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脉冲星聆听引力波   如果有一对黑洞将要撞击地球,那么你会听到它们悄然逼近的声音。当然,你聆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当黑洞靠近时

用脉冲星聆听引力波   如果有一对黑洞将要撞击地球,那么你会听到它们悄然逼近的声音。当然,你聆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当黑洞靠近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03 模拟题
用脉冲星聆听引力波
  如果有一对黑洞将要撞击地球,那么你会听到它们悄然逼近的声音。当然,你聆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当黑洞靠近时,引力波会“挤压”你的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时发出的咝咝声。尽管天文学家们认为引力波无时无刻不在我们体内回响,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引力波是听不到的。引力波在广袤的宇宙中经过长途跋涉,抵达我们时强度已被削弱,骨头或其他物体受到引力波“挤压”而造成的长度改变,可能还不到一个质子的宽度。
  为了能听到引力波,就需要一个超灵敏的“麦克风”,比如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它由两架激光干涉仪组成,分别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和路易斯安那州,专门用来寻找由引力波造成的仪器长度的振荡变化。但是,还有其他方式可以用来探测这一长度振荡,而且新的研究表明,其中一项技术甚至能检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有关引力的理论是否正确。
  这一技术要使用脉冲星,它发出脉冲的周期犹如原子钟一般精准。如果引力波从我们和脉冲星之间穿过,它会拉长或者缩短脉冲星发出的脉冲之间的距离,因此脉冲振荡看上去就被加速或者减速了。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布朗斯威尔分校引力波天文学中心的天体物理学家李柯伽(Kejia Lee)说:“我们可以进行计时观测,而引力波会改变脉冲的到达时间。”与过去用脉冲星探测引力波不同,这一技术可以探测引力波的直接效应。
  黑洞并合或者宇宙早期过程发生的引力波,会改变脉冲星计时观测的结果,影响程度为一千万亿分之一——相当于十年偏差一微秒。频率大于每年一次的振荡,会埋没在噪声信号之中,无法被探测。而LIGO正好相反,因为地震活动,它无法观测到低频的振荡。这样一来,两种技术正好完美地互补。
  为了从噪声信号中分离出真实的计时观测振荡,天文学家们比对了许多脉冲星。按照广义相对论,引力波振动的方向垂直于它传播的方向。它会在某一个方向上拉伸物体,同时又在与之垂直的另一个方向上压缩物体。这会使得一颗脉冲星的振荡减速,而使另一颗与它成90度的脉冲星振荡加速。噪声信号却不会有这样的效果。
  李柯伽与他的同事弗里德里克·耶内特(Fredrick Jenet)和理查德·普赖斯(Richard Price)合作,正在把这一技术拓展到广义相对论以外的引力理论上。这些理论预言物体可以在各个方向上同时被拉伸或者压缩,甚至在引力波传播的方向上也不例外。脉冲星是测量这一反常振荡唯一可行的途径,这些反常的振荡在量子引力理论中代表了不同类型的粒子。美国弗兰克和马歇尔大学的另一位脉冲星计时专家安德烈亚·洛门(Andrea Lommen)说:“幸好有人愿意考虑非广义相对论的引力波,这实在太重要了。”
  不过,这项技术还没得到证实。该小组还没有计算出相对论以外的其他引力波振荡模式的强度,也没有找出区分这些模式组合的办法。澳大利亚的帕克射电望远镜从2004年起每两周就对20颗脉冲星监测一次,目前还没有发现任何引力波--既没有爱因斯坦的引力波,也没有其他引力理论的引力波。这并不奇怪,三年时间的确太短了。LIGO也还没有探测到任何引力波。希望不要等到黑洞和地球相撞的那一天,我们才能证明爱因斯坦没有错。(选自《环球科学》)
1.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除使用激光干涉仪等探测手段外,科学家很早就开始尝试用脉冲星探测引力波的直接效应。
B.与LIGO相比,脉冲星计时观测更容易捕捉到低频振荡。
C.按照广义相对论,嗓声信号和引力波对不同脉冲星振荡产生的影响可能是相同的。
D.科学家们已经着手考虑非广义相对论的引力波,并计算出其振荡模式的强度。
2.下列对“为了能听到引力波,就需要一个超灵敏的‘麦克风’”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引力波无时无刻不在人体内回响,但它的声音微乎其微。
B.引力波无法在正常情况下被听到,因此必须借助特殊的仪器。
C.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可以探测到引力波造成的长度振荡。
D.激光干涉仪是用来捕捉引力波的最灵敏的一种仪器。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有关引力的理论,至今仍未得到实际观测的证实。
B.只要引力波在脉冲星周围出现,就会拉长或缩短脉冲星发生的脉冲之间的距离。
C.由于脉冲星发出的脉冲周期相当精确,因此可以用计时的方法来进行观测。
D.引力波改变脉冲振荡的情况很难被捕捉到,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探测时间。
答案
1.D
2.B
3.C
举一反三
红松擎天
张抗抗
  ①伊春城像一个巨大沙盘,隐现在苍翠的林海中,红黄蓝白,色彩缤纷。
  ②30多年前,我随农场连队在伊春某林场伐木。森林暖泉、雪地冰坂,是知青年代的珍贵记忆。然而,重新回望那个年代,心生愧疚。还记得男生用锋利的电锯,将茂密的树林扫荡;女生围着锯倒的巨木清理枝桠;卡车满载原木,运出深山。我们将大树锯断,劈成柈子,塞入炉膛,熊熊火焰给帐篷带来温暖,也将几百年成材的原木燃为灰烬……长期过量的开采,使小兴安岭可采林木锐减,生态逐渐失衡。那些消失的大树中,就有红松。
  ③伊春,如今已成为红松在我国的最后一片原始保留地。自然界但凡珍稀树种,对地理气候条件要求苛刻,决无苟活之意。这种存活于寒冷地带的珍贵树木,生长极其缓慢。几十年前,小兴安岭还是红松满山。然而,连年大量砍伐,红松所剩无几。半个世纪以来,伊春为国家输送了2.3亿立方米红松材质,据说,用火车装这些原木,车厢一节节连起来,可从最北端的漠河接至最南端的三亚。
  ④时值盛夏,在溪水国家森林公园,我寻访红松。普查表明,该地存有614种原生树木,是天然的森林博物馆。沿山路上行,只见草木葳蕤,蕨苔遍地,乔木灌木、针叶阔叶高低错落。石阶木桥、草亭木屋,与山林浑然一体。迎面扑来树叶与青草、朽木与落叶混合的浓郁气息。吸气吐气,肺腑通透,神清气爽。四周忽然幽暗,一株褐红色的巨木横空出世,挡住去路,居高临下,冷傲威严。树干浑圆敦实,树皮寸寸皴裂,呈现出清晰的时间刻度。那是红松!
  ⑤在溪水,我仰视红松。它们在这里巍然伫立了几百年,饱经风霜却容颜依旧。心无旁骛地向上生长,中途决不分叉,到树冠才打开伞状枝条。五针一束的松针,玉簪似地插在头顶。阳光透过树顶苍绿而粗硬的松枝倾泻而下。
  ⑥在溪水,我拥抱红松。红松有骨气:它直立如柱,外刚内韧。它耐腐蚀,抗风雪,可作桥梁、枕木、电杆之用。树皮可提取栲胶,采割松脂;松针可提取松针油;松子为美味坚果,亦可入药……红松,在冰雪之地伫立了千年万年,是天地日月的精华。它因过于优秀而受到人类的过度青睐,好在人类终于醒悟。
  ⑦在溪水,我要为红松祝福。五年前,伊春市在地方财政特别困难的情况下,作出了全面停止采伐天然红松的决定,同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红松实行建档立卡管理。伊春人绝不能让“红松故乡”变成回忆中的“红松故事”。伊春伐木工马永顺,一生伐树3万余株,退休后,倾余生之力,植树3万余棵,被国人传为佳话。
  ⑧登上观光塔,环山苍郁,森林像一块巨大的“祖母绿”,在阳光下发出碧玉的荧光。高高的红松树下,喜阴喜湿的细弱幼苗正在耐心生长。将来,红松高耸入云,如擎天之柱,托起伊春的未来。美丽的伊春城,该是一座隐现在莽莽红松林海之中的巨型宫殿。
  ⑨在溪水,我“认领”了一棵红松,我愿日日为这棵遥远而伟岸的红松祈福。若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了红松,蓝天还能用什么来支撑呢?
1.概括第②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分析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松的珍稀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④、⑤两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红松?请选择其中两种方法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探究文题“红松擎天”有哪几层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乞丐
屠格涅夫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衰弱不堪的穷苦老人挡住了我。
  红肿的、含泪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劣破烂的衣衫,龌龊的伤口……哦,贫困已经把这个不幸的生灵啃噬到多么不像样的地步!
  他向我伸出一只通红的、肿胀的、肮脏的手……他在呻吟,他在哼哼唧唧地乞求帮助。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所有的口袋……既没有钱包,也没有怀表,甚至连一块手帕也没有……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上。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衰弱无力地摆动着、颤动着。
  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发抖的手……“请别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有带,兄弟。”
  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他也紧紧地捏了我冰冷的手指。
  “哪儿的话,兄弟,”他吃力地说道,“这也应当谢谢您啦。这也是一种施舍啊,兄弟。”
  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施舍。
  这篇小说告诉了你哪些做人的道理?请就你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体会。要求写100字左右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石蚕
  ①我往我的玻璃池塘里放进一些小小的水生动物,他们叫石蚕。确切的说,他们是石蚕蛾的幼虫,平时很巧妙地隐藏在一个个枯枝做的小鞘中。
  ②石蚕原本是生长在泥滩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在许多时候,它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随芦苇在水中飘泊。那小鞘就是它的活动房子,也可以说是它旅行时随身带的简易房子。
  ③这活动房子其实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很精巧的编织艺术品,它的材料是由那种根皮撕成粗细适宜的纤维,然后把这些纤维巧妙地编成一个大小适中的小鞘,使它的身体能够恰好藏在里面。有时候它也会利用极小的贝壳七拼八凑地拼成一个小鞘,就好像一件小小的百纳衣;有时候,它也用米粒堆积起来,布置成一个象牙塔似的窝,这算是它最华丽的住宅了。
  ④石蚕的小鞘不但是它的寓所,同时还是它的防御工具。我曾在我的玻璃池塘里看到一幕有趣的战争,鲜明地证实了那个其貌不扬的小鞘的作用。
  ⑤玻璃池塘的水中原本潜伏着一打水甲虫,它们游泳的姿态激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有一天,我无意中撒下两把石蚕,正好被潜在石块旁的水甲虫看见了,它们立刻游到水面上,迅速地抓住了石蚕的小鞘,里面的石蚕感觉到此次攻击来势凶猛,不易抵抗,就想出了金蝉脱壳的妙计,不慌不忙地从小鞘里溜出来,一眨眼间就逃得无影无踪了。野蛮的水甲虫还在继续凶狠地撕扯着小鞘,直到直到早已失去了想要得食物,受了石蚕的骗,这才显出懊恼沮丧的神情,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地把空鞘丢下,去别处觅食了
  ⑥可怜的水甲虫啊!它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聪明的石蚕早已逃到石底下,重新建造它的新鞘,并将靠着它们在水中任意的遨游了。
  ⑦这些石蚕好像是一队潜水艇,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我不由想到了木筏,石蚕的小鞘是不是有木筏那样的结构,或是有类似于浮囊作用的装备,使它们不致于下沉呢?
  ⑧我将石蚕的小鞘剥去,把它们分别放在水上。结果小鞘和石蚕都往下沉。这是为什么呢?
  ⑨原来,当石蚕在水底休息时,它把整个身子都塞在小鞘里。当它想浮到水面上时,它先拖着小鞘爬道芦梗,然后把前身伸出鞘外。这时的小鞘的后部就留出一段空隙,石蚕靠着这一段空隙便可以顺利网上浮。就好像装了一个活塞,向外拉时就跟针筒里空气柱的道理一样。这一段装着空气的鞘就像轮船上的救生圈一样,靠着里面的浮力,使石蚕不致于下沉。所以石蚕不必牢牢地粘附在芦苇枝或水草上,它尽可以浮到水面上接触阳光,也可以在水底尽情遨游。
  ⑩不过,石蚕并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它转身或拐弯的动作看上去很笨拙。这是因为它只靠着那伸在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再也没有别的辅助工具了,当它享受了足够的阳光后,它就缩回前身,排出空气,渐渐向下沉落了。
  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它们能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在水中央--那就是当它们在慢慢地排出鞘内的空气的时候。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 (选自法布尔《昆虫记》,有改动)
1、结合全文,简要说明第①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介绍的是石蚕,为什么又要写水甲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简要分析第③段和第⑤段中划线部分的语言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说说石蚕的特点和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京剧的创新发展应尊重艺术表演规律
  高度程式化的表演规律,以及丰富辉煌的名家流派,都为京剧奠定了独树一帜的艺术特点,也形成了它与时尚艺术形式不同的品貌与魅力。面对当代观众与昔日观众在审美情趣上的变化,特别是纷繁多样的当代艺术的竞争。京剧面临着一个严峻课题。
  京剧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必然是在坚守传统的前提下发展变化的活态艺术生命。事实上。京剧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变化、发展、创新的艺术创造吏。一代代杰出艺术家成功的创造。超越了先辈的成就,推动了艺术的进步,葆有了艺术的活力。
  京剧创新是具有独特规律的艺术创造过程。理想的京剧创新,应该是在尊重京剧艺术特点的前提下,赋予它时代性的审美发展。京剧艺术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背离本体而使人难寻其固有的形迹;京剧的突破应敢于尝试以前没有的新题材、新生活、新形式,但又不宜背离京剧所擅长的故事形态、表演特点而另起炉灶。在选择题材和采用艺术表现方法上。应首先充分尊重京剧艺术的本质。符合其表现特点,切合其创造方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创新的成功。
  成功的京剧新作,应是在遵守京剧程式化、写意性表现规律的基础上,创造出体现当代美的作品。京剧在表现方式上的独特美学追求,是历代艺术家心血创造的结晶,是京剧艺术历经多个时代变迁.而仍能魅力与价值犹存的关键。
  遵循京剧特有的美学特点和艺术表现法则,应成为延续、发展京剧艺术的创造基础。实践证明,京剧艺术更善于表现故事性强的事件,更利于表达强烈明晰的情感,更适合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更长于用抒情和多彩的唱、念、做、舞、打的手段营造出其他艺术形式所没有的表演效果和欣赏魅力。这些年,京剧创新过程中的成功和教训都证明了这一点。
  真正的京剧发展,应是在发扬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创造特征时,推出具有艺术创造力的新风格、新大师、新作品。京剧是以表演艺术为看点,以表演艺术家为创造中心的戏剧形式,它具有与电影、话剧那种以群体效果为追求的表演风格不同的,以主要人物和这个人物的剧中体现——主演和优秀演员为中心的突出个体的表演特质;同时它更具有主演功力与才力必然成为塑造人物、形成看点、吸引观众的核心的不可违抗的基本规律。正是这样的特点。使得京剧的创新发展,绝不能够离开表演艺术家的创造主体,它必须要以表演手段的精彩、表演风格的特点,以及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独特表演魅力为创造的基础。实践证明,优秀的编导的创造性固然很重要,但终究不能代替表演艺术对题旨、故事、人物的承托,成就和实现编导智慧与追求的终极因素.仍是表演艺术和演员的创造成果!
  京剧创新发展是一项历史赋予夸人的光荣义务,也是夸人对京剧文化延续光大理应做出的奉献。充分尊重京剧规律,科学严谨地继承创新,京剧艺术的积累才会丰富。[节选自2009年9月3日《人民日报》]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京剧与时尚艺术形式不同的品貌与魅力是,京剧具有高度程式化的表演规律,以及丰富辉煌的名家流派。
B.京剧要面对观众审美情趣的变化和纷繁多样的当代艺术的竞争.因此京剧必须另起炉灶,不断创新。 C.京剧艺术的魅力与价值犹存的关键,是因为京剧在表现形式上有独特的美学追求。
D.京剧是表演艺术和演员的创造成果,只有京剧艺术家的表演才能实现对题旨、故事、 人物的承托。
E.因为充分尊重京剧规律,科学严谨地继承创新。所以京剧艺术的积累较为丰富。
2.下列对文中“表演艺术家”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表演艺术家的作用比优秀的编导更为重要。
B.京剧的创新发展,决不能离开表演艺术家的创造主体。
C.主演和优秀演员即是剧中表演艺术家。
D.京剧是以表演艺术家为创造中心的戏剧形式。
3.根据文意,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京剧的艺术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整合文意,分点列出京剧创新发展应该尊重的艺术表演规律或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26日在第四届清华EMBA校友返校日暨“金融大动荡时代的中国机遇”高端论坛上,从三大需求解读我图经济现状.认为我国一季度经济状况要比预训状况好。
  在此次论坛活动中,姚景源对2009年中国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做出了一个判断:首先,中国经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持续下滑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其次,从月度环比指标看,我国各主要的经济指标出现了较好、向上、积极的迹象:此外,我国为战胜这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所出台的‘揽予计划成效凸显。总之,我国一季度经济状况要比预计状况好。
  在投资需求方面,姚景源分析指出,2009年一季度中国全杜会投资增长率28.8%.比去年同时期提高了4.2个百分点。但考虑到PPI的价格、原材料价格、动力能源价格都在下降,此增长率含金量远远高出正常理解。若还原成可比价格,一季度中国全社会投资增长率一定会超过30%。
  由于政府实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目前我国投资市场充满活力。他认为目前我国投资有三大特点:一是基础设施高度增长。第一季度我国基础设施增长率达到54.3%,其中铁路投资更是翻一番,达到102%:二是新开工项目大幅度增加。第一季度我国新开工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87.7%,由于新开丁项目是下一步的在建项目和新选项目,这个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后劲强大:三是中西部的投资增速更高更快。
  在消费需求方面,姚景源说人们的消费信心大大超出他的预想。2009年第一季度全国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增长15.9%,特别是汽车业。第一季度美国汽车销售同比增长35%。我国第一季度乘用车销售超过200万辆,其中3月份全国乘用车销售77.2%,同比增长22.4%,环比增长26.7%。这得益于政府的宏观调控,例如1.6L排量以下购置税减半,农民购买摩托车、汽车财政开支补贴,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消费增长。消费的增长和稳定标志着现在人们信心得到了提振。
  在出口需求方面,姚景源指出,我国2月份出口增长额是- 25.7%,3月份达到17.1%,形势仍然严峻。虽然整体趋势下滑,但是,从月度环比状况看,我国出口下滑趋势在收窄。
1.我国一季度经济状况要比预计状况好有哪些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促使我国季度经济状况要比预计状况好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