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某校高三学生组成“国家重大时事粉丝团”,积极参与到讨论学习国家时事的活动当中。本次他们讨论学习的主题是“走近两会”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4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某校高三学生组成“国家重大时事粉丝团”,积极参与到讨论学习国家时事的活动当中。本次他们讨论学习的主题是“走近两会”和“关注十八大”,请同学们也来积极参与: 【走近两会】 材料一 ***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材料二 李***总理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强调,“绿水青山贫穷落后不行,但殷实富裕环境恶化也不行。我们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推动科学发展。一是不能再欠新账,包括提高环保的门槛;二是加快还旧账,包括淘汰落后产能等。政府应当铁腕执法、铁面问责。” 【关注十八大】 材料三 2013年1月5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发表讲话强调:全党同志必须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 材料四 2012年,该市政府采取一系列新的措施: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水平;金融服务向实体经济倾斜,严格规范收费秩序,完善税收政策等等。对此,有经济学者指出,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有所作为,但更需要实体企业自身的努力,特别是需要三种文化:产品生产上的创新文化、员工管理上的和谐文化以及技术研发上的包容文化,唯此才能真正提升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1)材料一中“不断为人民造福”体现了哪些经济生活的道理?(10分)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官员问责制。(12分) (3)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12分) (4)运用“文化的作用及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四中经济学者观点的认识。(8分) |
答案
(1)①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2分)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2分)③要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分)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2分)⑤政府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重视解决就业、收入、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2分) (2)①官员问责制,实际上就是政府权力运用的制约和监督,通过问责制能更好地落实“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2分)②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一靠民主,二靠法制。(2分)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2分)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监督制度。(2分)③建立健全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2分)通过完善行政系统外部和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等行政监督体系更好地监督政府的权力。自觉接受党委、人大、司法机关、政协和社会的监督。(2分)④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分) (3)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我们永远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4分)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要求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4分)③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或回答“认识具有上升性”同样给分),要求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4分) (4)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企业“和谐文化”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推动企业的发展。(4分)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企业营造产品生产领域内的创新文化与技术研发上的包容文化,能推动企业不断研发出新产品,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生产发展。(4分) |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要求学生分析说明材料一中“不断为人民造福”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本题并未限定学生答题所用知识的具体范围,解答本题学生必须回忆经济生活中涉及“人民幸福”相关知识点的。经济生活中居民消费、就业与劳动者合法权益、收入分配公平、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科学发展观、国家通过宏观调控解决民生问题等均与人民幸福有关。学生可从以上几个方面去分析说明。 (2)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官员问责制的措施。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首先必须明确官员问责制指的是什么?官员问责制,实质上是指对政府权力运用进行制约和监督,通过问责制能更好地落实政府的责任。其次,需要学生联系教材中对政府的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的相关知识去分析说明。解答本题学生可从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政府依法行政以及推行政务公开等方面去分析说明。 (3)本题要求学生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谈谈对材料三的认识。学生解答本题必须首先明确“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一答题角度包括的具体知识点;其次,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三,从中找出关键的语句来确定答题的具体方向。题中材料“全党同志必须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强调的是认识具有上升性;题中材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强调的是认识具有无限性;题中材料“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强调的是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 (4)本题要求学生运用“文化的作用及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四中经济学者的观点。学生解答本题必须以材料四中经济学者的观点为依据,通过对材料中经济学者观点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该观点着重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文化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性,对此学生可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角度去分析说明;二是,企业文化创新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对此学生可从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角度去分析说明。 |
举一反三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2012、2013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情况
注: 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为12.2%,广东23%,山东12.4%,江苏14.5%,浙江15.2%,上海13.1%。 图2: 2013年广东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增速 单位: 注:据初步核算,2013年,全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55%,广东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分别大于山东、江苏和浙江,处于全国较好水平。 材料二 从企业类型看,2013年广东省规模以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54.7%,股份制企业增长29.2%,民营企业增长22.1%。从行业看,新增利润较多的行业分别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分区域看,珠三角实现利润4754.66亿元,山区实现利润276.70亿元,东翼实现利润453.84亿元,西翼实现利润369.73亿元。 材料三 M市为完善产业链拟建一项目,为了让民众了解该项目,政府开展了对该项目知识的普及工作。一些群众在市委门前大草坪聚集,以表达对拟建项目的关切,但现场有小部分人置法律法规于不顾,借机肆意破坏市区的公共设施。公安机关迅速行动,果断处置,有效控制了局面,事件中没有人员死亡。 (1)图1、图2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请你为广东经济发展出谋献策。(8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公民与政府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正确处理公民与政府的关系?(12分) |
(26分)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长远大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稳步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及融资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材料二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使中国改革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规划要求,该试验区的任务措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按照国际化、法治化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完善法制保障。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各项举措的依据(14分)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就如何转变政府管理方式以促进自贸区的发展提出建议。(12分) |
(31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围绕放权和提高效率两大主题展开。1998年之前,我国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尝试了扩权让利、承包经营等措施。1998年之后,对国有企业的改革经历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特定问题专项改革两个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重点是两项任务:一是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8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生产、劳动与经营”的有关知识,分析在深化国企改革领域为什么要提出两项重点任务。(12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部署国有企业改革的?(11分) |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颁发4G牌照,这必将深刻影响中国手机用户的消费模式及4G产业链发展格局。上述材料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是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②国家直接参与4G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③新的消费热点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④市场准入规则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
(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注: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9%;集体企业增长4.3%,股份制企业增长11.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3%;私营企业增长12.4%。 材料二 多年来,我国国企改革一直围绕着“放权”和提高效率的主题展开,实质上始终在探索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能否结合、怎样结合的重大问题。在1998年之前,我国在国企改革中尝试了扩权让利、承包经营等措施。1998年开始,国企改革打响了真正的“攻坚战”,经历了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和国有困难企业关闭***,针对国有大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特定问题专项改革两个阶段。尽管国企改革“攻坚战”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但当前国有企业仍普遍存在企业制度不完善、治理结构不健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不到位等病疾。 材料三 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任务、新举措。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重点是两项任务:一是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三,分析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提出的两项重点任务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12分) (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说明我国对国企改革的探索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1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