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心灵的绿色杨永平  ①拥挤的城市建筑物的缝隙偶尔会夹杂着一片空地,空地上填满树木花草所特有的绿色。四季不停地变换着,可这些花草树木却始终保持着人工剪辑好的造

恪守心灵的绿色杨永平  ①拥挤的城市建筑物的缝隙偶尔会夹杂着一片空地,空地上填满树木花草所特有的绿色。四季不停地变换着,可这些花草树木却始终保持着人工剪辑好的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27 期末题
恪守心灵的绿色
杨永平
  ①拥挤的城市建筑物的缝隙偶尔会夹杂着一片空地,空地上填满树木花草所特有的绿色。四季不停地变换着,可这些花草树木却始终保持着人工剪辑好的造型,它们在阳光下默默地伫立着,在风雨中微微地颤抖着,在钢筋水泥马不停蹄地蚕食下顽强地挣扎着。
  ②绿色是城市的营养师,无论是多么严重的废水废气、多么狂妄的风沙尘暴,它们都会尽心尽力地将之吸收消化,然后不间断地散发出它们自己生命里产生的清新、光彩和活力。绿色也是城市的美容师,它们无所顾忌地放纵自己所特有的魅力,给枯燥的生活增添了几分生机,给人类日渐僵硬的面孔上描摹出了些许温暖和笑意。于是,绿色成了城市居民呼吸新鲜空气和联系自然的窗户,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
  ③总有些喜欢绿色的人常常不经意地来到绿色身边,然后在悠闲的徜徉中不经意地接受着绿色的洗礼。他们之中有老人,也有小孩;有运动员,也有病人。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全都仿佛与绿色融合在了一块。大家都在扮演着带有不同表情却有着同样目的的角色——乞丐,生存的乞丐。整天拖着在温室里培育出来的纤弱白嫩的失去血色的躯体,捧着正在趋向枯竭、干瘪和麻木的意识,向着这些苟延残喘的绿色不停地乞讨,乞讨它们的施舍,乞讨它们的庇护。
  ④我是一个生长于村野最终又脱离了村野的人,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城市的绿色总没有乡村的绿色来得自然、质朴和温情。城市的绿色是被人拘束了的宠物,就像动物园的猛兽,威貌不变,可内在的气质却有所褪色。城市的绿色总是被那些叫做花工的人预先定了形状和高度,甚至是色彩的浓淡调配,它们失去了自由生长的权利。乡村则不同,放眼望去,满目葱茏,各种绿遍布村落,就连家里的墙壁、屋顶都逃不脱它们的攀爬。各种绿色随意地摆弄着自己所构思的、喜欢的、创作的任何一种姿势,无须受人摆布,也无须担心受限制,想弯就弯,想直就直,想往哪延伸就往哪延伸,想在哪扎根就在哪扎根。我常跑到它们中间,躺在它们怀里,或嬉戏,或亲抚,尽情地享受它们提供给我的丝丝缕缕的乐趣。在这里,天高云淡,唯有凉爽宜人的风徐徐吹拂;唯有高一阵低一阵的鸟鸣虫音啁啾如乐;唯有清静恬淡的泥土芬芳扑鼻润心。这里,仿佛是一部没有休止符也无主题的魂灵大合唱,恣肆任意而又轻悠悠,曼妙无比,是真正的天籁。
  ⑤其实,在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之外,还有一块心灵的绿色,它茂盛地长在每个人的精神沃土上。它不以美丽的外表示人,它独自体现着生命的本质,既承受阳光雨露,又经历电闪雷鸣。它无形却胜过有形,因为一个人的心灵如果失去了绿色,也就失去了善意,失去了真诚,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⑥心灵的绿色是原生的,也是人造的。人之初,性本善。然而不同的社会影响和生存抉择又给人不同的风雨霜雪。慢慢地,有些人的心灵成了一块龟裂的土地,没有养分的供给,再繁茂的苍天古木也会枯萎;有些人的心灵成了一个龌龊的垃圾场,再高贵的物品也会在阳光下肮脏腐臭;有些人的心灵却是一片春天,一泓甘泉,再贫瘠的境遇,也能长出青草绿树奇花来。
  ⑦心灵的绿色,是一块人所恪守的精神处女地,禁受不起任何的蹂躏和亵渎。有伟人说过:“生命只有宽度,没有长度,只有在宽度里发挥弹性,才能保证生命的质量。”心灵亦如此,它就像一块等待开垦的荒山,只有辛勤地耕耘、播种、浇水、施肥,才会长出绿色,长出希望,长出甜蜜。否则,荒地将一如既往地荒芜,贫瘠将一如既往地贫瘠,甚至最终被淘汰和驱逐。
  ⑧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心灵的绿色却是这家园里的耕耘者、护卫者。恪守心灵的绿色,就是恪守我们的家园,恪守我们的生命。这,应是我们必须坚定地绵延的一种信念!
1、分别概括出“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阐释文章第⑦段:“生命只有宽度,没有长度,只有在宽度里发挥弹性,才能保证生命的质量。”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⑥说:“心灵的绿色是原生的,也是人造的。”请联系上下文,解释标题“恪守心灵的绿色”的深刻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以“恪守心灵的绿色”为题,作者却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相同点:①顽强地生长;②无私地奉献
  不同点:“城市的绿色”,受拘束,受限制;“乡村的绿色”,自由而富有活力。(意对即可)
2、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生命的意义是无限的,我们应该让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意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算是有质量的,我们才不算是虚度此生。(大意相近即可。)
3、人都有善良、真诚等天性,但在社会中,有的人能够保持这种天性,有的人却改变了这种天性,我们要像保护大自然的绿色一样来保持自己的这种善良、真诚的天性。(大意相近即可。)
4、①以“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作铺垫,自然引出“心灵的绿色”。
  ②以实写虚,以具体的自然界的绿色来写抽象的“心灵的绿色”。
  ③借用“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来突出“心灵的绿色”的重要性。
  ④以人们渴求“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类比人们也应该渴求“心灵的绿色”。(答对其中2点,意思对即可)
举一反三
庄周的燕子格致
  ①今天的燕子,两千多年前就已入庄周先生的视线,并引起他的注意。看来他不仅仅喜欢蝴蝶。他看着围着茅屋飞进飞出的燕子,低头思索了一会儿说:鸟都怕人,所以巢居深山以免受伤害。但燕子特别,它就住在人家的屋梁上,却没人去害它,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
  ②庄周先生说到这就不说了,其实,这后边是有一大段空白的,庄子惜墨。几千年前,庄子辞了那个小官,生活可能十分困难,头脑里的思想又像春天怒放的花,一层层一簇簇,一齐挤着向外怒放。庄子写不尽它们,手里钱少,买笔买墨都要算计。有个思想,只能几笔画几个轮廓,细节就顾不上了。所以,庄周的身后是狂草的墨迹,存在着大量的飞白。那是庄周的思想一路飞奔留下的空白。
  ③庄周的燕子直到今天还活着,仍重复着庄周时代的伎俩,未被人类识破。人类见着什么鸟都举枪便射,却对身边萦绕的燕子视而不见。燕子的叫声可谓婉转,却没一个人将燕子放到笼子里,以听它的叫声取乐。有许多珍禽异兽在人类的追***中灭绝了,这也怨不得人类,实在是因为那些物种比人类还要愚蠢。
  ④燕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距离。人类是一种你不能离他太远、又不能离它太近的动物。比如珍禽猛兽害怕人,躲得远远的,人便结伙去深山猎捕它们。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远。家畜因完全被人豢养和左右,人便可随意***戮,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近,近得没有了自己的家园。只有燕子看懂了人类,摸透了人类的脾气,又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着自己精神的独立,于是人便像敬神一样敬着燕子。
  ⑤说到底,燕子是最狡诈的动物,它控制人类的第一招就是信任。信任是对付多疑的人类的最尖锐的武器。因为人类不信任别人,对来自别人的信任受宠若惊。燕子将自己最脆弱的那一环--巢及卵放到了人居住的屋檐上。你一抬手就可以捣坏,这是最彻底的信任。没有任何一种鸟敢于这样信任人类,于是人被感动,像从人海中找到一个相知的朋友一样对待燕子,就差不能同燕子握手拥抱。但燕子第一招奏效之后,马上智慧地拉开了同人类的距离。它马上把自己从同人类的亲密接触中抽身出来,落到人类够不到的树枝上,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因为它知道,人类能容忍它把巢建在屋粱上,却未必容得了它在人类生活空间里长时间地没大没小。它绝不嬉皮笑脸地落到人家的饭桌上、手上、肩上做亲昵状。这样小心还不够,它在人类的私生活领域求生存,担心这样时间长了会出问题,于是住上几个月,便举家搬迁。人类刚刚有些厌烦了燕子的飞进飞出,乳燕动不动声嘶力竭地大叫,正要发作,想不到燕子就在这时知趣地搬走了。于是人的所有怒火平息了,又念起燕子的好来。你看它们也不伤害小鸡,也不啄食园子里的菜。过了几个月,人类已经开始思念燕子了,燕子也就在这个时候又回来了,燕子巧妙地遁着人类情绪的起落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
  ⑥还有一种敢于亲近人的鸟是麻雀。它也将巢建在人的屋檐下。但它们的蛋被顽童任意毁坏,成鸟被大量捕***。原因何在,其一,麻雀鬼鬼祟祟,不信任人类,却又不远离人类,这是找死吗?它进进出出很小心,怕被人发现,这种做法激怒了人类:小小的鸟,竟敢在我的眼皮底下玩花样,你以为我是瞎子?麻雀的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人的自尊心。其二,既防着人,又不远离人,整天围着人聒嗓,而且一旦住下,就再也不走了,惹得人烦不胜烦。
  ⑦是有人将燕子比做剪刀的,这就是外形说的,可燕子从形到神都是一把锋利的刀。它一刀插入人类精神深处,游刃有余地在人的精神脉络中出神入化地游动,既不伤人类,也没让人类坚硬的骨骼碰伤自己,在不知疼痛的情况下,人类已被小小的燕子大卸了八块。 (选自《从容起舞:我的人生笔记》,格致获得2008年第三届冰心散文奖)
1.本文主要写的是燕子,题目却是“庄周的燕子”,联系全文,从行文和主旨角度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中“大智慧”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第二自然段,理解“庄周的身后是狂草的墨迹,存在着大量的空白”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分析文中划线的“伎俩”“狡诈”表达的情味和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燕子从形到神都是一把锋利的刀”这句话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儒家道统:专制皇权的制衡力量
(王思睿)
  以往,人们常常把专制主义与“封建社会”和“孔孟之道”联系在一起。现在,历史学界已经达成共识,专制主义与封建主义原则本是两种不相容的政治理念和制度。而专制主义和孔孟之道的关系,尚待进一步澄清。
  首先,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的儒学,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孔孟之道”,诸如“君臣友道”之类的观念已经消失了踪迹。其次,儒学也并非专制主义的主要思想资源。有人认为,法家在缔造中国专制主义传统的过程中,其作用绝不亚于儒家。儒家作用不过是替法家冷酷无情的专制主义“缘饰”而已,所以自古至今一直有“儒表法里”或“阳儒阴法”的说法。最后,即使是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对于皇权专制主义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汉代儒家竭力把儒学准宗教化。它以渲染“天人感应”“灾异之变”的方式,来节制皇帝的行为。董仲舒说:“刑罚不中则生邪气……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孽生矣。”人君的“貌、言、视、听、思”五种行动如有不当,就会引起五行的变化和四季的失常。这些言论用“天”来警示和恐吓人君,对肆无忌惮的皇权多少有一点威慑性。
  韩愈、二程、朱熹等人开创的宋明理学或称道学,演绎出一个“尧以是传之舜,……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以后又经韩愈、朱熹传之后世的儒家“道统”。道统首先是思想学术的统系和精粹,认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所表达的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把“道统”从“政统”“皇统”中独立出来甚至凌驾于后者之上,就可以用“圣人之言”来拒绝和匡正当朝执权柄者的悖谬之言、随意之政。道统也体现为古来贤君良臣面对各种情形时的行为举止,构成一种政治典范和道德楷模,即使贵为天子也必须从小学习和终生遵循。
  一方面用“天命”来恐吓“人君”,一方面用“道统”来干预“政统”,儒学和儒士对于皇权专制主义构成一种事实上的制衡力量。如果从权力制衡的角度来理解,就不好说儒学思想纯粹是专制主义的工具。
1.下列各项所述内容不属于作者用来澄清“专制主义与孔孟之道关系”的一项是 [     ]
A.专制主义与封建主义原本是两种不相容的政治理念和制度。
B.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对于皇权专制主义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C.在缔造中国专制主义传统的过程中,法家的作用不亚于儒家。
D.汉武帝以前的“孔孟之道”包含诸如“君臣友道”之类的观念。
2.对文中关于“儒家道统”的说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儒家道统”相对独立、甚至凌驾于“政统”“皇统”,起到了一定的权力制衡作用。
B.“道统”作为一种政治典范,是古来贤君良臣解决各种现实问题时所遵循的行为指南。
C.宋明理学认为“儒家道统”源自尧舜,历经孔孟等人,由韩愈、朱熹传之后世。
D.“儒家道统”是儒家思想学术的统系和精粹,它认为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
3.根据文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儒表法里”或“阳儒阴法”,实际上证明了法家是专制主义的思想资源,而儒家不是。
B.汉代儒家认为,五行的变化和四季的失常,都是由人君的行动不当而引起的。
C.为防止执政时有悖谬之言和随意之政,古代天子需从小学习和终生遵循儒家道统。 
D.“天人感应”“灾异之变”之说,起到了节制皇帝行为、威慑皇权的重要作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纸上的故乡
傅菲
  ①一座叫枫林的村庄又一次在我纸上展开:朝霞微漾的饶北河在村前作了短暂的停留,恋恋不舍地去了远方,茶花遍野的灵山吹来秋天的郁香,两个桔子卿卿耳语,像一对小情侣,缱绻、羞涩,缠绵在一枝丫上。
  ②一只灰雀剪开薄雾,来到后院的枣树上,轻轻鸣叫。一棵苍老的枣树,根部裹满暗黄的苔鲜,蚂蚁则顺着枝,把熟烂的枣子搬回家。最后挂在树上的枣子,让蚂蚁在整个秋天有了劳作的意义。从树顶上升起的,是一缕炊烟,在微风中,炊烟仿佛要向高处飘升,又像要被风刮散。它是我的乡思,不熄灭,也不弯曲,只飘散,最后溶化在薄雾间,恍惚,迷离。
  ③我忆起一个老头,个子偏矮,穿一件黑大褂,走路一晃一晃,光着头,腰间挎一只扁篓,扛一把锄头,在灰雀的鸣叫声中,向菜地出发。当他弯入溪口的拐角,稻花淹没了的身影在我眼中渐渐模糊,初升的太阳闪眼间跳出山梁,把大地涂抹得流光溢彩。他就是我至爱的祖父,一生热爱酒和泥土,勤奋、善良、温和。
  ④祖父的执着、秉性与血脉,因了饶北河的哺育。我常常跟在祖父的背后,屁股一颠一颠,走五里路的草径,没入一个山坳,在一片茶树林的怀抱中,在几块菜地上投入一天的时光。我热切地爱那片山野,脚踝高的青白菜还滚动着几滴露珠,萝卜则扎着蓝头巾像乡间的女孩,质朴、曼妙、芬芳。茶花白艳艳地坠入绿叶的簇拥,当花香挣脱白雾的紧裹,当蚯蚓钻出新翻挖的土垒,山野就要漂浮劳作的人声。祖父把锄头高举过肩顶,倾尽臂力地挖下来,光亮的两齿钳咬进泥里,我感到大地有轻轻的震动。偶尔他也轻轻地用锄头磕碰拳状的土块,匀和地平整,铲去的杂草用泥块深埋。我知道,他在劳作中获得休息。他劳作的姿势是那么优美,柔和而强劲,让我想起梭罗《瓦尔登湖》中的伐木者。
  ⑤其实,祖父一年要挖多少遍地,我不清楚,况且一生。他每天都在那块地里,猪屎、狗屎、牛粪,渗入每一粒泥丸,以至我远远地就能闻到惺忪陈腐的气息。他仿佛不是在种菜,而是在种自己一生的时光,菜不过是他时光的一种体现,一种对生活充满热血的表现。土地越来越肥沃,而人却日益衰老。而我的一生只在纸上度过,在墨水中耗尽韶华,命运是何等相似。
  ⑥饶北河把无垠的旷野分成了两岸,翠绿葳蕤的是杨柳,粉眉欲坠的是桃花。我遇见过那样的景象,饶北河沉默、内敛,风滑过它光洁的脸也没有留下痕迹,只有山在漂移,天空在飞翔,一群惊飞的白鹭掠过额际,斜斜地,在另一片倒影中消失。饶北河在内心深处汹涌,夜幕初合,星星若隐若现,祖父还在回家的路上,激荡的水声旋律一样萦绕在掌灯的窗前。它仿佛要流进村庄的梦中,向我们诉说一条河流的记忆,它那么鲜活,因为流动而保持几千年而不衰的生命,又那么多情,终年与一个村庄相依。而收割后的田野显得更加空旷,把饶北河紧紧地揽在怀中,相亲相爱。
  ⑦在没有乡音的城市里,我沿薄薄的纸张返回故乡。那是香椿树,从不开花;溪边茂密的是水芹,母亲正弯下腰去采;山冈上还有一座坟墓,那是祖父的另一个家。当我抱着七个月的小女骢骢站在窗前,向远方眺望时,只有星光闪耀。骢骢的眼睛乌亮,澄澈,哦,那是饶北河的碧波在荡漾。
  ⑧我在构建一个故乡,温暖、安泰、祈福。注:傅菲,1970年生于江西上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滕王阁文学院第三届特聘作家。散文作品常于《人民文学》《散文》《天涯》《江南》《山花》等刊发表,出版有散文集《星空肖像》(百花文艺出版社)和《屋顶上的河流》(入选2006年度“
21世纪中华文学之星”)。现任职于上饶日报社。
1.第①段的景语中蕴含了作者对故乡的哪些情感?这样开篇,对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作者为什么说我与祖父的“命运是何等相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以“我在构建一个故乡,温暖、安泰、祈福”结篇,请联系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傅菲是散文作家,也是一位诗人。在这篇散文中,作者运用诗歌的“意象”手法,表达情思,请结合第②段画线的文字,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老 屋
朱法元
  说来不怕人笑话,年纪大了,这脾气也越来越倔,想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家人呢,竟也像哄小孩似地,一味顺从,尽管有些想法在他们看来实在不可思议。
  这不?随着腊月的临近,我忽然萌生出要回老家过年的念头。这念头一旦生出,便是如此不可更改,谁也说服不了。于是一家人便唯唯诺诺,春节一到,就直奔故乡而去。其实,我回老家过年只是想去看看故乡的那栋老屋。
  应该说,拥有老屋的人是荣幸的,因为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他拥有一份牵挂,一份念想,一份精神寄托。你看,一个人自打呱呱坠地,直到长大成人,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老屋里度过的。老屋就像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摇篮,把特有的文化丝丝入扣地传承给后代,不遗余力地打造着子孙们的灵魂,在他们的心碑上镌刻着民族的烙印。
  我家的老屋极为普通,它不像一些古民居那般气派,没有御赐的高大门楼,没有“状元及第”之类的牌匾。它坐落在赣西北的一个小山洼里,依山傍水,青瓦灰墙,颇有点儿“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意境。老屋由几个四合院连接而成,正中为祖堂,设大天井采光,其余为偏房,均开小天井。上下堂及厢房均以长廊相连,即便大雨天,家家往来不会湿脚,极为方便。我就出生在一个小天井边上的厢房里。这里以前是爷爷的书房,爷爷是个文化人,自撰一幅对联挂在门上,道是:房坐轻闻风摆竹;门前笑看雨连花。
  老屋后面确有一楠竹林,风吹竹摇,其声潇潇;天井里浮有三五睡莲,小雨丝丝,洒落其上,连成一线。这对联确实写出了真情实景,且韵味高雅,超凡脱俗,令我仰止。
  老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种酽酽的割舍不了的亲情。记得在那经济拮据的年头里,有几样东西是家家借来换去互为所用的,比如鸡蛋,谁家来客无菜接待,便找邻居借几个,待自家的鸡下了再还。又如早晨谁家媳妇早起生了火,附近几家为节省一根火柴,便手持一把茅柴,去夹个红炭,引了火种吹着。最有意思的还是***年猪时节。每逢腊月,各家各户都要宰***特意养了过年的大肥猪,只要一家***猪,就一定要给其他人家送上一碗杂碎汤,以示有福同享,也增加些喜气。这样一来,在那长达半个月的时间里,家家***猪,天天吃肉,其乐融融。
  我便是带着这些美好的回忆奔向老屋去的。然而到了老屋后,却大出所料:老屋变了,变得面目全非了!当我走近它时,它没有了往日的喧闹,不见了瓦檐上的袅袅炊烟、地场上戏耍的孩童,也不闻荷锄赶牛的吆喝声、灶间传出的锅铲声和迎客报讯亲切悦耳的犬吠声。老屋沉默了,老屋睡着了,老屋真的苍老了。时过境迁,老屋的人们都盖起了新房,他们搬出了老屋,在山边田野,独家独院,一家一栋,过起了全新的生活。只是老屋被抛弃了,它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正在苟延残喘,再过几年,它或许就将变成一片废墟。
  第二天便是除夕,我的心情很低沉。由于年久失修,我家那几间房子同样渐显破败。夜里躺在床上,四面透风,凉气渗入骨髓。此时倍加思念慈母,思念当年那种温馨宜人的氛围。天刚亮,我就起床了,信步走来,却又到了祖堂。遥想从前,年年的今天这里是最热闹的了,早起***鸡,家家都要到这里来,用一张火纸,洒上鸡血祭祀祖先。时至中午,家家都会端来敬献,焚香鸣炮祭拜一番。到了夜晚,那热乎劲儿就推向了高潮。孩子们聚拢过来,点燃起早就备好的大树蔸,围着篝火笑闹……如今这一切都成了历史。
  我陷入了迷茫,望着叔父伯爷们的那些新居和新居里的崭新生活,我想这不正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吗?是啊,老屋老了,正如一个人,他已步入暮年,是该寿终正寝了。可是我又觉得一种失落。是啊,老屋是什么?老屋是家,是族,正是家和族,培植了亲情,又正是无数的同宗同族,凝聚成一个民族的精神。这些东西,该不会像老屋那样,随着金钱的增加、物质的富有而日渐消失吧?须知,这一系列的传统精华,是失之易、复之难的啊!
  回城后,我把这经历告诉友人,并且自我解嘲,悔不该千辛万苦而去,带回一腔惆怅、满腹凄凉。友人思忖片刻,却缓缓地蹦出了一句话:“你这是精神回家!”
  我若有所悟,久久地在心里咀嚼着:“精神——回家!”(选自2009年第5期《散文选刊》,有删改)
1.文中对老屋的描写,表现了老屋前后的哪些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作者引用了“爷爷”自撰的一副对联,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原文,回答问题。
(1)从文中看,“我”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各用两字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正在苟延残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说“我若有所悟”,从全文看,“我”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西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柔 和
毕淑敏
  ⑴“柔和”这个词,细想起来挺有意思的。先说“和”字,由禾苗和口两部分组成,那涵义大概就是有了生长着的禾苗,嘴里的食物就有了保障,人就该气定神闲,和和气气了。
  ⑵这个规律,在农耕社会或许是颠扑不破的。那时只要人的温饱得到解决,其他的都好说。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达进步,人的较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单是手中有粮,就无法抚平激荡的灵魂了。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可见胃充盈了之后,就有新的问题滋生,起码无法达至完全的心平气和。
  ⑶再说“柔”这个字。通常想起它的时候,好像稀泥一滩,没什么筋骨的模样。但细琢磨,上半部是“矛”,下半部是“木”——一支木头削成的矛,看来还是蛮有力度和进攻性的。柔是褒义,比如“柔韧、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百炼钢化做绕指柔……”,都说明它和阳刚有着同样重要的美学和实践价值。
  ⑷记得早年当医学生的时候,一天课上先生问道,大家想想,用酒精消毒的时候,什么浓度为好?学生齐声回答,当然是越高越好啦!先生说,错了。太高浓度的酒精,会使细菌的外壁在极短的时间内凝固,形成一道屏障,后续的酒精就再也***不进去了,细菌在壁垒后面依然活着。最有效的浓度,是把酒精的浓度调得柔和些,润物无声地渗透进去,效果才佳。
  ⑸于是我第一次明白了,柔和有时比风暴更有力量。
  ⑹柔和是一种品质与风格。它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一种不曾剑拔弩张,依旧扼守尊严的艺术。柔和是内在的原则和外在弹性充满和谐的统一,柔和是虚怀若谷的谦逊和冷暖相宜的交流。
  ⑺现代人在风驰电掣的忙碌中,是多么期望自己和他人的柔和啊。不信,你看看报上的征婚广告,尽是征询性格柔和的伴侣,人们希望目光是柔和的,语调是柔和的,面庞的线条是柔和的,身体的张力是柔和的……
  ⑻当我们轻轻念出“柔和”这个词的时候,你会觉得有一缕淡蓝色的温润,弥漫在唇舌之间。
  ⑼有人追索柔和,以为那是速度和技巧的掌握。书刊上有不少教授柔和的小诀窍,比如怎样让嗓音柔和,手势柔和……我见过一个女孩子,为了使性情显出柔和,在手心用油笔写了大大的“慢”字,天天描一遍,掌总是蓝的,以致扬手时常吓人一跳,以为她练了邪门武功。这女孩并为自己规定每说一句话之前,在心中默数从1到10……她除了让人感到木讷和喜怒无常外,与柔和不搭界。 
  ⑽一个人的心如若不柔和,所有对外在柔和形式的摹仿和操练,都是沙上楼阁。
  ⑾看看天空和海洋吧。当它们最美丽和博大、最安宁和清洁的时候,它们是柔和的。
  ⑿只有成长了自己的心,才会在不经意之间,收获了柔和。
  ⒀我们的声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我们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轻灵地卷起心扉的窗纱。我们的面庞柔和了,就更流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我们的身体柔和了,就更准确地表明与人平等的信念。
  ⒁柔和,是力量的内敛和高度自信的宁馨儿。愿你一定在某一个清晨,感觉出柔和像云雾一般悄然袭身。
1.文中第4段和第9段分别写了作者自己做医学生时的一件往事和一个女孩子的故事,举这两个例子各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意,理解最后一段中“柔和,是力量的内敛和高度自信的宁馨儿”这句话的内涵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强调现代人“期望自己与他人柔和”这一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的开始部分从造字法的角度分别对“柔”与“和”作一番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困难|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