地。从地理环境看,女书所流行的地区极为闭塞,交通极为不便,千百年来与外界沟通只有一条南北官道。这里历来重农耕、轻商贾,属自给自足的封闭式山区小农经济,较少与外界有社交往来。女人多数从小裹脚,主要持家和做女红,不得与除父亲兄弟之外的男人接触,一生之中不能随意参与男性社会的活动。江永虽地处偏僻,却深受汉文化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女性地位低下,无法进学堂,不能识字学画,无法作诗撰文。狭小的生活空间和单调的生活形式无疑压制着女性情感,使女性内心处于一种强烈的不平衡状态。可以说,正是这样的挫折情景激发起了当地女性创作女书的定向行为。 当然,相对于中原地区妇女,江永瑶族女性还是比较自由的,她们有专属自己的节日和活动。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当地女性需要交流、需要沟通、需要表达,女性群体表现出了对交流媒介的更强烈期望。可她们无权进学堂识字,男人们又不会教女人学字。尽管汉字随处可见,随手可持,女性却无人能识,无人能写。对文字的需要是当地女性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存条件的一种稳定要求,为她们从内部不平衡状态转向内部平衡状态提供了强大驱力,是女书产生的基本动力。瑶族的文化习俗特色及广泛使用的汉字等又为女性创造女书提供了外部条件。 尤其重要的是,江永瑶族原本由母系氏族社会演化而来,女性骨子里有着平等、改变和引导的力量。她们认识到客观现实不可能满足自身使用文字的需要,于是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长期对汉字和本地语言的摸索、分析中,不断发现、总结、创造。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产生了。韦庆媛从社会学角度指出,女书是江永女性对汉字反叛心理的表现。其实,从更深远的意义说,女书是对男性社会的反叛,是女性试图控制生活、进入社会的愿望象征。 在女书流传地区,许多瑶族女性以女书为媒介,写结交老同书,给老同写信,表达对老同的情义,并写成书存在身边,伴随终生。女书也成为女性之间交往的信物。她们得心应手地运用女书,进行社交活动,以达到以书会友、以书结盟的目标。女书是一种黏合剂,使瑶族女性的交往在老同这种民间社团里超越了时空,得以升华。她们在用女书构建的精神王国里,相互关怀、爱护、尊重,惺惺相惜,表达伤感、悲痛、绝望和欢乐、高兴、愉悦等。女书,让处于孤独、焦虑中的女性找到了需求的满足和心理的归属。而且,在女书流传的地区,谁的女书学得多、写得好,谁就能结交更多的朋友,就能得到朋友更多的尊敬,女书成为女性获得尊重的资本。可以说,女书的出现给当时的女性提供了一处身体、心理、精神得以屏护的安全场所,一处可以表达、宣泄情绪情感的自由空间,一处能获得他人关心、爱护、尊重的理想园地。 节选自《女书:瑶族女性心理需求的一面镜子》 小题1:下列对“女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女书是产生和流行于湖南省江永县上江圩乡瑶族集结地区的专属于女性的特殊文字载体。 | B.女书是瑶族女性在长期对汉字和本地语言的摸索、分析中,不断发现、总结、创造出来的女性文字符号系统。 | C.女书体现了女性对男性社会的反叛,象征着女性试图控制自己的生活,进入主流社会的愿望。 | D.在女书流传地区,女书是女性的重要交际媒介,也是构建她们精神世界的重要工具。 | 小题2:下列对“女书可以说是当时瑶族女性心理需求的一面镜子”这句话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江永地区狭小的生活空间和单调的生活形式压制着女性情感,使女性内心处于一种强烈的不平衡状态,激发起了当地女性创作女书的定向行为。 | B.女书反映了江永瑶族女性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需要交流、需要沟通、需要表达的强烈期望。 | C.女书是江永女性对汉字反叛心理的表现,显示了江永女性骨子里的平等、改变和引导力量。 | D.江永地区深受汉文化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女性地位低下,在生活中缺乏安全感,只有女书给她们提供了一处身体、心理、精神得以屏护的安全场所。 | 小题3: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江永地区闭塞的环境、自给自足的山区小农经济以及与外界交流的困难造成当地女性地位低下,无法进入学堂。 | B.江永瑶族女性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为女书的产生提供了保证,催发了女书的产生。 | C.瑶族的文化习俗特色,以及当地女性广泛使用汉字成为江永女性创造女书的外部条件。 | D.在女书流传地区,瑶族女性以女书为媒介,进行社交活动,以书为友,以书结盟,并能通过老同这种民间社团结交女性圈子以外的人,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升华。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史学大家王先谦 ①王先谦,长沙人。他幼习经史,1865年(同治四年)中进士。他一生很少担任实际的政务官职,主要以学术名世,尤其在湖南声望极高,是著名的湘绅领袖、学界泰斗。 ②王先谦学术成就最大的方面是史学。他治史的方法大体遵循乾嘉学风,注重校勘。其仿经疏体例注释旧史的代表作是《汉书补注》。该书旁采诸家之说,经多年穷究,使疑难不解之处得以通晓,因而至今仍受国内外史学界推崇。其他的注释著作《后汉书集解》、《新旧唐书合注》等也颇见功力,被后代史学史专家评为“王氏所作补注、集解诸作,都是校注书中标准的著作”。他的《十朝东华录》是王先谦的又一部重要的史著,至今仍是研究清史的基本史料。鸦片战争之后,随中西文化逐渐交流,中国学者开始著述外国史地,王先谦也顺应时代潮流,于光绪年间撰成《日本源流考》、《五洲地理志略》。《日本源流考》探讨日本的政事学术和治乱得失的本源,目的是欲使闭目塞听的中国能急起仿效。书中还用一定篇幅辑录明代戚继光、俞大猷等抗倭的资料,反映出作者的爱国之心。 ③他曾花费半生心力,成《尚书孔伟参正》一书,书中探讨《尚书》原委,旁证历代诸儒训释;博采《史记》、《汉书》、《论衡》等材料,对伪托之处详加辨正。今文经学大师皮锡瑞评价它“兼疏今古文,说明精确,最为善本”。他还撰有《诗三家义集疏》等经学著作,从而奠定了自己在近代经学史上的地位。 ④在语言文字学方面,王先谦也颇有造诣。东汉时刘熙曾作《释名》一书,以辞音求义,来推究事物名称的由来,清代毕沅又作《释名疏证》,对《释名》加以注释论证。对此,王先谦又特意撰写了《释名疏证补》,对毕沅此书再加补证。此书撷取江浙和湖湘学者精英,所校所释,颇为全面而有系统,后人认为它超过了毕沅的《释名疏证》,于训访、词汇、音韵学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贡献。 ⑤此外,王先谦一生所作诗文共有44卷,1190篇,蔚为大观。他文宗秦汉,效法韩愈,笔力遒劲,气魄雄浑,诗宗杜甫、苏拭,自成格调,是晚清一大家,与王运齐名,人称“二王”。 ⑥王先谦能在学术上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并不是偶然的。他自幼苦读,锲而不舍,数十年来废寝忘食,孜孜于典籍之中,而且具有博采众长的作风。王先谦治学侧重古文经学,但不拘泥门户,兼采今文学源的观点,认为今古文经之争,“展转纷纭,徒形词费”。王先谦在撰述过程中继承了湖湘务实的传统学风,重求实,反臆断。凡遇暂时不明白的问题,他并不武断曲解,总是以“存疑”的态度对待,或注明“无考”,或注明“未知孰是”,“所当厥疑”。而对自己著述中的错误,一经发现就立即纠正。他曾刻印袁本《世说》,当经叶德辉提醒知道袁本“讹谬百出”时,便毅然毁版,请叶详加校勘后重镌。他还深刻地揭示中国学人普遍务虚图名的弊病,痛恨空谈,坚持实事求是,严谦治学。他的这种学术态度不仅使自己成为一代宗师,而且启迪了众多岳麓书院士生,使他们深涉经史,旁及诸子,趋重实务,接受新学,使这千年学府再度焕发生气,因而无论是撰述,还是教育,王元谦都堪称大家。 15.下面有关王先谦的学术著作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先谦注释著作被后代史学史专家评为“王氏所作补注、集解诸作,都是校注书中标准的著作”,至今仍受推崇,仍是研究清史的基本史料。 | B.王先谦撰写《释名疏证》对毕沅的书加以补证。此书撷取精英,所校所释,颇为全面而系统,于训访、词汇、音韵学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贡献。 | C.王先谦的《尚书孔伟参正》《诗三家义集疏》等经学著作旁证历代诸儒训释,详加辨正伪托之处,被评为“兼疏今古文,说明精确,最为善本”。 | D.鸦片战争之后,爱国的王先谦为了使闭目塞听的中国能急起仿效而顺应时代潮流撰成探讨日本的政事学术和治乱得失本源的《日本源流考》。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节选)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这篇日志开始于哥伦布在圣萨尔瓦多岛登陆后的第九天) 1492年,10月21日,星期日。10点钟,我们到达了这个岛的一个海角,船队的其他船只也抛锚停下了。匆匆吃了一顿饭之后,我上了岸,发现除了一栋空无一人的房子之外,这里没有人烟的迹象。我们相信房子的主人由于我们的到来深感恐惧,弃家而逃,因为房子里面生活用具样样俱全。我下令不许动房子里的东西,然后带着我的船长们和一些船员去视察岛屿全境。 这座岛屿景色优美迷人,到处是高大茂盛的树林,还有四周绿树环绕、浓阴覆盖的大湖。鸟儿歌声动听,成群的鹦鹉连天空都能遮没,上千种不同的树木,让我感到非常遗憾的是我不知道这些树的名字,但我确认它们都很有价值,所以我保存了这些树和植物的标本。我还发现了芦荟树,并决定明天带10昆多(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上船,因为有人告诉我这种树很值钱。 在寻找饮用水的过程中,我们在距离停船处半里格(旧时长度单位,l里格约4.8公里)的地方见到了一座当地人的村庄,那里的居民一发现我们就弃家逃走,还把值钱的东西都带到了山里。我命令我们的人不许拿走他们留下的任何东西,连一根针也不行。不久我们就看到几个当地人向我们走过来,其中有一个接近了我们,我们给了他一些鹰铃和玻璃珠,他很高兴。作为交换,我们向他要一些水。当我回到船上时,那些当地人已经带着装满水的葫芦来到了岸边,而且表现得很高兴。我下令再给他们一些玻璃珠,他们答应第二天再来。 我希望能在这个地方将船上的水桶装满水,如果天气许可,就马上离开,绕岛航行,直到我找到这里的国王。因为我听说他拥有很多黄金,所以想试试看能否得到一些。之后我打算向另外一个很大的岛屿进发,根据船上的印第安人提供的信息,我相信这个岛就是西潘哥岛。还有一个岛屿他们称为波西亚岛,据说那个岛也很大。对于在我们航线上的其他岛屿,我也会在经过的时候进行探察,并且根据是否发现了大量的黄金或香料来决定我的行动。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决心向大陆航行,访问那个城市,把陛下的信呈给大汗,并且带着他的答复回来。 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波西亚岛上的景色给哥伦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保存了岛上不少植物的标本,尤其是芦荟树。 | B.当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到达房屋的时候,房屋的主人因为恐惧都逃到了山上,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 C.哥伦布并不想在岛上久留,只是天气条件不允许他们离开岛屿,所以他们在岛上停留超过了一周。 | D.哥伦布本次航海的最终目的地是美洲大陆,而不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岛屿,哪怕岛屿上有大量的黄金和香料。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楚辞专家姜亮夫 1902年,姜亮夫出生于云南昭通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辈兄弟四人一榜中了三个举人,这些长辈都是他继承传统文化最早的启蒙老师。 1920年,他19岁,带着对封建大家庭的叛逆,出滇北,过宜宾,走进了中国儒学极盛的蜀中,拜名儒为师。1925年,他以优异成绩考进清华国学研究院。清华园浓郁的学术氛围,优雅的学习环境,使他觉得走进了一个无法以语言形容的高大而神圣的学术殿堂,师从王国维、梁启超等大师,读书更精勤了,学业更精进了。大师的风范,人品、学识的拓展,视野的极大开阔,为他一生为人道德、学术建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王国维先生的具体指导下,他完成了研究生毕业论文《诗***联绵字考》,第一次展示了他在传统学识,尤其是语言、文学、历史、经学等方面的深厚功底及对中国传统学术研究的思维、方法的正确理解与定位。 1928年,他来到上海。他被大学者胡朴安先生发现,被推荐到中国公学、持志大学教书。后又成了章太炎先生的入室弟子。在这里,他和学术界和文化界的著名人士开始了一生交往的友谊。也就在这时,他开始了楚辞学的研究。这事缘于恩师王国维先生跳昆明湖自尽。他内心极为伤痛,联想屈原忧国忧民终投汨罗江,决心发愤撰写《屈原赋校注》以寄托自己的哀思。此书借助目录学、版本学的深入研究,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取得重要成果,是近代有影响的屈赋注本之一。他提出“个别分析、综合整理”的主张,他以校注和书目两方面的深入研究为依托,对楚辞各领域进行综合、阐发、概括,成果迭出。 1954年,他来浙江师范学院任教,便开始大量购置图书。楚辞类的历代主要书籍,基本集全。到60年代,他以三暇之余,已基本完成《楚辞通故》的资料汇集并开始撰写书稿,一直到80年代出版。这是他在大量汇集历代《楚辞》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以他较成熟的学术思想体系和以“个别分析和综合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哲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学、文物、考古、民族学、民俗学等多学科入手,进行多方面的深入研究,积十年之功而告完成的。他凭着这种淡定的心态,以几乎简单而纯白的心去爱他的学业,这不是人人能做到的事。 17、下列有关姜亮夫与楚辞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华国学研究院求学为姜亮夫打下了传统学术研究的正确思维和方法基础,而楚辞学的研究和恩师王国维的自尽关系很大。 B.姜亮夫1928年来到上海后,结交了诸多学术界和文化界的人士,特别是成为章太炎的人室弟子,促使他开始楚辞学的研究。 c.《屈原赋校注》借助了目录学、版本学的深入研究,又因发愤寄托哀思,所以校注很成功,为近代有影响的屈原赋注本之一。 D.《楚辞通故》是姜亮夫研究的最大成就,是他学术思想体系探索和以“个别分析和综合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的智慧结晶。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7题 草木知音吴征镒 2005年3月31日, 80卷126册《中国植物志》全部出版完成!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说:“与世界上同类著作相比,《中国植物志》收载植物种类和所含卷册最多,是我国近百年来第一部最全面、最系统的全国植物志。” 2007年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之一、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吴征镒院士10年里制作了一套3万余张的中国植物卡片。放满了整整80个标准卡片盒,重达300公斤!这就是被著名土壤学家李庆逵院士称为“足够两个学部委员”的卡片!这套卡片是编著《中国植物志》的最基础资料之一,囊括了当时发表过的所有在中国发现的植物。拉丁学名、发表时间、文章名、发现者、标本号和模式标本照片……卡片上,吴征镒用工整的蝇头小楷详细记录着。 吴征镒是中国植物学家里发现和命名植物最多的一位,由吴征镒定名和参与定名的植物分类群有1766个,涵盖94科334属。以吴征镒为代表的三代中国植物分类学家改变了中国植物主要由国外学者命名的历史。 创新,是吴征镒科学研究的主线。 1964年,吴征镒提出了“中国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观点。他指出:“中国植物区系与东南亚热带区系……也许、甚至是北美和欧洲植物区系的出生地。” 这个观点带来了中国植物地理学全面、系统工作的开展。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1996年,吴征镒在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东亚植物区作为一个独立的植物区,与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并列的观点,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反响。这个观点打破了世界陆地植物区系分为6个区的传统观点,是对世界植物区系分区系统的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植物区系地理学派的形成。 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吴征镒和合作者们提出了一个“被子植物八纲系统”的新方法,颠覆了传统的将被子植物分成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纲的划分。 周俊回忆说,野外考察的时候,吴征镒不看天、不看山、不看景,一路上就低着头观察植物。从西藏回来后,组织上安排他到青岛疗养。助手武素功回忆说:“这哪是疗养!吴先生让我把西藏的一大箱子材料和标本带去,一到疗养院,他没有会议、没有行政事务,一天到晚干得更欢了,连中午也不肯休息,我跟着他比在家里还苦呢!”就这么“疗养”一个月,吴征镒编写了《西藏植物名录》、《西藏地名录》两部重要资料,为《西藏植物志》做好了基础工作。 文人***客的笔下,植物总是最多情的。在这多情的植物王国里,吴征镒定学名,熟习性,推演化,合理利用,是当之无愧的草木知音。 16、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吴征镒取得丰硕学术成就的原因。(6分) 17、如何理解吴征镒“是当之无愧的草木知音”? (6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