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水兮水兮  ①一河碧水,与一位殉道者的英名一起响彻千年,澎湃汹涌了整部历史的河流。  ②如果说一座楼阁可以属于王勃,一爿草堂可以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水兮水兮  ①一河碧水,与一位殉道者的英名一起响彻千年,澎湃汹涌了整部历史的河流。  ②如果说一座楼阁可以属于王勃,一爿草堂可以属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水兮水兮
  ①一河碧水,与一位殉道者的英名一起响彻千年,澎湃汹涌了整部历史的河流
  ②如果说一座楼阁可以属于王勃,一爿草堂可以属于杜甫,甚至一个偌大的曲阜可以属于孔丘,那么,汨罗江应该是属于屈原的。想像踽踽独行仰天长问的夫子,曾怎样辗转迁徙,上下求索,掩涕叹息;想像这皎然的江水是怎样承载了一副厚重的躯体和一颗升腾的灵魂……
  ③澄净如练的碧波之上,渔夫喝酒划桨,一船楚歌一船潇洒。你何不也行吟泽畔,听渔歌唱晚,眺万顷碧波,载酒中流,心随水去?你何不“制芰荷以为裳”,“餐秋菊之落英”?或者你就生活在“九歌”的境界中,做一个“九歌”中的人物:浪漫、多情、而又诗意纵横文采斐然。你是知道的,尘秽鹊起,诸欲蜂扰,洁身净志是不合时宜的,而将内心的忧愤化为精神的火焰,尤为不合时宜。有高于一世之思想,却无高于一世之命运,这就是你的悲哀。一个真性情的人活在一个最冷酷的现实中,一个最洁净的人落在一个最肮脏的泥塘里,一个最遵循内心真实的人面对的是种种的虚伪和狡诈。你无法对他们宽容,哪怕是丁点儿的虚与委蛇,你谨持自己理想的绝对纯洁。“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世间至清至柔者,莫过于水。于是,你用沧浪清水浣濯自己的精神之“缨”,把生命托付清流,“质本洁来还洁去”。
  ④一个忠于自己,忠于自己的感受,忠于自己内心真实的人死去了,一腔最殷红的热血流失在汨罗河中,我们民族的一些真性情也被冲淡了。
  ⑤水能沐浴群生,扬清激浊。屈子自沉后两千多年,孤洁的王国维同样选择了天下之至柔的水。“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天命之年的王国维,茕茕向颐和园走来,仿佛疲惫劳顿后的从容归家。湖水只有叹息,感叹一位已攀缘至文学批评与文艺美学巅峰的学者,一位通古博今、满腹经纶的名副其实的大师,在维护自己信仰时的那份悲壮情怀。
  ⑥顾炎武在《日知录·廉耻》一则中说,“……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知义者必勇,知耻者必勇,勇于赴死,绰绰有余。作为革命家的陈天华,看到国家已堕落得毫无尊严可言,他义无再辱,赴身日本海;作为小说家、戏剧家的老舍,面对斯文扫地,面对“人民艺术家”转眼沦为牛鬼蛇神,他义无再辱,自沉积水潭。他们选择了死亡,而死亡让生命趋于完美,让生命更具尊严
  ⑦千古悲欢,诉诸流水。信仰是灵魂的支撑,对一个刚直的文人来说,它比生命重要得多。当肉体的保存与精神的救赎发生避无可避的冲突时,他们毅然选择了后者,让肉体下沉,让精神在碧波中飞升。
  ⑧被鲁迅称为“中国的济慈”的诗人朱湘,在其《海葬》一诗中写道:“葬我在荷花池内/耳边有水蚓拖身/在绿荷叶的灯上/萤火虫时暗时明——葬我在泰山之巅/风声呜咽过孤松——不然,就烧我成灰/投入泛滥的春江/与落花一同漂去/无人知道的地方。”面对人生的悲辛、人心的冷酷,他亦赴身黄浦江中,以自己29岁的生命,完成了对信仰的至高无上的追求。
  ⑨宇宙透明,月光皎洁,星辰晶莹,皆因其长沐银河之水。《礼记》说:水曰清涤。向义无再辱的自沉者表示敬意吧,他们以绿水清流,做了自己的殓衣,漾荡了自己的精神。奔涌的碧水会托起他们皓洁的灵魂。
1.“水兮 水兮”,文字虽简而意蕴深厚,请简析以它为题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阐述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⑴一河碧水,与一位殉道者的英名一起响彻千年,澎湃汹涌了整部历史的河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他们选择了死亡,而死亡让生命趋于完美,让生命更具尊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文以第三人称叙事、议论、抒情,第③段却改用第二人称,这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写作特点是联想,联想的人物时间跨度大,从先秦到现代。作者联想到的这些人物有什么共同点?联想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运用反复,感情浓厚,奠定全文的抒情基调。
  ②以“水”作为全文的叙事和抒情线索。
  ③“兮”字增强抒情性,也暗含所写内容与屈原有关。
  ④本文的“水”不仅有表面上的纯净,更有精神上的澄澈。借以赞颂文人单纯、执著、质朴、纯净的精神品质。
2.(1)屈原以生命为代价,追求精神的自由,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上,一直广为传颂,百世流芳。
  (2)他们不能接受侮辱,不能苟且逢迎,不能同流合污,而他们以死捍卫了人格尊严,使生命趋于完美。
3.运用第二人称,直接与屈原交谈,亲切自然,既易于深刻揭示屈原的内心世界,又便于抒发对屈原的景仰之情,同时,还能激起读者的共鸣。
4.共同点:质朴、纯净,对精神世界执著追求。
  联想的目的:赞扬他们不苟且逢迎、不同流合污,宁愿用死来捍卫生命尊严的精神,表达了对恶浊社会强烈谴责。(意思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哲学视野中的艺术
柳延延
  人类这种存在物既有动物性的一面,也有通过艺术、宗教、哲学超越其动物性,追求精神价值的一面。如果我们将文化看成是由人的自由的首创精神所创造的,则各个民族、各个地域的文化的基本功能应该都是双向度的,一个向度是维持人的生命存在,提供日常劳作的规范与程序,另一个向度是超越日常劳作的规范,为人的存在提供意义、价值和美感。但是人对生活从一开始就有另外的不讲狭隘实用目的态度,在这种时刻,我们对事物和人并没有任何要求,而是作为审美情感的基础,是对世界无私的享受。某种意义上,美,是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
  如果说科学是逐渐发展并不断进步的,那么艺术则不是这样。由于艺术的特性,其作品则可能永葆青春。关于这一点,1923年毕加索如此评论说:“对我来说,艺术上并无过去和未来之分。如果某件艺术品现在没有永久生命,就根本不要考虑它。希腊、埃及和以往伟大画家们的艺术并不是往昔的艺术;恐怕现在它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富于活力。”
  艺术与整个文明的进程有很大的关系,真正的艺术最先敏感到时代的特征,因此,要想理解我们的历史和时代,到艺术作品中去寻找是不会错的。 
  19世纪中叶以后,科学的发展开始加速,且其转化为技术的能力越来越强大,技术对人的统治开始全面侵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技术日渐发挥主宰性作用的同时,传统人文知识则相对衰落了。许多人对20世纪以来出现的现代艺术感到不能理解,可是我们不要忘记,每一个时代都会把生活于其中的人的形象投射到这一时代的艺术之中。在当代方兴未艾的现代主义艺术作品中,我们能够毫不含糊地捕捉到一种心灵趋于瓦解、破坏冲动抬头的倾向,它表现为蔑视传统,破坏一切,而代之以标新立异和歇斯底里。 
  有人说,现代人已被自己创造的技术牢笼所囚禁。这种背景下,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使人们脱离困境的力量?
  如何使人文价值成为科学的内在基础,是当代哲学和一切理论探讨的重大使命。现代艺术家们意识到了自己的使命吗?里尔克将诗人的工作阐释为“我赞美”,这也许可看成是对今天的艺术家的恳求:别忘了“文学、艺术、绘画的使命是呈现无法显示的东西——崇高”。
1.“人类需要艺术”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代主义艺术作品”出现的原因及其特征是什么?请据文意加以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意,请分条概述“艺术”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冰冻圈变化对亚洲和我国的水安全有突出影响。我国冰冻圈作用区是亚洲10条大江、大河长江、黄河、塔里木河、怒江、澜沧江、伊犁河、额尔齐斯河、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源区,冰川、冻土和积雪对这些江河水资源的形成与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冰川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表现为:短期内,冰川的加速萎缩可导致河川径流增加,随着冰川的大幅度萎缩,势必引发河川径流的持续减少,不仅减少水资源量,更使冰川失去对河川径流的调节作用,导致水资源—生态与环境恶化的连锁反应,进而影响人类发展。
  冰冻圈维系着我国西部高寒和干旱区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冰川、冻土和积雪为核心要素构成的我国冰冻圈系统对高寒和干旱区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冰川变化影响寒区和干旱区河川径流、湖泊湿地等水域的变化,通过水循环的改变,影响生态系统的变化。由于冻土分布面积广阔,冻融过程中的水量、能量循环对水文、生态和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
  冰冻圈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化对我国及周边地区的气候有重要影响。冰冻圈作为冻结的水体,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气候变化影响冰冻圈的变化,反之,冰冻圈通过其反照率、温室气体源汇、气溶胶等作用影响气候变化。冰冻圈的扩展或萎缩会导致参与局地、区域或全球能水循环的能量和水量减少或增加,并伴随着能水平衡的改变使其与气候、水文、环境和生态等之间产生一系列相互作用。
1.下列对第一段有关内容的解读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冰冻圈变化对我国的水安全有突出影响,因为我国冰冻圈作用区是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源区。
B.冰冻圈对水的影响,是指圈内冰川、冻土、积雪对江河水资源的形成与变化的影响。
C.冰川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首先是导致河川径流增加,然后是引发河川径流持续减少。
D.河川径流的持续减少意味着冰川失去对河川径流的调节作用,将导致水资源一生态与环境恶化的连锁反应。
2.下列说法支持“冰冻圈维系着我国西部高寒和干旱区生态系统的稳定”的一项是( )
A.冰川、冻土和积雪对江河水资源的形成与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B.冰川变化影响寒区和干旱区河川径流、湖泊湿地等水域的变化。
C.我国的冰冻圈系统是以冰川、冻土和积雪为核心要素构成的。
D.冰冻圈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及周边地区的气候有重要影响。
3.下列不属于对冰冻圈作用的阐释的一项是( )
A.冰冻圈变化对水安全有突出影响。
B.冰冻圈作用区是大江、大河的源区。
C.冰冻圈维系生态系统的稳定。
D.冰冻圈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题型:河北省会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国的传统文化模式或是传承的求知方式是“述而不作”,亦即“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因此,无论是汉代董仲舒的“罢默百家,独尊儒术”,还是宋代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私欲”;无论是明代王阳明的“去物欲,致良知”,还是清代王夫之的“尊性达情”等,均是注经模式,从而形成了一种历史意识形态机制和社会认知方式坐标。而今的“电视讲经”在载体上是依靠了先进的媒体平台,在传播方式上是运用了大众的信息反馈,在表现形态上是采用了古今资源通融等方法,但在本质属性上没有改变,依然是借题发挥、借本叙述、嫁接延伸的“注经”模式,何来的“再造文化”?客体存在决定客观表现,这种“电视讲经”的性质就决定其属于普及的层次,只能满足受众了解的需求,使其获得感性的满足,从而使绝大多数受众懒得或者无暇去通读经典名著的原作,各地图书市场的销售情况就证明了这一点。尽管刘心武讲《红楼梦》、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说《论语》的书销售火爆,销售量飘升至天文数,引发了出版商机,然而《红楼梦》《三国演义》《论语》等原著却“门前冷落车马稀”,乏人问津。这种现实的文化反差和社会冷热,折射出的正是这些经典名著通过“电视讲经”使其受众范围和社会影响扩大了,但这些经典名著真正的思想意义、文化渊获和知识内核却被风干、冷落和忽略了,从而使解读经典名著成为一种时尚性的文化消费行为,而不是一种时代性的文化冶炼过程。
1.下列对“述而不作”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指只陈述和阐明自己的观点,不对古人的学说发表意见。
B.指只记录自己的观点,不对古人的学说发表意见。
C.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D.指只记录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2.下列对“各地图书市场的销售情况就证明了这一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心武等人的书在各地销售火爆,证明经典名著通过“电视讲经”使其受众范围和社会影响扩大了。
B.刘心武等人的书在各地销售火爆,证明绝大多数受众懒得或者无暇去通读经典名著的原作。
C.《红楼梦》等原著在各地乏人问津,证明“电视讲经”使绝大多数受众懒得或者无暇去通读经典名著的原作。
D.《红楼梦》等原著在各地乏人问津,证明绝大多数受众懒得或者无暇去通读经典名著的原作。
3.下列对这段文字文意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电视讲经”依靠了先进的媒体平台,运用了大众的信息反馈,采用了古今资源通融等方法,但在本质属性上没有改变,依然是借题发挥、借本叙述、嫁接延伸的“注经”模式,并没有“再造文化”。
B.“电视讲经”的性质就决定其属于普及的层次,只能满足受众了解的需求,使其获得感性的满足,从而使绝大多数受众懒得或者无暇去通读经典名著的原作。
C.刘心武讲《红楼梦》、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说《论语》的书销售火爆,然而《红楼梦》《三国演义》《论语》等原著却“门前冷落车马稀”,乏人问津。
D.“电视讲经”使解读经典名著成为一种时尚性的文化消费行为,而不是一种时代性的文化冶炼过程。
题型:河北省会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有一天,清兵卫走过后街,在平时不大注意的地方,一家闭了门的住房前,有一个老婆婆摆着一个卖柿子橘子的摊子。他发现摊子后边的店板门上,挂着二十来个葫芦,就立刻说:
  “让我看一看。”说着走近去一个一个地仔细把玩。其中有一个,约五寸高,看那模样是很普通的,他却喜欢得什么似的。
  他心头发着跳,问了:
  “这个葫芦卖多少钱?”
  “看你是个小哥儿,就便宜点算一毛钱吧。”老婆婆回答了。他喘着气:
  “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急匆匆地说完,就跑回家去。
  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
  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也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磨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
   ……于是这个一心热衷的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
   教员把在清兵卫那儿没收来的那个葫芦,当做脏东西似的交给老年的校役,叫他去扔了。校役拿了来挂在自己那间煤污的小屋子的柱子上。
  约摸过了两个月,校役恰巧因为没有钱花,想起这葫芦准备多少换几个钱,就拿到附近的古董店里去看。
  古董店老板横捧竖捧地仔细瞧了半天,马上做出一副冷淡的神气,把葫芦向校役一推:
  “要卖就算五块钱吧。”
  校役暗暗吃了一惊,可是他是乖觉的,连忙板起脸回答了:
  “五块钱可不卖。”古董店马上加到了十块;可是校役还不肯答应。
  结果是五十块钱成了交——校役从那位教员手中好像平白地得了四个月的薪水,心里偷偷地高兴。他当然不会告诉教员,对清兵卫也隐瞒到底。因此这个葫芦的去处,终究没有人知道。
  可是凭校役怎样聪明,也不会想到古董店把这个葫芦卖给当地的富家,价钱是六百块。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自从有了新的寄托,他早已不怨恨教员和怨恨用槌子打破了他十多只葫芦的父亲了。
  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
1.当老婆婆答应以一毛钱的价格把葫芦卖给清兵卫时,清兵卫为什么会“喘着气”说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最后提到那个葫芦以六百块钱卖给了一个富家,这对刻画清兵卫这一人物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个关于小学生热衷于鉴赏和收藏葫芦的故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遇烧药是怎么发现的
方舟子
        ①事实上,发烧本身并不是病,而是生病的症状。发烧都是有原因的,最常见的原因是病菌、病毒感染。在病原体入侵时,体温升高能加速某些免疫反应,反而有助于身体的康复。所以应该是找出发烧的病因,消除病原体,而不是简单地强行退烧。很多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都能靠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抵抗过去,发烧一两天,免疫系统把病毒***得差不多了,体温也就降下来了。但人们总是觉得一旦发烧就不得了,即使还没到高烧的地步也总想马上退烧。所以,大概自有文明以来,人类寻找退烧药的努力就开始了。
        ②以前只能从植物里找。找来找去,发现吃柳树皮退烧最有效。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记载从柳树皮提取的苦味粉末可用来镇痛、退烧。到了19世纪,随着有机化学的建立,科学家们试图从植物药物中纯化出有效成分。1827年,柳树皮中的活性成分水杨苷被分离、纯化了出来。10年后,意大利化学家发现,水杨苷水解、氧化变成水杨酸,药效要比水杨苷强很多。1859年,德国化学家发明合成水杨酸的廉价方法。此后,水杨酸开始被广泛使用。
        ③但水杨酸是一种中强酸,会使口腔感到灼痛。而且口服水杨酸会导致胃痛,当时也以为这是酸性引起的。因此就想到要如何避免水杨酸的酸性。为此,德国拜尔公司的研究人员通过酯化反应,把水杨酸变成乙酰水杨酸。它将乙酰水杨酸命名为阿司匹林,于1899年上市。虽然阿司匹林仍然有导致胃痛的副作用,但是退烧、镇痛、消炎的效果非常好,很快风靡全世界,成了最著名的化学药物。
        ④阿司匹林在体内是怎么起作用的呢?这个问题一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才有了比较明确的答案。原来,病原体进入体内后,遇到血液中的巨噬细胞(一种白细胞),会刺激它释放白细胞介素之类的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又进而引发一系列反应,其中一个反应是环氧合酶(简称cox)催化细胞膜中的花生四烯酸生成各种前列腺素,其中一种是前列腺素E2.它能影响大脑中体温调控中心(位于一个叫视丘下部的区域),把“正常体温”的设定值给调高了,这样我们就发烧了。其他前列腺素能传递疼痛和引起炎症。阿司匹林能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阻止前列腺素的生成,相应地就起到了退烧、镇痛和消炎的作用了。领导这项研究的英国人约翰?维恩在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
        ⑤后来发现环氧合酶至少有两种,分别称为coxl和cox2。coxl平时在各种细胞中就很活跃,它催化合成的是“好”前列腺素,促进胃黏膜保护层的形成。阿司匹林阻止了这些“好”前列腺素的合成,破坏了胃黏膜保护层,导致胃出血,所以才会造成胃病。这样阿司匹林副作用的真实原因也找到了。只有cox2才在病原的刺激下合成那些与发烧、疼痛和发炎有关的“坏”前列腺素。于是人们就想,如果能找到一种药物,它只抑制cox2的活性,但不影响coxl的活性,这样不就是一种不会有胃痛副作用的理想的退烧、镇痛、消炎药吗?
        ⑥其实这种药物早就有了,那就是在1953年上市的对乙酰氨基酚,它只抑制cox2的活性而不影响coxl的活性,所以没有胃痛的副作用,由于有这个优势,它逐渐取代了具有胃痛副作用的阿司匹林成为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但是对乙酰氨基酚有一个缺点,在周围有过氧化物时会失效,而在发炎的组织恰恰有很多过氧化物,所以对乙酰氨基酚只能用来退烧镇痛,不能像阿司匹林一样还可以用来消炎。
        ⑦人们还是希望能找到只对cox2起作用又能消炎的药物,也陆续找到了一些。但是它们没有胃痛的副作用,却可能有别的副作用,甚至是更严重的副作用,例如由于会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而退市的罗非昔布,以及由于有肝毒性最近在国内引起风波的尼美舒利。要找到一种有效而副作用小的完美药物,是一项艰难的使命。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1年03月02日,有删改)
1.这篇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行文思路安排内容与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认为,治疗发烧是应该找出发烧的病因,消除病原体。请问退烧药阿司匹林是通过消除病原体而起到退烧、镇痛和消炎作用的吗?请根据本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退烧药的发现历程中,先后出现的退烧药有好几种,作者为什么要详写阿司匹林?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