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因特网作为传媒与传统大众媒介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互联性,它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凭借计算机的互联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共事同样的信息。这样,作为人类传播的媒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因特网作为传媒与传统大众媒介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互联性,它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凭借计算机的互联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共事同样的信息。这样,作为人类传播的媒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因特网作为传媒与传统大众媒介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互联性,它可以在世界范
围内凭借计算机的互联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共事同样的信息。这样,作为人类传播的媒介.它就给不同国家之间的琦文化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和迅捷的信息交流渠道.使当今世界的垮文化传播表现出与传统大众传媒时代不同的特点。与传统大众媒介相比,因特网使跨文化传播从概念到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它为全世界不同地区的人们同时共事相同的信息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因时、空间隔引起的传播障碍几乎不存在了。
在因特网成为现实之前,世界各圆的人们想要了解国外的信息·几乎都只能经由本国的大众传谋。作为职业的信息传播机构.大众媒体有权决定哪些信息应予以传播。哪些信息则不予传播。也就是说,大众传媒的“把关人”实际上决定了本圆公众应该知道什么和可以知道什么.一般公众所接受的关于国外的信息都是经过“过滤”的信息.因而有的学者说国际新闻只是部分的事实。
因特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在因特网上,用户可以发现来自对方文化的声音。在这个神奇的网络世界中,用户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没有经过以特定意识形态为标准的把关人的翻译、删减,有助于用户全面地了解对方文化的各个方面。当今世界至少已有一百五十多个国家联在了因特网上。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因特网创造了跨文化传播的新时代。
目前.中国因特网用户发展的速度很快.但对于整个人口基数来说·还只占很小的比例。据中国因特网信息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1997年10月31日,中国的因特网用户为62万人.占人口总数不到o。05%。芙国则已经有6200万因特网用户·即已有占人口教30%的芙圆人使用因特网。据《计算机世界》1997年发布的统计数字.在因特网上的输入、输出信息流量中,中国仅占o.1%和o.05%·而美国的这两项指标都达到85%以上,这个对比是很惊人的。
小题1:对因特网时代与传统大众传媒时代跨文经传播必然具有的不同特点·判断有误的
一项是    (    )
A.传播更迅速B.形式更直接C.范围更广泛D.沟通更有效
小题2:构成因特网上跨文化传播最大的障碍是    (    )
A意识形态的差异B.不同地区的时差C.不同民族的语言D.计算机普及率低
小题3:对文末两组构成对比的数据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特网在美国已经成为新的大众传媒。
B.东西方跨文化传播在因特网上仍存在着不平衡。
C.可以预见.因特网将来会成为最重要的传媒。
D.因特网的发展必然将造成本民族文化的失落。
小题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各国公众通过“传统大众媒介”了解世界实际上也就是通过“本国的大众传媒”
了解世界。
B.在信息时代,因特网作为传媒将不再扮演信息传播“把关人”的角色。
C.由于因特网的互联性和信息共享.使异质文化平等地交流由可能变成现实 。
D.从全文看.因特网作为信息交流渠道具有前所未有的方便和迅捷两大优点。

答案

小题:选D
小题:选C
小题:选D
小题:选B
解析

小题:由于各国在网上信息流量输入、输出的不平衡.所以沟通并不肯定更有效。
小题:网络信息采用何种语言直接影响传播。
小题:有可能,但不是必然。
小题:据第3段可知.因特网除方便、迅捷外,还有真实、全面等优点,故D不舍文意。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美国物理学家费曼曾说:“科学包括3个部分:正确地探究自然的方法;依据这种方法所获取的知识;由于人们获得新的知识,增加了做新事情的能力。”科学发现通过发明家的活动,使这种潜在的能力转化为造福人类的技术。发明是人类科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善于利用科学发现,则是发明的艺术
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常常成为发明家灵感的源泉,使他们能够超越经验和常识,完成重大发明。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发现慢中子能有效地使铀235产生链式反应之后,1942年在芝加哥大学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可控铀核裂变反应堆,揭开了人类从原子核获取能量的序幕。1947年,美国物理学家巴丁等在固体物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明了具有电信号放大功能的晶体三极管,为信息时代提供了核心电子元件。1960年,美国物理学家梅曼在受激辐射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红宝石激光器,使古老的光学技术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上个世纪的这3项最引人注目的原创性发明,都源于应用科学的基础研究。应用科学的基础研究是新发明的摇篮,是科学为发明家搭建的巨大舞台。
漠视科学发现为发明活动创造的机会,曾使许多本可早早出现的重大发明延误了上百年,乃至数千年。西周时期,中国古代学者已能成功地用6位二进制数表示64种不同事物,但直到1829年法国发明家布莱叶才赋予不同的6点集合以64种不同的含义,从而创造了世界通用的盲文。1643年,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发现了大气压力的存在,但直到1959年英国人柯克瑞尔才利用这种自然现象发明了不需要桨而在陆地、水面航行的气垫船。16世纪中期,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发现静止流体压强均衡原理,但直到1796年英国木工布拉默才依据这一原理发明了液压千斤顶、水压机。
人们通常认为,科学家指那些探索自然规律的人,发明家指那些创造新技术的人,似乎前者不用关心发明,后者不用关注科学。其实,古往今来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优秀的发明家。近代科学奠基人、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就曾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支温度计,为热力学研究和人类工程技术活动提供了重要测量仪器。与伽利略同时代的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不仅提出了光的波动性理论,还发明了等时摆,显著提高了钟表的走时精度,被誉为现代计时仪器的鼻祖。牛顿不仅发现了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还发明反射式望远镜,解决了天文望远镜透镜色散引起的像差问题。这些杰出人物都恪守这样的信念:科学有双重使命——扩展人类的知识,增长人类的能力。要指出的是,我国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可能完全没有发明。他们只关注如何解释世界,不重视如何帮助人类解决实际问题。科学共同体没有成为我国发明创新活动的主力军,是造成我国原创性发明稀缺的重要原因之一。(原载《新华文摘》2006年第6期,有删改)
小题1: 对最后一段中“科学共同体”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A.指善于将潜在的“做新事情的能力”“转化为造福人类的技术”的人。
B.指具有“双重使命――扩展人类的知识,增长人类的能力”的科学。
C.指注重自然规律的探索,同时也善于创造新技术的科学家兼发明家。
D.指那些常常关心发明的科学家,或者指那些十分关注科学的发明家。
小题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第二段中“三项最引人注目的原创性发明”的一项是
A.慢中子能有效地使铀235产生链式反应
B.世界上第一个可控铀核裂变反应堆
C.具有电信号放大功能的晶体三极管
D.红宝石激光器
小题3: 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善于利用科学发现,则是发明的艺术”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常常成为发明家灵感的源泉。
B.应用科学的基础研究,是科学为发明家搭建的巨大舞台。
C.科学发现为发明活动创造机会,可能促使发明适时出现。
D.缺少科学共同体,是造成我国原创性发明稀缺的重要原因。
小题4: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物理学家费曼曾将“创造发明”列为“科学”的第三大部分,因此,发明是人类科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B.经验和常识常常成为创造发明的障碍,很多重大发明的问世,取决于在自然科学重大发现的启发下,成功地超越了经验和常识。
C.只要当时高度重视了科学发现为发明活动创造机会,中国古代学者在西周时期就能创造出世界通用的盲文。
D.如果能多一些恪守“科学有双重使命――扩展人类的知识,增长人类的能力”信念的杰出人物,我国原创性发明稀缺的现状将得到根本扭转。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珠穆朗玛峰)东绒布冰川雪线高度引起我的兴趣。它的雪线高度达到了海拔6200米,是全世界雪线最高的地方。
所谓雪线,就是永久性积雪的下限。用术语说,就是冰雪积累和消融相抵,平衡了的地方。按道理,雪线应该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所以,雪线最高的地方,应该在赤道地区的雪山上,如乞力马扎罗雪山,但我们知道,乞力马扎罗雪山的高度才是5895米,雪线大约在5000米的地方,其它地区的雪线按理只能低于这个高度。
在东绒布冰川上,我们已经爬过了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雪山的5895米的高度,但这里仍然没有冰雪。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想想看,在非洲赤道那么热的地方,5000米左右的地方就已经白雪皑皑了,可是在北纬28度的珠穆朗玛峰峰区,6000多米的东绒布冰川旁的高山上竟还留不住冰雪。
最先注意到这一现象并给予解释的是德国地理学家洪堡。他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青藏高原的“热岛效应”。我们知道一地的温度,并不是直接来自太阳光,而是由地面先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再将热量以长波的形式辐射出来。青藏高原高耸于地表之上,体量巨大,能够吸收和辐射出巨大的热量。因此导致青藏高原上雪山的雪线比同纬度甚至赤道上的高山的雪线还高。
关于雪线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按道理,雪山南坡的雪线应该高于北坡,因为南坡向阳,纬度更低,但事实是喜马拉雅山北坡的雪线比南坡高得多。其南坡雪线虽然各有差异,但大体在海拔4500-5000米范围,北坡雪线大体在海拔5500-6000米之间。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喜马拉雅山南坡正对着印度洋,从印度洋上涌来的水汽被喜马拉雅山高大的山体所截,在南坡形成丰沛的降水,因此南坡冰川冰雪补给充分,补给和融化的平衡线即雪线大大降低。而水汽越过喜马拉雅山脊到达北坡,已成强弩之末,以致北坡的冰川无法获得丰富的冰雪补给,融化的力量大于冰川向下运动的力量,因此雪线上移。
小题1:下列说法与文章意思相符的一项是(3分)
A.东绒布冰川雪线之所以引起作者的兴趣,就是因为它的海拔高度竟然超出了赤道雪山的雪线。
B.青藏高原雪山雪线高于赤道雪山雪线,洪堡认为是青藏高原高耸于地表,体量巨大,能够吸收和辐射出巨大的热量。
C.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在海拔4500-5000米之间,北坡雪线在5500-6000米之间。
D.喜马拉雅山北坡无法获得来自印度洋的水汽补给,冰雪的消融速度大于积累速度,因而雪线上移。
小题2:根据文意,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中所说的“雪线”,应该是夏季积雪的下限。作者本次对东绒布冰川雪线的考察也应该是在夏季。
B.地球上雪线高度最低的地方应该是南极和北极。
C.乞力马扎罗雪山之所以没有能够成为世界上雪线最高的地方,完全是因为那里雨水充沛,能获得足够的冰雪补给。
D.喜马拉雅山地区南坡雪线低于北坡雪线的现象将在相当长的地质时期内继续存在。
小题3:整合本文全部信息,请问:喜马拉雅山地区雪线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请简要回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蜀文明
古蜀人和古蜀文明,一直是考古学家们试图破解的千古谜团。距今天3000-5000年前的古代四川人来自哪些种群?他们的种族结构、人种构成究竟怎样?
这些都是古蜀人留给我们的悬疑。
近日,有消息称,成都市考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将运用DNA技术来分析出土的古蜀人人骨。四川地区古代民族的种系和族属及其迁徙、分化、融和情况是否能够被探明?古蜀人之谜能否因此揭开?
在遥远的历史上,成都平原究竟发生过多少传奇?早已为人所熟知的蚕丛纵目、鱼凫神化仙去、杜宇化鹃、开明复活等传说是否就是真实的古蜀历史?
长期以来,人们将信将疑。整个古蜀历史,被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考古发现,古蜀人有规律地周期性迁居。究竟是什么迫使他们作出这样的选择?
在距今约3700年--45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一支较为发达的新石器文化已经存在于成都平原,考古学界将其称为“宝墩文化”。居住在此的宝墩人,便是这里最早的拓荒者。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江章华告诉记者,考古发现,宝墩时期的成都平原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定居村落,其中,较大的村落还修筑了夯筑城墙。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些带有夯筑城墙的聚落,使用时间并不很长,都是有规律的周期性废弃。
究竟是什么迫使宝墩人不得不作出这样的选择?
“在当时,最大的可能还是生存的需要。”江章华分析认为:在大约800年中,宝墩人祖祖辈辈都沿袭了同一种生产方式。“从考古发现的生产工具看,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在他们看来,这样的生产方式已经足以维持令他们心满意足的幸福生活,自然没有改变的迫切需要。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砍伐森林,从事着简单的农业耕种。然而,一段时间过后,土地也因消耗而变得贫瘠,当无法承载宝墩人的生活的时候,他们便不得不离别故土,另觅一块富饶之地,重建家园。
“如果不是特别紧迫与特殊的原因,或许宝墩人将会继续着他们平静的日子。然而,在距今3700年左右,情况发生了变化。考古证实,一股外力冲破了这种沉寂,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到来了。”
距今3200年左右,盛极一时的三星堆文化发生突变,其衰落的原因困扰着考古学界。
据江章华介绍,所说的“新的历史时期”,始于约3700年以前。一支新的文化进入成都平原。这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夏文化。成都平原的文化因此发生巨变,形成了三星堆文化。
我国考古史上最有影响的一次发现便发生在这里。1986年夏天,震惊世界的两个埋藏坑被发现,出土文物近2000件之多,包括了各种金器、青铜器、玉器、象牙器等。尽管学界对于两个坑的年代与性质尚存争议,然而,文物所折射出来的三星堆高度发达的文明已是不争的事实。
可是,距今3200年左右的商代晚期,生机盎然的三星堆文化发生突变,繁荣数百载的三星堆都城也一时化为废墟。“考古发现,具有典型的三星堆文化风格的陶器在此时开始消失,代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尖底陶器。圜底釜,用龟甲占卜的习俗也是三星堆没有的现象。”江章华说。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三星堆都城为何被废弃?是文化创新,是社会变革,还是政局变化?
小题1:对文中加点概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蜀文明”包罗“新石器文化”和“宝墩文化”。
B.“新的文化”与“成都平原的文化”融合成“三星堆文化”。
C.“新的文化”就是“三星堆文化”。
D.“成都平原文化”就是“新石器文化”。
小题2:下列各项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运用DNA技术分析古蜀人人骨可以解答古蜀人的人种构成和种族结构。
B.古蜀人和古蜀文明带给人类的众多谜团,很多至今还未解开。
C.蚕丛纵目、鱼凫神化仙去、杜宇化鹃等传说既有神秘的一面,又有历史真实的一面。
D.三星堆文化产生于距今3700—4500年的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这时的文化已经比较发达。
小题3:下面对“宝墩文化”消失的原因,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沿袭着同一种生产方式
B.生活上心满意足,不思进取
C.所从事的农业耕作过于简单
D.外来文化的冲击
小题4:根据文章,下面的推断恰当的一项是:( )
A.考古发现的古蜀人的迁居规律证明他们在不断进行周期性的生存选择。
B.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才诞生较为发达的宝墩文化,证明地理因素在文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C.成都平原分布着带有夯筑城墙聚落的大大小小的定居村落。表明宝墩文化的发达程度。
D.文化创新、社会变革和政局变化等诸多因素使三星堆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数字地球
①近来媒体的有关报道引起了人们对“数字地球”这一概念的兴趣,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字地球呢?为有效研究和解决有关地球的重大问题,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发展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地球信息技术,以数字的方式获取、处理和应用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空间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科学方案和有力措施,增强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与此同时,信息技术革命席卷全球,使人类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技术手段和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人们设想有关地球的大量的多分辨率的、三维的、动态的数据按地理坐标集成起来,形成一个数字地球。借助于这个数字地球,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按地理坐标了解地球上任何一处、任何方面的信息。
③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核心思想有两点。一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性处理地球问题;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④数字地球由下列体系构成:数据获取与更新系统、数据处理与存储体系、信息提取与分析体系、数据与信息传播体系、数据库体系、网络体系、专用软件体系等。数字地球可以包客80%以上的人类信息资源,是未来信息资源的主体核心,是信息资源高速公路上的“车”和 “货”。
⑤货币流通专家指出,数字地球这一概念的提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本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的一个自然发展。无论是否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地球信息集成和整体化工作都是当前地球科学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数字地球并非一个孤立的科学项目和技术目标,而是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国家空间数据基地设施为依托的具有整体性、导向性的战略思想。
小题1:“数字地球”一词的意思是
A.以数字的方式获取、处理和应用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空间数据。
B.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认识。
C.人类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技术手段。
D.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地球信息技术。
小题2:不属于“数字地球”体系的一项是
A.多分辨率的动态数据体系。
B.数据处理与存储体系。
C.信息提取与分析体系。
D.网络体系。
小题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数字地球将增强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
B.人们借助数字地球可以按地理坐标随时随地获取来自全球各地全方位的信息。
C.数字地球主要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用数字化手段统一性处理地球问题。
D.数字地球可以包容80%以上的人类信息资源,人类中尚有20%的人还不能利用信息资源。
小题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形成数字地球的设想已变成现实。
B.数字地球是新千年信息资源的主体核心。
C.信息高速公路的主体核心是数字地球。
D.数字地球是一种战略思想,它具有整体性和导向性,任何一个科研单位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形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动物也“好学”
两份不同的动物觅食研究显示,虎鲸和黑猩猩都会把自家的“传统”传授给家族的其他成员。这一结果作为新的证据表明动物界中普遍存在学习行为。
科学家们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尼亚加拉大瀑布海产养殖场对虎鲸进行了一项研究。一条很有独创精神的雄虎鲸发明了一种捕食海鸥的新方法,并把这种方法传授给了同在养殖场的伙伴们。这条4岁的虎鲸把胃里没有消化的鱼吐到水面上引诱海鸥。它呆在水下静静地等待,当有海鸥飞下来想吃鱼时就一口把海鸥咬住。纽约布法罗卡尼修斯学院的动物行为学家迈克尔·努南说:“它们其实是设了一个陷阱,用这种方法有时一天能捕获3—4只海鸥。”
尽管努南已经为不同的实验做了3年的观察,但他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行为。而且这条聪明的雄虎鲸开始这样做之后,努南观察到它的同父异母的兄弟也学会了这一招。很快,它们的妈妈们也享用到这种有羽毛的美味,还有一条6个月大的小鲸和一条壮年雄鲸也先后学会了。
澳大利亚西海岸的野生海豚是第一种被人们观察到有学习传统的海洋哺乳动物。它们会从海床剥下天然海绵盖到鼻尖上作为保护垫,英才以免觅食时被躲在海床边的带刺鱼类弄伤。不过虎鲸的研究证据更确凿,因为人们观察到了它们从开始学到学成的整个过程。
有些研究者说,很多所谓的文化传播现象也可以解释成某些个体自己领悟到某种技能。而不是仿效同伴。但是乔治敦大学海豚用海绵护鼻的研究报告作者之一、生态学研究家珍妮特·曼说:“很难再说这只是个别现象了。”圣安德鲁斯大学的行为科学家安德鲁·怀特尼说:“这非常明显是一个观察学习的过程。”
怀特尼和他的同事也带来了他们的一项研究报告:当黑猩猩从同伴身上学会某一种技能之后,它们会一直沿用那种方法,即使那不是最有效的。怀特尼先找来两只黑猩猩,它们要用一根小棍子移动一个障碍物之后才能吃到东西。其中一只黑猩猩学会举起障碍物,另外一只被教会用更简单的方法拨开障碍物。各自的伙伴可以观察到自己群体的“专家”的工作。这些黑猩猩只学属于自己群体的那只猩猩会的方法。即使一些用提举法的猩猩学会拨开法之后,大多数仍然选择自己群体最初的提举法。
(摘自《参考消息》)
小题1:以下选项最能说明“动物也‘好学’”的一项是       
A.一条很有独创精神的雄虎鲸发明了一种捕食海鸥的新方法。
B.雄虎鲸的伙伴们在雄虎鲸的传授下,学会了捕食海鸥的新方法。
C.野生海豚会从海床剥下天然海绵盖到鼻尖上作为保护垫,以免觅食时被弄伤。
D.一只黑猩猩学会举起障碍物,然后吃到了东西。
小题2:以下对画线句“这非常明显是一个观察学习的过程”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雄虎鲸把胃里没有消化的鱼吐到水面上引诱海鸥的捕食新方法,其他鲸鱼也很快就领悟到了这种捕食方法。
B.雄虎鲸的同伴们,包括它的同父异母的兄弟和它们的妈妈们在雄虎鲸的传授下,都学会了这种新的捕食方法。
C.雄虎鲸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很快学会了把胃里没有消化的鱼吐到水面上引诱海鸥的捕食新方法。
D.虎鲸诱捕海鸥的新方法非常罕见,那只雄虎鲸也不是自己领悟到的,而是向人类学习的。
小题3:根据文中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黑猩猩只学属于自己群体的那只黑猩猩会的方法,而不知变通,所以黑猩猩的智力比虎鲸的更低下。
B.野生海豚是第一种被人们观察到有学习传统的海洋哺乳动物,这说明海豚比鲸鱼更聪明。
C.努南观察这条雄虎鲸已经有3年了,但他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捕食海鸥的行为。
D.有关虎鲸和黑猩猩的觅食研究结果,作为新的证据表明动物界中普遍存在学习行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