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统:专制皇权的制衡力量 (王思睿) 以往,人们常常把专制主义与“封建社会”和“孔孟之道”联系在一起。现在,历史学界已经达成共识,专制主义与封建主义原则本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山东省期末题
儒家道统:专制皇权的制衡力量 (王思睿) |
以往,人们常常把专制主义与“封建社会”和“孔孟之道”联系在一起。现在,历史学界已经达成共识,专制主义与封建主义原则本是两种不相容的政治理念和制度。而专制主义和孔孟之道的关系,尚待进一步澄清。 首先,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的儒学,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孔孟之道”,诸如“君臣友道”之类的观念已经消失了踪迹。其次,儒学也并非专制主义的主要思想资源。有人认为,法家在缔造中国专制主义传统的过程中,其作用绝不亚于儒家。儒家作用不过是替法家冷酷无情的专制主义“缘饰”而已,所以自古至今一直有“儒表法里”或“阳儒阴法”的说法。最后,即使是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对于皇权专制主义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汉代儒家竭力把儒学准宗教化。它以渲染“天人感应”“灾异之变”的方式,来节制皇帝的行为。董仲舒说:“刑罚不中则生邪气……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孽生矣。”人君的“貌、言、视、听、思”五种行动如有不当,就会引起五行的变化和四季的失常。这些言论用“天”来警示和恐吓人君,对肆无忌惮的皇权多少有一点威慑性。 韩愈、二程、朱熹等人开创的宋明理学或称道学,演绎出一个“尧以是传之舜,……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以后又经韩愈、朱熹传之后世的儒家“道统”。道统首先是思想学术的统系和精粹,认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所表达的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把“道统”从“政统”“皇统”中独立出来甚至凌驾于后者之上,就可以用“圣人之言”来拒绝和匡正当朝执权柄者的悖谬之言、随意之政。道统也体现为古来贤君良臣面对各种情形时的行为举止,构成一种政治典范和道德楷模,即使贵为天子也必须从小学习和终生遵循。 一方面用“天命”来恐吓“人君”,一方面用“道统”来干预“政统”,儒学和儒士对于皇权专制主义构成一种事实上的制衡力量。如果从权力制衡的角度来理解,就不好说儒学思想纯粹是专制主义的工具。 1.下列各项所述内容不属于作者用来澄清“专制主义与孔孟之道关系”的一项是 |
[ ] |
A.专制主义与封建主义原本是两种不相容的政治理念和制度。 B.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对于皇权专制主义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C.在缔造中国专制主义传统的过程中,法家的作用不亚于儒家。 D.汉武帝以前的“孔孟之道”包含诸如“君臣友道”之类的观念。 2.对文中关于“儒家道统”的说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儒家道统”相对独立、甚至凌驾于“政统”“皇统”,起到了一定的权力制衡作用。 B.“道统”作为一种政治典范,是古来贤君良臣解决各种现实问题时所遵循的行为指南。 C.宋明理学认为“儒家道统”源自尧舜,历经孔孟等人,由韩愈、朱熹传之后世。 D.“儒家道统”是儒家思想学术的统系和精粹,它认为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 3.根据文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儒表法里”或“阳儒阴法”,实际上证明了法家是专制主义的思想资源,而儒家不是。 B.汉代儒家认为,五行的变化和四季的失常,都是由人君的行动不当而引起的。 C.为防止执政时有悖谬之言和随意之政,古代天子需从小学习和终生遵循儒家道统。 D.“天人感应”“灾异之变”之说,起到了节制皇帝行为、威慑皇权的重要作用。 |
答案
1.A 2.B 3.C |
举一反三
纸上的故乡 傅菲 |
①一座叫枫林的村庄又一次在我纸上展开:朝霞微漾的饶北河在村前作了短暂的停留,恋恋不舍地去了远方,茶花遍野的灵山吹来秋天的郁香,两个桔子卿卿耳语,像一对小情侣,缱绻、羞涩,缠绵在一枝丫上。 ②一只灰雀剪开薄雾,来到后院的枣树上,轻轻鸣叫。一棵苍老的枣树,根部裹满暗黄的苔鲜,蚂蚁则顺着枝,把熟烂的枣子搬回家。最后挂在树上的枣子,让蚂蚁在整个秋天有了劳作的意义。从树顶上升起的,是一缕炊烟,在微风中,炊烟仿佛要向高处飘升,又像要被风刮散。它是我的乡思,不熄灭,也不弯曲,只飘散,最后溶化在薄雾间,恍惚,迷离。 ③我忆起一个老头,个子偏矮,穿一件黑大褂,走路一晃一晃,光着头,腰间挎一只扁篓,扛一把锄头,在灰雀的鸣叫声中,向菜地出发。当他弯入溪口的拐角,稻花淹没了的身影在我眼中渐渐模糊,初升的太阳闪眼间跳出山梁,把大地涂抹得流光溢彩。他就是我至爱的祖父,一生热爱酒和泥土,勤奋、善良、温和。 ④祖父的执着、秉性与血脉,因了饶北河的哺育。我常常跟在祖父的背后,屁股一颠一颠,走五里路的草径,没入一个山坳,在一片茶树林的怀抱中,在几块菜地上投入一天的时光。我热切地爱那片山野,脚踝高的青白菜还滚动着几滴露珠,萝卜则扎着蓝头巾像乡间的女孩,质朴、曼妙、芬芳。茶花白艳艳地坠入绿叶的簇拥,当花香挣脱白雾的紧裹,当蚯蚓钻出新翻挖的土垒,山野就要漂浮劳作的人声。祖父把锄头高举过肩顶,倾尽臂力地挖下来,光亮的两齿钳咬进泥里,我感到大地有轻轻的震动。偶尔他也轻轻地用锄头磕碰拳状的土块,匀和地平整,铲去的杂草用泥块深埋。我知道,他在劳作中获得休息。他劳作的姿势是那么优美,柔和而强劲,让我想起梭罗《瓦尔登湖》中的伐木者。 ⑤其实,祖父一年要挖多少遍地,我不清楚,况且一生。他每天都在那块地里,猪屎、狗屎、牛粪,渗入每一粒泥丸,以至我远远地就能闻到惺忪陈腐的气息。他仿佛不是在种菜,而是在种自己一生的时光,菜不过是他时光的一种体现,一种对生活充满热血的表现。土地越来越肥沃,而人却日益衰老。而我的一生只在纸上度过,在墨水中耗尽韶华,命运是何等相似。 ⑥饶北河把无垠的旷野分成了两岸,翠绿葳蕤的是杨柳,粉眉欲坠的是桃花。我遇见过那样的景象,饶北河沉默、内敛,风滑过它光洁的脸也没有留下痕迹,只有山在漂移,天空在飞翔,一群惊飞的白鹭掠过额际,斜斜地,在另一片倒影中消失。饶北河在内心深处汹涌,夜幕初合,星星若隐若现,祖父还在回家的路上,激荡的水声旋律一样萦绕在掌灯的窗前。它仿佛要流进村庄的梦中,向我们诉说一条河流的记忆,它那么鲜活,因为流动而保持几千年而不衰的生命,又那么多情,终年与一个村庄相依。而收割后的田野显得更加空旷,把饶北河紧紧地揽在怀中,相亲相爱。 ⑦在没有乡音的城市里,我沿薄薄的纸张返回故乡。那是香椿树,从不开花;溪边茂密的是水芹,母亲正弯下腰去采;山冈上还有一座坟墓,那是祖父的另一个家。当我抱着七个月的小女骢骢站在窗前,向远方眺望时,只有星光闪耀。骢骢的眼睛乌亮,澄澈,哦,那是饶北河的碧波在荡漾。 ⑧我在构建一个故乡,温暖、安泰、祈福。注:傅菲,1970年生于江西上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滕王阁文学院第三届特聘作家。散文作品常于《人民文学》《散文》《天涯》《江南》《山花》等刊发表,出版有散文集《星空肖像》(百花文艺出版社)和《屋顶上的河流》(入选2006年度“ 21世纪中华文学之星”)。现任职于上饶日报社。 1.第①段的景语中蕴含了作者对故乡的哪些情感?这样开篇,对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作者为什么说我与祖父的“命运是何等相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以“我在构建一个故乡,温暖、安泰、祈福”结篇,请联系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傅菲是散文作家,也是一位诗人。在这篇散文中,作者运用诗歌的“意象”手法,表达情思,请结合第②段画线的文字,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老 屋 朱法元 |
说来不怕人笑话,年纪大了,这脾气也越来越倔,想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家人呢,竟也像哄小孩似地,一味顺从,尽管有些想法在他们看来实在不可思议。 这不?随着腊月的临近,我忽然萌生出要回老家过年的念头。这念头一旦生出,便是如此不可更改,谁也说服不了。于是一家人便唯唯诺诺,春节一到,就直奔故乡而去。其实,我回老家过年只是想去看看故乡的那栋老屋。 应该说,拥有老屋的人是荣幸的,因为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他拥有一份牵挂,一份念想,一份精神寄托。你看,一个人自打呱呱坠地,直到长大成人,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老屋里度过的。老屋就像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摇篮,把特有的文化丝丝入扣地传承给后代,不遗余力地打造着子孙们的灵魂,在他们的心碑上镌刻着民族的烙印。 我家的老屋极为普通,它不像一些古民居那般气派,没有御赐的高大门楼,没有“状元及第”之类的牌匾。它坐落在赣西北的一个小山洼里,依山傍水,青瓦灰墙,颇有点儿“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意境。老屋由几个四合院连接而成,正中为祖堂,设大天井采光,其余为偏房,均开小天井。上下堂及厢房均以长廊相连,即便大雨天,家家往来不会湿脚,极为方便。我就出生在一个小天井边上的厢房里。这里以前是爷爷的书房,爷爷是个文化人,自撰一幅对联挂在门上,道是:房坐轻闻风摆竹;门前笑看雨连花。 老屋后面确有一楠竹林,风吹竹摇,其声潇潇;天井里浮有三五睡莲,小雨丝丝,洒落其上,连成一线。这对联确实写出了真情实景,且韵味高雅,超凡脱俗,令我仰止。 老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种酽酽的割舍不了的亲情。记得在那经济拮据的年头里,有几样东西是家家借来换去互为所用的,比如鸡蛋,谁家来客无菜接待,便找邻居借几个,待自家的鸡下了再还。又如早晨谁家媳妇早起生了火,附近几家为节省一根火柴,便手持一把茅柴,去夹个红炭,引了火种吹着。最有意思的还是***年猪时节。每逢腊月,各家各户都要宰***特意养了过年的大肥猪,只要一家***猪,就一定要给其他人家送上一碗杂碎汤,以示有福同享,也增加些喜气。这样一来,在那长达半个月的时间里,家家***猪,天天吃肉,其乐融融。 我便是带着这些美好的回忆奔向老屋去的。然而到了老屋后,却大出所料:老屋变了,变得面目全非了!当我走近它时,它没有了往日的喧闹,不见了瓦檐上的袅袅炊烟、地场上戏耍的孩童,也不闻荷锄赶牛的吆喝声、灶间传出的锅铲声和迎客报讯亲切悦耳的犬吠声。老屋沉默了,老屋睡着了,老屋真的苍老了。时过境迁,老屋的人们都盖起了新房,他们搬出了老屋,在山边田野,独家独院,一家一栋,过起了全新的生活。只是老屋被抛弃了,它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正在苟延残喘,再过几年,它或许就将变成一片废墟。 第二天便是除夕,我的心情很低沉。由于年久失修,我家那几间房子同样渐显破败。夜里躺在床上,四面透风,凉气渗入骨髓。此时倍加思念慈母,思念当年那种温馨宜人的氛围。天刚亮,我就起床了,信步走来,却又到了祖堂。遥想从前,年年的今天这里是最热闹的了,早起***鸡,家家都要到这里来,用一张火纸,洒上鸡血祭祀祖先。时至中午,家家都会端来敬献,焚香鸣炮祭拜一番。到了夜晚,那热乎劲儿就推向了高潮。孩子们聚拢过来,点燃起早就备好的大树蔸,围着篝火笑闹……如今这一切都成了历史。 我陷入了迷茫,望着叔父伯爷们的那些新居和新居里的崭新生活,我想这不正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吗?是啊,老屋老了,正如一个人,他已步入暮年,是该寿终正寝了。可是我又觉得一种失落。是啊,老屋是什么?老屋是家,是族,正是家和族,培植了亲情,又正是无数的同宗同族,凝聚成一个民族的精神。这些东西,该不会像老屋那样,随着金钱的增加、物质的富有而日渐消失吧?须知,这一系列的传统精华,是失之易、复之难的啊! 回城后,我把这经历告诉友人,并且自我解嘲,悔不该千辛万苦而去,带回一腔惆怅、满腹凄凉。友人思忖片刻,却缓缓地蹦出了一句话:“你这是精神回家!” 我若有所悟,久久地在心里咀嚼着:“精神——回家!”(选自2009年第5期《散文选刊》,有删改) 1.文中对老屋的描写,表现了老屋前后的哪些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作者引用了“爷爷”自撰的一副对联,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原文,回答问题。 (1)从文中看,“我”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各用两字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正在苟延残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说“我若有所悟”,从全文看,“我”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柔 和 毕淑敏 |
⑴“柔和”这个词,细想起来挺有意思的。先说“和”字,由禾苗和口两部分组成,那涵义大概就是有了生长着的禾苗,嘴里的食物就有了保障,人就该气定神闲,和和气气了。 ⑵这个规律,在农耕社会或许是颠扑不破的。那时只要人的温饱得到解决,其他的都好说。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达进步,人的较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单是手中有粮,就无法抚平激荡的灵魂了。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可见胃充盈了之后,就有新的问题滋生,起码无法达至完全的心平气和。 ⑶再说“柔”这个字。通常想起它的时候,好像稀泥一滩,没什么筋骨的模样。但细琢磨,上半部是“矛”,下半部是“木”——一支木头削成的矛,看来还是蛮有力度和进攻性的。柔是褒义,比如“柔韧、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百炼钢化做绕指柔……”,都说明它和阳刚有着同样重要的美学和实践价值。 ⑷记得早年当医学生的时候,一天课上先生问道,大家想想,用酒精消毒的时候,什么浓度为好?学生齐声回答,当然是越高越好啦!先生说,错了。太高浓度的酒精,会使细菌的外壁在极短的时间内凝固,形成一道屏障,后续的酒精就再也***不进去了,细菌在壁垒后面依然活着。最有效的浓度,是把酒精的浓度调得柔和些,润物无声地渗透进去,效果才佳。 ⑸于是我第一次明白了,柔和有时比风暴更有力量。 ⑹柔和是一种品质与风格。它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一种不曾剑拔弩张,依旧扼守尊严的艺术。柔和是内在的原则和外在弹性充满和谐的统一,柔和是虚怀若谷的谦逊和冷暖相宜的交流。 ⑺现代人在风驰电掣的忙碌中,是多么期望自己和他人的柔和啊。不信,你看看报上的征婚广告,尽是征询性格柔和的伴侣,人们希望目光是柔和的,语调是柔和的,面庞的线条是柔和的,身体的张力是柔和的…… ⑻当我们轻轻念出“柔和”这个词的时候,你会觉得有一缕淡蓝色的温润,弥漫在唇舌之间。 ⑼有人追索柔和,以为那是速度和技巧的掌握。书刊上有不少教授柔和的小诀窍,比如怎样让嗓音柔和,手势柔和……我见过一个女孩子,为了使性情显出柔和,在手心用油笔写了大大的“慢”字,天天描一遍,掌总是蓝的,以致扬手时常吓人一跳,以为她练了邪门武功。这女孩并为自己规定每说一句话之前,在心中默数从1到10……她除了让人感到木讷和喜怒无常外,与柔和不搭界。 ⑽一个人的心如若不柔和,所有对外在柔和形式的摹仿和操练,都是沙上楼阁。 ⑾看看天空和海洋吧。当它们最美丽和博大、最安宁和清洁的时候,它们是柔和的。 ⑿只有成长了自己的心,才会在不经意之间,收获了柔和。 ⒀我们的声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我们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轻灵地卷起心扉的窗纱。我们的面庞柔和了,就更流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我们的身体柔和了,就更准确地表明与人平等的信念。 ⒁柔和,是力量的内敛和高度自信的宁馨儿。愿你一定在某一个清晨,感觉出柔和像云雾一般悄然袭身。 1.文中第4段和第9段分别写了作者自己做医学生时的一件往事和一个女孩子的故事,举这两个例子各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意,理解最后一段中“柔和,是力量的内敛和高度自信的宁馨儿”这句话的内涵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强调现代人“期望自己与他人柔和”这一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的开始部分从造字法的角度分别对“柔”与“和”作一番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崔勇 |
㈠我的祖籍是安徽桐城。祖父过世之后,祖母就带着年幼的父亲逃难到了我们现在居住的望江。据说,那是因为日本人。我没有考证过日本人是什么时候来到桐城的,父亲与我说起过家族里出了一个“伪保长”,胜利后被镇压了。我一直将这样的事情当成是“电影”①,因为我实在没有能力将“伪保长”和现实联系起来。 ㈡前些天,凤凰卫视播放一档节目,讲述了日本侵华时期的细菌战的受害幸存者。我的眼睛突然被一幅画面所压制:一个老人的腐烂的腿。解说说老人这腐烂的腿永远不能痊愈,就是为日本人投放在水中的炭疽病毒所害。我马上想起了外祖父。 ㈢外祖父年轻的时候是一名船夫,在长江上行船。母亲生前与我说起,“大军过江”的时候,外祖父是为解放军摇船,有渡江证,只是后来被外祖母遗失了。 ㈣每年春节前后,外祖父大概要在我家住上三五天,应该是在外祖母过世之后的事情。外祖父的腿是我们永远的好奇和不安。他的左脚踝一直是腐烂的,所以每一次来我们家,总是要带一盒消炎止疼膏。在我家的时候,母亲每天都会很仔细地为他清洗那创腐的脚踝。我因为好奇,也常常在一旁看。腐烂之处,用一条布带子裹住。母亲很小心地一层层揭开带子,然后就可以看见那可怕的腐烂。一层层的腐肉,散出一股子腐臭味。母亲一边清洗那创腐,一边啧啧的摇头,为外祖父叹息。 ㈤我们小孩都问过母亲,外祖父的脚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治不好。母亲回答说,不知道看了多少医生,总是没有结果,外祖父自己也不知道原因。腐烂一直伴随着外祖父。老人家过世的时候,母亲说那只脚带给老人的是一生的苦日子。 ㈥直到看到凤凰的这个节目和那个画面,我终于将外祖父腐烂的脚与那个可怕的炭疽病毒联系起来了。说实话,直到这个时候,我才知道那场不遥远的战争的创伤也留给了我。我还想起我邻居闵姓一个老人,也是有这样的腐烂的脚,少年时,我们还不止一次地嘲笑过他。 ㈦写到这里,我想,我的那些古老的乡民还不知道那腐烂和“炭疽”这样很现代的病毒有什么联系。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我们没有办法了解苦难的真实:他们只是默默地清洗那腐肉,他们所知道的只是那腐烂是没有办法根治的;他们不知道的是“炭疽”。现在这些苦难似乎②已经随着那些老人的故去,不再打扰我们了。 ㈧外祖父安葬在他的故里枞阳。母亲在世的时候说,外祖父托梦给她,希望我这个外孙有时间去看看他。我还不知道他老人家坟的具体所在。外祖父家族在枞阳县很有名望,出过很多名人,我不太清楚。现在,那些事情好像应该很古老了。 ㈨今天是南京大屠***纪念日。(本文有删改) 1.文章第二段作者为什么要向读者描述一张日本细菌战受害者的照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①“电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似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对“腐烂的腿”的认识上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情感变化?这一变化引发了“我”怎样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谈谈文章标题“一点记忆”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健忘的人是幸福的人;也有人说,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逃离 郭静娟 |
食堂的门口有一棵树.向着横斜里伸展着几根粗粗的树条,短短长长,树干上随意点缀着些浓淡不一的绿。每每傍晚时分我从那里走过,看它在夕阳里静静站立,就像站在油画里一般,说不出的朴拙和奇异。天边的山霞有时绚丽有时深沉.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让它不变的姿态有了韵律,日日为我诠释着风格迥异的美。 有一天,我终于为它驻足,在暮色里出神。 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丰富的生活,书本就是我们的天,不能沉醉却别无选择,按照程式完成了一次一次幼、小、中学生的角色转换,终于可以逃离书卷校园,狂喜远不足以形容心情,纵然有着同吃同住的上铺姐妹,但各奔东西的伤感.怎么也挡不住我们匆匆离去的脚步。踏入绮丽的大千世界,看到生活正热情地招手,逃离的快感如山高如水长。 快乐只是一层薄薄的面纱,没有来得及细品就被一阵流浪的风吹远了。 琐碎的日子流水无痕.夹杂着落叶缤纷。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感觉锋芒般锐利。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玩笑》中说:“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黑色幽默,让渺小的人们难堪无助。” 只有逃离。逃离成了我们的本能选择,某个地方,某个人,某项工作,某种羁绊.只要感觉不再需要不再快乐,我们就变得脚步匆匆,张望起别处的生活,仿佛那里到处闪耀着快乐、自由、幸福、梦想的诱惑之花。可是大概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命的最高处,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 生活在我们逃离的背景里开怀大笑。我们早巳成了生活的一分子无处可逃。 开始喜欢旅行,希望别处的风景时时宜人,以为陌生和距离会滤去尘沙,呈现哪怕不真实的美丽。在千山万水中惊鸿一瞥.在浮光掠影中雁过无痕,却只是偶尔惊艳,少有惊心动魄,兴味盎然而去,带着些许失落归来,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是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 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花开遍地,有人看到的依旧是满眼寂寥落寞。 想起最心爱的诗歌之一——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羡煞了诗人有那样的勇气,逃出芜杂的尘世,和明月为伴,和清风为友,自由地引吭高歌,仿若遗世独立,静美之极。可在那幅想象的图画里.我常常咀嚼出百般的孤独,在空旷的世外山谷里无处遁形。竟让我有些不寒而栗。没有推窗邀月的情怀,没有把酒临风的洒脱,纵然逃到天涯海角,都是牢笼藩篱。可以逃离现实的喧嚣,终逃不过现代人那漫无边际的寂寞命运。 生活的网无处不在。看着眼前这棵奇异的树,我明白,无需逃离。被刺痛着,也要承受。琐碎和锐利只是生活的假象,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的娇艳。 与其逃离,不如归来。 逃离是一种懦弱,沉醉却是我们最好的归宿。就像那棵树,独自站立,也可演绎风情万种醉路人。 生活不在别处,它躲藏在我们的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 1.文章第一段描写的树有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1)“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是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为什么说“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琐碎和锐利只是生活的假象,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的娇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王维的诗《竹里馆》刻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联系全文看,作者认为现代人的理想生活态度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