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文化经典阅读:阅读《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9分)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

【题文】文化经典阅读:阅读《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9分)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文化经典阅读:阅读《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9分)
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上》)
【小题1】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
译文“造箭的人难道比造铠甲的人不仁吗?造箭的唯恐(造的箭不尖利)不能射伤人,造铠甲的唯恐(铠甲不坚硬)使人被射伤。”
B.“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
译文“内心仁慈才是美。选择不和有仁德的人相处,哪能算聪明?”
C.“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译文“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
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庄子《逍遥游》)
译文“天色深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太远太高,看不到它的边际呢?”
【小题2】孟子在这里把行仁的人比作“        ”,如果“为仁”没有达到自己要的效果,就要学会“            ”(2分)(请用原文回答,第一空两个字,第二空四个字)
【小题3】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怎样理解“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结合前文简要分析。(4分)
答:                                                                                        
答案
【答案】
【小题1】B
【小题2】(2分)“ 射者” “反求诸己”(一格1分)
【小题3】(4分)他们都认为,仁是内在的美,是天赋予人的最尊贵的爵位,是人心灵安定的住所。(1分)人人都应该追求仁,不去行仁是可耻的。(1分)而且人人都可以做到仁,为仁要从自己做起,(1分)如果做不好,应该反思自己,更加努力“为仁”。(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3分)“里仁为美;择不处仁”应译为“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好。经过选择却不住在有仁德的地方”)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仁者如射”与“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就可填准两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3】
试题分析:抓住“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如耻之,莫如为仁”“ 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这些关键句子加以理解评价即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参考译文:
孟子说:造箭的人难道比造铠甲的人不仁吗?造箭的唯恐(造的箭不尖利)不能射伤人,造铠甲的唯恐(铠甲不坚硬)使人被射伤。(求神治病的)巫医和(做棺材的)木匠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所以谋生的职业不能不慎重选择啊。孔子说:‘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好。经过选择却不住在有仁德的地方,哪能算聪明?’仁,是天(赋予人的)最尊贵的爵位,是人最安定的住所。没有谁阻挡他(行仁),他却不仁,这是不明智。不仁、不智,无礼、无义,只配当别人的仆役。当了仆役而觉得当仆役羞耻,就像造弓的觉得造弓可耻,造箭的觉得造箭可耻一样。果真觉得可耻,不如就行仁。行仁的人就如比赛射箭:射箭手先要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放箭;射不中,不怨恨赢了自己的人,只有反过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罢了。
举一反三
【题文】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阳货》)
②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小题1】请写出出自上述选段的一个成语,并作解释。(2分)
                                                                                           
【小题2】请从上面文字中概括孔子心中君子应具有的品质,并结合自己的看法进行评析。(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第四?三)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①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②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③以为直者。”(《阳货》第一七?二四)    
【注】①讪:谤毁。②徼:音jiāo,抄袭。③讦:音jié,揭发别人的隐私或过错。
【小题1】孔子认为君子与人交往要具备什么要求?(2分)
                                                                                         
【小题2】孔子说君子也会有讨厌的人,这和君子“尊贤而容众”的德行是否相冲突呢?请结合选段回答。(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①(孟子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
②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乏。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孟子·尽心上》)
【小题1】孟子认为杨朱、墨翟这两种学说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小题2】根据上面的选段,简要谈谈孟子在行为上提倡什么主张。(3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文化经典阅读(6分)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告子上》)
【小题1】告子和孟子都以水为喻,各自意在说明什么道理?请综上所述材料,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2】结合上面选段孟子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3分)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论语》阅读及古诗文默写(11分)
(1)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论语·宪问)
(2)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论语·宪问)
【小题1】 解释曾子这句话的意思,并指出和第一则文字中孔子行为的共通点。(2分)
                                                                                       
【小题2】孔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与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否矛盾?(3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