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英国作家福斯特在他的名著《小说面面观》里面说:“秘密是情节必不可少的要素,而没有理解力便不能够加以欣赏。” 小说家构思情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英国作家福斯特在他的名著《小说面面观》里面说:“秘密是情节必不可少的要素,而没有理解力便不能够加以欣赏。” 小说家构思情节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07 期中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英国作家福斯特在他的名著《小说面面观》里面说:“秘密是情节必不可少的要素,而没有理解力便不能够加以欣赏。” 小说家构思情节,往往先要系上一个或者若干个“结”,“结”又可以叫做“扣子”,也就是“秘密”。然后,小说家会把“结”一步一步打开,把秘密给读者宣示。系结和解结的过程可以是长河直泻,更可以是九曲回环,总之,是要让读者瞠目屏气、提心吊胆,不把作品读完不得安宁。小说对读者的诱惑力,与系结、解结的技巧大有关系。福斯特认为,缺乏鉴赏力或者漫不经心的读者,只是看故事,高素养的读者才对情节所蕴含的秘密加以深思。
  说到秘密或悬念,说到系结和解结,人们很容易想到中国古代的公案小说和西方现代的侦探小说。公案小说较早而有名的是明代的《龙图公案》(又叫《包公案》),后来被清代文人大大加工,写成《七侠五义》,一位叫做郑盦的尚书喜欢看,清代大学者俞樾为它写了一篇序,说“此《龙图公案》耳,何足辱郑盦之一盼乎?” 西方侦探小说影响最大的应该算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那可是风靡全球。而福斯特说,“我的自负心理使我没法喜爱他(柯南道尔)的作品”。实在说,以上两类作品当做消闲工具不坏,审美价值却不能说是特别高。难道说,这两类小说在系结、解结上下的功夫不多吗?不是。问题在于,它们着重于事件背后的秘密,而在揭示人性秘密上则显得深度不够。
  现代侦探小说的创始者是美国作家爱伦·坡,波德莱尔说他是“不可思议的魔术师”,同时又说,使他赢得有思想的人的欣赏的不是表面的奇迹,而是他对美的热爱,对美的和谐的认识,萧伯纳更把他与马克·吐温并列为美国两个最伟大作家。他的《泄密的心》,写一件***人案,一开始就是“紧张,非常紧张,紧张到了极点”。那个变态者自述谋***过程:如何拨开房门插销,如何用一个小时把头钻进门缝,如何因为不小心惊动了老者而在原地呆着纹丝不动,如何把老头拖到地上,用沉重的床身压死,肢解他的身躯,如何让警官相信什么特别的事情也没有发生……正如波德莱尔指出的,“没有人能够像爱伦·坡那样讲述人生和自然的例外”,而且讲得惊心动魄。但这个三千多字的短篇之所以不朽,并非因为写出***人的惊险,而在于写了老人的眼和变态者的心,写出了“眼”和“心”的冲突。这样,它不仅写出一个人的变态,还写出了社会的变态。
1.下列关于小说中“秘密”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秘密是一部小说情节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作品本身能够吸引读者的重要原因。
B.小说的秘密实质就是作者在进行情节构思时设置的一个又一个的“结”,读者阅读小说就是解开结的过程。
C.中国古代的公案小说和西方现代的侦探小说能够受到人们的喜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品中“秘密”的魅力。
D.小说中秘密的设置必须是充满曲折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获得最大的艺术享受。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的公案小说和西方现代的侦探小说在设置秘密上下的功夫比较大,但是这些作品也仅止于此,往往导致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
B.福斯特说他没法喜爱柯南道尔的作品,这是因为他认为柯南道尔的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并不很高。
C.波德莱尔对美国作家爱伦·坡在现代侦探小说的创作上评价很高,主要原因是爱伦·坡的小说在故事情节的构思上能够有新奇之处,因此称他是“不可思议的魔术师”。
D.萧伯纳更把爱伦·坡与马克·吐温并列为美国两个最伟大作家,从中可以看出他对爱伦·坡作品的高度评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能真正的发现作品中的秘密,作为读者来说自身的鉴赏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
B.设置秘密是小说情节构思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一篇小说只要有了“秘密”就应该是一部杰出的作品,因为他能够吸引读者。
C.阅读小说不能仅仅注重它的故事情节,不能只是看热闹,仅停留在表现形式的欣赏上,还应该深入领会作品的深刻意蕴。
D.由爱伦·坡的《泄密的心》我们可以看得出,真正不朽的作品不在于篇幅的长短,也不在于故事的惊险,主要的还是作品所揭示出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答案
1.D
2.C
3.B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
舒 婷
  ①不经意从一部日本畅销小说里读到:“所谓风流,就是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仿佛此时才觉得聚蚊如雷的市声,汹汹扰扰难以忍受,随即起来关窗。
  ②有一条美丽的河流被一支动听的民歌传颂着。老师带孩子们来到河边写生,孩子们问:“老师,河在哪里?”老师流下了眼泪。小时候他就在这河边摸鱼扑水练狗爬式,母亲挽着裤管淘米捣衣,河风送着整整一列船队。现在他的学生们看到的仅是一道小泥沟,连芦苇都渴死了。
  ③天然的湖泊也在被迫精简机构,由于地下水位的迅速降低,由于填滩盖疗养院;瀑布都有了管教,平时的野性全无,被引去耕地发电。上级领导来了,才开闸放松辔头,暂现片刻龙腾虎跃的真身。如此观瀑布,跟看马戏团表演差不多。你便觉得那白花花流的都是银子,因而很是心疼。
  ④游湖和观瀑布毕竟不是日常生活,赞叹罢了,人都回到钢筋水泥的城市迷宫里。浩淼的水,洛妃的水,大禹的水,“细雨轻烟”的水,“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水,水的神话,水的霓裳彩衣,水的冰清玉洁,都被人类一一解构。水的分子式是H2O,水源来自四通八达的管道,带着铁锈和漂白粉味儿。矿泉水、纯净水、太空水,水的乱世家族被温温吞吞封存在塑料瓶子里,随人们去旅行。谁敢“拨开青苔喝山泉”呢?哪怕随身带着黄连素片儿。
  ⑤大清早开了重重铁门,送孩子穿过城市去上学,不觉得缺了什么。夜半应酬或下班回来,半幅裙裾沾了尘灰是有的,但不会被打湿。和情人在马路上散步,如果鞋尖洇潮,不是刚过了一辆洒水车,就是谁家的污水泼到街上来。直到有一天,在菜市场上看到地摊上叫卖的塑料玫瑰,伧俗的染色花瓣上,竟然沾着几粒透明小球。只是在这个时候,才相信人们还没有完全忘掉这个叫做露珠的小精灵。
  ⑥永远不会滚动,永远不会干涸,永远不会作“鲛人泣”和“风度欲成津”的廉价塑脂露珠儿!
  ⑦玫瑰、茉莉、紫罗兰,需要什么香味均可招之即来,因为香精的品种越来越齐全。炎热的南方,人们买门票租棉大衣,参观室内冰雕,用人造雪堆雪人,孩子们以为,南极就是建在公园里的一座冰库。商人懒得精心复制露珠,因为它在工业社会里无从依附。甚至诗人也不再以露水蘸笔,生怕读者说他文艺腔,好酸。
  ⑧什么都可以仿造,就连生命都可以原版克隆。但露水的寂静之味,却是无法模拟无法拼凑的。露珠的凝然和滴落,是日月精华,在荷之上,在芝草之间,寂静悠远。其幽秘其清凉其浓淡深浅,都不是眼睛可以企及,耳朵可以捕捉,嘴唇可以品尝的。
  ⑨我们可以放弃宫槐、板桥和马蹄声,但损失不起朝露与夜霜、梦想的绿化和传说中的原始森林。在肉体囚囿、灵魂日见干枯的今天,我们怀念露珠的寂静之味,以赎罪的愧疚心情。
1.第③段中说“天然的湖泊也在被迫精简机构”,“精简机构”是指什么?“瀑布都有了管教”,“有了管教”是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最后说:“我们怀念露珠的寂静之味,以赎罪的愧疚心情。”
(1)作者为什么怀念露珠的寂静之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会有“赎罪”“愧疚”这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析文章写河流、湖泊、瀑布等内容与写露珠之间的内在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①段写作者由一句话带来的感受,具有点明题目和引领下文的作用。
B.第④段列举了从古到今有关“水”的各种知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C.第⑨段说“我们可以放弃宫槐、板桥和马蹄声”,因为这些事物不如露珠更能给人带来美感。
D.文中“钢筋水泥的城市迷宫”“水的乱世家族”“生命都可以原版克隆”等语句都包含贬义。
E.本文文风细腻含蓄,表达了美好的事物容易消逝,人们要及时珍惜的主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问题。剃刀侠
木 桦
  清朝嘉庆年间,北京正阳门(俗称前门)外,已是相当繁华的集贸市场。几十丈高的城门楼子,威严如皇帝老子,注视着熙来攘往的人流。
  这天,朗日晴空,集市正值繁华热闹之时。
  一匹枣红大马,上骑一员佩刀武官,后跟几个步行兵卒,像一股浪头把人流冲得七零八落。
  门楼下老摊贩认得,这是乾清门蓝翎侍卫。这些蓝翎宠儿每隔几日便会出宫耀武扬威找便宜。
  这位蓝翎爷果然在一处最繁华的地方下马了。
  小兵卒赶快接过马缰跟在后头,那蓝翎爷就摇着马鞭四处转悠。他盯上几个剃头挑子,就踅过来,在一个空位前站住。
  显然这小子是要剃头或刮脸修胡子。当然一概是白活儿。
  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赶紧躬身让位。那蓝翎爷也不搭话,将马鞭丢在地上,一屁股坐在空木椅上。
  谁知那木椅早已破朽,加之这蓝翎爷体肥身重,木椅“咔嚓”一声就散了架。这家伙一个四仰八叉摔在地上。
  这还了得!蓝翎爷火从天降,怒从胆生,抓起地上的马鞭,劈头盖脑就向小师傅猛抽起来,直抽得小师傅满脸淌血,爹一声妈一声叫着,他才给两个小卒扶到另一个剃头挑儿前。
  那挑子一头火正旺,铜盆里的净水正冒热气。
  挑儿前一个年过半百的瘦老头儿正在刀荡子上“哧哧”荡刀。
  小卒就把蓝翎爷扶到木椅上坐好,催促老师傅抓紧干活儿。
  到底是老马识途。瘦老头儿就小心翼翼,轻手轻脚给蓝翎爷盘起辫子剃起来。那半寸宽极好钢口的红木短把儿剃刀,被荡得吹毛立断,直把蓝翎爷辫子周边刮得油光锃亮,苍蝇落上都得打滑。蓝翎爷给刮得懒洋洋,就有睡意,就有小卒子过来用背托着头。老人就把刀板儿在睡脸上游动。
  那剃刀在阳光下熠熠闪亮,那蓝翎爷就“呼噜呼噜”睡
  脸刮完,瘦老头儿就拿白毛巾去挑子一头热铜盆里蘸个热毛巾,用手边试凉热边把毛巾蒙到蓝翎爷脸上。这是最后一道工序。热巾上脸,蓝翎爷就醒了。按规矩老师傅掀起毛巾盖住眼睛,轻松地在下巴和脖子处又找几刀,这才把热毛巾在胖脸上一擦,撤掉脖子上围的大毛巾,把蓝翎爷头一扶,小卒子就顺势把蓝翎爷扶起来。
  瘦老头儿必恭必敬把手一张,说,爷您走好!那蓝翎爷就给小卒向枣红马扶去。
  几个小卒把蓝翎爷扶上马。一个小卒问:爷,咱还去哪儿?
  蓝翎爷不出声,小卒子就再问。还是不出声。
  另一个小卒子就惊恐地说,别问了,你看咱爷脖子咋出血了?几个人就惊惧去扶蓝翎爷。哪来得及,人从马上跌下来,头咕噜咕噜滚落一边,腔子里血***猪般喷射出来。
  集市人就窃窃私语围观。
  是剃刀侠……
  人群里一句话提醒小卒子们,就都抽刀去奔那老剃头匠。
  哪里还寻得人影。有人说,见了,从城门楼子顶尖儿,跳上大栅巷子房上,走了。
1.小说的主人公“剃刀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的句子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除了刻画“剃刀侠”“蓝翎爷”,还描写了“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写了剃刀侠***蓝翎爷的故事,请探究其深刻意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10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走出自闭症怪圈
  每一万名儿童中至少有5人患有自闭症,研究者尚不了解自闭症的病因。“从前的说法是,被母亲冷落的孩子会患自闭症。这是无稽之谈。”法兰克福大学儿童及青年精神病研究所所长弗里茨·保斯特卡说。现在人们确信这种病与遗传有关。科学家在7号染色体上发现了自闭症的基因标记。
  自闭症患者自我封闭。他们既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又无法对他人的肢体语言予以适当的回应。例如患儿埃迪,他常莫名其妙地跺脚、叫喊,而且往往一闹就是1个小时。父亲克里姆说:“我们无法让他静下来。”也许父母曾要求他做不愿做的事,也许是屋里的摆设换了地方,总之变化会让他异常暴躁。
  起初医生建议埃迪的父母送他去儿童疗养院,但埃迪要等2年才能得到入院治疗床位。心急如焚的父母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应用行为分析康复疗法,于是请克诺斯佩应用行为分析研究所的专家施拉姆来为孩子治疗。应用行为分析的发明者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伊瓦尔·洛瓦斯。他早在1987年就宣称这种疗法取得了成功。保斯特卡说:“我们不应给父母打包票。”他认为应用行为分析疗法的疗效几乎是无法预知的。
  与其他自闭症疗法不同,应用行为分析疗法侧重向患儿传授实际的生活能力。父母与医生就像作拼图游戏那样将许多个阶段的学习目标组合在一起。小埃迪首先要学习说话,自己穿衣服,上厕所,并改善身体的运动机能。父母每周要带他作30小时的训练。
  母亲玛丽昂拿着一箱玩具和图片走到埃迪身边。“你的鼻子在哪儿?肚子呢?你叫什么名字?我是谁?拍一下小手。”她一口气说道。埃迪答对了所有问题。“太棒了!”母亲叫了起来,然后抱起孩子,托着他转圈。表扬非常重要,它能激发自闭症患儿学习的积极性。
  与正常儿童不同,自闭症患儿无法模仿他人的表情。意大利学者在1991年发现,特定的脑细胞使人具有模仿他人、体察他人情绪的能力。自闭症患儿的这种“镜像神经元”也许发育不良。埃迪必须靠图片学习正确地表达感情。喜怒哀乐各种面孔的照片能帮助他学习别人的表情。
1.从全文看,下面有关自闭症及自闭症治疗问题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闭症表现为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又无法对他人的肢体语言予以适当回应,不能将其归结于母亲的冷落,但与遗传有关。
B.自闭症是由于“镜像神经元”发育不良,导致模仿他人、体察他人情绪的能力丧失的精神疾病。
C.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可以用来治疗自闭症的药物,一般人采用的办法是送患儿进儿童疗养院,但床位紧张。
D.应用行为分析疗法的独特之处是教患儿做拼图游戏并培养他们实际的生活能力,父母每周要带他作30小时的训练。
2.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法兰克福大学弗里茨·保斯特卡认为被母亲冷落的孩子会患自闭症。人们认为这是无稽之谈,并确信这种疾病与遗传有关。
B.患儿埃迪的父母也许曾经把屋里的摆设换了地方,要求他做不愿做的事,这些变化会让他异常暴躁,无法让他静下来。
C.埃迪的父母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克诺斯佩应用行为分析研究所的专家施拉姆医生能治疗自闭症,于是就找到了他。
D.表扬是行为分析疗法的重要内容,它能激发患儿学习的积极性,埃迪母亲的表扬方式主要是肢体语言。
3.根据全文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然人们确信自闭症与遗传有关,那么就有希望在将来通过婚前体检预测哪些父母可能生出自闭症患儿。
B.科学家在7号染色体上发现了自闭症的基因标记,为治疗自闭症找到了突破口,新疗法的诞生指日可待。
C.与其他自闭症疗法不同,应用行为分析疗法侧重向患儿传授实际的生活能力,而要培养自闭症患儿自立能力首先要培养语言能力。
D.随着科学的发展,改善自闭症患儿“镜像神经元”发育状况也许会成为未来治疗自闭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题型:山东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问题。 拜 访
郭凯冰
  男人还没想要进去的时候,不小心弄出了一点响声。
  男孩在里面问:“谁?进来吧。”说话的同时,男孩已经把门打开了。
  男人还没想好说什么,只好进到屋子里。
  屋子里挺简陋,一张小床,一辆很旧的自行车,除了这些,就是满屋子的画。有的画在布上,有的画在纸上,有的是用铅笔画的,有的是用彩色颜料画的。
  男孩请他坐到小床上,自己坐到一个放在画架边的小凳子上。
  “叔叔,您是不是旁边盖新楼的?”
  男人一惊,口袋里的手使劲攥了攥:“你认识我?”
  “我猜的。您身上有种味道,跟我爸爸一个样。”
  “你爸爸是干建筑的?”
  “我爸爸在另外一个城市做建筑工。您看,这是我给他画的速写。”
  男人接过男孩递过来的一幅画:画上是一个中年男人,穿戴跟建筑工地上许多男人一样。可那双眼睛亮亮的,让这个父亲又不同于工地上的其他男人。男人想,这是一个对日子有盼头的父亲。
  “叔叔,您看,这是我妹妹。”男孩又递过一幅画:一个小女孩,头上扎两个朝天撅着的小抓鬏,脸蛋红红的,鼻梁上还有一道细细的灰,站在画布里朝着男人调皮地笑。男人看着这个甜甜的小姑娘,嘴角忍不住翘起来。
  “这是我上一次回家的时候,给妹妹画的。她刚烧完午饭,鼻子上还有一道灰呢。”男孩也跟着笑。
  男人松弛下来,把手从口袋里抽出,甚至将背靠在男孩卷起的被褥上。
  “小子,你平时怎么吃饭——也不见你的锅碗瓢盆。”
  “我在旁边的中学吃饭。那里馒头不贵,还可以喝一碗汤,免费的。”
  “菜贵不贵?”
  “好像也不贵,我没买过菜。”
  “哦,舍不得吃菜呀。听说你们学美术的学生能挣钱呢。我们村里有一个画画的大学生,给画廊打工,一个晚上就挣五百块钱。你怎么不也挣点,改善一下生活?”
  “我也挣的,叔叔。这些天,我给旁边那几个商店画广告牌,您没看到我天天站在梯子上吗?”
  男人当然看到了,而且每天都能看到。他们站在脚手架上议论,如今还是有一技之长挣的钱多,不远处那个画广告牌的男孩,一天下来,比他们十天的工钱都多。
  “今天人家先给了我五百。这下好了,我可以不用跟家里要钱,就能够跟着班里出去写生了。”男孩拍拍自己大大的裤兜,很自豪的样子。
  男人笑了,右手撑着脑袋,很舒适的样子。这孩子,一点也不知道作假。
  “小伙子,你今年上高中几年级?”
  “我上高三。”
  “你怎么不在学校上学,来这里自己租房子住?”
  “今年我跟着老师学专业呢。高三都这样,找个老师学专业。其他同学都在老师家楼下租了房子,我钱不够,就来这里找了这间要拆的房子,一个月才三十元钱。”
  “那老师水平行?”
  “行!老师还说我画的是最好的,他让我考中央美院,那可是中国最好的美术院校。”
  “有志气的好小子。”
  “叔叔,您的孩子上几年级了?”
  “我的孩子……嗯,好像是上初三了。”
  “哈哈,叔叔,您可不合格,我爸爸不但知道我上几年级,还知道我每次考试的名次!”
  “是的,我要向你爸爸学习。”男人又笑了。
  “哎呀,对不起叔叔,您是不是来借水喝的?我忘了给您倒水。”
  男人不是来借水喝的,不过并没有阻拦。接过水,大口喝了。男孩在一边看着就笑。“叔叔,您喝水的样子,跟我爸爸一个样。”
  “你爸爸是什么样?”
  “是……不是没礼貌呀,叔叔,这可是我妈说的,她说跟我们家的老黑牛喝水一样。”
  “好小子,你说我是牛饮!”男人突然很兴奋,起身拍了站在床边的男孩的肩膀一下,那肩膀很结实。是个结实的小伙子,男人在心里这么想。
  “我要走了,小子,谢谢你的水。我就是来借水喝的,可惜你小子想起来太晚,让我渴得不行,来了个牛饮。”男人再一次拍拍男孩的肩膀,走出去。
  “叔叔,您丢了东西。”
  床上,静静地躺着一把刀子。
  “防身用的,小子。送给你了。你一个人,拿着防身吧。”
  男人转过身,身后传来“砰”“吧嗒”的关门锁门声。
  男人没有回头,自言自语道:“真是个机灵的小子。”
  月亮出来了,男人觉得眼前一片明亮
  走在路上的男人想,要是自己的儿子这么有出息,该多好。再过几天就到了探视的日子,管教来信说,儿子最近在里面不太安心,让自己去看看。明天先让工头预支一个月的工资,大概可以的。
1.文中说“床上,静静地躺着一把刀子”,这一情节在文中早有暗示,请找出两处并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的句子“月亮出来了,男人觉得眼前一片明亮”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语境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男人”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小说的最后一自然段纯属多余,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小说并完成相关试题。孕妇和牛
铁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肯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
  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作伴。她和它好像有点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走慢由着黑的性儿,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呀!”她夸张地拖长声,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孕妇乐了,平原顿时热闹起来。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刚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孕妇不识字,他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丈夫也不知道。丈夫说:“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
  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这样,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那么,原因还是胸膛下面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若是孩子也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能够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孩子。
  可她实在不认识这碑上的字啊。
  放学的孩子们走近了,她叫住一个本家侄子,向他要了一张白纸和一杆铅笔。孕妇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白纸,等待着孩子们远去。她仿佛要背着众人去做一件鬼祟的事。
  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她的手很巧,却支配不了手中这杆笔。她努力端详着那陌生的大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落下了第一笔。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是什么意思,又不由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
  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了。她的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可她不能停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干过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儿。
  不知何时,黑已从麦地返回,卧在孕妇的身边。它静静的凝视着孕妇,脸上满是驯顺,像是守候,像是鼓励。
  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在朦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数,那碑上的大字是十七个,她的白纸上那个也落着十七个。“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贤亲王神道碑”。
  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可它们毕竟是字。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立在了孕妇的心中。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着点什么吧。
  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黑却执意不肯起身,它换了跪的姿势,要主人骑上去。
  “黑——呀!”孕妇怜悯的叫着,强令黑站起来。
  孕妇和黑走在平原上,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抚摸它,它拿脸蹭着她的手。一股热乎乎的东西涌现在孕妇的心房。她很想对人形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这种情绪就叫做感动。
  “黑——呀!”孕妇在黑暗中小声嘟囔,声音有点颤,宛若幸福的呓语。(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由于历史的原因,巨大的石碑被推到了,村民们拿它做歇脚的坐物,也算是发挥了它的作用。
B.孕妇非要等放学的孩子走了以后,才上前去描画那些字,表明她是个内敛害羞的人,他本来是可以叫会写字的人帮他写的。
C.孕妇努力描画石碑上的字,这些字给了孕妇无限的希望和寄托,她认为只有这样才有资格与将要出世的孩子见面。
D.孕妇在黑暗中小声的嘟囔,是因为回家的路尽管漫长,走起来很累,但母牛一路的相伴与温情,让一切变得幸福而轻松。
E.本文用诗意的笔调,在从容淡定的叙述中,传达了一种温馨和谐的人生意味,表现了一个女人将为人母的幸福和喜悦。
2.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的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23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