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锁何敏翔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地一下锁住了。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发楞。热心的邻居拥来,想尽了办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锁何敏翔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地一下锁住了。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发楞。热心的邻居拥来,想尽了办法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何敏翔
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地一下锁住了。
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发楞。热心的邻居拥来,想尽了办法,结果还是——“没门儿”。
我家大姑站在人群里眨眼,忽然她笑起来,挤到老张跟前向他神秘地说着什么,眼神一个劲地往南院飞。老张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很为难。大姑摆摆手,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拽地拉来了南院的李小川。
小川前几年因偷盗,在劳教所呆了一年多。现在他成天不言不语,闷着头在厂里干活,谁也没再听说过他干那号事。平时人们很难想起他来,似乎院里根本就没这个人。
他茫然不知所措地被人们推到门前。大姑脸上浮着尴尬的笑容,拉着他连说带比划;老张笨拙地拿着根烟一个劲儿地往他嘴里塞。他们极力怂恿小川打开这把锁。
小川脸有些发红,鼻尖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低着头,手抄在口袋里,紧抿着嘴唇,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邻居们期待的、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一下子周围变得异常安静。
他终于像是下了决心,慢慢抬起头,脸上皱起一种古怪的表情——似乎想笑一笑,却又笑不出来。他用手背拭了一下鼻上的汗水,向邻居要了一根旧锯条。
他缓缓举起手,仿佛提着根千斤重的东西。人们注意地望着他的一举一动,后面的人起劲地往里挤,往上踮脚……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谁都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老张的门被打开了。
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小川拨开人群低着头往南院走去。我看见大姑又开始眨眼,目光富有深意地向人们扫了一圈,随后她急步跟上小川。满面堆笑然而又似乎漫不经心地问小川会不会开双保险锁。
小川站住了。一双眼突然变得冰冷、冰冷,那寒彻人心的目光迟钝地盯住大姑僵住了的笑脸,又缓缓扫过人群,嘴角痛苦地抽搐着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
“当”的一声,钢锯条在他指间断成两截。他用尽全力把它扔到远远的阴沟边,像是扔出了一件沉重且又污秽不堪的东西。这一瞬间,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
  我的心骤然紧缩了。我几乎是跑着回到了家里。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
第二天,大姑家和老张家都换上了双保险锁。
12.请结合文本具体说明这篇小说写了哪几把锁。(4分)
13.文中的“我”对突出“大姑”的性格特征有什么作用?文章划线部分连用四个“我”意图何在?(5分)
14.中国艺术最讲究“空白”,“空白”往往是中国艺术家要着力表现的内容。所谓空白,是一种省略的含蓄。请你从这篇小说中找到一处艺术空白,并解读出其中的妙处。(6分)
答案

12.(4分)门锁、双保险锁,(2分) 心锁;(2分)或者物质的锁、精神的锁;或者实锁、虚锁。
13.(5分)以我的良知与大姑的世俗进行反衬、对比,突出大姑的世俗、庸俗。(3分)突出我的心灵所受到的震撼和冲击。(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14.(6分)例:文章以“大姑和老张家都换上了双保险锁”收尾,留下让人回味思索的空间,最大限度地突出“世俗杀人,浪子难回头”的主旨。从文章构思、段落、句子、词语乃至一个标点切入都可以举例回答。举例2分;赏析4分
解析

举一反三
阅渎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映秀镇,体育又回来了
(记者张悦发自四川映秀镇)
8月8日晚11时,四川映秀再次被震动了。只是这一次“震中”不再是这里,而是在千里之外的鸟巢。
这个时候,在刚出场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浩浩荡荡的队伍最前头,在2.26米的代表团旗手姚明身边,一个身高未及姚明胯部、虎头虎脑的孩子毫不怯场地迈着步子,走向全世界的镜头。“我们浩浩跟姚明在一起,他也是旗手!?”陈建惊呆了。这个在镜头中与姚明一起出场的小孩是他的外甥,“5·12”汶川大地震中在映秀小学废墟中救出两个同学的林浩。
“这是我们村的福气”
大山中的渔子溪村沸腾了,“整个村子都在激动,为映秀为渔子溪出了个小英雄。”陈建说。一大群人激动地跑到村委会附近,大家或者相互拥抱,或者大声欢呼。陈建更是含泪跪在了地上,“这是我们村的福气,浩浩好样的!”
这一安排也引起了世界媒体的关注。《华尔街日报》说,“在如此盛大的仪式中,身穿白色T恤和短裤的林浩丝毫不怯场,自然地环视着观众席,冷静地挥舞着手中的旗帜,仿佛参加的不是奥运会开幕式,而是周末郊游,那一份镇定完全不输给任何一个世界冠军。”身材特殊的两个身影代表着中国的两种高度。这容易让人想起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的话:“中国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精神,本质上和奥林匹克精神一脉相承。”
“奥运开幕了,大家至少有了种寄托”
在8月8日那天,映秀镇卖卫星接收“锅盖”设备的一天之内完成了往常一年半载才能有的营业额。“260元一个,光我们渔子溪村的村民就有几十家买了‘锅盖’。”陈建说。
映秀镇副镇长李强告诉本报记者,镇上在挖排污管道的时候,把电缆挖断了,但阿坝州电力公司以最快速度出去买了新电缆,拉回来重新装。
李强说,重建家园也不可能一两天就好,地震前大家就都盼着奥运了,现在奥运真正来了,我们也希望通过奥运会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的强大,感受到凝聚力,这样也可以转移地震带来的不能自拔的低落悲伤的情绪。
目前在映秀的居民有六千多人,大部分人已搬入活动板房安置。陈建一家就是在奥运开幕前一周搬入板房的。陈建说,“这一段时间脑子昏了”,房子没了,地没了,汶川的工业生产陷入停顿,连打工的机会都没了,“大家都不知道干啥,现在奥运开幕了,大家至少有了种寄托。”
中滩堡村的村民也新搬进了活动板房安置点,这里的电视机是广播站发的,每个组一台。开幕式那天,简陋的活动板房中充斥了欢呼声和玩笑声,还有歌唱声。“奏国歌的时候肯定要唱啦,像我这种不唱出声的人,心里也要唱。”
体育终于又回来了
映秀也有部分居民未能搬入活动板房,但是他们一样可以享受到奥运。搬运石头,固定铁架、平整场地,8月8日午后,铁军高炮团八十多名士兵冒着酷暑赶建了一个可以容纳上千观众的“露天影院”。一些居民在晚上6时便和家人一起到这里等待。他们说:“活着就要开开心心地度过。”
为迎接北京奥运会,铁军高炮团当天还组织全体官兵理发,以“全新”姿态迎接北京奥运会。一名士兵说,支持北京奥运会的最好方式,是多为灾区做实事,尽早重建家园。
驻扎在映秀救灾的济南军区“铁军”则在岷江边上浇上水泥,建成一个标准篮球场,这天正在进行军民篮球联谊赛的半决赛,铁军队迎战援建映秀的东莞公安队。
这个心碎的地方,此刻,体育终于又回来了。
(摘自《南方周末》,有删节。)
12.这篇通讯以“8月8日晚1l时,四川映秀再次被震动了”开头,说说这样开头的好处。(4分)
13.文中的画线句“身材悬殊的两个身影代表着中国的两种高度”,这两种高度分别指什么?二者有什么内在联系?(5分)
14.文章结尾说:“这个心碎的地方,此刻,体育终于又回来了。”综观全文,“体育”又回到了“这个心碎的地方”,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深刻含义?(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简谈玉文化的价值
中华玉文化是伴随着玉器生产而产生的,正是中国玉器在上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玉文化体系,玉器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玉器不仅是权力、等级的标志,而且是财富的一种炫示。玉器是殓葬品。用玉殓葬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到了秦汉皇权独尊的时代,在孝道和厚葬风气的影响下,有数千年历史的葬玉日趋完善。玉器是吉祥物。我国古代很早就视玉为祥瑞之物,明代以后,各种吉祥图案的玉佩玉饰尤其普遍,反映了人们祈求吉祥的共同愿望。玉器是德行操守的象征。自春秋末年,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巩固其国家权力而崇尚玉器,并从社会理念上提倡“君子比德于玉”,玉器作为德行操守的象征,日益受到重视。玉器是美好事物的代名词。由于玉的直观美一直受到人们的钟爱,所以“玉”也就成为了一切美的事物象征,以“玉”为美的修饰词在古代文献中比比皆是。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德、重义,不论贫富贵贱,皆把玉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深入到中国人的血脉,是有7000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留给当今世界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玉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考古等诸多价值。
中国玉器发展源远流长,最早出土的玉器,是距今1.2万年的辽宁海城县小孤山仙人洞古人类洞穴遗址出土的三件绿色蛇纹石制作的砍斫器。玉器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贯穿于中国文化史的始终,与中华民族7000年的文明史同步。中国的玉文化,延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其成就和辉煌不亚于伟大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
玉器往往表现出“天工之美”(质地)加“人工之美”(工艺)的社会美,它是天地造化和精美工艺的融合。玉质感温润细腻,佩之则倍感体贴;它色感纯洁无瑕,赏之则净化心灵;它音感清脆悦耳,听之则涤荡胸怀。而这些美学要素结合起来,不仅会使人感叹玉石乃天地之精华,进而会在崇敬、景仰之余产生神秘的美感,这种神秘的美感与宗教等相互联系,更加深了人们对玉的既爱又敬、不平凡中又蕴涵神秘的独特的审美趋向。“玉器时代”的玉器是中华民族自己的艺术,是由远古先民心目中完美品格的作用形成的中国独特的玉文化,其文化品位最高,反映历史、社会风貌最为全面和深刻,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和世界文化艺术的奇葩。
(选自2007年11月24日《光明日报》,作者江富建,有改动)
6.下面关于中国玉器具体“文化内涵”的理解,解说最全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玉器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体系,文化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既是殓葬品,又是吉祥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和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B.中国玉器是玉文化的核心内容,其“文化内涵”很丰富,既是权力、等级的标志,也是财富的炫示,又是人们心目中的祥瑞之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
C.中国玉器的“文化内涵”很丰富,它既是权力、等级的标志,也是财富的炫示,并且又属于殓葬品、吉祥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和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D.中国玉器在上万年的演变过程中,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它以殓葬品而作为财富的炫示,也是吉祥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和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7.下面对中国玉文化是“中华民族留给当今世界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主要理由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玉器发展源远流长,1.2万前就有玉器问世,玉器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贯穿于中国文化史的始终,与中华民族7000年的文明史同步,成就和辉煌不亚于长城和兵马俑。
B.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德、重义,不论贫富、贵贱,皆把玉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玉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考古等诸多价值。
C.中国玉文化的延续时间长,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影响深远,无与伦比,玉器还表现出“天工之美”(质地)加“人工之美”(工艺)的社会美,是天地造化和精美工艺的融合。
D.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影响深远,成就卓越,而且玉器又具有质地和工艺融合的多种美学要素,是世界文化艺术的奇葩。
8.根据全文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玉器作为“德行操守的象征”,既跟玉器自身的文化内涵有关,也跟统治阶级的权力崇尚和社会理念的倡导有关。
B.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德、重义,因而“玉”也就成为了美的事物象征,以“玉”为美的修饰词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
C.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成就和辉煌不亚于伟大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世界上其他文化难以相比。
D.玉器的质感温润细腻,色感纯洁无瑕,音感清脆悦耳,可让佩带者倍感体贴,观赏者净化心灵,聆听者涤荡胸怀。
9.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玉文化是伴随着玉器生产而产生的,可见玉器就是玉文化的组成要素,玉器的社会内涵构成了玉文化的全部内涵。玉文化的内涵,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全部内涵。
B.中华民族把玉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表明我们民族对“玉”的一致认同。
C.玉器神秘的美感与宗教等相互联系,产生了不平凡中又蕴涵神秘的独特美感,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玉的喜爱和崇敬。
D.辽宁海城县小孤山出土的距今1.2万年的三件砍斫玉器和玉器表现出来的多种美学要素,体现出玉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简答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简述《堂吉诃德》中桑丘的总督生涯。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简答题(每题100字左右)
漆黑的夜,什么都看不见。走了不到两百步,就听到一股巨大的声音,仿佛是激流从高山上汹涌而下。两人为之振奋,停住脚步想听听水声的方向。可是,他们骤然又听到另一声巨响,把水声带来的喜悦一扫而光,特别是桑丘,本来就胆小。他们听到的是一种铁锁链有节奏的撞击声,还伴随着水的咆哮声,除了堂吉诃德,任何人听到这种声音都会毛骨悚然。
——《堂吉诃德》
“巨响”照例引起了堂吉诃德的冒险热情,胆小的桑丘是如何阻止堂吉诃德的?天亮后,他们发现“巨响”的真相是什么?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4题。(10分)
寂寞书院冷        叶文玲
①四月间,走洛阳,途经嵩山,发现了一处“新大陆”——嵩阳书院。
②驻足留连时,相识恨迟的感慨油然而生。
③这处在我是第一次见识的所在,早在宋代就享有盛名,是与庐山白鹿洞书院等齐名的我国四大书院之一。可是,它如今悄悄立于深山的清高,它少有游迹的冷寂,令我讶然。
④书院和寂寞,本是绝不相称的对立词,可是,寂寞于书院,在特定的时代和情境中,仿佛是注定的宿命。
⑤古往今来,人们无不知嵩山,知它崛立中原,峻崖千仞。是名贯中外的中华四大名山之一;如今年轻人也知嵩山,只知它脚下的名刹少林寺,一场电影教少林寺跻身为全国旅游点之最;《牧羊女》的歌声至今绵绵不衰,李连杰因为少林寺而成为武林和影坛双杰,投身商海引起的商业效应也为别的从商者望尘莫及。
⑥同样位于嵩山怀抱中的书院,就全然不是如此了。
⑦我无法得知书院的当年规模,但见它选择在这样一处深山腹地辟地起宅,是很见开辟者的一番苦心的。它所背倚和面朝的,都是壁立千丈的嵩山,巍巍嵩岳,是喻示学问的高深,还是比拟攀登的艰难?门前门后那早已湮没却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径,院里那两棵历时千年几人抱不过来的汉柏“大将军”和“二将军”,都增加着它无以言喻的苍凉。
⑧书院古老矣,但它曾经在人们心里生下的根,却不会衰败;它曾经传道解惑所立下的功德,也应为所有的受惠者铭记不忘。
⑨我在那两棵古意森森的汉柏间徘徊,诚如我在《嵩山古柏》中所叙,这两棵古树是我平生所见最具生命象征的老树,它虬枝盘曲,清气自流,越时千余年而依旧岁岁华生翠叶,遭大雷击劈而临绝不毙!当在书院留连良久后,我更觉得它们的存在,就是书院的天然见证和最佳伴侣,它们已到龙钟之年却巍然挺拔的身躯,它们多皴而苍黑的树纹叶脉,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史的生动具象。
⑩书院的现址只剩下了前后两进的小小屋舍。是否是当年院舍自然也难考究。历尽风霜,几经浩劫,价值连城的国宝文物尚且荡然无存,何况这几近湮没的书院?因此,空落的院舍中,诸如什么先贤手译文书宝卷自然是没有的。但是,我依然钦佩那些想到要标识它尊奉它的有识之士,钦佩努力设法恢复它的旧迹的人们,他们毕竟想到在热热闹闹的少林寺高处,还有这处对世人有所教益的所在。
⑾就在这小小屋舍的粉墙上,我又看到了今人书写的有关嵩阳书院的教学内容、教学特点的介绍,行文虽只几款,却使我对这所曾在教育发展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书院更为敬仰:却原来,它是自宋至清末于官学私学之外的一种高等教育组织形式,它既是教育教学机关,又是学术研究机构。
⑿“介绍”又说,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进行会讲,开展争辩;教学也实行门户开放,不受地域限制;在学习上也以学生个人阅读为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多采用问难论辩式,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⒀令人再次怦然心动的还有后面一条:书院内师生关系融洽,相互之间的感情深厚,书院的名师不仅以渊博的学识教育学生,而且以自己的品德感染学生。
⒁我一改往常对一些花花绿绿景地中的道具不屑一顾的习惯,特别有兴味地坐在了那张古朴而漆色斑驳两头翘卷的讲案后面,坐在那把同样古朴的木椅上,遥忆着自己的做学生年代和当教师年代。
⒂我在这案后椅上凝然端坐的一刻间,思绪汹涌,滋味万千,人生的许多体味似乎都齐齐在这一刻聚集。
⒃世上事也许就这样:越不是行中人,越能激发新鲜的刺激和感触。我也如是。越对照少林寺的热闹,我越为这书院的清冷而感到不是滋味——在我留连的个把小时中,几乎没有第二茬游人光顾此地。
⒄我在想,假如改一个字——将书院的“书”改为“寺”;假如将这张讲案换成几尊红头赤面的什么菩萨大佛,这儿肯定香火袅袅,游人不绝,门票高昂,收入丰盈。管理员或主持者肯定也会成为如今的小康人物。而与此相应的,书院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书院的教学精神,却就真的从此湮没无闻,而烛火阑珊中,再也无人记得嵩山深处曾经有过这么一所不凡不俗的嵩阳书院。
⒅看来,寂寞和清冷果真是书院和做学问者的宿命。
⒆话又说回来,与其向热闹得不伦不类亵渎了精神品格的世俗投降,我宁可见它继续清冷下去。因为,背倚高山的它,至少承载过光荣的使命,至少贮留了我们对它的怀念和思考,至少拥有山中高士的那份清雅胸襟,至少还拥有“尽收城廓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的那份怡然和旷达。
13、文章第⑧段写道“书院古老矣,但它曾经在人们心里生下的根,却不会衰败”,“它曾经在人们心里生下的根”是指什么?请联系全文,简要概括。(4分) 
                                                                                            
14.作者在全文中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有哪些?请联系实际,谈谈我们应如何传承“书院文化”。(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