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句话,完成下面的题。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1.作者强调马克思逝世
题型:天津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一句话,完成下面的题。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1.作者强调马克思逝世在“安乐椅上”,其目的是( ) A.说明马克思逝世太突然,竟没来得及离开办公桌。 B.说明马克思逝世时,没有任何痛苦,作者感到安慰。 C.说明马克思在逝世前几分钟仍在坚持工作。 D.说明马克思逝世时的神态很安详。 2.作者强调“两分钟”,其原因是( ) A.说 明马克思逝世前的时间非常短暂。 B.作者感到太突然,没有思想准备。 C.对马克思这样快的离开人世,作者感到十分悲痛。 D.表现作者深感遗憾的惋惜心情。 3.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起补充、解释、说明的作用。 B.起总结上文的作用。 C.起转折的作用。 D.起递进的作用。 4.这句话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 A.拟人 B.借代 C.讳饰 D.比喻 |
答案
1.B 2.D 3.A 4.C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 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从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密切地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1.第一段中先提“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后提“对于历史科学”的原因是( ) A.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B.他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C.欧洲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源地。 D.从人们熟知的方面写起。 2.从后文的论证来看,文章却先写马克思在历史科学方面的发现,后写他对革命实践的贡献,原因是( ) A.他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B.先提马克思贡献最大的方面。 C.这样写可以使文章内容层层深入。 D.这样写可以充分表现作者对马克思的崇敬之情。 3.对第二段分析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冒号以后的话,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复句,由两个复句组成的分句构成,是对“简单事实”也就是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具体内容所作的解释。 B.分句“人们首先必须吃、穿、住、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是个条件复句,这一分句通俗而又准确地说明了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精神。 C.分句“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是一因果复句,它以“从而”做连接词,说明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D.从前后两 个分句的关系来看,条件复句是用因果复句所阐明的道理做“因”而得出的判断。 4.依次填入下列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也许 毕竟 甚至 然而 B.即使 毕竟 还有 然而 C.也许 但是 还有 而且 D.即使 但是 甚至 而且 5.对第五段中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样”和“这”指代的是同一内容。 B.“这样”指代他的两个发现以及在许多领域的深刻研究。“这”指代“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C.“这样”指上段中“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一句,“这”指代“作为科学家”。 D.“这样”所指的是上一段所表述的内容,“这”指代的是马克思在“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6.文中画线句子作为例证,要证明的一项是( ) A.他作为科学家,“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B.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C.马克思重视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发现。 D.马克思非常重视应用于实践的科学发现。 |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面的题。 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更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斗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现在是实现民主的诺言的时候。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 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的酷暑就不会过去。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是开始。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但是对于等候在正义之宫门口的心急如焚的人们,有些话我是必须说的。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通饮。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1.文中“支票”一词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金不足”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 可能有安宁或平静”一句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是开始”一句意味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两项是( ) A.文中首段点明了集会的性质,后文对100年前颁布的《解放法令》的回顾和兑现支票的说法,更表明了黑人是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是正义的。 B.“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句,意为黑人的经济生活状况是悲惨的,“仍”更点出了这种状况由来已久,但一直未得到改观。 C.第2段中“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一语,反映了黑人在社会中的孤立无援,“骇人听闻”则表明先前一般民众对黑人状况一无所知。 D.为了阐述自己的主张,作者在文中使用了比喻、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E.这篇著名演讲的语言风格热烈、激昂而又不失理性,充分反映了作者争取实现社会正义的坚定决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
在罗丹艺术博物馆里 |
罗丹先生并没有艺术家们常有的罗曼蒂克派头,倒象是一位拘谨的绅士,严谨的学者。他头戴 老式的礼帽,身穿黑色的服装,须发皆白。飘拂在胸前的稀疏的银丝,看上去像闪闪发亮的轻雾。他没有瞧我,侧着头,眼光仰视着上 前方,似乎在追踪一个遥远的目标。 在看这些雕像的时候,我强烈地感到罗丹所塑的人物像,都远远不及希腊雕塑那么完美、完整和典雅。他们显然不是以形体美取胜,而往往带有这种不足或那种缺陷,达鲁的胸像,肋骨毕露;罗朗的头像,眼眶相当难看,似乎有眼病……以至我完全可以说,表现畸形与丑陋,是罗丹雕塑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倾向。 “平常人总以为凡是在现实中被认为是丑的,就不是艺术的材料,这是他们的大错。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的‘美’。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攫取了这个‘丑’或那个‘丑’,只要用魔杖触一下,‘丑’化成‘美’了。这是点金术,这是仙法!”罗丹如是说,他的眼睛仍然仰视着上前方。 艺术中的美丑,当然与生活中美丑不同,生活中的“丑”可以成为艺术中的“美”,但只有当这“丑”被艺术家表现得有内心世界、有心理深度的时候。罗丹先生只是为了给人一种刺激,使人感到触目惊心才刻意追求形体上的缺陷与丑陋吗? “不,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是美的。所谓性格,就是外部真实所表现的内在的真实,就是人的面目、姿势和动作所表现的灵魂、感情和思想。自然中被认为丑的,往往要比那被认为是美的更显露它的‘性格’,因为内在的真实在愁苦的病容上,在皱蹙秽恶的瘦脸上,在各种畸形与缺残上,比在正常健全的相貌上更加明显地呈露出来。在艺术中,只有那些没有性格,就是说不显示外部与内在真实的作品才是丑的。”罗丹如是说,他的眼睛仍然仰视着上前方。 是的,罗丹所追求的并不是形体上的丑陋,而是内心的深度,是内心世界的某种状态在形体上的一种如此强烈以至使形体变形的反映。这个曾经美艳一时的《老妇人》,他低头看着自己丑陋的形体,面部充满那么深的悲哀、羞惭和绝望!《施洗者约翰》那略呈内八字的两腿,使他瘦弱的身躯更显得僵硬难看,然而却表现出了他机械的一步一顿的步伐之沉重与庄严,使人感受到这位传道者那种 完成神圣使命的精神。《青铜时代》那个从沉睡中刚醒过来的青年男子不美的形体与不平衡的身姿,正是为了表现人类从蒙昧状态中解脱出来逐渐具有清醒意识的伟大过程…… 【注】罗丹(1840—1917),法国雕塑家。 1.第三自然段中的“用魔杖触一下”“这是点金术,这是仙法!”用的是比喻手法,其实际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2.第二自然段末尾说:“表现畸形与丑陋,是罗丹雕塑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倾向”,通观全文,从罗丹的艺术实践和艺术观两方面来阐述这一“重要的倾向”的具体内容。 (1)在艺术实践中,罗丹的雕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个字以内) (2)在艺术观上,罗丹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个字以内) 3.文章在引用罗丹的一段话之后,就重复使用“他的眼睛仍然仰视上前方”这句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三项是( ) A.作者在罗丹的亲自陪同下参观,因而能更深刻理解罗丹的艺术观。 B.罗丹的雕塑往往带有某种不足或缺陷。 C.罗丹的雕塑所追求的是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形体上的强烈反映。 D.作者在介绍罗丹作品的同时,也注重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E.作者较详细地介绍《青铜时代》等三件作品,意在说明罗丹的艺术追求。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
高等教育(小说) |
强和弟弟都接到了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强用借来的钱送走了弟弟,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强说自个儿瞧得起自个儿就行。 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篷布。强很能干,做的活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给拾起来留作备用。 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憨蛋。 在露天仓垛里,强察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动的篷布。待老板驾车赶过来,他已成了个水人儿。老板见所储物资丝毫无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啦,我只是看我修补的篷布牢不牢。 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就想把另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说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种东西! 强就当了经理。 公司刚开张,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本家哥闻讯赶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 强说,你不行。本家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里当自个儿的家。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没良心。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 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过了些日子,那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知道了他的底细,心里就起毛说,就凭我们的学历,怎么窝在他手下?强知道了并不恼,说,我们既然在一块儿共事,就把事办好吧,我这个经理的帽谁都可以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上…… 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就不吭声了。 一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洽淡一项合作项目。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哪,自然得好好接待。强说,对头。 外商来了,是位美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 强用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 那外商一愣,说,会的。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 外商就道了一声“OK”。谈完了,强说,我们共进晚餐怎么样?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 晚餐很简单,但有特色,所有的盘子都尽了,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虽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那外商站起来,抓住强的手紧紧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 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强和他的助手都去了。 席间,外商轻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 强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可他们对我和弟弟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后来我父亲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们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们高人一等,能做好自个儿的事就中…… 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他端起一杯酒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把母亲接来吧!(选自《微型小说三百篇》,有改动) 1.请分析“强”这个人物形象和“外商”的心理变化。 ①“强”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外商”的心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在表现形式上有何特点?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
平面的生活 (法)米·图尼埃 |
眼科商放下检验镜,一边说话,一边带着明显的好奇表情,窥伺着他的话将在我身上产生的效果:“哦,好的。事情很简单,您是独眼龙。” “独眼龙?我?但我有两只眼睛,并且是用两只眼睛来看世界的啊!” “或许您是用两只眼睛来看的,但绝不是同时用两只眼睛。您的右眼近视,而左眼远视,这两个缺陷恰好使得您的双眼可以交替工作。我们假设您面前二十厘米处放着一个物体,”说着他从桌上拿起一张写有字母的卡片,“您当然看得见这张卡片,但只是用您的右眼。对您的左眼来说,这个物体太近了,因此它此时处于休息状态。现在卡片距您五十厘米,您的右眼开始感觉不适。但您的左眼,也就是远视眼,却苏醒过来。再远十厘米,行了。您的右眼放弃了,并将接力棒传给了自己的邻居左眼忠诚的接替了左眼,而您什么也没注意到。” “太奇妙了!我是多么完美啊!我的眼睛是多么聪明啊!确实如此,既然人们长着两只眼睛,为何不让它们各有专玫,分工协作呢?” “请您不要太过得意”眼科商说,“因为,只要您不在乎能否感觉到物体的凹凸起伏,一切都会相安无事。” “因为我感觉不到物体的凹凸起伏吗?” “您当然感觉不到。要感觉到物体的凹凸起伏,必须同时用两只眼睛进行观察。两幅相似但不相同的图像之间的微小差距产生立体感。” “因此我是生活在一个只有二维的世界中了?” “是的,您看到的是一个平面世界。对您来说,有左有右,有高有低,至于深度,则根本没有,这便是独眼龙的视觉。” “您揭示的情况多么令人震惊啊!那么我该做些什么呢?” “我要给您配副眼镜,有了它,您就可以同时用两只眼睛来看世界了。”眼镜商许诺说。 三天后,戴着这副应该会给我的双眼有益辅助的眼镜,我再次走出眼镜店,我便立刻不得不闪身让一位夫人进门。一位夫人?应该说是一只鼻子,一只后面跟着一位夫人的鼻子。因为我一生中从没见过这样的鼻子,硕大,无边,尖利,如同一只鹤嘴向我直刺过来。 接着便到了马路上。马路?毋宁说是蜂拥直撞,地狱一般:钩子遍布,军刀挥舞,长矛林立,愤怒的公牛一般的人群奔突拥挤。汽车如同发疯的猎狗向我狂奔而来,行人跳向我又在最后一刻准确无误的避开,各种物体好像眼镜蛇似的,直冲我的脸跳将过来。我成了一种普遍的、明显的和仇恨的对象。 最终,我得救了,折叠起来的眼镜消失在衣兜里。哦,多么柔和!哦,春天!行人和汽车毫无起伏地滑行而过,好似反映在帘幕上的影子。建筑物构成了画在同一平面上的一幅无害的背景。妇女们又重新变得温柔可人,好似在时尚杂志的页面上一般变换着位置。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首先,是为了友好的握手而伸出的平展的手与所握成拳头准备打人或至少是咒骂的手的对立。但尤其是微笑,这是所有动作中最平面而最适宜二维空间的动作:嘴向两边咧开,眼角皱起。这就是平面生命的绽放。孩子深谙此道,为了在做鬼脸时创造出第三维度,他便伸出舌头,这恰好构成了微笑的对立面。 弗兰西斯·培根和拉乌尔·杜飞①。眼镜把我投入培根过分的、侵略性的、螺旋状的世界中。摘下眼镜,我又重新找到了杜飞画幅中亲切的花枝图案、歌唱的主题和轻快的鸟儿。 注:①弗兰西斯·培根(1909—1992),英国画家。拉乌尔·杜飞(1877—1953),法国画家和设计师。 1.文章开头眼镜商说“我”是“独眼龙”。请联系文中对话部分,分析眼镜商这样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 (1)四个动作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秘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普遍”一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末尾,作者借用培根和杜飞的画形象地演绎两个不同的世界。请你据此推断这两位画家的艺术风格,并用自己的话分别加以概括。(各不超过12个字) (1)培根的绘画风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飞的绘画风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A.本文通过单眼和双眼观察产生的两种视觉对比,具体描绘了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不同景象,写出了独特的人生感悟,既体现了幽默乐观的人生态度,也表现出对现实世界的某种讽喻。 B.作者娴熟地运用象征手法,为读者对本文的解读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我”摘下眼镜前后所看到的两个世界充满矛盾和对立,表明作者对平面生活的适应与赞美,对立体世界的厌恶与批判。 C.本文不同于一般叙事、抒情散文,它运用寓言的表现形式,借助虚拟的生活场景,多角度地展现了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散文写作的一般模式,令人耳目一新。 D.本文最后四段通过形象的对比,生动地表达了两个世界给人的荒诞恐怖与柔和愉快的不同感受,而引经据典以及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则更增添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E.本文语言独特,风格鲜明,简朴中显灵动,明快中见厚重。开篇的对话貌似漫不经心,实则逻辑严密;内容略显奇异怪诞,态度则一本正经,令人忍俊不禁。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