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梅花几度梦里寻王本道中国人对于梅花普遍怀有一种特殊的爱恋之情。应该说,没有哪一种花像梅花这样享受着众口一辞的好评。其实,就梅的形象看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梅花几度梦里寻王本道中国人对于梅花普遍怀有一种特殊的爱恋之情。应该说,没有哪一种花像梅花这样享受着众口一辞的好评。其实,就梅的形象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梅花几度梦里寻
王本道
中国人对于梅花普遍怀有一种特殊的爱恋之情。应该说,没有哪一种花像梅花这样享受着众口一辞的好评。其实,就梅的形象看,若是在花中“选美”,她是无论如何难当花魁的。那薄如蝉翼的花瓣,稀疏的花蕊,淡淡的清香,在众香国里,绝对难以招人眼目。历览前贤崇尚梅的缘由,加之几次充当梅客的感悟,我想,千百年来,梅之所以让人欣赏、赞誉、咏叹,多半是源于她的品格。因此,“品逸如梅”常常被用作是对一个人品行的赞誉抑或是自励的标准。宋代林和靖老先生生性奇俊,超凡脱俗,终生不愿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直在杭州孤山过着隐居生活,平生植梅放鹤,人称“梅妻鹤子”,也历来被传为佳话。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得宠,说来说去,还是文人的笔力所致。中国的文人往往自诩以天下为己任,而文人们的际遇又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特别是那些刚正耿直的正人君子和贤达官宦,往往怀才不遇,或是屡遭贬谪,尽尝阶下之苦。而梅花的韵致高格,清雅幽香便往往被他们寄寓远大的志向,比拟自己的意志和胸怀。如陆游的诗“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王冕也有诗云:“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正是这些古仁人的生花妙笔,给梅赋予了淡泊迷人又孤高桀骜的个性,且广为传播。
从拟人的角度看,造物也实在是委屈了梅的。二十四番花信风,梅信属第一,节气恰恰是在“苦寒”之时。尽管生不逢时,命运不济,而梅却我行我素,不屈不挠,在苦寒之中“寂寞开无主”,显现着既勇敢叛逆又悲壮凄楚的色彩。正是梅的这种秉性,才使她在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大千世界中非但未被挤出局,反而被文人们升华到“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的位置。作为一名忠诚的“梅客”,我委实在梅的品行中,汲取了太多太多的教益。每次赏梅归来,时常夙夜忧叹:苦寒之于梅,确属命运的不公,世道的不公。而梅呢,却无怨无悔地傲雪凌霜,年年岁岁按季奉献出自己的幽香。在遇到了挫折,遭到了磨难,碰到了不公之时,我常在梦乡里看到那千树万树的梅花。
佛家曾有“一切有情,众生平等”之说。其实人生一世与世上其它生灵的一生就其过程来讲,并无二致。人若托生是国色天香,魏紫姚黄,时时遭人羡慕当然是大好事。但世事往往不尽如人意,在这个世界之上,高官厚禄的幸运者终归是极少数,多数人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努力的结果充其量只是小康而已。我当然不喜欢贫穷,现今社会,一个终身怀有衣食之忧的人是很难成就事业的。但是我也从不企盼锦衣玉食,大富大贵,凭组织的培养,个人的努力,能有一份自己力所能及又喜欢做的事情,并在生活上衣食无忧就已足矣。想那冷峻的梅,若真的给他换一个温室环境,怕还真是难以承受呢。梅是在苦寒的背景之下,扎根,生长,开花的,也恰恰是这苦寒,才使她蓄满了成长的动力。苦寒之于梅,何尝不是一份财富呢?人的一生也同样,心想事成,万事顺遂,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苦难同样是人生的必含内容。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同样是一笔特殊的财富,它来之不易,自然也不会轻易丧失。梅是在病态的环境中,在不公正的待遇中散放幽香的。是否要改变这种生存环境,纠正这种不公,讨还个正确的说法呢?这也许是永远做不到的事情。对此,梅采取的是默默承受的态度,正是这种承受,才使得她在万花丛中始终能独树一帜!人若失去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达观的心态,还会有生存的信念吗?
(选自《人民日报》,略有改动)
小题1:文章第一段写宋代林和靖老先生的独特个性及其植梅放鹤的情趣,其用意是什么?(4分)
答:
小题2:“我委实在梅的品行中,汲取了太多太多的教益”,从文中看,作者汲取了哪些教益?(4分)
答: 
小题3:作者说“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得宠,说来说去还是文人的笔力所致”的依据是什么? 请根据第二段文意,分条列举回答。(6分)
答:
小题4:作者引用佛家语“一切有情,众生平等”是为了表达怎样的观点?结合本文,谈谈自己对这一观点的认识。(8分)
答:
答案

小题1:“品逸如梅”,林和靖老先生生性奇俊,超凡脱俗,如一树傲然的梅花,独树众香国。他又喜爱梅,人品衬梅品(2分),为后文颂梅张本(或作铺垫)(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1)梅花无怨无悔傲雪凌霜的品格,给我战胜挫折,摆脱磨难与不幸的勇气(信念)。
(2)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且不会轻易丧失。
(3)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人应当具备承受的能力和达观的心态,进而产生坚强生存的信念。(答出两点得4分)
小题3:(1)中国的文人往往自诩为以天下为己任,自视甚高,而梅花的韵致高格、清雅幽香与他们寄寓的志向一致,因而大加赞赏。(2)文人中的那些正人君子、贤达官宦,往往怀才不遇,或是屡遭贬谪,处境危恶,而梅花盛开于恶劣环境之中,清香如故,两者暗合,因此,古仁人常以生花妙笔,用梅花比拟自己的意志和胸怀。(3)中国文人将自身淡泊、孤高的个性赋予了梅,因而着笔渲染且广为传播。(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
小题4:(1)人生一世与世上其它生灵的一生就其过程来讲,并无二致。(2分)
(2)示例:世界上的众多生灵没有选择生存环境的权利,有的是国色天香,魏紫姚黄,让人羡慕,但也有的如梅花一样,生存于恶劣的环境中,“难以招人眼目”。人的一生同样如此,得高官厚禄者少,平平淡淡者多,但我们不能一味的怨天尤人,应当怀有一颗平常心,做力所能及的事,知足常乐。即使面对生活逆境,也应当如梅花一样勇于面对、勇于承受,永远不失生活的信念。(8分)(如学生能从其他角度作答,只要切合要求,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庐山雾
滕云
要有庐山雾一般飘忽的笔墨,方能描绘出庐山雾那样飘忽的意境。
我们从九江上到庐山,已是黄昏。经过一路的颠簸,从汽车上下来,我们发觉自己竟站在万山丛中一座如此繁华、现代化的小城的市街上,不禁有一种落在天上人间的惊喜之感。定晴一看,更奇的是就在这牯岭街上,在川流不息的行人中间,在我们自己脚下、眼前、身边、游动着、缭绕着一缕缕、一片片如纱似絮的雾,那样轻柔,那样自在,仿佛她是庐山的一名居民,晚饭后款款漫步街市,又仿佛她是庐山的主人,穿过街市行人前来,热情地欢迎初上庐山的旅者。
第二天这雾却变成了捉弄游客的淘气孩子。在浓雾漫漫中,我们游花径。我们寻花,花树迷蒙。我们觅湖,茫茫一片不见湖面。导游书上说,花径湖形状像一把小提琴,山泉注入,声若琴师拔弦,所以也称“如琴湖”。如今我们就走在湖岸上,一抹绿水就在脚边,穷尽目力,我们仍看不见湖的姿影,看不见那天籁和鸣的“小提琴”。雾呵,雾呵,多么可恶!偏偏障住我们的眼光。而那雾中的琴湖、琴韵,更加撩拨我们的想象。
我们到达神奇的天桥风景点时,云封雾锁,不知天桥何和。正搜寻问,忽见山谷对面,灰黑一片的雾霭中,隐约垂下一条淡白的带子,似雾,非雾,难道就是天桥?同行者说准是瀑布。浓雾之中观瀑布,多么奇妙!不见悬河跌落的气势,不闻流泉激溅的声息。飞动的,变得平和。喧嚣的,变得宁静。纱帐雾觳里的泉瀑,竟如此改了声态改了性情。
须臾雾散天开,景观陡转。片刻前混沌中原以为是高山深壑的,却是一条不大的豁谷。原以为是遥挂前川飞流三千尺的,却是数十丈外一注小瀑。原以为天水泻地,现在看到对山公路的小豁口是它的源头。跨上那环山公路,认清了公路豁口是花径湖的泄水沟……
我们面面相觑,哑然失笑。雾呵,雾呵,你这淘气的孩子,先时在花径观湖,你来了,带来了朦胧,似大煞风景,现时在天桥观瀑,你去了带走了朦胧,更大煞风景。真是来也可恼,去也可恼啊。
面对锦锈谷,谷中树石参嵯,历历分明,雾中观瀑的奇幻之美消失了。回首花径,湖上睛光渤滟,薄薄无隐,雾中观湖的绰约之美消失了。难道美只能与虚相生,不能与真共存?不呵,雾中的山容水态,并非虚空,它出现过,在我肯前存在过一次,在人类眼前存在过十百千次,它还有消逝,它在我们心里,也在我们身外,只不过现时被另一种美取代了。岂能因晴庐山之光艳,而认雾庐山之幽邃为不真?又岂能因云雾消散,而谓美亦退遁?对真与美的认识不应偏颇、庐山的直与美,都是客观的实在,以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在交替迭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是好诗,但东坡先生不承认从横、侧、远、近、高、低各个视点看去的庐山,也自是庐山真面目,这和我们以为云环雾襄中见不到庐山真面目一样,犯了点审美认识的错误。
莫怪庐山雾,她不是淘气的孩子,她是活泼曼妙的庐山美容师。她没有煞风景,她为风景增色。她来也可喜,去也可喜。她不是用轻纱笼住我们的双眼,逗我们和庐山捉迷藏,她是机智敏慧的导游者,引我们去感受庐山的诗意与哲理,并且为我们指迷。
【注】①觳(hú):有皱褶的纱。
(选自《散文》1980年第12期,有删改)
小题1:文中第二段画线的句子是对庐山雾的描写,这样描写有怎样的好处?(4分)  
小题2:第六段中加点的“似”和“更”表达上有哪些不同?请结合文意进行分析。(6分)
小题3:第七段中为什么说雾庐山“它的生命短暂,它的生命永恒”?(6分)
小题4:文章结尾说庐山雾“为我们指迷”,结合全文说说,庐山雾为我们指了哪些“迷”?(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各题。
黑石礁
陈丹晨
傍晚,我站在黑石礁。海水,轻轻地拍打着岩石,像是充满着恋情的爱抚。
黑石礁,是真正的黑色的,有的几乎像煤一样还带有光泽,她似乎缺少一般海滨所特有的风韵。
黄昏时分容易使人产生对白日的依恋。此刻坐在礁石上,听着海水的呜咽,我又想起了她带有深情的感叹:“真的,我现在有一种愈来愈浓的怀旧情绪……”
她兴奋地叙述这几年找到的、重新恢复了联系的中学时代的老同学的情况:有的当了大学党委书记,有的成了全国著名的科学家,有的成了高级工程师、外科主治大夫、大学副教授,有的当了记者、中学老师、机关干部。她还谈到了当年走出校门不久,就在抗美援朝的空战中壮烈牺牲的那位老同学,我们都熟悉他,还谈起了他的音容笑貌;她也谈到在“浩劫”中被迫害致疯、跳海自***的那位女同学……
三十多年没有见了,她一直就在黑石礁的附近工作、生活。当想方设法找到我时,她已认不出我来了,我却一眼就叫出她的名字。当年,她是班上最矮小也是衣着最朴素清苦的一个,扎着两条小辫,带着一副眼镜。我在她的面前,总觉得像小弟弟似的幼稚无知。如今,她微微有点发胖,但还是矮小的个子,带着眼镜,像个大姐姐关切地问这问那。我们互相急迫地提出了许许多多问题,几乎每一个问题还没有说上两句,就被另一个问题打断了。要说的,要问的太多了。往事,就像醇厚芬芳的陈酒,使人兴奋、神往,哪怕其中也有不少苦涩的味道。
但当她讲到自己时,尽管她是平静的、满足的,我却感到意外和困惑。1948年,她还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小姑娘,就参加了地下党组织。她还曾被派到烟草公司去当女工,从事工人运动,怪不得我总觉得她老练沉着。但这一点不妨碍她对同学的热情,不影响一个女孩子的天真活泼。那个时候的革命者与凡人是一样的,是有血有肉的,真诚而富有人情味的;当然对于革命的狂热和向往却是常人不易理解的。所以刚解放,她就只身北上,来到这个黑石礁所在的著名城市里工作。因为工作需要,她长期做党委、纪律检查部门的秘书;因为革命需要,她又上了四年工科大学,当了三年技术员;后来还是工作需要,她又继续做秘书、行政工作;同样因为革命需要,还当过七年农民,做过一年工人。她没有发明创造,也没有惊人的业绩,只会勤勤恳恳埋首工作。现在,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没有官职,没有技术职称;她没有政治历史问题,也没有出身反动家庭问题,更没有犯过任何错误。这次凋整工资时,也没有按大学生待遇,只升了一级。过去多次调整工资时,或是她让掉了,或是别人把她忘掉了,现在她还只是拿十九级的工资。她有很老的资历,也有大学的学历,但没有许多老同学那样富有色彩的荣耀和地位。她后悔吗?不,一点不。她不平吗?不,一点不。当我看到她叙述别人时的喜悦神态,讲到自己时的平静声调,恍惚一个扎着小辫、带着眼镜、矮小的姑娘形象又在我的眼前浮现。那是多么纯朴天真的人啊!
那天晚上,我和她的一家小聚。她的爱人总是憨厚地笑着劝我喝酒吃菜,他在市级机关里做研究工作。她的儿子、媳妇、女儿和未来的女婿轮流向我敬酒、给我夹菜,欢迎我这个从远方突然来临的陌生人。他们中有当工人的,有做团委工作的,有当兵的,一个个都像他们的母亲一样单纯、热情。我多么希望他们的未来不再重尝“文革”那种艰辛和坎坷,将有更多的自己的思考和创造;但是我也希望他们能经历这大海的淘洗和搏击,因而更加坚强和有生命力。
黑石礁冷清清地矗立在褐色的水浪中。在愈来愈浓重的夜雾中,她黑色的身影显得坚毅、沉着。她是平凡的,她不搔首弄姿。她纯朴,甚至带着一点钝拙。她默默地送走和海水一样流逝了的一天。
小题1:文章开头与结尾都对黑石礁进行了描写,有何用意?
小题2:“她”谈到中学时代的老同学的情况和谈到自己的情况时态度有何不同?作者对此有何评价?
小题3:怎样理解“往事,就像醇厚芬芳的陈酒,使人兴奋、神往,哪怕其中也有不少苦涩的味道”?
小题4:阅读全文,说说作者笔下的“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各题。

张洁
①现在想起来,仿佛已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在很小的时候,我常梦见我在溜冰场上大显神通,像陀螺般地旋转,像流星般地飞驰,像燕子掠水般地滑翔。我也梦见过在海浪里嬉戏,跃上浪尖,纵入浪谷。其实我既不会滑冰也不会游泳,甚至连海也没有见过,而且那个时候连冰鞋也买不起一双。我还梦见过我既是我自己又不是我自己,我是那样的端庄妩媚,仪态万方,完全不像现实生活中那样畏瑟、灰暗……在梦里,我扮演过多少在我醒时渴望着的美好角色,做出过许许多多毕竟是异想天开的事情。
②前些日子,我梦见我重又回到少年时代生长过的地方。那山坳、那流水、那树林,宛如我曾爱过的一样。可是,当张开双臂,扑进那树林里去的时候,我发现,我已经不认识它了。
③林木都已长大,再也找不到儿时的痕迹。而那一棵树呢?大概也早已被人砍伐。当然,谁也不会留心我曾在那上面刻过自己的名字。除了我自己,那名字对谁也没有意义。我怅然地在那树林里徘徊,用手掌抚摸着每一棵树的树干,懊悔着自己曾被那许多微不足道的理由所羁绊,而在这样久的时间里,丢失了我曾爱过的这山坳、这流水、这树林……我还能追捕回来这许多年里所丢失的欢乐吗?人有时是多么愚蠢、多么迟钝,又是多么地苦着自己、折磨着自己啊!
④我喃喃地对那树林低语:看看我,还认得我吗?我是大雁啊!原谅我过了这许多年才飞回来看你,尽管我已经没有多少力气,尽管我翅膀上那些曾经美丽的翎羽已经所剩无几,可我毕竟带着一颗从未忘怀的心回来了!
⑤风儿刮起来了,所有的树木全都摇曳着它们的枝丫。树叶儿飒飒地响起来,我听懂了它们的絮语:不,我们不认识你,你不是大雁,你不是她!她不是这样长满皱纹的,她的心上也不是这样落满尘埃的!
⑥啊,岁月和生活就是这样改变了它们和我,我们不再互相认识了。
⑦我感到累极了。我能不累吗?真的,我早已不是那头蹦蹦跳跳的小山羊。于是,长叹一声,我躺在长满野草的山坡上。
⑧变幻的云朵,悠悠地从我的头上飘过。我重又看见,在童年的幻觉中出现过的神话:骏马拖着的彩车,飘飘欲仙的美女,富丽堂皇的宫殿……我的心突然变得甜蜜,在那云朵里,我好像看见了童年时代的自己。那曾是可爱的小姑娘,光着脚丫,巴嗒、巴嗒地向我跑来,戴着用毛笔勾画的眼镜,还有毛笔勾画的皱纹和胡须,张开没有门牙的嘴巴,嘎嘎地笑着,并且对我说:“你这傻老太婆,为什么要找我呢?我并没有离开你,我一直住在你的心里。不然,你何以有一颗儿童的心呢?”
⑨天呐!天呐!毕竟还有人认得我啊!
(10)她笑着,从我的身旁飞快地跑过,跳过小溪,跑进树林里去。浅蓝色的衣裙在树干后面闪动着,留下了一路天真的笑声。我紧紧地追赶着她,任凭树枝抽打着我的脸颊,灌木丛刮破我的衣衫,可无论如何也追不上她。笑声渐渐远去了,树林里重又恢复了沉寂,久已不见的、温存的泪水涌上了我那干枯的双眼。我哭了。我以为那不过是梦,可是等我醒来,我的枕头却真的湿了一片,我再也睡不着了。我在想,我曾有过许多虚妄的梦,但为什么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呢?我想追求的究竟又是什么呢?我忽然醒悟:我最想留住的,还是那永远没有长大、永远没有变老的心啊!只有它,才使我的心里永远充满了诚挚和热爱!只有它,才使我从一次又一次的失望里,不只一千次地得到重生!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
小题1:在作者笔下,“童年的梦”与“中年的梦”以及“梦中的梦”各有什么特点?
小题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6段中作者为什么会有“啊,岁月和生活就是这样的改变了它们和我,我们不再互相认识了”的感叹?
小题3:“我常梦见我在溜冰场上大显神通,像陀螺般的旋转,像流星般的飞驰,像燕子掠水般的滑翔”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小题4:联系全文,试分析本文的主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各题。
冷藏的凤凰
杨羽仪
①湘西的凤凰是个绝美的地方。这不是我一家之言,早在数十年前,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一是福建的长汀,一是湖南的凤凰。”
②凤凰的绝美是全方位的。
③不能忘记那古老而沉静的黄丝桥古城。它雄踞于湘黔冷藏的凤凰边陲1500多年了,岁月悠悠,它依然默默地俯视着原野的沧桑。大地在速变着,它却是永恒的存在。那青石灰岩砌成的城楼、雄堞、箭垛,隐隐唱着“沙场烽火今安在,一曲芒笙对夕阳”的歌。
④不能忘记那起伏百里苍原、呼啸苍天的“南方长城”,那是数百年前官民相抗、汉苗对峙的悲剧见证。我看见它不但雄伟,而且在群山之巅飘飘忽忽,在这座山头留下一座烽火台,又在那座山肩坐落一座碉楼。望不尽的青山,望不尽的长城,从古时的“夜郎”国到近百年的烽烟四起,述说着这里隐藏着两个表面脆弱骨子里却十分坚强的民族。
⑤不能忘记那千古一绝的吊脚楼,它从大山深处一直延伸到沅水沱江畔。清清的沱江从凤凰城中轻轻流过,无数的吊脚楼悬于沱江两岸,一根根木拄撑起一幢幢小楼,撑起了两个可爱的民族。这迷人的吊脚楼上,岂止有飞檐翘角,有三面四廊,有象征吉祥如意的木雕图案,有两个民族喜爱的牡丹和喜鹊,更有令世人惊羡的一群“宋祖英”!她们不但人靓,而且歌也甜。每当日落黄昏,从吊脚楼里走出来的一群一群土家族和苗族姑娘,她们迈着轻盈的步子,手上挽看一篮衣服到河边浣衣,走着高高的木桥,那桥脚长长地伸入江上,两条原木组成的“桥枫”上,姑娘们飘然而过;在那颇有沱江特色的石墩桥跳着独特的舞蹈。宋祖英出自沅水沱江,却不是独一无二的,她原先也在那里浣衣,浣衣时唱着土家族动听的歌,像沱江清清地唱。她唱红了,并唱进了北京城。我发现,宋祖英般的美女在沱江也不是独一无二的,她的歌也不是最甜的,这沱江上的浣衣女,个个都像“宋祖英”,并不是太大的夸张。吊脚楼下,沱江的歌是轻轻的,甜甜的,柔柔的,唱得满河的灯火也聚到江中来了。岂止灯呢,斑鸠和丁丁雀也在低翔高飞,绕着一江浣衣女在轻轻伴唱。
⑥我更不能忘记在这深山和清江上,出了两个民族的出类拔萃的男人。沈从文对凤凰古城作过这样的描述:“落日黄昏时节,站到那个巍然独立在万山环绕的孤城高处,眺望那些远近残毁碉堡,还可依稀想见当年角鼓火炬传警告急的光景。”这样的大山养育了一批血性男人,鸦片战争时期在定海保卫战中身受十余处创伤,仍连斩数敌,血染沙场壮烈牺牲的郑国鸿老将军,便是沱江岸边一座不朽的青山。凤凰的男人是山,凤凰的男人也是水。凤凰出了国民政府的内阁总理熊希龄,出了中国著名的画家黄永玉,还出了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家沈从文。
⑦我始识风凰,可以说是从读沈从文开始的。沈从文曾说:“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并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浸人生命的任何离奇的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却无坚不摧。”愈读沈从文,就愈觉得他是水造就的。抑或说他的性格就是水的性格。水的温和,水的包容;水纳百川,有容乃大,即使是他的文学成就已经举世瞩目,但是由于种种不公正的原因,社会把从文先生“冷藏”起来了,“冷藏”达30多年之久,没有出版他的任何书,没有报道他的任何活动,仿佛他在这个世界土永远消失了。这时,被“冷藏“者常常悲愤欲绝,或大义凛然,做出绝世之举。从文先生不然,他在这个领域似乎消失了,然而,他又在别的领域,如研究《中国服装史》而成了举世瞩目的大家。他是大家,但又以水那样平凡的心态入世出世,从来不把自己看作一座高高的山。不像有些文字新辈,本来只是小家,甚至连小家也未及,只是一堆黄土,就迫不及待地自视为昆仑、泰山,一览众山小。于是,每走一步路,都带着叱咤风云之势;每说一句话,都带着训世的居高临下。从文精彩的描述:“……那些马上得天下还想马上治天下的英雄伟人,为了寄生细菌的巧佞和谎言繁殖的迅速,不多久,都能由雕刻家设计,被安排骑在青铜熔铸的骏马上,和个斗鸡一样,在仿佛永远坚固的磐石作基础的地面,给后人瞻仰。可是不多久,却将在如同地震海啸相近而来的地覆天翻中,只剩余一堆残迹,供人凭吊。”这是他被“冷藏”30多年后的大彻大悟。从文先生始终自视为平凡的水,以涓涓入世,在丛林中,在山石间本来就不喧嚣,因此在社会有意“ 冷藏”他的时候,他依然以平常之心出世。
⑧他被“冷藏”起来,并不等于弃世。他依然带着热切的希望,冀望着我们民族从病态走出来,从刀光剑影中走出一个刚强的民族。他对社会并不麻木,他在《一个传奇的本事》中又说;“一个伟大艺术家或思想家的手和心,即比现实政治家更深刻并无偏见和成见的接触世界,因此它的产生和存在,有时若与某种随时变动的思潮要求,表面或相异,或游离,都很自然。它的伟大的存在,即于政治、宗教以外,极有可能更易形成一种人类思想感情进步意义和相对永久性。”
⑨这也许是他心态平和如水的哲学根据。从文先生是水,遭受“冷藏”,水便会化为冰,一块晶莹透亮的冰,坦坦荡荡地光照人间。
⑩被“冷藏”的人,一旦“开封”便会出现一股热。不过,自视为水的从文先生,对于这种热,依然是一种平常心态,一种水的包容和随和的心态。它是从沱江流出来,到沅水,到中国乃至世界,他却始终怀恋着那涓涓而来的沱江。
⑾啊,沱江,我读你有20多年了。20多年后我才有幸触摸着你,那是一个冬天的黄昏,天上看样子要下雪,却还没有下起雪来,天空似乎又要“冷藏”着凤凰,“冷藏”着沱江。我们走过那高脚的木桥到了彼岸,又从独特的石墩桥走回此岸。坐上一只长长的木船,随水飘然而去,看那独特的吊脚搂,看那巍峨的城楼,看虹桥以及与之相连的南华山,希冀看这凤凰古城的一切。然而,我更深深地怀恋看清清的沱江,清得像一面镜子,一面能鉴古令的历史明镜。一座千年的凤凰古城的历史倒影在清清的沱江里,两岸的山影树影走马灯般的人影,全都倒影在这清清的沱江里。可是,沱江依然那么清澈,明丽,一点也不混浊。即使与从文先生一起被“冷藏”着,沱江依然是平静的。它以水的特质平常地入世和出世,却震撼着我的心弦,久久地,久久地。
小题1:本文的题目是“冷藏的凤凰”,“凤凰”和“冷藏”在文中的含义各是什么?
小题2:文中说“湘西的凤凰是个绝美的地方”、“凤凰的绝美是全方位的”,这“绝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全方位”?
小题3:阅读⑦~⑩节回答沈从文的性格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说明。
小题4: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说“我更深深地怀恋着清清的沱江”,作者为什么更怀恋沱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各题。
新的成长
曾经是一个对未来懵懵懂懂、完全不知道自己方向的人,把大把的青春浪费在优哉游哉之中,曾经对所谓“竞争”不屑一顾,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也曾经对于那些一头扎在书中如痴如醉拼命苦学的人不以为然……一直都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把大好年华消磨在古板的校园中。
直到看到那位幸福的父亲,我才知道自己对一切的不在乎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那时候我们正从高一升入高二,学校在开学典礼上给在高考中成绩优秀的同学颁奖。我们学校的文科那年出奇的好,一位师姐拿下了金华的第一名,校领导高兴得满面红光。颁奖典礼是她父亲去的,当时她人已经在北大了,她父亲坐在领导席上,脸上一直洋溢着笑容,尽管校领导在作冗长的报告,但场下每一个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父亲身上,他什么话都没说,只是静静地坐着,但是人们似乎觉得目光无法移开。他只是一位普通的中年人,我不知道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我的同学一脸仰慕的说:“他是文科状元的父亲啊!”刹那间仿佛什么东西击中了我的心脏,我觉得心里有一块柔软的地方被刺痛了。我想起了我的父母,他们也是为人父母的,他们为我付出的绝不会比这位父亲为他的女儿付出的少,对于女儿也一定有很大的期望,但得到了什么回报?只是一个不懂事的任性的女儿,经常嚷着高中毕业后去学理发、开餐馆或者做漫游世界的不切实际的梦,相比之下,这位父亲比他们幸福得多,因为他有一个争气的女儿。忽然,一股愧疚感涌上心头,我跑去电话亭给家里打电话。妈妈刚拿起电话,我就在这边嚷嚷:“妈妈妈妈,你要我将来考什么?”妈妈在那边傻了,就随口开玩笑:“当然是想让你考北大了。”我说“好”,然后挂了电话,这时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了。他们对我并不是没有希望,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他们也不例外。之所以我以前一直没听到什么“指标”,是因为他们不想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可以想象父母对孩子满怀期望,看着女儿任性地挥霍年华却不得加以苛责的时候心里的那份煎熬。我想起我信口开河说的那些理想,对于我的父母来说是怎样的一种折磨:谁舍得孩子这样度过一生?谁不想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又想到自己上学期期末成绩单上那分数,或许对我而言那并没有什么,但是我怎么知道它对于我的父母意味着什么呢?我真的太残忍了。这一刻,我发现自己有多么爱他们,这一刻甚至愿意用我的生命去换取他们欣慰的一笑。我要努力。我希望2003年高考后领导席上坐着的是我的父亲。他们的幸福其实很简单,而这简单的幸福就掌握在我手上。我怎么能不努力?
那个学期是我人生中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我从一个爱疯爱闹的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一个我曾经很鄙视的书呆子。我明白,我不仅为了自己,我是我父母的孩子,是他们永远深爱都想着去保护的女儿。我所能回报他们的只有我的高考成绩。我的作息时间不可避免地变得枯燥,早上5:40起床,我规定6点一定到教室。为了节省时间,我的早餐一般都是去教室的时候带去的,到了教室之后就复习前一天所学的内容。我当时做笔记的时候,就做得特别仔细,一般是上课在草稿纸上做一遍,然后课后再整理一遍,誊写清楚,然后标明日期,这样复习时就一目了然了。等我复习完了,其他同学也陆陆续续地来到教室,我就可以跟得上他们的步调,不至于因为复习笔记而落后其他人。为此,我向老师要来了教室的钥匙,每天都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我知道以前太爱高谈阔论,“谋***”了不少学习时间,后来甚至一天说不上十句话。朋友都说我变了,我笑笑没有回答,我感觉旁人是无法理解的。每天晚上我都一个人慢慢地走回宿舍,看着夜空中朦胧的月亮,心里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也许是因为累,也许是因为对自己的感动。说来也奇怪,我每天晚上都睡得特别踏实,觉得我在一天一天地靠近我的目标,每一天都是一个进步。我在走向成功!
高考前,我的心里异常平静,该做的我已经做了,不管结果是什么我都是无愧于自己的,但是心里还是有一个希望悄悄地迎风摇摆:但愿我能为父亲取到颁奖典礼领导席上那只属于全校第一名的位置,考前我还打电话回家,不想让妈妈紧张。
但是最后的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到学校颁奖典礼时,我已经到了北大,父亲回单位工作去了。简而言之,那个位置父亲最终没有坐上,想着我苦苦追求了两年的一个位置居然最后没有坐成。我很坦然,但也有一种啼笑皆非的感觉:原来生活真的爱开玩笑。有时一件小事给了你极大的触动,而为此付出了努力并成功之后,你却发现原来促成你成功的那件事根本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重要。生活也真仁慈,给你一个感动的机会,让你在感动中慢慢懂事,慢慢长大,然后告诉你,其实它做的只是拌了拌你杯中的咖啡,而甜美要你好自己试着去品味。
小题1:阅读全文,找出能体现全文抒情线索的句子(仅限一句),并作简要说明.
小题2:全文不仅叙说了感人的成长故事,而且给了我们“备战高考”的启示,请加以概括。
小题3:怎样理解“促成你成功的那件事根本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重要”?
小题4:本文结尾很有特色,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