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湖南省期末题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郁达夫《故都的秋》)
1、文章是写“故都的秋”,开篇为什么要写到江南的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这几句中的“细数”和“静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在牵牛花底”,还需有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作为“陪衬”,是因为 [     ]
A、只有这样,才能显出牵牛花的勃勃生机,借以表达作者内心的不息追求。
B、只有这样,才能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秋天的气氛才会显得更和谐。
C、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更加体会到秋的意韵,理解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情。
D、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秋天的萧瑟与寒冷,并且使画面更加美丽。
答案
1、用江南的秋与“北国的秋”形成对比,突出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热爱与向往之情。(意对即可)
2、“细数”和“静对”表现了作者在观赏景物时的悠闲、惬意的心情,表现了作者热爱故都之秋的情怀。(意对即可)
3、C
举一反三
春之怀谷
张晓风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 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道理、不讲逻辑,而仍可以让人心平气和。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屋梁受尽风欺雪扰,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在溪畔在塘畔在江畔浣沙的素手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点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 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1、第一自然段中“一首澌澌然的歌”所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五自然段写鸟的主要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前后反复写到“春天曾经是这样的”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第三自然段用直接抒情的手法,表明了自己对春天的长期虔诚和企盼祝祷。
B、本文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诗化的语言,把春景写得美不胜收,映衬出作者对美好春景的渴盼。
C、本文标题的意思是“对春天深深地怀念”。
D、本文是对美丽宜人、生机勃勃的春景形象细腻的写实。
E、本文通过对自然春景的想象和怀念、向往,表现了作者对都市生活的某种厌倦。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老鼠不仅有99%的基因和人类相似,而且在胚胎发育、疾病类型甚至行为上都和人类有可比之处。科学家开始一项耗资1亿英镑的计划:培育不计其数的转基因老鼠。这项计划的目标是在老鼠身上造出糖尿病、心脏病、癌症及精神病等人类主要疾病,揭示上述疾病的遗传根源和环境基础,找到新药物和新疗法。这项计划的协调人维斯特教授说:“欧盟已经认识到老鼠遗传研究之中的无穷潜力。”
  “欧洲老鼠”计划是三年前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后续。那项耗费巨资的DNA排序计划揭示了人体两万种基因的构成。但是,科学家目前仍然不知道其中一半基因的作用或这些基因能制造哪些蛋白质。
  科学家承认,老鼠和人类如此相似的事实的确令人惊讶。医学研究委员会遗传学分部的布朗博士说:“表面看人类和老鼠显然没什么可比性,但其实它们像我们一样常常生病,而且显示出同样的症状。”在一个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类似的计划之下,构成老鼠基因组的两万种基因都已经排出序列。
  种称作“黑六品系”的老鼠。这类老鼠已经广泛用于实验室,而且完全出自同系交配。每只雄鼠都是其他雄性“黑六”的克隆,每只雌鼠也都是其他雌性“黑六”的克隆。参加“欧洲老鼠”计划的科学家将从这些“黑六”中提取胚胎,消除或改变其中一种基因,再把经过遗传改性的胚胎放回雌鼠子宫,创造一个每名成员体内都有一个变异基因的新种群。科学家将对“黑六”体内的两万种基因重复这个过程,剑桥生物信息科学研究所的伯尼博士说:“最后,这就将使我们得到两万种老鼠,而且每种体内都有一个变异基因。”
  然后,科学家将观察这些基因变异时对每种老鼠的外观和行为产生哪些影响。这样,他们就能发现每种基因有什么作用,由此了解相应的人类基因。科学家还希望弄清不同的基因组合对不同的人有哪些影响。人类的主要疾病不是由一种基因百是由多种基因共同作用形成的,这之中还有环境因素。
1.下列对“欧盟已经认识到老鼠遗传研究之中的无穷潜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鼠遗传研究将揭示人类主要疾病的遗传根源和环境基础。
B.老鼠遗传研究将找到人类主要疾病的新药物和新疗法。
C.老鼠遗传研究将排出构成老鼠基因组两万种基因的序列。
D.老鼠遗传研究将弄清不同的人类基因组合对不同的人的影响。
2.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欧洲老鼠”计划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后续,它将消除人类疾病,延长人类寿命。
B.如果“欧洲老鼠”计划能使科学家知道人体两万种基因的作用,就能提高人类智力。
C.如果能够发现“黑六”体内每种基因的作用,相应的人类基因的作用就能得以了解。
D.“欧洲老鼠”计划的研究和实施将极大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人类的生命质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大度读人冯骥才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读人,比读其它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的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的走了。
  ——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况且是人家的雨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有的人,在你有权有势的时候,围着你团团转,而你离职了,或是无权无势了,他却躲得远远的。
  ——你读他时,千万要理解他。因为他过去是为了某种需要而赞美你,现在你没有那种功力了,也就没有必要再为你吟唱赞美诗了。在此,你就需要静下心来,先反思一下自己过去是否太轻信别人呢?
  有的人,在面对你倾诉深情的时候,语言的表述像流淌一条清亮、甜美的大河,而在河床底下,却潜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
  ——你读他时,千万别憎恨他。因为凡是以虚伪为假面来欺骗别人的人,人前人后活得也挺艰难,弄不好还会被同类的虚伪所惩罚,你应该体谅他的这种人生方式,等待他的人性回归和自省吧。
  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他袖手旁观,而当你收获的时候,他却毫无愧色的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你的果实。
  ——你读他时,千万别有反感。因为有人肯于分享你丰收的甜蜜,不管他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理,都应该持欢迎的态度。你作出一点牺牲,却成全了一个人的业绩欲,慢慢的,会让他学会一些自尊和自爱。
  有的人,注重外表的修饰,且穿着显示出一种华贵,而内心深处却充满了空虚,充满了无知和愚昧。那种无文化的形态,常常不自觉的流露在他的言语行动中。
  ——你读他时,千万别鄙视他。因为他不懂得服装是裁缝师制作的,仅仅是货币的标志,而人的知识、品德和气质,却是一个人的真正的人生价值。对于庸俗的人,你可以反观对照一下自己的行。
   ……
  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
  读人,最重要的是读懂怎样为人。
  读人,是为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
  因此,读人时,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大度,由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读出高尚,才能读出欢乐,才能读出幸福。
  尽管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人之书”,但我会一直努力从各个方面去阅读。
1、读人的“读”在文中的语境义是什么?(6字内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文中有五组“有的人……你读他时……”,请把这五组共十段文字的内容概括出5个要点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中说“读别人,也是在读自己”,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不属于“大度读人”内涵的两项是:

[     ]
A、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书,比读文字写就的书更难。
B、读人,就是要善于体谅别人的困难,不依赖别人。
C、读人,也不要埋怨别人太势利,要反思自己而不轻信于人。
D、读人,不要反感别人来分享你的胜利果实,这是让他学会自尊自爱。
E、读人,要努力从各个方面去读他,读出其本质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下面问题。清明是一笔债
郭文斌
  从舞厅里出来。已是子夜。
  大街上飘荡着一阵阵墨色的余烬,我就被一个格外忧伤的节日抽了一耳光,或者说绊了一跤。
  今天是清明。
  我的心里一下子潮湿得透不过气来。
  有一种力量要将我按倒在地,让我跪下。我知道我是情愿的。但我始终没有跪下,因为我站在城市的柏油路上,膝盖没有着落。
  才知道农历于城市是一种别扭,一种尴尬。
  农历拿城市有什么办法呢?城市在农历喂养下长大,却将农历丢在脑后,正如晋文公重耳被介子推胯上的肉解救,后来却将介子推忘掉一样,尽管城市不是故意的。
  城市里生长的是情人节狂欢节什么的。
  但我的心明明已经跪下,这说明我是一个城市边缘人。
  我不知道我故去的祖辈回家时发现我不在,又一看我正在灯光迷离的舞厅轻歌曼舞时会伤心成什么样子。我不由想起小时候一天在外边疯玩,奶奶叫也不回去,直到被奶奶揪了耳朵。炕桌上是让人一下子忘乎所以的香喷喷的长面。我的眼里金光四射嘴里发出咂巴咂巴的声音,奶奶笑着问:
  “今天啥日子啊?”
  我说:“吃长面的日子啊。”
  一家人都笑了。
  “你小子咋记得呢,你肚子没疼咋记得呢?”娘有点嗔怪地说。
  原来桌上一年难得吃一次的长面,竟是为自己的生日而做。即使在最困难的日子里,母亲她们也没有忘记纪念和祝福。
  可是自己却忘了,而且是清明。
  虽说单位上比较忙,虽说离家比较远,但回趟家不是说不可能,即使回不了家,也起码可以在相约的时间借了星月风尘给她们道个安问个好。最起码舞厅是不该去的。
  清明的巴掌好重,我被扇了个趔趄。
  看着在城市的马路上飘荡的余烬,我想,眼下啥都涨价了,我不知道奶奶他们从老家拿走的盘缠够不够花,倘若不够呢?也不知道他们的屋子是否漏雨,倘若漏了呢?更不知不久前才搬过去的娘是否住得惯。走时她的腿疼得正紧,不知那边找得找不得郎中,就算找得,又能不能看得起?
  我的工资刚刚发到手,但是又如何赶得上她们的车?
  像老家那样,划地做帐烧一包冥纸,也是枉然。因为奶奶的眼睛不好,娘的腿不好,而城市又是这么车水马龙纸醉金迷的。
  小时候,每当清明,父亲总要领了我们弟兄去坟院里望祖上,送去些清茶淡酒,整修一下屋子,还要挂好多好多纸条。看着一坟院白色的纸条在风里舞动,我就觉得有种亲情也在风里飘啊飘的。
  再看那些没人光顾的荒坟时,就为自己感动一路。心想延续是多么好的事情啊。
  这时,父亲往往会说,你们去给那几个坟头也烧些纸钱,挂些纸。我们就觉得父亲很伟大很伟大。同时有种布施的优越感,简直都将我的脚心搔痒了。
  而这些,已有多少年没有做了呢?
  我只觉得心被扯成一绺绺呼啦啦作响的白纸条。
  就这样怅立在城市的夜色里,我不知该怎样收拾自己的心事。
  清明已经错过,就连眼泪也追不上,何况风还是逆吹着,正好和心事相反。
  伤心打落了我最后一滴清泪。但是无法打落我回望故乡的姿势。
  有歌声随风飘来,听得出是《这个城市流行一种痛》。
  蓦然,我发现,清明,原来是一笔债。(选自《美文》)
1、作者说“清明是一笔债”,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赏析文中的下面语句在表达上的特点和效果。
(1) 城市里生长的是情人节狂欢节什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清明的巴掌好重,我被扇了个趔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小时候吃生日长面和跟父亲上坟的事情,分别有什么作用?(注意:下列两小题任选1题作答)
(1)“吃生日长面”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跟父亲上坟”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汉语,我为你不平 卢新宁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
  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比比皆是”。
  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并不意味着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1.下列说法不能说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的一项[     ]
A.汉语能让我们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B.汉语古老而优雅,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
C.汉语隽永有致,承载着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凭借它穿越漫长的历史文化隧道。
D.汉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并且广为传播,“热”遍全球,令国人无比自豪。
2.对文中划线句子“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的后辈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那么,东方民族的含蓄之美就可能消失殆尽。
B.国人冷落汉语,高学历的青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状况,使国人文化水平降低,国际竞争力减弱。
C.方块字横平竖直,独具韵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势必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无法感受到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3.下列不属于作者为汉语忧心不平的原因的一项是[     ]
A.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的古老优雅的汉语,中国人使用起来却言不达意,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比比皆是”。
B.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
C.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一等奖空缺,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感到国人脸上无光。
D.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忽视母语修养,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