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山涛为吏部尚书(《资治通鉴》)以前太常山涛为吏部尚书。涛典选十余年,每一官缺,辄择才贲可为者启拟数人,得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山涛为吏部尚书(《资治通鉴》)以前太常山涛为吏部尚书。涛典选十余年,每一官缺,辄择才贲可为者启拟数人,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山涛为吏部尚书(《资治通鉴》)
以前太常山涛为吏部尚书。涛典选十余年,每一官缺,辄择才贲可为者启拟数人,得诏
旨有所向,然后显奏之。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言之于帝,帝益亲爱之。涛甄拔人物,各为题目而奏之,时称“山公启事”。
涛荐嵇绍于帝,请以为秘书郎,帝发诏征之。绍以父康得罪,屏居私门,欲辞不就。壹谓之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况于人乎?”绍乃应命,帝以为秘书丞,初,东关之败,文帝问僚属日:“近日之事,谁任其咎?”安东司马王仪对曰:“责在主帅。”文帝怒日:“司马欲委罪孤邪!”引出斩之。仪子褒痛父非命,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未尝西向而坐,庐于墓侧,旦夕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读《诗》至。衷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为之废《蓼莪》「注1」 。家贫,计口而田,度身而蚕;人或馈之,不受;助之,不听。诸生密为刈麦,褒辙弃之。遂不仕而终。
臣光日:昔舜诛鲧而禹事舜,不敢废至公也。嵇康、王仪、死皆不以其罪,二子不事晋室可也。嵇绍苟无荡阴之忠「注2」 ,殆不免于君子之讥乎!
注l:《蓼莪》,《诗经‘小雅》篇名.歌咏“为人子必须尽孝”,诗中反复吟哦“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吴天罔扳”。
注2:晋惠帝于永兴元年(公元304年)败绩于荡阴,中三矢,百官侍御皆散,丽嵇绍朝服,下马登辇,以身卫惠帝,被乱兵所***。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言之于帝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绍以父康得罪令以责之里正
C•树为之枯缇骑接剑而前,问:“谁为哀者?”
D•计口而田子路率尔而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涛典选十余年典:主管,执掌。
B.得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之 显:明显。
C•近日之事,谁任其咎? 任:听凭,放任。
D.司马欲委罪孤邪!委:推卸。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这则短文写到的人物有晋武帝司马炎、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文中的文帝)、吏部尚书山涛、嵇康与其子嵇绍、王仪与其子王褒。短文说的是山涛掌管吏部为晋武帝推荐干部很能干,嵇绍事晋、王褒不事晋,以及《资治通鉴》的主编司马光对这些事情的看法。
B 山涛任吏部尚书推荐干部,善于揣摩晋武帝的意思。他先拟出数人,看晋武帝倾向于哪一个,他就将这个人排在推荐名单的前头,因此每次推荐的干部都被晋武帝任用。大臣们不知就里,以为是山涛太过于自作主张了。
C•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残害死了,他的儿子嵇绍却在山涛的劝说下,出来为晋王朝服务;而王褒则因其父王仪不该死而被文帝司马昭害死了,终生不仕。司马光按照忠孝标准对这两人不同的做法都表示了赞同。 
D•王褒痛父非命,隐居教授。他成天哀痛父母,吟哦《诗经•小雅。蓼莪》篇,使得他的学生都不敢再吟诵这首诗了。学生们看到他生活贫困,经常周济他,帮助他做农活,最终让他安享天年。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O分)
(1) 涛谓之日;“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况于人乎?”
译文;
(2) 嵇康、王仪,死皆不以其罪,二子不事晋室可也。
译文: 
答案

8、D
9、C(任:承担)
10、D(“不敢再吟诵”错)
11、(1) 译文:山涛对嵇绍说:“我替你思考很久了。天地运行四季变换,都有消减、增长的变化,何况是人的悲伤情感呢?”
(2) 译文:嵇康和王仪,他们的死,都不是他们的罪过造成的(而是司马氏集团迫害致死的),因此,他们的儿子(嵇绍和王褒)不出来服事晋王朝,这是可以的。
解析

8.D9.C10.D
四、(23分)
11.翻译(10分)
(1)每个句子占1分,共5分
(2)不以其罪,不因为他们的罪过,2分;后一个句子3分。共5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题。
茶 垢  
凌鼎年
史老爹喝茶大半辈子,喝出了独家怪论:“茶垢,茶之精华也!”

故而,他那把紫砂茶壶是从来不洗不擦的。因常年在手里摩挲,壶身油腻腻,紫黑里透亮。揭开壶盖,但见壶壁发褐发赭,那厚厚的茶垢竟使壶内天地瘦了一大圈呢。

莫看此壶其貌不扬邋里邋遢,却是史老爹第一心爱之物。从不许他人碰一碰,更不要说让喝壶中之茶了。

据说此壶乃传之于史老爹祖上有位御笔亲点的状元之手。更有一说录此备考:即此壶较之一般茶壶有不可同日而语的两大特色。其一,任是大暑天,此壶所泡之茶,逾整日而原味,隔数夜而不馊;其二,这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茶垢厚实,若是茶叶断档,无妨,白开水冲下去,照样水色如茶,其味不改。

史老爹曾不无炫耀地说过:“如此丰厚之茶垢,非百年之积淀,焉能得之?!壶,千金可购;垢,万金难求。此壶堪称壶之粹,国之宝……”

史老爹喜欢端坐在那把老式紫檀木太师椅上,微眯着眼,轻轻地呷上一口,让那苦中蕴甘的液体滋润着口腔,然后顺着喉道慢慢地滑下去,他悠悠然品着,仿佛在体会着祖上所遗精华之韵味,简直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去年夏天,史老爹在上海工作的小儿子带了放暑假的女儿清清回古庙镇来探望老人。

清清读二年级,长得天真可爱。史老爹一见这天使般的孙女,自是高兴不尽。大概他太喜欢这孙女了,竟破天荒地想让孙女喝一口紫砂壶中的茶。哪料到清清一见这脏兮兮的紫砂壶,直感恶心。她推开紫砂壶说:“爷爷,你不讲卫生,我不喝。”

“你不喝我喝。”史老爹有滋有味地呷着品着。

第二天一早起来,史老爹照例又去拿紫砂壶泡茶。谁知不看犹可,一看刹那间两眼发直,腮帮上的肉颤抖不已,嘴巴张得大大的,如同傻了似的——原来那把紫砂壶被清洗得干干净净,里面的百年茶垢荡然无存。

僵立半晌后,史老爹突然发出撕心裂肺般的叫喊:“还我茶垢!还我……”

随着这一声喊,史老爹突然血窜脑门,痰塞喉头,就此昏厥于地。

清清又惊又怕,委屈得直抹眼泪。

一阵忙乎后,清清父亲赶紧用紫砂壶泡了一壶茶,小心翼翼地捧到老人面前。

恍恍惚惚中回过气来的史老爹一见紫砂壶,顿时如溺水者抓到了什么,一把抢过紫砂壶,紧紧地贴在胸口。许久,他泪眼迷糊地呷了一口。哪晓得茶才入口,即刻乱吐不已。眼神一下子黯然失色。手,无力地垂了下来,面如死灰似的。惟听得他气若游丝,喃喃地吐出:“不是这味!不……是……这……味……不……是……这……味……”
小题1:这篇小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哪几个部分?试简要归纳。(每一部分不超过8个字)(4分)
                                                                            
                                                                            
小题2:文中划线的一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何特点?从全文看,有何作用?(5分)
                                                                            
                                                                            
小题3:你认为这篇小说中“茶垢”的寓意是什么?试简要分析小说的主题。(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传记,完成下题。(15分)
长征之初,***四十岁。他双颊深陷,憔悴消瘦,黑发长得几乎齐肩,两眼炯炯发光,颧骨高耸,看上去很难受。他患疟疾,经常复发,一病数月。尽管教会医院出身的傅连暲医生使尽浑身解数,他还是处在半恢复状态,感到虚弱和乏力。
自桐梓经良村至赤水县之土城,均系大路,地势均向上,间有几段筑有汽车路基。但此种汽车路,确为中国最难行之汽车路。如值下雪,路上湿而且滑,行路之难莫甚于此。***亦手提竹杖,步行上山,两脚污泥及膝,且满身沾泥,系滑跌于污泥中所致。
***,书生外表,儒雅温和,走路像诸葛“山人”的派头,而谈吐之持重与音调,又类似村中学究,面目上没有特别“毛”的地方,只是头发稍微长一点。
***似乎一介书生,常衣灰布学生装,暇时手执唐诗,极善辞令。朱德则一望而知为武人,年将五十,身衣灰布军装,虽患疟疾,但仍力疾办公,状甚忙碌。医生入室为之诊病时,仍在执笔批阅军报。人亦和气,且言谈间毫无傲慢。
当红军行经剑河县附近之某村落时,***见路边有一老妇与一童子,身穿单衣,倒于路边,气息尚存。询之,始知为当地农家妇,秋收之后,所收获之谷米,尽交绅粮(地租),自己则终日乞食,因今日气候骤寒,且晨起即未得食,故倒卧路旁。当时毛即从身上脱下毛线衣一件及行李中取出布被单一条,授予老妇,并命人给以白米一斗。老妇则连连道谢,含笑而去。
红军在遵义修整期间,红军总司令朱德曾亲至总卫生部之病房,慰问伤病兵,与参加乌江战役的红军受伤兵士谈话,嘱他们安心静养。
马海德医生回忆朱德在会宁会师时的情景:“他瘦得像个精灵,可是身体强壮结实,长得满脸胡须,穿着一身破烂皮袄。”“朱德最令人惊异的是,看上去根本不像一个军事指挥员,倒很像红军的父亲。他两眼锐利,说话缓慢、从容,总是露出和蔼的笑容。他随身带着一支自动手枪,枪法精良。烟抽得很厉害。满脸皱纹;但他动作有力,身体结实。”又回忆当时对张国涛的印象:“政治委员张国焘是个又高又大的胖子,满脸红光。我真不了解,人人都瘦下来,他怎么还能那样胖。”
刘伯承元帅回忆说,朱德涵养好,度量大。长征当中,张国焘再三再四逼朱总司令反对***。朱总司令呢,不管你张国焘说什么,他总是不动气。总司令说:北上的方针,我是举了手的。朱毛、朱毛,朱是不反对毛的。
***对于每个决定都要提出自己的意见,力图使自己的观点占上风。***偶尔表示反对意见,但他不是固执地坚持己见。他在1934年夏也曾提出从中央苏区突围的建议,但因“三人团”中的多数——博古和李德——表示反对,他就让步了。
长征中任红四方面军三十军二六二团二营教导员的周纯麟回忆首次见到***、***的情景说:***穿着破旧灰军装,脸上长着浓密的大胡子,拄着木棍,后面跟着牵着马的警卫员。***自我介绍说:“我是***!”即问:“你们很辛苦!你们是哪部分的?”“你们部队现在粮食怎么样?”周纯麟说,***和蔼可亲,话语坚定有力。***身材魁梧,头发很长,脸庞瘦削,穿着灰色旧军装,也拄着根棍子。他显得有些疲劳,后面警卫员拉着马匹,还跟着挑子。***伸了大手来,同周纯麟握,并简单地问了一些战士们的情况。
***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对人和蔼可亲。长征途中,他亲手把伤员轻轻扶上担架,唯恐别人的手用力太重。
1936年10月10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任荣将军回忆说:在此期间,***骑马到“红大”看望学员。他精神抖擞,满脸大胡须,是名副其实的美髥公。我们自动站在路旁欢迎他进村。他一下马就向我们问好,说同志们辛苦了,我代表党中央来迎接你们。大家热烈鼓掌。                         选自《新华文摘》
小题1:文章以翔实的材料,细腻的文笔,真实地再现了***、***、朱德等伟人的风范。请就其中某一位领袖的个性作简要的分析。请分条陈述。(5分)
                                                                                 
                                                                                 
小题2:本文在材料的组织安排上颇具特色,请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3:文章没有全景式地反映波澜壮阔的长征,而是撷取长征途中一个个细节,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透视这部伟大历史的概貌。有人认为,正是这些细节决定了历史,决定了长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传记,回答下题。
我仰望星座  
许淇
1516年。64岁的达·芬奇离开意大利到法国去。他挥手告别皓顶的阿尔卑斯山.雪峰唇角一朵行云。闪烁一个苍白的微笑.使他想起10年前画龙点睛的米兰公爵夫人蒙娜丽莎。
在小小的古城堡里的创作工场.他度过了最后的三年。不久他便染患疟疾.身体垮了。他的最后一幅画,画的是施洗者约翰.然而正在画的约翰画架旁边.却藏着《蒙娜丽莎》。
再过一年.他半瘫在榻,手不听使唤,没有比这样的生活更痛苦的了。
他听见野天鹅在河畔的绝唱,还有鹳乌。他也和它们一起唱薤露之歌。《圣经》上说:人出自泥土归于泥土。现在他便要回到真正的故乡去.回到广袤的山野。回到老橡树、橄榄树和参天杨围绕的林子里去。
“我以为一生在学习如何生活。然而却是在学习死亡。”
“一切都是合乎情理的.因此一切都是好的、必然的。”
他让徒弟将蒙画的布掀开。4年岁月叠映着熟悉而陌生的微笑再度显现,那是他用自制的颜料调入油画的.废弃了他的前辈一贯的做法:将水或酒渗入蛋黄和胶.烹饪似地加入些许无花果汁.打轮廓素描用当年生的阉鸡的肋骨烧成炭末,艺术家等同于中世纪的炼金术士和巫师。达·芬奇使用圆规、测角器和半圆日。宇宙的奥秘往往如数学般精确。达·芬奇是科学的魔术师,唯有他才能用严密的公式将美演算出来。
他的工场里除了画幅.占据更大面积的是一件新机械.像大蝙蝠张着翅膀。他时常去摆弄那杠杆和修改图板。研究飞行的重心.地下铺满了纸张.横七竖八的数字、括弧、数学公式、方程式、平方和立方根符号……人类应该制服风力而飞起来。世界上第一位冒险家利用了达·芬奇失败的成果。
很长时间他生活在米兰,而米兰意味着《最后的晚餐》。不寻常的晚餐桌上寻常的面包和盐.演绎了人类命运的悲喜剧,崇高的牺牲,背叛和告密,善与罪,在这一刻揭示无遗。
基督和犹大。一而为二。这是令达·芬奇久久无法固定下来的形象,他总觉得还没有完成.有时他很想从病榻跳下.立刻赶往米兰圣玛丽亚教堂去修改耶稣和犹大的头像。
背叛的犹大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恶”,应是充满了“无限烦恼和认识的苦味”。犹大握着钱袋的手指是痉挛着的,使我想起茨威格的《一个女人的24个小时》中那赌桌上的神经质的苍白的战栗。
他所有的画都是智慧与技巧、科学与美的创造的结晶。
画家不断地搏斗,主体和表现时象的客体挣扎厮打,谁战胜谁呢?里面败下阵来的自我。跪伏在被画的模特儿面前.但愿不作情感的俘虏。将人文理想超越并凝固了客体的“微笑”。
他将画室的墙壁刷成黑色.不让各种色彩的反光干扰画面的整体。在一片黑或一片白上面。易于召来黑魔术和白魔术的幻想。遮阳布卷起了.黄昏的自然光是微妙的.倘若云遮雾罩的天气.丽莎夫人的面容会更加朦胧也更加丰富。待他离去后,点燃起幽幽的松明火,再去敏锐地捕捉暗部微妙的层次。
丽莎夫人的胳膊靠着黑橡木椅的扶手.透明的黑纱压发网遮掩住前额.犹如积雪的高峰罩着薄云。喷泉的水珍珠般洒落在玻璃上,乐师弹奏银琴的和声,小鹿可以自由地用润湿的鼻子亲吻她的手指。
那手,细腻、柔顺,是摩挲了波斯猫的茸密的毛发和小鹿灵巧修长的脖颈之后。就这样自然交叉地搁着的.达-芬奇用了很长_时间去描绘,而微笑却不自觉地爬上笔端的。
笑是内心世界外观的符号。
隐秘的喜悦,似笑非笑,唇角上牵,有了瞬息的笑意。
画到第四年以后,挣扎的主体战胜了客体,微笑离开了丽莎.变成了画家本人的和达·芬奇笔下的圣母,圣安东尼的面容上展露蓝天和虹那样不可变更的符号——古典的、圣洁的、蕴藉的、文艺复兴时代的微笑。
微笑所以神秘,目为含义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捉摸;微笑所以永恒,因为神秘的永恒;微笑从来转瞬即逝,而神秘的微笑却是永恒的。
幕落了。他让徒弟将《蒙娜丽莎》的罩布盖严。
他最后的思想还是回到了“飞”.他惦记着屋角大箱子里的设计稿本,计算着如何让人类长出翅膀。垂泪的烛焰守着他灰白的须发和眼里渐暗的余烬,他让光从眼前移开,去照亮有过始祖鸟的骨架般构筑的飞行机器。达·芬奇属于未来。
于是空中布满了翅翼的声音。
鸟比人幸福。
【选自《新人文读本》。有删改】
[注]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不仅是位天才的画家,而且是数学家、科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
小题1:这篇微型传记只选取达-芬奇去世前的所作所思作为题材,这和其他传记选取人物一生来写有很大的不同,请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的这个特点。(5分)
答:                                                                         
                                                                              
小题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
①达·芬奇是科学的魔术师,唯有他才能用严密的公式将美演算出来。
                                                                              
②达·芬奇属于未来。
                                                                              
小题3:文章题目为“我仰望星座”,“星座?在文中如何解释?你是否也有自己仰望的“星座”昵?请你写写自己心中的“心座”,80字左右。(6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15分)
老 树         
张风奇
①老树生长在记忆的深处,树的年轮就像大脑沟回一样储存着世间的风和雨、雪和霜、人和事。那些令人怦然心动的老树,或长在荒郊野岭,或长在平常庭院,或长在繁华街市,或长在名山胜地,或生得老干虬枝,或生得绿阴如云,或生得姿态各异,总能给人以沧桑之叹、苍劲之美、古诗之韵。
人离不开树。那些老树总是在我们的不经意间生长着,树在与人的守望中阅尽人间的沧桑。一个人栽下一棵树,然后看着它长高长大,而树呢,只有看着这个人慢慢老去。从树下走过的子子孙孙,一代一代印证和诠释着那句老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不久前,我走过一片正在拆迁的工地,不意间发现残垣断壁间突然冒出了一株株容颜苍老的树来。心里说,我平时怎么没有注意到呢!青砖灰墙的大杂院里到底隐藏着多少这样的自然景观啊!想起我曾经住过的大杂院里,也长着一棵粗大的古槐,至今还能回味出那久久不散的淡淡的槐花的清香,老人们坐在古树浓阴里或谈古论今或对弈品茗,孩子们围着大树捉迷藏或追逐嬉戏,尽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在我怀着对现代生活的渴望搬进楼房之后,才体味到那或许正是梦中所向往的令人留恋的人居环境,这使我时常想念起那棵老树。
有时老树就是一个地方的意象。譬如在我的故乡冀中平原上,看一个村庄的历史,就要看其是否坐落在高高的地基上,往往愈是古老的村落,房基地就会被人垫得愈高,那是为了下雨天便于向村外排水,更重要的是提防水患,一旦发生洪水,小小村庄就是汪洋中一座活命的岛啊!所以先辈们总要在村基外围的斜坡上,栽种下各种树木,以起到巩固地基的作用。远远望去,近似唐代孟浩然在《过故人庄》诗里所描绘的那句“绿树村边合”,意思是说郁郁葱葱的树在村子的四周相连成环。
④在我童年的印象里,一踏上进村的小路,一株古柳总是最早映入我的眼帘,它总是第一个站在故乡村头四季相迎着归来的游子,紧跟在后的还有一棵棵又老又矮的枣树,再有就是拄着拐棍和枣树一样站着翘望的老祖母……这些树便长成了故乡的标记。几年前我曾到厦门的鼓浪屿一游,印象最深的要数长在渡口的那棵老榕树了,可谓绿云撑天,翠色盖地,尤其它那密密麻麻垂挂的气根儿,酷似一缕缕长长的胡须,不由会让人想起一位慈眉善目的垂垂长者。游人们都不约而同地聚在树下合影留念,有老榕树作背景,大家顿时变成了被温情笼罩被岁月庇护着的一群快乐的孩子。因为树是可以信赖的,往往在我们回忆某些往事时,常会有一棵期待中的老树在前方的不远处摇曳着呢!
⑤古人云:盛德在木。木之盛德就在于给人类以生命、家园和未来,而人之盛德就在于珍惜和热爱这些有盛德的树木。最近欣闻,我所在的省会城市也为古树建立了保护档案,入册的古树名木有360余株,多为侧柏、国槐、圆柏等常见树种,还有腊梅、蛇葡萄、丁香等等,约有22个科、37个品种,大多都有数百年以上的树龄,有的已愈千载。我们应该想到,这是树的幸运,也是人的幸运。只要人们像尊重老树一样爱护大树小树,何愁我们栖息的山川大地泛不起怡人的绿洲?!
(选自2006年3月25日《人民日报》第八版)
小题1: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③段“有时老树就是一个地方的意象”,从全文看,“意象”的含义是什么?(5分)
答:                                                                      
                                                                     
小题2:怎样理解第⑤段画横线的“这是树的幸运,也是人的幸运”这句话的含意?(4分)
答:                                                                      
                                                                     
小题3:文中说“人离不开树”,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题。
《谁说鳄鱼不流泪》
(1)他们说我是不哭的,眼泪也是虚假的。我是南美茂密丛林中这片流域的霸主,一条足够强大的鳄鱼,我为什么要哭呢?
(2)我经常在暗夜里醒来,从同一个梦魇中惊醒。在梦里,我是孱弱的,双眼乏力无神,四肢不能活动自如。我刚出生不久,跟着母亲慢慢游走在湿地的边缘。是一个早晨,我清楚记得,溪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又凉又软地冲刷过我的身体。四周静谧祥和,我有些陶醉。
(3)我是妈妈最小的孩子,她给我食物,带我游玩。但是她从不微笑。偶尔眼里会有温柔的光溢出,那样使得她的眼睛看上去很美,但温柔是一闪而过的。她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词语叫弱肉强食,有一种定律叫适者生存。
(4)所以不能当一个弱者。
(5)那个早晨我们遭到袭击,在溪流转弯的地方,母亲叫我向前。她严厉地命令我,很突然的。我听话,向前。鹅卵石划过我的肚皮,有些疼痛。我不想走,停下来,回头看母亲。这时候我发现她在转身,撤退。我不明白,连忙掉转身体,想去追赶她。
(6)突然,我被拦腰叼起。有锋利的牙,刺进我尚未坚硬的皮。我挣扎着,用尾巴拍打水面。母亲回头看我,眼里满是决绝。我突然想起说过的一句话,在我们鳄鱼家族里,为了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孩子都可以放弃。
(7)我的眼泪汹涌而出。母亲。母亲。
(8)这片丛林的又一强者是美洲豹。他们姿态优雅,牙齿锋利,经常在清晨觅食。有时候一条小鳄鱼,就是他们美味的早餐。
(9)捕获我的,是一只母豹。我不害怕,从母亲回头走掉的那一刻开始,我就不再害怕了。当母豹把我扔到她的孩子面前时,我居然有点喜欢她了。我的母亲也给过我食物,但是她从没有这样温情过。
(10)她舔她的孩子,叫他吃早饭,语气温柔。然后他们一起走向我。是一只幼年的公豹,额头上有奇特的花纹,像八只角的太阳。他走近我,看我。我心里想,你吃吧,你多幸福,有爱你的母亲。我什么都没有,我宁愿死掉。
(11)他看看我,突然回头问他母亲:她这么小,她的妈妈呢?然后很突然地,把我扔回了水里。他转身回到母亲身旁,看我漂走。
(12)我没有回到母亲身边,漂泊到另一个流域。我迅速地成长,自己捕获食物,保护自己。只是我会经常做梦,梦里全是母亲抛弃我的那个早晨。梦的开始总是比较美,然后画面更迭,悲伤重重。醒来的时候我问自己,为什么你会是鳄鱼?
(13)我终于成年,皮质够坚硬,眼神够刚毅,心肠够狠毒,我成了这个流域的霸主。我也有自己的孩子,我努力做一个好母亲。我疼爱他们,保护他们,我想危险到来的时候,我不会为了保全自己而放弃他们。
(14)丛林里传说,鳄鱼家族里有一个好母亲。我的孩子们,都为此骄傲。
(15)有天夜里我在噩梦中惊醒,看见了火红的光。我叫醒孩子,带他们离开。是的,这里就要被毁灭。我早就听说,20公里外的丛林成了灰烬,而200公里外的丛林种了玉米。
(16)我们走了很久,回到了我曾生活过的地方。在这里也快没有食物了,很多动物都跑到更深的丛林去了。有两天,我们没有发现任何的动物。
(17)一天清晨,我带着最小的孩子出去觅食。很不幸地,他被一只美洲豹捕获,就在我的眼前。我快步冲上前去,我要救回我的孩子。
(18)我冲上去,想用尾巴扫那只豹时,突然看到了他额头上的八角太阳。他那样瘦弱,肚皮凹进去,已经很久没有进食。我想如果他再没有食物,就会死去。而我,有那么多孩子。没有他,就没有我们。
(19)我犹豫了很久,终于转身离去。到了拐角处我回头,我看不清眼前的所有,因为我的眼里,满是泪水。
小题1:第2自然段开头有一句话“我经常在暗夜里醒来,从同一个梦魇中惊醒”,联系下文,这句中的“暗夜”“梦魇”指什么?(20字内)(4分)
答:                                                                      
                                                                     
小题2: 根据小说内容,指出“我”的母亲与公豹的母亲在对等孩子方面有什么不同。(5分)
答:                                                                      
                                                                     
小题3:当初“我”遇危险,母亲放弃了“我”。现在身为母亲的“我”,同样放弃了自己的孩子。第14自然段,“我”被丛林里传说为鳄鱼家族的一个好母亲。“我”是一位好母亲吗?谈谈你的看法。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