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余光中的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戏李白你曾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阴山动龙门开而今反从你的句中来惊涛与豪笑万里涛涛入海那轰动

阅读余光中的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戏李白你曾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阴山动龙门开而今反从你的句中来惊涛与豪笑万里涛涛入海那轰动

题型:贵州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阅读余光中的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答案
举一反三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戏李白
你曾是黄河之水天上来
阴山动
龙门开
而今反从你的句中来
惊涛与豪笑
万里涛涛入海
那轰动匡卢的大瀑布
无中生有
不止不休
黄河西来 大江东去
此外五千年都已沉寂
有一条黄河 你已够热闹的了
大江 就让给苏家那乡弟吧
天下二分
都归了蜀人
你踞龙门
他领赤壁
(1)黄河、天上、阴山、龙门、瀑布、大江等雄奇壮美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宏大的气魄、磅礴的气势,给人以一种崇高感。
(2)诗题“戏李白”,一个“戏”字,谐词庄用,亦庄亦谐,表现了作者语言的风趣,充满了个性化色彩,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李白由衷的歌颂与赞美、敬佩之情。
对下面的新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的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A.在诗人看来,碰毁船只不是礁石的责任,礁石屹立在海上,受到的恰恰是海浪无休止地袭击。因此,诗人笔下的礁石便成了受迫害又敢于斗争的形象。
B.诗中的礁石是一切被压迫民族、一切被压迫人民抗击旧世界旧势力的力量的象征。
C.诗人把他对生活的独到思考熔铸于“礁石”这一象征性的形象之中,运用比喻、衬托手法,赋予礁石以“弦外之音”和“象外之旨”。
D.全诗语言精练,形象生动,含蓄蕴藉,寓意深刻,是诗人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通过自己的心去写”的结果。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长城谣
席慕容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尽管城上城下征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时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
敕勒川阴山下
今宵夜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春
                                                                 
穆  旦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 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迷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致橡树 
                                                                 舒  婷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
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
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
黄  鹂
徐志摩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1.根据前面提示的背景,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渴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节的五行描写黄鹂飞来,只两句是实写。一句是__________,写出了黄鹂的色彩和动感;一句是__________,以瞬间之形写其瞬间之静。一动一静,生动地刻画出黄鹂__________而来___________于树的神采。
3.第一节中第__________句鲜活地点染出黄鹂飞来时所激起的__________之情。而第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渐渐由实而虚,倾诉着由眼前黄鹂所激荡起的_________。
4.诗人眼前所见的是一只匆匆飞来又匆匆飞走的黄鹂,而胸中所藏的却是一种__________与__________交织的情怀。这是一种感情的反差和逆转。两节的最后一句重复,词语相同而情怀各异,前一句写充实感,后一句却写__________感。
5.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诗人表露出了在牢笼般的时代欢乐仅仅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更为持久的还是痛苦的情怀。
B.诗中的反复不是一般的感情升华,而是感情的逆转。这是本诗的独到之处。
C.诗中动与静的结合、形与神的交融、实与虚的转化都鲜活地点染出瞬间的情景变化。
D.诗人以黄鹂自比,不但“冲破浓密”,而且能“照亮浓密”,这既是一种渴求,也是一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