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是传统美德,而经济学家凯恩斯则提出了节俭悖论,认为节俭对个人、家庭来说是美德,而对社会来说则意味着消费的减少,会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造成失业增加

节俭是传统美德,而经济学家凯恩斯则提出了节俭悖论,认为节俭对个人、家庭来说是美德,而对社会来说则意味着消费的减少,会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造成失业增加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节俭是传统美德,而经济学家凯恩斯则提出了节俭悖论,认为节俭对个人、家庭来说是美德,而对社会来说则意味着消费的减少,会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造成失业增加,收入较少。这说明
A.个人要坚持节俭,社会要扩大消费
B.消费决定生产,政府要引导消费
C.我们既要勤俭节约,又要适度消费
D.我们应重视消费对生产的影响,积极引导消费

答案
CD
解析

试题分析:个人和社会都要勤俭节约,又要适度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政府要引导消费。故A B错误。据题意可知我们既要勤俭节约,又要适度消费。我们应重视消费对生产的影响,积极引导消费。故本题选C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教材的相关知识,分析理解材料观点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材料的观点。
举一反三
下列关于贷款消费,认识正确的是(  )
A.消费者获得该商品—定期限内的使用权 B.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C.以信用为基础D.预支未来收入,满足消费需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十二五”规划指出:我国未来的工作重点是改善民生和调整经济结构,真正实现国富民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老王原先是国营企业技术人员,后跳槽到股份制民营企业工作,下表是他的收入与消费的变化情况。
 
年工资收入
其他收入
食物支出
旅游支出
总支出
1980年
500元
0
300元
0
480
1990
5000元
1200
1900
800
4000
2010
100000
5000
12000
10000
40000
材料二:2009年经济结构继续得到改善。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工作重点依然是“调整经济结构”,结构失衡,已成为横亘在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块“心病”。结构失衡表现在多方面,例如:经济增长的内需动力不足,严重依赖政府的投资对经济的拉动。2010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把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
(1)上述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产和消费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如何促进经济增长?(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国家实行家电产品下乡(国家对购买下乡家电产品的农民给予13%的价格补贴)以来,家电在农村的销售出现明显增加。农民家电消费的增加说明
①价格的变化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③农民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④适度合理的贷款消费能够提高消费水平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2年8月8日是全国第4个“全民健身日”,这是全国性的体育节目,也是群众体育的推广日。为健身而进行的消费属于
A.生存资料消费B.有形商品消费C.信贷消费D.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我们应树立生态文明观,践行绿色消费原则。绿色消费的核心要求我们坚持
A.可操作性消费 B.可持续性消费C.可制约性消费 D.可保障性消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