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选做题)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月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选做题)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月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广东省期中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选做题)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月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wěng)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
1、作者说“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另一世界”是怎样的世界?此时的“我”与平常的“我”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句中“浮”改为“升”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句子“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另一世界”是一个宁静、超然、没有纷争、没有压抑、没有痛苦的世界。此时的“我”与平时的“我”相比是超然的,没有世俗的烦恼,没有痛苦和不快,只有宁静和平的心境。
2、“浮”是写深夜水汽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这样写既形象地写出雾的缥缈的状态,又以动写静,衬托出夜的静谧。
3、这句话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由视觉向听觉转移。月的光华和阴影,用“名曲”的旋律来形容,表明光和影的和谐,与小提琴演奏的一样悠扬,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衬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选做题)
         孙中山坐都南京后,人们还以“布衣总统”相称,说起这称谓的来历,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这个故事起自孙中山一张独具风格的名片。
         话说清末名臣张之洞在任湖广总督期间,积极推行新政,孙中山对他极为推崇。一次,孙中山出洋回国,途经武昌,特到总督衙门求见。孙中山掏出自己那张只印有姓名、籍贯的名片来,在背面写上:“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字样,交门官递上去。张之洞一见好生不悦,心想一介儒生,竟然与一品大员称兄道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不仅拒而不见,还在名片背面写了几句话退回。
         孙中山一看,背面写着:“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孙中山明白,这是张之洞嫌他不恭在拿架子,不肯买账。血气方刚的孙中山来了个照“礼”回敬,在名片背面写上:“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做王侯”,再请门官送进去。张之洞一见,大为吃惊,立即吩咐迎见孙中山,并以大礼相待。由此可见,孙中山虽为“布衣”,却早怀大志。
          …… 
         孙中山生活十分简朴。在总统府内,一般人每餐菜金都在三元左右,这在当时的官场上已算是低水平,而孙中山总是把自己的菜金控制在四角左右。他不吸烟,不饮酒,不喝茶。饮食也很简单,常常是四菜一汤。他每天吃饭都是用平常碗筷。有一次,厨师在桌上摆上了一套锡制的餐具,中山先生说:“太讲究了,以后不要再拿来。”
         一次,唐绍仪来访,一直谈到很晚,孙中山为待客,特意吩咐人到“趣乐居”买来一只卤水肥鸡。
         唐绍仪饿了,见到卤水鸡,很快将它吃得一干二净,还以为会有其他菜肴,就耐心地等待着下道菜来。
         孙中山见状,对唐绍仪说:“慢待,慢待,没有什么好的菜了。”他想了想,只好把厨房里仅有的成鱼拿上来。
         唐绍仪说:“我大吃惯了,一只肥烧鹅,我一顿就能吃完,我家虽说只有几个人,可每餐菜金就得10元啊!”仅此一点,就使唐绍仪对孙中山肃然起敬。
         还有一天,南北议和代表伍廷芳到总统府求见,到了用餐时间,孙中山无美味佳肴待客,照例摆上几碟普通小菜。搞得奢侈成性的伍廷芳无法下筷。拘于礼仪,又不好退席,只好勉强下咽。孙中山自己却吃得津津有味。
1、孙中山与张之洞的交往,表现了孙中山什么品性?张之洞当时态度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选段举例说说孙中山生活简朴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写孙中山两次招待客人的事例,请指出这是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生命,有一种硬度邓康延

        八十多岁的梅益先生有一次会见来访的俄国专家。
        专家说他两次纵览中国,言语中不乏自傲。
        噢,噢,梅老先生客气地应着,末了淡淡地说了一句:我十次到过贵国。
        他们一直谈语言比较,谈风俗礼仪,谈世事变迁。才出校门的中国小翻译一直操着引以自豪的流畅俄语。
        梅老从“您好”到“再见”一直用中文。  
        梅益,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总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译者。
        一位东北小伙子乘国际列车跑俄国小买卖。他的不少同伴以国內次品货谋取暴利,他坚持出售名牌正品。
        别人笑他:讲啥信誉,小买卖还能做百年?
     “就是做一天,心里也踏实24 小时。”他话锋一转,“哥们儿,你们猜我在俄国最不爱听什么奉承话? 一一‘中国人不都是奸商。’”
        有一次我乘飞机在贵阳中转时,与一位海外人士聊天。我微笑着问他是不是香港人,他头一昂大声道:“我是日本人!”我半晌无语,然后突然骂了他一句家乡土话,再笑着拍拍他的肩,用国语一字一顿地说:“只要不来中国捣蛋,欢迎。”
        我一直感叹一件事,50 年前苏联军队拒受一支德军的投降,因为他们绞死了苏联的好儿女卓亚和舒拉。我曾想日本战败时我们也是有理由不接受日本第六师团投降的:人类没有任何一次、任何一次惨案比南京大屠***更残暴血腥了。那是一支野兽之师。从道义上阱,败而伏爪的野兽也许会驯化;从情感上讲,他们的牙缝里塞满了30 万无辜中国百姓的血骨碎肉。令人尤为悲愤的是,至今没有哪一届日本政府作过正式忏悔和道歉。  
        在日本投降50 周年前夕,上海电视台举办了一次声震九霄的百架钢琴演奏,咆哮的《黄河》让人心激颤。然而一个微小的细节将我的情绪打乱。我清清楚楚看到首席钢琴是日本雅玛哈牌子一一不是星海牌一一日本钢琴的音色的确很亮。
        但,有些声音无关耳朵。正如有些情感理智上难以言说
        1984 年我赴四川一座小煤矿搞地质科研,与地测科一位五十多岁的技术员相识。他发稀话少,井下素描图却作得精细漂亮。我去他家做客,看到墙上一幅笔力遒劲的松竹梅,才得悉他曾是美院的高材生。他一生中最大的跟头摔在1957 年。
        反右时,系书记让大家对一个敢说真话的班干部进行“活靶子”式的教育。众人顿时口诛笔伐.待问到他时,他半晌无语,他的同窗女友更是紧张地不敢看他。最后他像作写实画一样吐了心言。  
        两个月后,他和那位“活靶子”一起被开除,分送地图的最边缘去改造。女友没去送他。
        二十多年后,他被平反,并被分到矿上。昔日的丹青手成了地质素描师。没有人太注意他的河流在哪里和哪里转过大弯。
        我问他:若再选择一次,还会说真话吗?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不知道,真的不知道。不过当时没说真话的许多同学在文革中还是被说更多假话的人打倒了。
        他转而反问我:如果能让他选择一次,何不让上边也重新选择一次。
        黑色命运的死结,常常是被一颗颗红润的心缀紧的么?  
        一位在美国读完硕士的朋友归国一年,历经一些不如意后,准备再渡重洋。
        “我还会回来的。”在送别聚会上他不住地对朋友喃喃,因为酒的缘故,他不连贯的语句还夹着一些英语“……我研究了这十多年英美文学了,可看着顺眼的还是咱中文……我可真是喜欢这方块汉字,有些字眼看着就叫人心动,比如苍天、永恒、悠悠……欢乐英雄、碧草白云。”
        我相信他一定会回来,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这般生动表述出“碧草白云”。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译者梅益先生之所以在会见来访的俄国专家时从“您好”到“再见”一直用中文,是因为他年臻八十,言辞不太流利。
B.坚持在俄国出售名牌正品的东北小伙子有别于他的同伴之处就在于他内心里坚守着诚信的准则,这也是作者所要张扬的生命的硬度。
C.我对那位日本人说的话“只要不来中国捣蛋,欢迎”表达了作者对“至今没有哪一届日本政府对南京大屠***作过正式忏悔与道歉”的愤慨。
D.昔日丹青高手的地质素描师从因说真话而导致生活轨迹变化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学会了沉默,学会了回避,学会了用反问来保护自己。
E.文章虽然没有对生命的硬度作出定义式的诠释,但作者通过讲述生活中的小故事,生动而形象地展示了生命的硬度,说服并教育了读者。
2.作者为什么说“有些声音无关耳朵。正如有些情感理智上难以言说”?
答:                                          ________          _______  
3.请结合文章讲述的不同故事,归纳探究作者提出的“生命硬度”所呈现的几种不同形态。
答:                                        
题型:福建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秦牧《菱角的喜剧》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菱角有无角、两个角、三个角、四个角的,如果加上个别变异者,说不定偶然还有几个一个角和五个角的。但即使如此,“菱角家族”还应该算是最简单不过的。生物学书籍告诉我们,像蝗虫、蝴蝶……这一类昆虫,都各各有两千种左右。区别于其它的生物,它们有许多的“同”,因此它们构成一个家族,然而在“同”中它们又有许多的“异”。在不知道底细的人看来,它们都“差不多”,但是在专门研究它们的人的眼睛下,它们却原来有这么多的不同。复杂性、多样性,总是贯串于一切事物之间。
         是不是只有生物界有这种情形呢?不!一切事物都有复杂性、多样性。搞化学的人告诉我们,碳水化合物有几千种。搞物理的人告诉我们,同一种元素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下有千奇百怪的形态。医生会告诉我们,人的体质有各种各样的不同,有些患“过敏症”的人喝一杯咖啡就要死要活,有些人装一肚子咖啡却仍旧可以酣然大睡。有些人牙齿不够一般人的二十八枚,个别的人却可以长出三十六枚……。我的天!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原是这样无往不在的。
         面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这种复杂性、多样性,站在正确的立场上的聪明人并不会茫然失措。因为它们既然有一般性,那就有规律可寻。掌握了一般性之后,再努力去掌握具体事物的特殊性,这就可以使认识达到比较精确的地步了。
         我们寻常所说的“认识事物深刻”,事实上就是认识事物的规律之后再高度掌握它的复杂性之谓。有一次我在田里跟一群农民一起劳动。突然天上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大多数的农民都说一定要下大雨了,但有一个农民笑嘻嘻说绝对没有雨。过不了一会,果然又是丽日当空,一点雨意也没有了。大家问那农民这是什么道理。他说那个时候吹那种风就不会有雨,而且昆虫的活动他看来也没有异样。其他的农民只掌握一个“黑云”的条件,这农民却掌握了“黑云、风势、昆虫动态”等等条件,他除一般性之外更掌握了特殊性、复杂性,因此他胜利了。
         只知道一般道理,不掌握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常常是我们做事摔筋斗的原因。有些好种子,对甲地是良种,但是在乙地的土壤、风力等等条件下,却变成劣种。有些地方山洞可以养猪,但另一些地方山洞养猪却总是失败,原因是泥质、湿度等等不同的缘故。不掌握具体条件,就一定要倒霉。这真是灵验极了的事情。
         广泛地吸取古今中外人们艰苦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学理论、学文化),深入实践、多方听取意见,肯定自己有所不知随时随处努力求知,不止掌握事物的一般性还掌握它的特殊性……,这一切是多么重要呵!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真像是讲究“君臣佐使”的中药方似的,抽出一味就不成其为好药了。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这“捞什子”——简单绝对化的思想方法,常常把人害得好苦呵!
1.“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真像是讲究‘君臣佐使’的中药方似的,抽出一味就不成其为好药了”这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节选部分来看,如何理解文章标题《菱角的喜剧》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城里的月光把你照亮
李晓
         (1)在我家楼下街对面,有一家乡下夫妻经营的夜市小卖铺。
         (2)他们的女儿,今年刚刚考上重点大学。夫妻俩便把农田交给亲戚耕种,在城里租了房,靠经营这街边小摊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3)同他们渐渐熟了,每次去小吃摊,那男的只要有空,便会开一瓶啤酒,同我喝上一杯,亲热地聊上几句家常话。从他的话语里,我能感受到,一个乡下人步履蹒跚地来到城里,通过自己的辛劳谋得衣食后的幸福和满足。特别是谈到他们争气的女儿,两口子荡漾出开怀的笑。有一次我在他们的笑声中抬起头,突然发现,两口子的夫妻相竟越来越重叠吻合了。
         (4)每当这个城市在深夜里响起一片呼噜声时,我就会想起他们才收拾好摊子,挑起担担儿,在昏黄的街灯下,踏着歪歪斜斜的影子,一身疲惫地回到他们那蜗牛般小小的家。在深夜,有时候我因为写作晚睡,我会习惯性地推窗,伸出头去看街对面一片小小的灯火,心窝子里就会浸透一片湿润。多好的一对夫妻啊,他们还常常从乡下给我捎回一个长得憨憨的冬瓜、一块熏得油亮的腊肉、几节沾着泥土的藕,这些乡间的食物总会让我把故乡一次一次迁移到心里,在城里不再会有一颗漂泊的心。
         (5)去年中秋之夜,当城里上空朦胧的月光轻洒在这小吃摊上时,小偷突然闯进了他们的家,夫妻俩辛辛苦苦攒下的一万三千块钱被小偷一卷而走了。当他们挑着担子在那个中秋的凌晨回到家,男人去抽屉里找牙膏时,才发现抽屉里的钱一下就没了影儿。
         (6)中秋过后,我从外地出差归来,才知道了这件事。我坐在他们的小吃摊上时,夫妻俩几乎是轻描淡写地说出了这件事情,要知道,那是他们熬更守夜的收入啊。那男的轻轻呷了一口酒对我说,哎,说不定他家里也是要急用没办法,是他的老母亲生病需要钱吗。他说这话的时候,像是在自言自语。那女的对我说,只要女儿考上大学,天大的事,睡一觉就好了。一说完,她咧嘴一笑。那天夜晚,我一直陪伴着他们聊天到收摊,直到看着他们夫妻俩挑着担子消失在小巷的尽头。此时已是子夜,月已踱至西天,这一片月光,突然把我一直灰暗的心空照亮。
         (7)回到家,我打开电脑,在窗前的月光中静静地听许美静《城里的月光》:“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子夜轻飘的歌声中,我眼前的月光中腾起一片白雾。
         (8)在一双磨炼得很世俗的眼睛里,这样的一片月光常常被我们怀疑,忽视,看出破绽。然而,这一对在城里如蚁生活的夫妻,他们一直生活在美好的月光下,即使天空中没有月光,那月光也会流淌在他们世俗的生活中,把世俗的生活照亮,把他们那不易被察觉的平淡幸福和小小梦想照亮了。(选自《中山日报》2011年9月10日)
1、文章第(4)段刻画了这对夫妻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下列两句中关于月光描写的作用。
(1)去年中秋之夜,当城里上空朦胧的月光轻洒在这小吃摊上时,小偷突然闯进了他们的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已是子夜,月已踱至西天,这一片月光,突然把我一直灰暗的心空照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来看,本文标题中的“月光”有什么象征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正午的朗诵韩宗夫

        ①离开老家久了,便开始怀念那些纯粹的乡间生活了。那里的阳光,每个季节都不一样,每个时间段都不一样,时强时弱,色彩纷呈,绚丽夺目,散发着奇异的流光和异香,熨烫着土地的每一个褶皱处,照耀着心灵的每一寸角落,使你陶醉在一种真实可触的幸福里;那样的阳光,仿佛可以用桶来提,可以用马车来拉,可以用木锨堆成堆,装入腰粗肚圆的粮食囤里储藏起来,供日后慢慢享用。只有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感触。当一个人在他乡呆久了,每当身心俱疲的时候,就会突然地想起来,冥冥中有一种不可抗拒的牵引力,促使我回去。
        ②八月时光,太阳骄横跋扈的本性渐渐收敛。一天之中,早晨和晚上是最宜人的,衣服穿得奇少而不觉身寒。小孩子则一丝不挂,这是上天赋予他们神圣的权利,是纯洁人性的最初体现。整个村庄就是一群小孩的天下,到处可见他们活泼好动的影子,他们的快乐就是村庄的快乐,让村庄充满了无穷的生机和希望。整个村庄就是一个小孩儿,几乎没有需要遮掩的地方,庄稼一片连一片,长势和收成一目了然。
       ③那时我家宅子前边是一个干净的场院,四周长满了坚硬的刺槐和柔韧的榆树。在清明节后,圆圆的榆钱花团锦簇,与嫩绿的树叶一起同时秀出,跟槐花一样,既可以生吃,也可以掺上地瓜面放在锅中蒸着吃,非常甜美。直到现在我还认为:人世间最好的饭,应该是槐花与榆钱,既不需要田间管理,更不必喷药施肥,举手可得,可是当你再想吃它的时候,已经多少钱也买不到了。
        ④榆树生得又粗又大,槐树长得又高又壮,浓荫蔽日,上面爬满了不甘寂寞的蝉和威武雄壮的天牛。在蝉的聒噪声中,刚吃过午饭的七爷,躺在槐树底下的竹椅上,悠哉游哉地听收音机。凉风习习,顺便带走了午间的燥热,假寐中的七爷,脸上盖着一顶旧草帽,没有人知道他是睡是醒。废弃的篱笆边,站满了一排排的向日葵,它们个个垂着金黄硕大的花盘,满脸虔诚地朝着大地深情地鞠躬;牛栏边的牵牛花,颜色鲜艳,有红色的有蓝色的,开得精神抖擞,煞是好看,可惜没能把黄牛牵住,反而被黄牛饕餮了一顿,赔了夫人又折兵;两只花公鸡在争斗,互不相让,说白了就是为了旁边那只看热闹的母鸡,而这只鸡婆显得很淡定。一队蚂蚁正在拉练,拖拖曳曳的行军队伍,从家门口开始,经过假寐中的七爷,爬上了一棵树干中空的老椿树,它们最终去了哪儿,没人知晓。
        ⑤整个午间的氛围异常娴静,听不到大的声音,只有小的声音嘈嘈切切,人声和动物活动的声音穿插其间,织起一道声音细致的罗网。浓烈的阳光从树木之间的空隙均匀地洒下,像铺满了一地的金币,随着树叶的抖动,光晕漫漶,时而放大,时而缩小。蝉叫一阵停一阵,呼朋引伴,乐在其中,越是阳光强烈的时候,它们鸣叫得越欢,仿佛是在向烈日宣战,既然没人能管得了它们,那就由它去吧。这个时候的人是很少活动的,越活动越烦热,也尽量不与他人搭讪,自顾摇着自己的蒲扇。风偶尔吹一下,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树枝便跟着摇曳一下。
       ⑥此时正值雨季,三五日便有一场小雨,之后便阳光晴朗。田地里非常湿润,庄稼长得绿油油的,长势喜人,颗粒饱满。玉米已经长到一人多高,与高粱、谷子等农作物一起组成了密密的青纱帐。花生开出黄色的小花,惹人怜爱,与地瓜西瓜一起组成了团结的绿色地毯。这时节,宽宽的玉米叶子如锋利的刀叶,很容易划伤满是汗水的胳膊,那滋味的确痛苦难受,但总有人控制不住青草的诱惑,玉米下面的青草,长长的肥肥的,一会儿就割满了草筐,煞是诱人。在艰苦的割草过程中,时常碰见一种叫龙葵的植物,现在已经基本绝迹,其成熟的浆果成紫黑色,如同一簇簇小葡萄挂满了整棵植株,酸甜带香的滋味犹如蓝莓,遇见必会采摘解馋一番。更有幸运者会碰到野生的西瓜。
        ⑦唤也不回来。     (选自2011年12月《散文》,有删节)
1.请写出文中第一段划线的“不可抗拒的牵引力”所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除了描写很多动植物以外,分别在第二段和第四段穿***小孩和七爷,请用简要的语言分析作者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作赏析。
①废弃的篱笆边,站满了一排排的向日葵,它们个个垂着金黄硕大的花盘,满脸虔诚地朝着大地深情地鞠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浓烈的阳光从树木之间的空隙均匀地洒下,像铺满了一地的金币,随着树叶的抖动,光晕漫漶,时而放大,时而缩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以“正午的朗诵”为标题,请联系全文,谈谈其内涵与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