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24-25题。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

【题文】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24-25题。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24-25题。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 “恶缴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4.请从上面文字中提炼一个成语。(1分)
25.从上面文字概括孔子心目中君子应具备的品质,并结合自己看法进行评析。(3分)
答案
【答案】24.群而不党或 因人废言(1分)
25.孔子认为作为君子,要爱憎分明,爱憎的标准是礼仪;需要矜持庄重,但不争强好胜、头角峥嵘;君子举人察言是有原则的;孔子对君子的要求,充分显示了中庸的思想。
解析
【解析】无
举一反三
【题文】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①尚:同“上”。   ② 颂:同“诵”。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又尚论古之人“的意思是:又向上追论古代人物。
B.“是尚友也”中的“尚友”指的是追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
C.通过对如何交友的阐述,孟子提出了读书要“知人论世”的见解。
D.孟子以层层推进的形式阐述了自己对于交友的认识。
(2)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谈谈孟子对于交友的认识。(3分)
答: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       、       、        、          合称为儒家“四书”。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请用一个熟语概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意思。(2分)
答:                                
(2)孔子提倡仁爱,却不同意“以德报怨”而主张“以直报怨”,谈谈你对这一主张的理解和看法。(3分)
答: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 尽心上》)
【注】①难为水:难以被其他水所吸引。②观其澜:观看它壮阔的波澜。③日月有明,容光必照:太阳月亮有光辉,连一个小缝隙都可以照到。④盈科:把坑坑洼洼填满。⑤成章:《说文》解释,“乐竟为一章。”由此引申,指事物达到一定阶段或有一定规模。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登上东山和泰山,就改变了对鲁国和天下的看法,可见站在什么高度就会什么看法。
B.圣人的言论远远超过一般的学问,因而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他言论所吸引了。
C.孟子以太阳和月亮为喻,说明圣人的精神影响着他的学生以及周围的每一个人。
D.孟子以为,事物要达到一定的高度或者一定的境界,需要有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2)、孟子说的“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学习道理?(3分)
答: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论语·季氏第十六》)
①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亢认为孔子有私心,因此他才会问伯鱼,孔子是怎么教他的。
B.陈亢通过与伯鱼交谈,知道孔子没有私心,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C.文中“不学礼,无以立”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学礼,都不懂得站立的姿势。
D.文中“不学《诗》,无以言”的意思是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
②分析上面的选段和下面的选段,共同体现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第七》)
答: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