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2年8月22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在京发布了《中国农民经济状况报告》。2010年,农民家庭户均现金收入34080.34元,2011年攀升至3

材料一:2012年8月22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在京发布了《中国农民经济状况报告》。2010年,农民家庭户均现金收入34080.34元,2011年攀升至3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2012年8月22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在京发布了《中国农民经济状况报告》。2010年,农民家庭户均现金收入34080.34元,2011年攀升至38894.38元。与此同时,中国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在2011年已达到0.3949,正在逼近0.4的国际警戒线。数据显示,收入最低的20%样本农户,与收入最高的20%样本农户的收入差距有10.19倍。
材料二:务工与务农收入差距是导致农村收入扩大的重要因素。最高收入的20%样本农户中,务工农户占比88.9%,务农农户占比11.1%;在最低收入的20%样本农户中,务工农户占比17.5%,务农农户占比82.5%。报告指出,中国农民过去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土地,土地的多少决定了农村社会分化的程度,在改革初期通过均分土地、土地流转来缩小差距。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民收入差距主要来自务工,这就意味着在农村地区需要更加强调为农民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发展现代农业防止贫富差距的恶性扩大。
材料三:除日常消费外,教育支出、人情支出和医疗支出成为农民支出的主要内容,成为农民支出的“三座大山”。2011年农民支出中,教育支出占22.42%,医疗支出占9.95%,而人情支出则占12.27%。人情支出3092.51元,占当年家庭收入的7.95%,医疗支出2506.86元,占当年家庭收入的7.28%。而教育支出规模更大,人均教育支出达1518.63元,占当年家庭收入的17.79%。
(1)请分析材料一中表达的经济信息。(4分)
(2)根据材料二、三的内容分析如何提高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12分)
答案

(1)农民收入普遍增长,(2分)但农民内部收入差距逐步加大。(2分)
(2)①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2分)②促进农民工平等就业的权利。(2分)③发展现代农业。(2分)④农民应树立正确消费观减少人情消费等攀比消费行为。(2分)⑤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2分)⑥国家财政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反映型”题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则是理性的,也就是说要把感性材料理性化。解答这种类型题目的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归纳出材料的中心思想,找出观点,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述。我们要结合材料,选准角度,从农民收入普遍增长和内部收入差距拉大的角度来展开。(2)“如何做”型简答题是需要解释为什么、怎么办。所以其答题要求先摆出相关的理论依据,然后结合材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或措施。本题从经济生活的角度,我们需要展开知识点,从国家和公民两个角度去说明。
举一反三
某国2011年生产某商品10万件,价值总额为240万元,如果2012年从事该商品生产的劳动者人数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2年该商品的价值总额是(  )
A.264万元B.253.44万元C.330万元D.220万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春秋时期管仲认为:任何商品都是“重则至,轻则去”。所以,国家要采取两大策略:一是“敛轻散重”,购进人们所轻者,抛售人们所重者。二是“以 重射轻”,用高价收购市场上跌幅较大的商品,以改进商品价低滞销的状态,使物价稳定下来。管仲提出的策略蕴涵得经济生活道理有(  )
①人们的喜好决定商品的供求     
②商品的价格与供求相互制约
③价格变动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稳定物价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目标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企业去年生产 M 商品100万件,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5000万元。如果今年生产M 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 其他条件不变,在通货膨胀率和货币贬值率分别为20%的条件下,则今年甲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分别是
A.4800万元 3200万元B.4800万元 5000万元
C.4000万元 5000万元D.6000万元 6250万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假如某国 M 商品由甲、乙、丙三厂生产,甲厂的个别劳动时间比丙厂长,乙厂的劳动生产率比丙厂高。不考虑其他因素,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①在市场上卖同样数量的 M 商品,乙厂获利高于甲、丙两厂
②乙厂生产的M商品的降价空间最大
③甲厂在 M 商品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④在M 商品市场上,乙厂价格高于甲、丙两厂价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乙两种商品具有关联关系,下图反映的是甲商品价格(P甲)变化引起乙商需求量(Q乙)变化的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①乙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甲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②乙商品价格上升会使甲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③甲、乙两种商品可以满足人们的同一需要
④甲、乙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A.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