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邮差,长年奔波在乡村的道路上,日复一日地将忧伤悲喜送到村民的家中。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十分荒凉,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这位邮差已经在这条路上奔波了

有一位邮差,长年奔波在乡村的道路上,日复一日地将忧伤悲喜送到村民的家中。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十分荒凉,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这位邮差已经在这条路上奔波了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有一位邮差,长年奔波在乡村的道路上,日复一日地将忧伤悲喜送到村民的家中。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十分荒凉,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这位邮差已经在这条路上奔波了近二十年,一想到自己还要在这条无花无树的路上踩着脚踏车度过他的人生时,他的心情就低落到了极点。
有一天当他经过一个花店时,心里一动,走进去买了一把野花的种子,从第二天开始,他把这些种子撒在了自己每天都要来往的路上。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他不断地撒下种子,没多久,荒凉的道路两旁,竟开起了许多美丽的小花;一年四季,季季繁花。
读了这则材料你可能有自己的感悟;你也可能有类似的经历。请你根据自己的感悟或经历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答案

解析
【审读材料】
这是一段叙述性材料,注意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要抓住记叙的要素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邮差长年奔波在荒凉的路上,心情低落到极点,为改变这种境遇,他买野花种子播洒于路,结果收获了季季繁花(隐含结果:心情转变,快乐,幸福,充满了希望)。从中提炼出关键词:荒凉——心情低落——播种——繁花——心情快乐。从中可以发现前后的对照变化:荒凉与繁花、心情低落与心情快乐,这种变化存在因果关系,心情的变化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变化的关键在于邮差播种了野花种子而收获了繁花,这种变化趋向于积极向上,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材料反映出的是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立意分析】
对材料深意的把握,必须从整体上感知,不能只截取片段或词句忽视前因后果。
1、从事件因果关系角度分析:
(1)良好的环境可以营造好的心态,创造美好(幸福、快乐)人生。
(2)播种美(快乐、希望、幸福等)收获美(快乐、希望、幸福等)。“播种”这一行为是心情(境)发生变化的转折点,正因为邮差的播种才能收获繁花。注意这里的播种与收获的事物必须是正面的能对人生起积极导向作用的,而且“播种”不能等同于付出,限定了面向群体性,在广大的范围内发挥广泛的作用。
2、从因素的对照关系角度分析:
人生境遇不顺时(荒凉——心情低落),要以积极的心态去改造生活、美化生活(播种野花——心情快乐)。常常听到不少人抱怨生活没有情调,抱怨工作枯燥无味,与单位里的同事很难相处,容易被别人排挤、孤立;在家里有时被老人训斥,连个笑脸都不给,总觉得生活和自己过不去;抱怨没有好的身世背景,没有聪明的头脑,没有好的运气;遇到困难挫折时,抱怨命运的不公等等。听到他们的抱怨时,同情之余,总觉得他(她)的人生光抱怨不行,消极等待不行,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去设法改变这种种窘况。邮差孤独寂寞的走在荒路上近二十年,虽曾经心情低落,但他没有一味消沉,还是积极主动地去寻求改变当前境况的途径,播种野花就是一种积极的心态,结果收获的是惬意的人生,工作、生活不再单调乏味。
3、从因素的比喻意义角度分析:
荒凉的路可比喻为:人生路上的逆境,包括挫折、困难、迷惑、苦闷、孤独等一切不顺。
野花(种子)可比喻为:希望(梦想)、快乐、理想(信念)、乐观等一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由此,可立意为:携着希望(快乐、理想等)走好人生之路,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走出人生的困境。
【辩证思考】
主旨的深层把握要力求从辩证角度分析,注意分析因素之间的关系。由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立二元关系:
1、环境(逆境与顺境、好的环境与坏的环境)与人生,侧重点在对待逆境的态度(邮差面对枯燥乏味的生活时的态度)以及顺境的积极影响上(季季繁花对邮差心境及其今后工作生活的积极影响)。如果从环境对人的客观影响上理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应强调人的主观积极作用。
2、心态与人生(心境与人生),侧重点在好的心态对人生(生活)的积极作用上。
3、改造生活与改变人生,侧重点在积极主动改造生活,对人生(生活)的积极意义上。
4、心动与行动,侧重点在心动(有改变境遇的***,机遇到来之时)要马上行动,采取措施上。
【立意误区】
1、断章取义,片面理解。
只看到“不断地撒下种子••••••开出了许多美的小花”的结果,没有分析其原因,揭示其深意,立意角度从“积累”、“量变到质变”、“注重点滴”、“坚持”等入手不当。
2、只看表层,不求深入。
有的认为,邮差走了二十多年的辛苦路,心情是越来越差,直到后来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亲自去做,才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于是,立意为凡事必须亲身实践,不能空想。材料并没有反映空想的问题,邮差只是起初没有找到改变境况的方法和途径,其实一直在寻求如何去做,偶然的机会经过花店时,有了灵感,问题也解决了。
3、不能驾驭材料内涵,抓不住中心词,理解偏颇。
举一反三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发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题型:写作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有位姑娘要开音乐会,海报上称自己是李斯特(匈牙利著名的钢琴家)的学生。演出前一天,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非常不安,惊惧地哭着诉说自己冒称学生是迫于生计,请求李斯特的宽恕。李斯特让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认真加以指点,最后说:“大胆地上台演奏吧,你现在已经是我的学生。你还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增加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在晚会上,李斯特弹奏了最后一个曲目。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树都长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两人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年轻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如把树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对照式的作文提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栽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一个说:“没有这次移栽,它不会被人赏识的。要被人赏识,就是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一个说:“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移栽是要付出代价的啊!”一个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土呢?”……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联想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体特征鲜明。2、不得套作和抄袭。
题型:写作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内容,按要求完成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1)现职的科学家平均死亡年龄是52.23岁,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2)日前,中国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说,从1985年开始,中国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显示,最近20年,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
   请针对上述文字,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