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世界各国发展的情况证明,人均GDP3000美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开始进入消费结构巨变期的标志性数据。社会在食品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世界各国发展的情况证明,人均GDP3000美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开始进入消费结构巨变期的标志性数据。社会在食品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各国发展的情况证明,人均GDP3000美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开始进入消费结构巨变期的标志性数据。社会在食品衣着等基本生存性消费方面的支出比重将会逐步减少,在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等享受性消费方面的支出比重会日益上升。如沪、京、粤等经济发达地区在人均GDP突破了3000美元前后,居民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在经历了从“吃”转向“用”之后,又开始从“用”转向住房、汽车、旅游、文化消费。目前沪、京、粤等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为31838元、 23200元;28253元、21984,;30226.71元、22396.4元。这些地区消费已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向住房、交通、通讯等消费热点发展。
材料二 扩大内需是我国当前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但据调查,一方面,“手上有钱,心中无底”是当前大多数手有余钱的中国老百姓的普遍心态,教育、医疗和房屋修建等方面的高昂费用和预期支出,让许多老百姓平时总想着如何攒钱而不敢花钱。另一方面,城镇低收入阶层和广大农民消费能力不足,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村,只消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商品,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对此, 有识之士指出,政府应该综合采取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 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大胆地花钱,同时也学会更聪明地花钱。
材料三 某高中学生的家庭收入和消费情况:
11月份家庭收入
11月份该同学消费支出
11月份该同学资金情况
父亲工资
母亲工资
生日请同学吃饭
同学互送礼品
买个性化服饰
买MP3
自己伙食费支出
向父母要
向别人借
1200元
960元
350元
80元
200元
150元
620元
1000元
400元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学道理?(4分)
(2)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二和我国目前经济形势,说明我国应如何提升老百姓的消费信心,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8分)
(3)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三,请你对该同学的消费情况提一些合理建议。(3分)
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家庭消费从低级开始逐步向较高的层次递进发展。一旦经济发展了,收入提高了,享受和发展方面的消费就会逐步增加。(4分)
(2)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要提升老百姓的消费信心,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2分)
②物价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国家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稳定物价,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2分)
③消费水平还受到收入预期和收入差距的影响。国家要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公平。(2分)
④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科学理性消费,鼓励适度消费,促进消费健康发展,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如从消费的反作用回答,也可给分)(2分)
(3)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根据自己及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进行消费。(1分)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1分)
③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及归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对材料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并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材料反映的全部信息。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看到居民家庭消费与经济发展和收入增加有密切的关系,看到家庭消费结构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得到优化。
本题要求学生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怎样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本题未限定答题所用知识点的具体范围,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以从中找到答题的突破口。题中材料“教育、医疗和房屋修建等方面的高昂费用和预期支出”、“城镇低收入阶层和广大农民消费能力不足”、“政府应该综合采取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学会更聪明地花钱”等关键语句是解答本题需要尤为注意的地方。
本题要求学生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中同学的消费提出合理性的建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既需要学生运用课本上的知识点,又要根据材料中所列的该同学的各项消费行为进行综合思考,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图表中所列该同学“父母的收入以及自己的月消费额”、“消费的种类”、等学生在解答本题时要引起注意。
举一反三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欧债危机依旧加深,全球经济低迷,当全球金融危机来临时,许多企业订单减少、产品价格下降。面对“严冬”,大量企业首先选择缩减生产,降低成本,“熬”过冬天,等待“春天”的来临。更有一部分企业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选择“冬泳”,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换代,增加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的研发,努力开拓市场,奠定了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甚至实现逆势成长。
材料二  2013年7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会议指出,我国正处于新“四化”同步推进的阶段,扩大内需要创新和拓展思路,既要有效稳增长,又要着力调结构,持续稳中有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不仅有利于破解资源环境制约、释放消费潜力,而且会拉动有效投资,带动新兴产业成长,是利当前、惠长远、一举多得的重要举措。要注重用改革的办法促进产业发展,把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结合起来,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起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节能环保产业和信息消费创造多元投入、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1)结合材料一,请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企业首先选择“缩减生产”、“降低成本”的经济道理。(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马云在用他的行动创造一个时代,阿里人在演绎网络经济创造力的神奇。2012年“11.11”购物狂欢节,天猫和淘宝的支付宝总销售额达到191亿元。这意味着
①增加商业银行的转账结算业务          ②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受到冲击
③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未发生改变          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来,关于自来水、生活用电和煤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上调的议论不绝于耳,但不同的社会群体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你认为下面观点合理的有
①资源性产品价格偏低不利于提高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
②资源性产品价格要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
③资源性产品价格提高应考虑城乡居民的生活承受能力
④资源性产品价格必须坚持由市场形成的原则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百元消费周”是指在一周的工作日期间,全部的餐饮.交通.娱乐等所有消费加起来,控制在100元之内。这引发了一场关于“节俭主义”的热议。赞同者认为该活动促使青年人反思形成合理科学的消费方式的必要性;反对者则认为这种行为不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生产。你认为可以为双方提供的理论依据分别是       
A.建立健康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
B.倡导适度消费的消费观;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D.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恩格尔系数是推断家庭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我国,甲省是沿海相对发达省份,乙省是内陆欠发达省份,甲乙两省某年统计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62%和47%。从统计数据上看,导致甲乙两省恩格尔系数有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①乙省人均收入的确比甲省高      ②甲乙两省的居民消费结构有差异
③甲乙两省的食品价格变动差异较大   ④甲省的居民非食品类支出过多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