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积攒快乐鲍尔吉·原野时间的不可逆性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快乐与不快乐都是一天。这一天的日历被时光之手没收了,像电影院的收票员一样,永不归还。因此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积攒快乐 鲍尔吉·原野 时间的不可逆性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快乐与不快乐都是一天。这一天的日历被时光之手没收了,像电影院的收票员一样,永不归还。因此,无论明日后日多么快乐,都冲消不掉逝去的那一天。 而在所谓的快乐中,有人只乐一会儿,有人乐一小时,有人乐一天之后惆怅半个月。如果把一生的快乐加起来计算人生,有人只活了十年,有人活了二三十年,有人只活了两三年。也有完全不快乐的人,郁郁过了一生。 除去值得人们同情并值得帮助的苦之外——这些苦包括疾病、贫困、受到不公平待遇——人们常常无端地不快乐或自找烦恼。 快乐都是相似的,而不快各有各的不快。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大脑一转动,烦恼便产生。许多人的脑子被几笔账绊住了,无法理清。如:他有钱我为什么没钱?她漂亮我为什么不漂亮?这样的单子可以长长拉下去,绕地球一周。他们在毫无意义的比较中丢弃了快乐。有人说,快乐是一只小鸟,它愿意落在轻松的枝头上。脑子一转,小鸟像踩在滑轮上,飞了。还有一种人,忘记了当下已经有的健康、地位、钱财和安逸,钻进一线不通的牛角尖,妄想找到新快乐,结果该快乐的理由渐淡,手里只剩下一个烦恼。 最主要的,人们不习惯用计时或计日的方式充填自己的生活。没有凯迪拉克,就别去揣摩凯迪拉克的快乐,不妨去体味风清月白、胸无宿虑的快乐。追求众乐而不得,独乐也不错。其实快乐的价格并不高,是自己定的追求高。既然“清风朗月不要一钱卖”,何苦不接纳它,并享受它? 如果困难当前,苦是一种无奈的话,有人的烦恼——或者大多数人的烦恼,完全是一种无妄之恼。譬如,在大巴上因为言语打起来,在邮局为服务打起来,这个冲突的单子拉出来也可以绕地球一圈。打架的人都认为正义在手,其实这一类事只与修养有关,与性格有关,与正义八竿子搭不上一点关系。打不打架是一回事,而打了架满腹怒气是另一回事。人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跨入同一条河流。同理,一个人不能同时恼怒与快乐。沾上恼怒就是吃饺子、听戏、让人用轿抬着都消不了气,成本太高。 怒这种东西是不能招惹的一件事。不光不能招别人恼怒,更不能招自己怒。易怒之人活得很苦啊,时时刀山,处处火海,虽然仪态凛然、空手夺刃,但活得还是不舒服。 一生无怒的人恐太窝囊。怒应生于大节大义,一辈子摊不上几次。如果有一天发好几回怒,不可能为国为民,最好离他远一点。 1、从全文看,“积攒快乐”指的是什么? 2、文章第三段说,人们常常无端地不快乐或自找烦恼。请你结合原文,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3、一个人很难让自己快乐,其原因是离“不快”太近。怎样才能让“不快”“远一点”呢?请概括说明。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从“快乐与不快乐都是一天”写起,继而分析了种种引起“不快”的原因,从中让人们明白应该如何让自己快乐起来。 | B.“快乐都是相似的,而不快各有各的不快。” 意思是说凡是快乐者都是因为有“相似”的事情和心境;而“不快”则来自自身,多数是自寻烦恼。 | C.快乐的确很短暂,把一生的快乐加起来计算人生,有人只活了十年,有人活了二三十年,有人只活了两三年,所以每一个人没有理由不“积攒快乐”。 | D.“快乐是一只小鸟”这个比喻是说快乐能让人像小鸟一样轻快与活泼。 | E.最后一段,说的是一个人一辈子不发怒也太窝囊了,有机会还是应该发怒的;只是不要经常发怒,那样于国于民都没有好处。 |
答案
1、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向生活寻求乐趣,努力地积聚快乐,哪怕只有芝麻粒大小快乐,抛弃一切不快乐。 2、高度概括了下文的内容,这是一句总起句。下文从三个方面来写的:一毫无意义的比较中丢弃了快乐;二自己定的追求太高;三修养、性格使然。 3、①知足常乐,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②自得其乐,自寻乐趣③苦中作乐。 4、A C |
解析
1.无 2.无 3.无 4.(B“有相似的事情”不对 D快乐也喜欢轻松无烦恼的人,理解相反。E不是“大节大义”的怒应少发甚至不发。) |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 千灯照我回家 车前子 那天,我到千灯镇①,站在镇口桥头,忽然有惊奇。!江南小镇我见得多了,想不到还会有惊奇。千灯镇的气息,不一样。打个比方吧,江南小镇如果说它是戏剧演员,那么大多是花旦。气息古穆一点的也无非为青衣;而千灯,却宛如老生——还是麒派老生,咬字有力。喷口苍劲:“湛湛青天不可欺……”我顿时觉得千灯壮美。有英雄气,这是我的第一印象,尽管此刻天空是灰白的,要在我头顶酝酿一场初夏之雨。 我让同行的人先走,我于桥头看了一会儿水,只见河面开阔,河水很湍急的样子,对岸的粉墙投影水中,河水带着它们融动、漾动,漾动、融动,又带着它们向前,似乎是连成一天片一大片的耀眼白帆。我好久没见、翻白帆了。我的视线随即升起,越过黛瓦,不妨说成甲板吧。就见到那座塔——后来我知道它叫秦峰塔,是千灯的“镇标”。但秦峰塔在我看来,更像一根桅杆,日月星辰,若在左右。于是千灯有动感,光影化风,白帆变烛火。时间的长廊中逶迤摇红。 这时,已经由不得我认为不认为千灯壮美了,它一扫我一路上的胸中闷气,这几天欲雨不雨。空气仿佛阁楼窄小,燕子把它深紫色的蘸水钢笔戳在了尘封的墨水瓶里。记忆倒能脱颖而出…… 如梦似幻地我看到两只燕子从对岸人家的窗口飞出,我也好久没见到燕子了。 说起来我与千灯的缘分不浅,而那天,却是我第一次来千灯。 千灯是我的祖籍。 看着朋友们在前面长廊里等我,我就下了桥。长廊里的风刚烈,毕竟夏天了,刚烈之中也就婀娜。这和千灯差不多。我在前面说过,千灯是壮美的,壮美者,刚烈也。千灯也是婀娜的。在千灯的小巷里走走,这种感觉会越来越生动。千灯的丰富性在这里,刚烈如顾炎武与气节是千灯结出的果;妍娜如顾坚和昆曲是千灯开出的花,千灯这一棵大树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因为根深叶茂,自然花红果大。 花婀娜,果刚烈,一阴一阳之谓道。 我们一班人马在小巷里走走,我忽然又惊奇了。现在的江南小镇作为旅游景点风花雪月是风花雪月,但它的缺点也已逐步暴露,过度的旅游开发抹煞了镇上人的日常生活。一个古镇,如果仅仅只给旅游者提供旅游景点,而不能让旅游者触摸到镇上人的呼吸、行为、梦想……最后旅游者终究会发现原来是在一个大布景前面玩啊,会厌倦的。但为什么这样的一些古镇还有如此多的游客呢?原因多方面,一言以蔽之,可这都是眼前利益啊!我想江南古镇是有未来感的,不能在当代这样急功近利!如果把江南古镇的人文环境破坏掉了,就再也不能可持续发展了。我谅奇的正是我在千灯看到了千灯人的日常生活.这让我感动。 一个老人从井里打上来一桶水,轻轻倒进盆里,给玩泥巴的小孩——是他的孙子吧。他一边给他孙子洗手洗脸,一边笑着骂着,然后把那一盆脏水瑞到离水井远远的下水道旁,慢慢地灌了下去。这就是镇上人的修养,他们决不会大大咧咧把脏水倒在井边,更不会唏哩哗啦地随便朝路上一泼。也就在那个井边,另一个镇上人淘米,安静得像只停了的挂钟。我此刻回忆起来,甚至都忘了这个淘米的镇上人的性别。 一个阿婆在自已门里剥蚕豆,看见我们走过,望我们一眼,随即又沉浸在她的家务事里了。我的感动也在此吧。我们在镇上旅游,镇上人在做自己的家务,这真是行云在天,流水在地;这真是白帆在粉墙上,斗笠和长凳在屋檐下。 我们走过南大街,昆曲创始者之一顾坚的纪念馆就在这里,前几年我撰写电视艺术片《水天堂》的时候,专写了一集《昆曲:如梦月色背影》,现在我抄出一段,作为我对顾坚的敬意: ……背影尽管渐行渐远,但并没有消失。 渐行渐远的背影,也会有猛一回眸的时刻吧。 回眸一笑,昆剧是流水中的一片月色…… 我想即使白天走在南大街上,也是能感到那一片月色的。 一班人马东走西走,我们全没有旅游路线,在江南小镇旅游,游得越没有章法就越入化境。我不知道怎么地就来到秦峰塔塔前,风铃叮铃叮铃,和两棵曾经沧海的老银杏树的树叶声色叠印,而风铃声更像是走在桥上的历史老人,走过了香花桥、凝薰桥、蒋泾桥、昊家桥…… 下雨了。 一班人马又聚一起了,到得顾炎武故居,我见到庭院里的老树,心一下踏实。踏实了。就像见到家谱一样。“先生之风,山高永长”,这是范仲淹赞严光,我不妨拿来一颂。 雨是越来越大了。我辈之雨,光限遐想: 千灯照我回家。 注:①千灯镇:江南历史文化名镇,伟大思想家顾炎武的故乡。 19.作者在文章开头用什么手法写了对千灯镇的第一印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0.文章两处写到了“惊奇”,请分别指出两处“惊奇”的具体原因是什么?(4分) 21.作者是通过描写哪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来表现千灯镇是一个历史文化名镇的?其历史文化的特点是什么?(4分). 22.作者以“千灯照我回家”为题目,有什么作用和意蕴?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5分) 葛剑雄(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我们的航天情结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我记得差不多 50年前,苏联的卫星发射成功,大家非常振奋。我相信这样的重大事件对全国,特别对青少年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但当时也有人说,地球上的事还没有干完,花那么多钱在月球上值得吗?我们国家对“嫦娥探月”工程也拨了专款,你能否再解释一下,在我们国家百废待兴的背景下,这次探月工程对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和未来人们生活的改善有哪些重要意义? 欧阳自远(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的确,以前我们国家非常穷,也没有这个能力,我们还是专心致志搞好地球上的事情,把国家建设得富裕一点,这是所有发展的根本。因此当时也没有谁提出来探测月球。从1992年起,我们国家经济确实是高速发展,同时我们国家的航天技术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探月的技术能力和人才队伍。 至于探月工程究竟对国家的建设和老百姓有什么好处?我现在说不出来。美国的“阿波罗”号完成一段时间以后,统计下来花费和产出的比例是1:4左右。二三十年以后,计算出来的比例是1:14。我现在可以说,我们发展探月工程最主要的目的是推动中国高新技术某些方面的突破和进展。我自己已经亲身经历了这个发展的过程。我之前到很多厂家去做本次探月工程的设备,他们的产品原来是不合格的。我们苛刻的要求使他们寻求突破,最后解决了问题。这些设备现在都装备在我们的卫星上,同时也装备在他们产品上,整个产品性能提高了一个档次,成本却降低了,一下子扩大了市场。这就是实际的推动力。我们要做的最主要就是这个事情。我坚信“嫦娥”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以后也一定会有统计的数据。同时,我相信随着技术的提高,随着技术在工业当中进一步延伸,必然会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很好的作用和影响。 还有一点,通过此次探月工程,我们培养了大批的人才。现在,在我们的团队中,三十来岁的队伍是主力。我们深空探测的基础设施建立起来了,“嫦娥”打了一个基础。因为我们还有更繁重的任务要去做。所以我坚信这14亿花得非常值得。本次探月工程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振奋人心,更主要是带动技术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至少全部数据开发出来将会使中国对月球的认识提到新的高度,这是难得的,不是用金钱就能买到的! 陆卫(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我想请教一下欧阳先生,刚才你提到印度人要比中国人早4年送人上月球,我想能不能让月球车先在月球上插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还有一个问题,我们下一步“探月”可能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会是什么? 欧阳自远:你刚才提到印度,印度确实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明年要发射一个“月船1号”,当然它比较小,功能也不像中国那么多,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特色。印度国内有人批评说,为什么印度要花那么多钱搞月球探测,他们的国防部长说,我们国家再穷,过年的时候放一挂鞭炮还是应该的。实际上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发射一个月球探测卫星,大概也就相当于一家人放一挂鞭炮,所以他们还是要把这个事情做成,而且还要加快速度完成载人登月。 至于第二期工程会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我们已经论证了几年,也已经将最关键的技术理出来,有些已经开展攻关了。比如说着陆技术是最难的。 陆卫:我还有一个问题,本次“嫦娥探月”工程中,我们国家最注重月球上哪方面的资源?像俄罗斯关注氦3,还有美国则更关注月球上的矿藏,我们会倾向于哪一块呢? 欧阳自远:我认为我们现在要做的工作,就是对月球有个整体了解。比如我们要为将来的工作做哪些准备,哪些方面可能会有发展的前景,哪些方面人家做得不够等。我们需要做一些精细的探测以弥补不足。我们要做的就是,第一步,整体上了解月球;第二步在局部的地区做些深入研究。现阶段我们并没有瞄准某种资源。比如对氦3的应用,不只是二十年、三十年的问题,还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对于其他的资源现在谁也不会去开采,我们现在比较关注充分利用月球的环境,比如说我们想利用月球上没有遮拦这一特点,在月球上设立天文望远镜,来观察其他星球。在资源方面,现在开采划不来,成本非常高。 葛剑雄:以现在的发展速度,大概多少年后我们国家在航天技术方面可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欧阳自远:我自己不是学航天的,但是我可以引用我们总指挥栾恩杰的话来回答你的问题。他说我们国家现在的处境是“二锅头”。现在就整个世界的航天技术水平来说,就像马拉松赛跑一样自然而然会形成几个梯队,第一梯队是美国和俄罗斯,他们是航天大国、强国。第二梯队有中国、欧洲、日本和很多后起的国家。我们国家从综合实力来看,是第二“锅”的头。我们还要继续努力,要往前面冲刺。当然这需要一段时间,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我们更多的年轻人来承担这个责任。我想我们能够再冲刺到第一方阵去,我想这是我们应该努力的。 (摘自2007年12月3《文汇报》,有删节) 1.最后一段中的“二锅头”在文中的意思是 2.从目前看,中国探月工程的意义表现在( )(2分)A.带来不少于1:4左右的投入与产出之比 | B.推动中国高新技术某些方面突破和进展 | C.培养以三十来岁的年轻人为主力的大批航天人才 | D.振奋人心,对全国,特别对青少年来说影响非常大 | 3.文中划线句体现中国科学家对我国探月工程的清醒认识,试加以分析。(4分) 4.与欧阳自远的对话中,葛、陆两位嘉宾的关注重点不同,葛氏关系 方面,陆氏注意 方面。(2分) 5.请对欧阳自远谈话内容作100字左右的摘要。(4分) |
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雪 祝勇 ①雪满山野,总令我想起画面里的留白。王摩诘画山而不见云,齐白石画虾而不见水,那留出的空白,便是云,是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最简洁,而意蕴却最丰厚。每当雪至,五色杂陈的世界只剩下黑白两色,山川大地便成了落笔简约的国画,环境纯粹了许多,心灵也就跟着纯粹了许多。 ②雪来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充盈着几许淡淡的欢愉。《四时幽赏录》“山窗听雪敲竹”条云:“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忽尔回风交急,折竹一声,使我寒毡增冷。”这种风味,固然可佳,但在山中看雪,却有着更美好的感觉。黎明于客舍醒来,心中纳罕天缘何亮得这般早,披衣行至院中,发现大雪早已没膝。呼啸了一夜的北风不知何时戛然而止,空气清新如琼浆,天气温静如睡熟的少女,崖上翠柯、溪上板桥,无一不穿上白袍,只有檐上麻雀,傻兮兮地挺立着,黑得可爱。 ③于是,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便禁不住从口中滑脱而出,那种深邃的意境遂将自己浑身浸透。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滴染出幽美的图影。 ④大雪封山,路是走不得了,喝罢老板娘亲熬的热汤,便于窗下慵读一卷《聊斋》。这或许是另一种形式的行路罢。读得倦了,便再去访雪。周遭静无声息,而脚底踏出的咯吱声,好似雪地轻柔的言语,令我感到亲切和愉悦。有时路旁树枝上堆积的雪太厚了。“刷”地掉下来,落在我的外套上,正是前人所谓“玉堕冰柯,沾衣生湿”的情景。我徘徊着我的脚步,拓展着我的视线,一派浓重而神秘的诗情,油然浮上我的心头,使我幽然意远,漠然神凝。 ⑤我之看雪,是看它的银白空蒙,于无色中想象有色,于无形中揣测有形,于无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任思维的雪橇怆然划向岁月深处,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有人写道:“能欣赏荒寒幽寂的人,必定具有一种特殊的素质,那是一种顽强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兀傲不驯的人格力量。”古人常从孤塞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北宋书院中,不乏以空山荒寺、寂寞无人之境为主题的画作。我曾在一家博物馆的《江寒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境界何其寂寥,然而我看到的不是生命的渺小和衰苦,相反,却是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一如明人胡应鳞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就点化了柳公《江雪》一诗中昂扬的活力。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的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只有雪野的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充实,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我钦佩胡应鳞,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世界,玩味透彻了。 ⑥记忆深处的大雪无边无际,静好如诗。我就站立在雪地里,默默地伫望着。我在一片寂寞中感受生命的怡静与温馨,逝去的梦境再度重现,凋谢的热情开始复苏,而那一瓣六角雪花,自天空落下来,咝地一声,就在我滚热的心窝中融化了。 16.请说明划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3分) 17.文中的“雪满山野”与“国画里的留白”有什么相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4分) 18.文章②第段中说:“雪来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充盈着几许淡淡的欢愉”。请根据全文分条概括作者“欢愉”的原因。(6分) 19.散文在构思技巧方面要有一条明晰的线索。就此对这篇散文的线索在结构上的作用试作简要分析。(5分) |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月光幻想曲 耿林莽 月光美是画不出的。印象派画家莫奈有名作《日出》,而非月出。摄影、电影和电视也不行。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阿炳的《二泉映月》。都是悠悠的传出了月光之情的。但毕竟只能勾起一点想象,终难有置身月光的视觉与触觉的感受。 秦少游《踏莎行》词曰:“雾失楼台,月迷渡津”,一个迷字便摄住了月光的精灵。阳光明丽、开阔,朗然现一派阳刚之气,却不免有些炙热和烦躁。月光就幽深了,遮遮掩掩,影影绰绰,宁静而悠远。进入月光,便被一种恍惚朦胧的境界所迷:这是我平日生活过的世界么?我还是我么?在人间,在仙境,还是在通往地狱的忘川或地下隧道行走? 阳光浴人躯体,月光荡人心魄,进入精神深处,引得离却人间烟火,如在梦里游,长久置身于月光之中,人会“异化”为幽灵么?这或与嫦娥有关。于她的孤独、寂寞、忧郁有关,于她的缠绵乡愁织就的悲剧氛围之网有关吧。 人们灵魂深处潜伏着一种梦想,一经被月光点燃,便“里应外合”地着了迷,身不由己,仿佛坐在一条船上,抑或摇篮中,晃荡着,颠簸着,飘飘忽忽,神志迷糊,完全被月光编织的梦境所环绕,所牵引,所左右。我害怕却又迷恋于此。对于月光,只能在想象中追逐,寄期望于一个“如梦的行者”,让他做我的替身,到月光中去飘忽、去历险、去陶醉吧。 月光是清冷的。水的青色,雪的微寒,且有些颤颤的感觉隐约其间,像一角轻纱,一片叶子,或是失血的嘴唇抖动。月光的神秘在于她似静犹动,在于她的孤独和不安,如同手指握不住的一支残烛,一页信笺在枓索。而当她依附于什么,笼罩着什么。便与她难以分割地构成一种幽暗的黏合,幻化出万千种迷离之境来了。 寻梦者走着,走着,影子孤单,徒步向前。月光在村庄的模糊的屋脊之上,在匍匐的庄稼地里,在井栏边,在场院的草垛,在深深的沟壑里暗暗流动。光与影此起彼伏。在河的波浪间如蛇影穿梭。没有车辆的路边,黑黝黝的大树,一个汉子在伐木,他挥起巨斧,一下,一下,披在身上的黑衣裳落在地,露出了壮健的肌肉、多毛的胸脯。月光给他的肤色镀上一层青铜的光辉,阴森而潮湿…… 是吴刚么?伐木者的汗珠在月光里幽幽地闪烁。 寻梦者走着,走着,旷野无垠,前边有绵延的山岭逶迤。“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他念这姜夔的诗句,一个“冷”字该是咏月的千古绝唱了。那些山岭全在月光中半隐半现,冷僻而高远,且有一座古塔倾斜,立体的月光从塔顶滑下,似有丝绸碎裂的声音相伴。 寻梦者仰起脸望月,试着攀上几级台阶。他听见深山里有犬吠月,他听见远处传出了荒鸡的啼鸣。一个平淡无奇的白昼又将来临,皎月如钩,月光在渐渐地消隐…… (选自《快速阅读》2007.10下) 14.联系1--5段,请概述“画不出”的月光美在哪里?(6分) 15.本文作者颇有大家手笔,能够“状难写之物如在目前”。月光是难以描摹的,为了让读者有“置身月光的视觉与触觉的感受”,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月光?试举例简析。(6分) 16.作者为什么说“我害怕却又迷恋于此”?(4分) 17.简要概述本文的写作思路,说说作者主要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6分)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 风 林斤澜 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江南,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渣……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葱葱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冰河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双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渣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的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比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得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体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 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注]靸,音sa,拖鞋。 1.开头对春天有不同的评价,其含义分别是什么?(6分) (1)北京人概括的“春脖子短”,意谓: (2)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意谓: 2.文中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南方和北国的春风。请分别概括出其特点。(4分) (1)第4段划线的语句刻画出江南春风 的特点。 (2)第7段划线的语句刻画出北国春风 的特点。 3.文章结尾部分,作者为什么说“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4分) 4.下列对文章的鉴赏评价,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A.作者的构思巧妙,重在写春风,却不开门见山写春风,而是从北国的春天写起,从春天的比较引出了春风,作比较后即收束全文,文字短小精悍。 | B.春风本是无形、无声、无味、不可捉摸的,作者却通过自身的感官,把春风刻画得形神兼备。 | C.作者既从听觉,又从触觉和视觉两方面去描写北国的春风,使人感到春风无处不在。 | D.全文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描写春风,赞叹春风,旨在歌颂春满大地的祖国。 | E. 本文语言朴素、凝练、传神,运用叠字、叠词增添了文章的韵味,长短句交错,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