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大阅读愁 乡 石 张晓风 到“鹅库玛”度假去的那一天,海水蓝得很特别。 每次看到海,总有一种瘫痪的感觉,尤其是看到这种碧入波心的、急速涨潮的海。这种向正前

现代文大阅读愁 乡 石 张晓风 到“鹅库玛”度假去的那一天,海水蓝得很特别。 每次看到海,总有一种瘫痪的感觉,尤其是看到这种碧入波心的、急速涨潮的海。这种向正前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现代文大阅读
愁 乡 石
张晓风
到“鹅库玛”度假去的那一天,海水蓝得很特别。
每次看到海,总有一种瘫痪的感觉,尤其是看到这种碧入波心的、急速涨潮的海。这种向正前方望去直对着上海的海。
“只有四百五十海里。”他们说。
我不知道四百五十海里有多远,也许比银河还迢遥吧?每次想到上海,总觉得像历史上的镐京或是洛邑那么幽渺,那样让人牵起一种又凄凉又悲怆的心境。我们面海而立,在浪花与浪花之间追想多柳的长安与多荷的金陵,我的乡愁遂变得又剧烈又模糊。
可惜那一片江山,每年春来时,全交付给了千林啼鴃①。
有两三个人影徘徊在柔软的沙滩上,拣着五彩的贝壳。那些炫人的小东西像繁花一样地开在白沙滩上,给发现的人一种难言的惊喜。而我站在那里,无法让悲激的心怀去适应一地的色彩。
蓦然间,沁凉的浪打在我的脚下,我没有料到那一下冲撞竟有那么裂人心魄。想着海水所来的方向,想着上海某一个不知名的滩头,我便有一种嚎哭的冲动。而哪里是我们可以恸哭的秦廷?哪里是申包胥可以流七日泪水的地方?②此处是异国,异国寂凉的海滩。
他们叫这一片海为中国海,世上再没有另一个海有这样美丽沉郁的名字了。小时候曾经多么神往于爱琴海,多么迷醉于想像中那抹灿烂的晚霞,而现在,在这个无奈的多风的下午,我只剩下一个爱情,爱我自己国家的名字,爱这个蓝得近乎哀愁的中国海。
而一个中国人站在中国海的沙滩上遥望中国,这是一个怎样咸涩的下午!
海水在远处澎湃,海水在近处澎湃,海水徒然地冲刷着这个古老民族的羞耻。
那些岛上的人很幸福地过着他们的日子,他们在历史上从来不曾辉煌过,所以他们不必痛心,他们没有骄傲过,所以无须悲哀。他们那样坦然地说着日本话、给小孩子起日本名字,在国民学校旗杆上竖着别人的太阳旗,他们那样怡然地顶着东西、唱着歌,走在美国人为他们铺的柏油马路上。
他们有他们的快乐。那种快乐是我们永远不会有也不屑有的。我们所有的只是超载的乡愁,只是世家子弟的那份茕独。
海浪冲逼而来,在阳光下亮着残忍的光芒。海雨天风,不放过旅人的悲思。我们向哪里去躲避?我们向哪里去遗忘?
小圆石在不绝的浪涛中颠簸着,灰白的色调让人想起流浪的霜鬓。我拣了几个,包在手绢里,我的臂膀遂有着十分沉重的感觉。
灰色的小圆石一共是七块,雕琢它们的是中国海的浪花,是来自上海的潮汐,日日夜夜,它们听着遥远的消息,把七块小石转动着,它们便发出琅然的声音,那声音里有着一种神秘的回响,呢喃着这个世纪最大的悲剧。在流浪的岁月里我们一无所有,而今,我却有了它们。我们的命运多少有些类似,我们都生活在岛上,都曾日夜凝望着一个方向。
“愁乡石!”我说,我知道这必是它的名字,它决不会再有其他的名字。
我慢慢地走回去,鹅库玛的海水在我背后蓝得叫人崩溃,我一步一步艰难地摆脱它。而手绢里的愁乡石响着,响着久违的乡音。
最可惜那一片江山,每年春来时,全交付给了千林啼鴃.
愁乡石响着,响一片久违的乡音。
后记:鹅库玛系冲绳岛③极北端之海滩,多有异石悲风。西人设基督教华语电台于斯,以其面对上海及广大的内陆地域。余今秋曾往一游,去国十八年,虽望乡亦情怯矣。是日徘徊低吟,黯然久之。                                       一九六八年
注①啼鴃,即“鶗鴂”,杜鹃鸟。阮籍诗句有“鸣雁飞南征,鶗鴂发哀音”。②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他为请秦王发兵救楚,在秦廷痛哭七昼夜,终于感动秦王。他的爱国精神为后人所景仰。③冲绳,史称“琉球”,明清时为中国的属邦。甲午战争后为日本占有,二战后美军于此建立军事基地。
16.(1)作者写海,有时从感觉下笔,比如“每次看到海,总有一种瘫痪的感觉”,试从文中再找两例这样写海的句子。(2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说“每次想到上海,总觉得像历史上的镐京或是洛邑那么幽渺”?(2分)
17.文章前后两次说“最可惜那一片江山,每年春来时,全交付给了千林啼鴃”,请从文章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说明其作用。(6分)
_______
18.作者为什么把那七块灰色的小圆石叫“愁乡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在文中把自己(“我们”)分别跟两种人进行了比较,请找出这两组比较;并分析
“我”(“我们”)和他们的不同。(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1)例如“这个蓝得近乎哀愁的中国海”、“鹅库玛的海水在我背后蓝得叫人崩溃”。
(2)用时间上的遥远间隔来说明心理(感觉)上的巨大距离。
17.内容上,强化了作者对故国深切思念的情感,饱含着愿望不能实现的遗憾、怅惘、无奈;形式上,运用反复手法,使文章前后照应,文气连贯。
18.因为这七块小圆石被来自上海(大陆)的潮水淘洗雕琢,诉说着我们这个民族的悲剧(耻辱),寄托着作者的思乡忧愁,所以作者称它们为“愁乡石”。
19.两组比较:一组是“我”和其他游人,还有一组是“我”(“我们”)和岛上的居民。不同:其他游人拣拾沙滩上的贝壳,陶醉于岛上的风景,我拣起的是波涛中的小圆石,沉浸在乡愁和历史的伤痛之中(2分);岛上的居民无所知觉地在他人的统治下“幸福”地生活,和他们相比,我们有悠久辉煌的历史使人骄傲,也有近代的衰落和耻辱使人悲哀。
解析
 
16.(1)例如“这个蓝得近乎哀愁的中国海”、“鹅库玛的海水在我背后蓝得叫人崩溃”。
(2)用时间上的遥远间隔来说明心理(感觉)上的巨大距离。
17.内容上,强化了作者对故国深切思念的情感,饱含着愿望不能实现的遗憾、怅惘、无奈(3分);形式上,运用反复手法,使文章前后照应,文气连贯(3分)。
18.因为这七块小圆石被来自上海(大陆)的潮水淘洗雕琢,(1分)诉说着我们这个民族的悲剧(耻辱)(1分),寄托着作者的思乡忧愁,所以作者称它们为“愁乡石”(2分)。
19.两组比较:一组是“我”和其他游人,还有一组是“我”(“我们”)和岛上的居民(2分)。不同:其他游人拣拾沙滩上的贝壳,陶醉于岛上的风景,我拣起的是波涛中的小圆石,沉浸在乡愁和历史的伤痛之中(2分);岛上的居民无所知觉地在他人的统治下“幸福”地生活,和他们相比,我们有悠久辉煌的历史使人骄傲,也有近代的衰落和耻辱使人悲哀(2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8一10题
陈景润
这曾是一个举世震惊的奇迹: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建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被国际数学界誉为“陈氏定理”。
他开拓了数论研究中的一个崭新的时代。他那瘦弱的身影,几乎凝聚了全世界所有数学家关注倾慕的目光。自负的日本人,对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称道两位数学奇才:一位是祖冲之,一位便是陈景润。他们由衷地在这两位中华俊杰面前顶礼膜拜。
陈景润,由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数学家,堪称时代的楷模,世纪的丰碑。这位数学巨星,尽管已经去世一年多了,然而,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威尔(A·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陈景润于1978年和1982年两次收到国际数学家大会请他作45分钟报告的邀请。这是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他所取得的成绩,他所赢得的殊荣,为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树起了一面不凋的旗帜,辉映三山五岳,召唤着亿万的青少年奋发向前。当一代伟人***了解到陈景润顽强拼搏的传奇式经历和出类拔萃的业绩后,无限感慨地说:像陈景润这样的“世界上公认有水平的”科学家, “中国有一千个就了不得”。
一个人便是一个世界,一个人便是一页历史。陈景润是旷世奇才,然而,沿着他的足迹,我们却可以清晰地倾听到时代前进的脚步声,可以鲜活地领略到岁月风雨的凉热,可以敏感地品味到人生奋斗的艰难和壮美。倘若说,人生是一部教科书,那么,陈景润的一生,便是足以让世世代代皆可细细揣摩、咀嚼、吮吸以至于奉为典范的一部长卷,一部鸿篇巨著。
他的经历比传奇更曲折。
他的性格比小说更鲜明。
他的气质如南方的榕树。
他的品格是北方的桦林。
“在科学上是巨人,在生活中是孩子。”强烈反差的人格构造,展现出一系列耐人寻味而又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美学风采。枯燥的数学,被陈景润点化为繁星璀璨的天空、万木葱茏的大地;而这位数学家的故事,同样令人荡气回肠,百感交集。陈景润走了,他已化为了历史;化为了祖国大地上不屈的高山、浩瀚的大海;化为了人们绵绵无尽的思念以及人们为弘扬他的精神和进一步开创他的事业而奋勇前进的脚步。
历史是不朽的。那是源远流长的母亲河。陈景润用生命编织了昨日历史的辉煌,它牵起了今天的绚烂,明天的幽远,它流过炎黄子孙的心田,也流过祖国大地的春夏秋冬。
陈景润必将得到永生。
8.文章前两段是怎样展现陈景润的辉煌成就的?请简要分析。(4分)                                                                                               
9.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意。(5分)
(1)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2分)                                                                                               
(2)一个人便是一个世界,一个人便是一页历史。(3分)                                                                                               
10.要成为某一领域的大家,我们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数学大师陈景润,谈谈你的看法。 (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现代文大阅读
沉默的品质(节选)
高勇
我已经无数次地对自己说过:当别人沉默的时候,千万不要惊动他们,就让他们安静地呆在一个无所谓时间和空间的地方沉默下去吧。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是无法沉默下去的。沉默意味着获得了一种不可多得的品质,珍贵的品质,像清洁的黑夜一样具有非凡的渗透力。但是,谁能够赋予我们这样的品质呢?我们已经被所谓的事业其实就是某种***所裹挟,我们已经被很多想法其实就是被众多聒噪的声音所围困,我们甚至已经无法在自己曾经选择好的空地上沉默着坐上一会儿了。“冷兵器的光芒坚毅而韧性/沉默的战士不可摧毁”。我相信沉默者的力量,因为我所看到的分明是钢青色大理石基座上一块原始的石头,一块无法不引起众人注视的石头。它会让所有忙忙碌碌的人们感到不安。是的,沉默有时真的是一种逼人的压力。比如村庄是沉默的,但白描一群在土地上沉默着的人对我来说仍旧是一件不太轻松的事情。这些天,我总在想着怎样才能找到一条进入沉默世界的捷径,但终不能。当我把一个老人特意给我煮的一壶黑茶喝完后,老人才爽快地说出一句话:孩子,苦着呢。然后仍然是沉默,我接受了这沉默。一个世界就在你的周围,你只有自己去慢慢品味。
夜黑下去了,黑得完整而彻底。这是土地上的夜,我想我能够理解这沉默的夜,并在理解中防范一些无知的亢奋。我猛然发现在一个朋友面前,我幼稚得可笑。他是我的同龄人,可已经老熟得成了一个真正的中年人。在所有的久别重逢的日子里,总是我一个人在说话,甚至在黑夜里,他也没有搁下手中的生活。这时候,我才感觉到自己原来是多么的肤浅。从我离开村庄到现在,他已经在土地上春播秋收十年,他收获的粮食要喂活五口之家还要加上几只牲畜,而我呢?显然,他们是能够让我聪明的一群,虽然他们大都不是伶牙俐齿,甚至有时候他们斗大的字不识十升,但是他们能够让我获得真的智慧。他们并非一无所有,他们并非是在活命的途中苟延,他们并非是一群浅薄的人。只是因为会掩饰自己,他们虚心得仿佛一地黄土。可是有多少人愿意背对诱惑和土地一起沉默呢?已经绅士起来的人们怎么能躬下身子和虫蚁一样活着的人为伍呢?我又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多少年了我一直在说又永远都无法说清楚的人。他是沉默的,我的任何解释最终都无法解释他,而任何猜测也只能是猜测。他是如此地难以进入,但他无疑又是真实的。即使他的一生充满失败,但他用石头垒成的梯田和栽起的成百的树木还是如此地接近于宣言。我曾经跟随父亲进入过他的领地。而且父亲也没必要说什么,这时不需要他的什么声音,我只想听听那洋镐撞击石头的响动是怎样把我淹没。但喧嚣又在发动另一波的冲击了。回到城市里,你无法抗拒声音,无法坚持什么。你只能痛苦地在声音的旋涡中周旋。坦率地说,面对无所不在的诱惑,我随时都有陷入它们的可能。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势单力薄。这当然是我的耻辱。当我远离了沉默的土地又在有限地排斥着城市的时候,事实上我并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想起一些土地上的歌子,在城市里,它们的曲调被重新修正,变得柔软而暧昧,可事实上,这本应该是一些充满黄连味凄凄惨惨的歌子。由于歌声,土地显得更加沉默。
“沉默是一种诱惑/我不能容忍自己和它擦肩而过”。
18.文中提及“朋友”和“父亲”的作用是什么?(4分)
19.文章第一段结尾说:“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是无法沉默下去的。”为什么?请分条陈述(6分)
20.文章标题是“沉默的品质”,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语言阐释这种沉默的品质的具体内涵。(4分)
21.下面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本文作者从农村到城市,能站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思索现代社会人生存的方式和意义,并以“沉默的品质”这一形象的说法提倡一种朴实的人生态度。
B.文章将沉默的品质和“一地黄土”联系起来,有很深刻的寓意:土地是沉默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的人们是沉默的,但他们都有各自的价值,这让作者满怀敬意。而作品里多次出现的村落、农人的形象,也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现代都市文明地排斥和拒绝。
C.文章中引用了两句诗,第一句形象解释了沉默的力量;第二句位于结尾处,强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对这种沉默的品质地追求,语调铿锵,态度鲜明。诗句的引用,使文章更具文采和哲理性。
D.文章感情充沛,充满沉重的自省精神;意象丰富而集中,黄土、村落、农人,作者的视线在时而沉默时而因悲戚的歌子而喧闹着的土地上扫过,寻找自己心灵的真正的归属地。
E.本文最大的语言特色是形象性,形象背后充满着暗示性。一个质朴的“老人”,俨然一个智者,一句“苦着呢”在让“我”独自品味的同时也该让所有读者的心灵静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动物社会性可能受基因影响
因受到欺凌和惊吓而变得畏缩的实验鼠,剔除掉一个基因后,行为就能恢复正常。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发表的这一研究成果表明,动物的社会性可能受基因影响。            
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最近一期《科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鼠是社会性很强的动物,一般乐于和陌生的同类接触,但如果遭到比较霸道、富有侵略性的同类的欺凌,鼠就会变得畏缩起来,而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能改善这一状况。
研究人员让个头小的实验鼠每天与具有侵略性的大白鼠近身相处5分钟,小实验鼠常常被 “揍”到容器的一角,余下的时间让它们隔着有一个凿孔的透明树脂玻璃墙相望相闻,虽然免去了皮肉之苦,小实验鼠也免不了受到精神折磨。经过10天的折磨后,再把小实验鼠与其他友善的实验 鼠 放在一起,但小实验鼠还是与受折磨时一样,表现得非常畏缩。                
研究人员认为,老鼠的这一行为背后可能有基因的影响,特别是一种名为BDNF的神经营养因子。他们进一步研究了鼠脑内与欣快感刺激相关的两个区域,一个是脑中部的腹侧被盖区,另一个是脑前部的依伏神经核。他们发现,正常实验鼠的腹侧被盖区含有较多BDNF因子,依神经核则只含有微量的BDNF因子;而在实验中被折磨的实验鼠,依伏神经核却含有更多的BDNF因子。研究人员推测,腹侧被盖区生成的BDNF因子,传输到了依伏神经核,并对实验鼠的行为产生影响。过量的BDNF因子在依伏神经核中积累,会使实验鼠行为畏缩。为了验证这一推测,他们剔除了畏缩实验鼠脑中编码BDNF因子的基因。实验鼠在这一番“洗脑“后果然一反常态,面对粗暴的同类再也不畏缩了,这一效果与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的疗效一样。领导这一研究的内斯特勒表示,他们的新发现再次证明,动物在社会压力下的反应,与大脑内部的回馈通路密切相关。他们认为,人类身上可能也有类似机制。某些人长期抑郁或受到惊吓后,会出现自闭倾向,可能就有基因的影响。新发现为寻找有关基因治疗方法提供了线索。        
5.下列有关“BDNF因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BDNF因子是一种名为神经营养因子的基因,它在调节动物的情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B.BDNF因子在依伏神经核中的过量积累,会使实验鼠行为畏缩,这一推测得到了验证。          C.BDNF因子在遭受欺凌的实验鼠的依伏神经核中的数量与腹侧被盖区中的数量一样多。          D.BDNF因子是动物体内的一种有害基因,科学家通过剔除这种基因,有效地抑制了动物的不良情绪。       
6.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腹侧被盖区和依伏神经核是鼠脑内与欣快感刺激相关的两个区域,正常情况下,两个区域中都不同程度地含有BDNF因子。          
B.实验表明,受到精神折磨的实验鼠会形成某种“记忆”,以致它们在不受到欺凌和惊吓的环境里也表现得很畏缩。         
C.科研人员剔除了畏缩实验鼠脑中编码BDNF因子的基因,结果发现它们在行为上不再表现得畏缩。          
D.动物在社会压力下的反应,与大脑内部的回馈通路密切相关,这一点因BDNF因子的发现而被认识。        
7.以下根据原文所作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被剔除了BDNF因子基因的老鼠,获得了对欺凌与惊吓的终身抵抗力,再不会抑郁和畏缩了。          
B.某些具有自闭倾向的精神疾病,是某种基因影响的结果,研究人员通过科学实验找到了利用基因疗法排除抑郁情绪的途径。          
C.人类的勇敢、胆怯等心理,欣悦、悲伤等情绪可能受某种基因的影响,如果破解了这种基因密码,将有利于对人类心理疾病的治疗。          
D.随着人类对基因的不断研究和认识,一切前所未知的人体秘密都将昭然若揭,人类很快将进入无疾病时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神奇的微泡
 最近,一些直径只有十几微米的气泡引起了科学界的注意,专家称其为“微泡”。虽然不需要任何特殊的材料,也没有玄妙的结构,微泡的神奇作用却令人刮目相看。比如让它们靠近病毒,它们就会在瞬间产生超高温、超高压,科学家利用这一特性来***灭病毒。          日本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展示了这样一个场面:按下开关,随着“啾——”的一声响,装满水的水槽里搅起一股如龙卷风一般的漩涡,无数的微粒漂起,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伸手到水里去搅拌,微粒会随水流缓缓漂动。这些微粒就是前面所说的微泡,它们实在太小,所以给人的直观印象就是微粒。     
微泡需要专门的装置将水和空气高速搅拌,再用超声波震荡,才能产生。通常,水中的气泡会缓缓上升,逐渐变大,到水面后即告破裂。微泡却不一样,它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直至消失在水中;而且在消失的瞬间,微泡的内部温度可达到几千摄氏度,压力高达数亿帕。在另一个有趣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在水槽相对的两侧贴上两个电极,轮番切换它们的正负极性。这时,水中的微泡会忽左忽右地沿锯齿形路线上浮。于是专家推断:微泡带有负电荷。       
为了将微泡的神奇性能应用于产业界,人们已经开始进行各种尝试,其中一例即***灭病毒。研究人员演示了用含有微量臭氧的微泡***灭病毒的实验。首先,微泡凭借其电荷引力靠近病毒;然后,当微泡破裂时,所产生的高温高压分解臭氧,其间可产生具有很强反应性能的自由基;最后,自由基***灭病毒。微泡在生鲜食品保鲜***菌方面也有成功的应用实例,研究人员向蟹养殖池中注入这种微泡,除菌效果明显改善,提高了蟹的食用安全性。以臭氧作为气泡的内容物分解食品的农药残留成分,效果也十分明显。此外,专家对用微泡技术增进人体健康、恢复肌肉活力方面的作用抱以深切的期待,这是微泡最有前途的一个待开发领域。         借微泡之力,气体水合物技术有望得以普遍推广。气体水合物技术是一种将气体溶于水中的技术。目前天然气的运输只能采用低温液化的贮运方式,如果利用气体水合物方式就可以大幅降低液化所需的成本。而借助微泡技术,天然气就可以大量溶于水。      
随着微泡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微泡技术除用于天然气的贮藏运输之外,还可以在新能源开发、减缓地球气候变暖上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       
气体水合物的一个典型代表即世界各深海海底所蕴藏着的大量甲烷水合物,它作为未来最有前途的新能源,吸引着很多国家不遗余力地研究开发。另外,为阻止地球气候暖化,人们正在设法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而利用气体水合物技术就可以将那些温室气体溶入大海,深藏海底。    
目前,更新的微泡制造技术正日臻成熟,一种比微泡更小的纳米微泡的研究正在进行中。纳米微泡可迅速提升水的有效溶氧量,为普通微泡的2~3倍。在常温常压下,纳米微泡可以使水的含氧量超出正常水的4倍;而且逸散速度慢,能长期且有效地保存承载物。随着人们对微泡、纳米微泡研究的深入,微泡技术不久将拓展出一个崭新的商业领域。          (选自2004年第11期《科学画报》)     
5.下列对微泡特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泡直径只有十几微米,在消失的瞬间会产生超高温、超高压,这一特性可用于***灭病毒。     
B.在装满水的水槽里用力搅拌,就会产生在灯光下熠熠生辉的微粒,这些微粒就是有神奇作用的微泡。    
C.微泡在水中的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在消失的瞬间,内部产生的高温可以达到几千摄氏度,压力高达数亿帕。     
D.轮番切换水槽两侧电极的正负极性,水中的微泡便会沿着锯齿形路线上浮,说明它带有负电荷。     
6.从原文看,对微泡***灭病毒的过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带负电荷的微泡凭借其电荷引力吸引病毒,在破裂的瞬间产生超高温、超高压***灭病毒。     
B.微泡凭借其电荷引力靠近病毒,破裂时产生高压高温,具有很强的***灭病毒的性能。      C.含微量臭氧的微泡,凭借其电荷引力靠近病毒,破裂时分解臭氧,产生的自由基可以***灭病毒。     
D.微泡中含有臭氧,破裂时分解臭氧生成自由基,自由基产生的强烈反应性能可以***灭病毒。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微泡神奇作用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泡技术将会在医疗保健乃至体育运动方面得到有效应用。     
B.随着微泡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可以制造甲烷水合物,从而开发出新的能源。    
C.不断改进微泡技术,可以在减少温室效应、改善地球环境方面起重要作用。    
D.微泡技术的发展,可以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使单位水域里的鱼类养殖量大大增加。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先秦两汉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西魏苏绰曾仿《尚书》作《大诰》,提倡商、周古文以改革文体,未有成效。隋文帝时下诏禁止“文表华艳”,李谔上书请革文华,都没有扭转颓风。
唐初文坛,骈文仍占主要地位。唐太宗为文也尚浮华。史学家刘知几曾在《史通》中提出“言必近真”、“不尚雕彩”的主张;王勃提议改革文弊,但他们自己的作品,仍用骈体;陈子昂也揭橥复古的旗帜。唐玄宗天宝年间至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先后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并用散体作文,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韩愈、柳宗元则进一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论,并写出了相当数量的优秀古文作品,当时有一批学生或追随者热烈响应,终于在文坛上形成了颇有声势的古文运动,把散文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他们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为了复兴儒学。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推动文学前进。
中唐古文运动,虽然在当时文坛上取得了胜利,但骈文并未就此匿迹,晚唐以后,骈文复炽。
五代到宋初,浮靡华丽的文风再度泛滥,前蜀牛希济在他的《文章论》中曾提出:当时文章“忘于教化之道,以妖艳为胜”。宋初,王禹□、柳开又开始提倡古文,都提出文道合一的主张,但二人孤军作战,没有形成有力的运动。宋代的古文复兴,要到欧阳修倡导之后,才形成一场运动。欧阳修凭借其政治地位,大力提倡古文,带动了一支写作队伍。他的同辈苏洵,学生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苏轼门下又有黄庭坚、陈师道、张耒、秦观、晁补之等人,都是古文能手,各树旗帜,扩大影响,从而使宋代古文运动达到波澜壮阔的地步。宋代古文运动的主要特点,第一是主张明道。欧阳修说:“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苏轼说“吾所为文必与道俱”(《朱子语类》引)。这一点继承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第二是不高谈学习先秦两汉而直接取法韩愈。王禹□说“近世为古文之主者,韩史部而已” (《答张扶书》)。他们学韩的共同点,是学韩文“文从字顺”,平易近人的作风,而不学他追求奇古奥僻的偏向。
因此,宋代古文,进一步奠定了韩、柳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的基础,更有利于表达思想,也更便于为人们接受,发扬了他们开创的新的散文传统的精神。明人朱右把欧、曾、王、三苏六家与韩、柳合称为“八先生”,茅坤编选了《唐宋八大家文钞》,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以“唐宋八大家”为名的古文选本。明代宋濂、唐顺之、王慎中、归有光等人以及清代桐城派、阳湖派古文之所以取得一定成就,追根溯源,无一不是受到唐宋古文运动的启发或影响。唐宋古文运动,可说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节选自钱仲联《唐宋古文运动》网
小题1:下列有关“古文运动”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 5分 )(     )(多选错选不给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2分)
A.古文运动倡导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的文体,其实是一场古文复兴运动。
B.古文运动中韩愈、柳宗元等人开创的一种有别于骈文的文体,推动了文学的前进。
C.古文运动以宗经明道,复兴儒学为号召,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
D.古文运动的任务并未彻底的完成,直至在欧阳修等人的继承发扬下才最终取得胜利。
E.宋代古文运动的古文运动主要特点之一是不学习先秦两汉而只取法韩愈,从而进一步奠定了韩愈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的基础。
小题2:下面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韩愈、柳宗元利用复古的旗帜倡导古文运动,从事文学革新,推动文学前进的目的,是推行古道,复兴儒学。
B.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的骈文并未因为古文运动的兴起而匿迹,晚唐以后,乃至宋初,它们仍有市场。
C.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人,在欧阳修的带领下,取法韩愈,各树旗帜,使宋代古文运动取得了与唐代古文运动分庭抗礼的地位。
D.韩愈、柳宗元各自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论,韩愈特别强调儒家的仁义和道统,柳宗元则主张“以辅时及物为道”。
小题3:结合选文,概括唐代古文运动的起因和过程。(4分)
小题4:选文划线处引牛希济《文章论》“忘于教化之道,以妖艳为胜”,有什么作用?(5分)学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